书城童书星球全知道
20416100000106

第106章 夜空为什么是黑的

1826年,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经过冥思苦想,他提出一个看上去非常“幼稚”的问题:“夜空为什么是黑的?”它差不多类似于“煤球为什么是黑的”的问题。

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和“幼稚”,为了叙述的方便,可以假设:宇宙空间是无限的;宇宙间恒星数目也是无限的,且均匀分布在无限的空间;所有恒星发光可用一平均晃度表示。

再假定把地球作为宇宙中心,每个恒星发的光照在地球是有限的,但把这些光累加起来,就会得到一个奇怪的结论,即夜空不应是黑的。

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叫作佯谬,这个佯谬称作奥伯斯光度佯谬或奥伯斯佯谬。它得出两个结论:不能把已知的物理定律向全宇宙推广,它用于研究宇宙的无限性无助益;宇宙不是无限的。如何消除这个佯谬是个大难题。多数科学家想将二者同时解决,既肯定宇宙无限性,又保证物理理论的普适性。

奥伯斯认为,宇宙尘埃物质吸光,因此恒星光到不了地球;还有人认为,天体分布不均匀,天体寿命有限或在演化着,这使星光照不到地球。但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些说法站不住脚,只得另觅途径。

最具权威的解释是宇宙学的。哈勃定律告诉我们,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向四面八方退行,退行速度可用星系谱线的红移来量度。由于宇宙的膨胀,其红移使发出的光变暗,而很远星系发出的光到达地球时就近乎为零。因此夜空的背景就是漆黑一团。也正是这种解释,人们将奥伯斯佯谬看作现代宇宙学的起源。

解释奥伯斯佯谬的尝试直到今天仍未中断。1987年,加拿大三位科学家用计算机模拟,得到结论是:星系年龄决定夜空是黑的,而宇宙膨胀是次要的。1991年,英国《自然》杂志刊登几篇文章论述奥伯斯佯谬,分别从光波传输、分形几何和等离子体宇宙模型上去尝试。

由此可见,平凡的奥伯斯佯谬促进了现代宇宙学的发展,尽管佯谬自身的最终解决还不能算是圆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