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有趣的民俗知识
20379400000031

第31章 最有趣的民间称谓(1)

1、中国为什么又称“华夏”

中国人自古以华夏子孙自称,中华、中原、华夏等都是对中国的称呼。

《左传》中说,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一向被称做礼仪之邦,叫做“夏”有高雅的意思,再加上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所以又叫做“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是在黄土高原上建立的夏朝,它在上古的时代中文化程度最高,影响也最大,在牛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夏朝从一开始就以中央大国自居,因此,“夏”就有了“中国”的意思。“夏人:也就成了“中国之人”。后来,人们把文化高的地区称为“幂”,把文明程度高的人或族叫“华”,“华夏”合起来就代表了中国是一个有高度文明和发达文化的中央大国。“华夏”也渐渐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

2、中国有哪些别称

赤县神州。最早见于《史记·孟子苟代北卿列传》,其中提到战国时齐国有个叫邹衍的人,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或称赤县,或称神州。

华。古同“花”,引中为美丽而有光彩。“华”作为中国的简称,历史悠久。对华的解释,一种说法是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另一种说法是:“华”含有红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欢红颜色,把红颜色看做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称为华。

诸华。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作诸华。晋代杜预为《春秋左传》做的注解上说:“诸华,中国也。”

中华。秦朝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秦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中”是中国,“华”是华夏族的指称,中华民族是中国务民族的总称。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大禹建立的夏王朝,后来人们就常用“夏”来称呼中国。

诸夏。此称类似“诸华”,开始是指华夏民族各诸侯国,统一以后用来称呼中国。

九州。相传夏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荆、扬、梁、雍、徐、豫。《淮南予·地形》又记:中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就泛指中国。以九州的意思还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区等许多名字。

另外还有八州、海内、九牧、九区等。

3、为什么帝王之妻称为“后”.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上古时代,“后”是帝王的称号。如大禹的儿子兽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羿,被称为后羿。约在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到了秦国,天子称皇帝,皇帝的正妻为皇后。

在中国宫廷里,皇后在后官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之主。她们的一切言行举止都得符合礼教的规范,母仪天下,并制定妇礼。所以皇后在后宫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

从清康熙皇帝以后,清代的后妃制度逐渐完善,规定:将皇帝的祖母,称为“太皇太后”;将皇帝的母亲,称为“皇太后”;将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皇后以下,设皇贵妃一、贵妃二、妃四、嫔六,贵人、常在、答应等则无定数。”

4、历代皇帝妃嫔有哪些称谓

周朝:天予立一后、三夫人、九嫔、27世妇、81御妻。这说明早在周朝时,天于的妻妾就有夫人、嫔、世妇、御妻等名号,妻妾的数量相当惊人,为后代帝王开创了恶例。

秦:除皇后以外,秦始皇把他的妃嫔分为七个级别,即:夫人、荚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此外还有上千的宫女。汉:汉武帝时,除皇后一人外,妃嫔增至14级:昭仪、婕好、蛾子、容华、充衣、美人、良人、八予、七予、长使、少使、五官、顺常,第14级名号较多,如舞渭、娱灵、保林等。另外还有几千人的“家人子”、“待诏掖庭”之类的侍妾宫人,地位低下,要随时为皇帝淫乐纵欲。如生有子女,地位可以上升,如有幸而受到皇帝宠爱,还可以升为正式妃嫔。光武中兴,后宫称号只有皇后、贵人、美人三等。

三国魏:在皇后之下,分妃嫔为五级,到太和元年(公元277年),增至12级。晋武帝灭吴以后,把孙皓后宫数千人,掖庭数万人,全部纳为已有。

隋:隋文帝惧内,因此只有一个独孤皇后。炀帝时,扩充后宫。

唐:皇后以下,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下面还有婕好、荚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等名号,共108人。总计121人。玄宗时宫女增至3000人。

宋:与唐相仿,妃的称号,除贵、淑、德、贤外,又加一宸妃。

明:妃号有贤、淑、敬、惠、顺、康、宁、昭等。诸妃中以皇贵妃位次最高,仅决于皇后,贵妃为第三。宫人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

清:皇帝的正妻称皇后,居中宫,主内治。以下为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嫔六人,分居东西12官,协助皇后主内治。嫔以下还有贵人、常在、答应三级,均无定额,随居东西各宫,勤修内职。另外,也有庄妃、瑾妃、珍妃等其他妃号。

5、“山呼万岁”是怎么来的

“万岁!万岁!万万岁广是三呼万岁,也叫山呼万岁。是古代百官朝见皇帝时必须要喊的,以表示对自己君主的敬畏。

据《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又称“嵩呼”,这是因为登上嵩山的缘故。之后,武帝便把这作为“祥瑞”写在诏书里。后世则把“山呼万岁”定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称做“山呼”。唐张悦《大唐祀封禅颂》里说:“五色云起,拂鸟以随人;万岁山呼,从天上到地上。”“五色云起”就是祥瑞。祥瑞,以显示君主与天平齐的气概。

关于山呼万岁的礼仪过程,《元史·礼乐志》有更为详细的记载。凡朝见皇帝的臣子跪左膝,掌管朝见朝廷的司仪官高喊“山呼”,朝见的人叩头并应和说:“万岁!”司仪官再喊:“山呼”,朝见的人还是如此这般。最后司仪官高喊:“再山呼!”朝见的人再叩头,应和说:“万万岁!”凡是“山传松鹤”(指皇帝的近侍)也呼噪应和说:“万岁”、“万万岁”。

6、天高皇帝远是说住的离皇帝宫殿很远吗

北宋末年,浙江台州、温州一带大旱,百姓饿死很多。由于宋朝京官和地方官员特别多,机构庞大,政府开支特别大。加上皇帝奢侈,建造楼、堂、馆、所一天也没停止过,因此负担都转嫁到人民身上。即使灾荒年代,也不体恤贫民,照样苛捐杂税,横征暴敛,严刑催逼。于是天下大乱,人民纷纷起义。

台、温农民实在活不下去了,于是在村子里竖起造反大旗,旗上写着四句话: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

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

这四句话译成现代语言是:高高在上的皇帝怎会顾恤人民的生活?那么多的官吏(相公)骑在人民头上剥削。为催税一天打我三次,再不造反还等待什么?这次造反后来被镇压下去,但宋王朝的统治基础已受到根本动摇。

此故事载于明代黄溥《闽中古今》。后人常用“天高皇帝远”或“山高皇帝远”比喻上层官僚不了解下情,或比喻中央政权的力量达不到边远地区,那里的官员可以任意胡为。

7、公主这个称呼是从何时开始有的

公主起源于周朝。周天子嫁女时,由同姓的诸侯主持婚礼,因诸侯被称为公,天子的女儿就被称为“公主”了。当时诸侯的女儿也称为公主。

从西汉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且皇帝的姊姊称为“长公主”,先皇帝的姊妹为“大长公主”。汉代的公主有皇帝赐给的甲第,还都有自己的封邑,如舞阳公主封地就为舞阳县。晋代的公主封“郡”,简称“郡主”。两汉到晋的县主和郡主都指皇帝的女儿。至隋唐,太子的女儿为郡主,诸王之女为县主。明清两代亲王的女儿为郡主,郡王的女儿为县主。

8、为何公主的丈夫称为驸马

驸马就是公主的丈夫,皇帝的女婿,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名驸马都尉得名。

张良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时,击中秦始皇副车。此后秦始皇出巡的时候就安排许多副车,用替身来掩人耳目。此后历代皇帝出巡都仿照秦始皇安排替身,既是皇室人又是外姓人的女婿就成了最佳的人选。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此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驸马称额驸。

9、为什么皇帝称“陛下”和“圣上”

“陛下”中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这里的“陛下”就是大臣谒见帝王时所处的地点和位置。

因帝王两侧的侍者时刻在皇帝旁边戒备,臣子称呼皇帝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久而久之,“陛下”一词就成为帝王的尊称。

圣上是封建时代臣民对在位的皇帝的尊称。皇帝的权利极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且皇帝的权利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约束皇帝的只能靠其修养,只有通过道德力量的感化、用圣贤的道理来教训他,把皇帝培养成有道德的“圣君”。因此皇帝就成了“圣上”。

古代帝王的尊称除了“陛下”和圣上外,还包括:

①九五。臣下称帝王,较多的场合用“陛下”,但有时也偶用“九五”。如李峤《上雍州高长史书》云:“利见九五,差踪二八。”“九五”指皇帝,“二八”指八元、八恺,即朝臣。在许多历史典籍中,就称皇帝为“九五”或“九五之尊”。

②南面。古代“堂”上最尊贵的座位是坐北面南。帝王召见群臣议事时,照例是坐在面朝南的尊位上,故称帝位曰“南面”。后来又有“南面称王”、“南面称孤”的说法。

③北宸。原指北极星。古代以坐北面南为尊,皇帝坐北,犹如北极星照耀,故以北宸代指帝王,表示一种颂祝。

④龙颜。中国古代常用“龙”来象征帝王。龙颜,本指帝王的容颜,后来变为指代皇帝本人的尊称。也有称“天颜”的。

⑤万岁。原是封建时代臣下对皇帝的颂祝之辞,表示“永存”之意。后来引申为对皇帝的专称。

10、古代帝王也有谦称吗

古代帝王自称时也有谦称,主要包括:

①予一人。《札记·玉藻》曰:“凡自称,天予曰予一人。…‘予一人”,即天予的谦称,意思是说我在天下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与众人没什么甚异。表示一种谦词。

②予小于。《札记?曲礼下》曰:“天予未除丧,曰予小子。”这就是说,“予小于”是指天子在父丧期的自称。意即在丧期不敢与“先王”同称,故谦称“予小于”。若已除丧,则称“予一人”。

③朕。《尔雅·释诂》曰:“朕,身也。”即言我也。郭璞注曰:“上古贵贱者皆自称朕。”意即在上古无论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作为帝王的自称,始于秦始皇。《史记·始皇本纪》:“天子自称曰朕。”秦始皇26年,曾把“朕”定为至尊之号,用以自称。此后,“朕”就被皇帝一人独作为一种谦称了。

④孤。原是诸侯与小国之君的自称。如《札记.玉藻》:“凡自称……小国之君曰孤,摈者亦曰孤。”又《札记·曲礼下》:“庶方小侯,人天于之国,曰某人;于外,曰予。自称曰孤。”后来,称孤道寡便转变成君主立位时的自称。如丘迟《与陈伯之书》:“立功展事,开国称孤。”唐宋以来,父丧称孤子,母丧称哀予。君王自称孤,即指先王已丧,方能继承王位。继位称孤,表示自谦。另一层意思是做君王的都是孤身一人,与众不同,显然有孤单、孤独的意思。因此“孤”就成了一种带有悲悯色彩的帝王谦称。

⑤寡人。原指诸侯国君的自称。《孟子·梁惠王》有“寡人之民不加多”。朱熹注曰:“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可见,寡人是国君表示自己美德鲜寡的谦词。有时,出使别国的使臣也常称本国国君为“寡君”,这是代表本国国君的身份而表示的一种谦词。自秦朝之后,“寡人”成了皇帝的谦称。

⑥不毂。最早是天予自谦之称,后来诸侯王也用以自称。《札记.曲礼下》:“盖不毂,为天子自贬之称。”“毂”是良好、美善的意思,不毂,就是不善,是君主认为自己不好的谦词。

11、古人的年龄有哪些称谓

《王制》中记载:不满周岁称襁褓,2--3岁称孩提。男女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泛称黄口,13--15岁称舞勺之年,15--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7岁称为髫年,12岁称金钗之年,13岁称豆蔻年华,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至出嫁称梅之年,至30岁称半老徐娘。

男孩8岁称龆年,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男女50岁称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称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称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90岁称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称期颐。

还有,杖家之年指50岁,杖乡之年指60岁,杖国之年指70岁,杖朝之年80岁。花甲重开为120岁,古稀双庆为140岁。

另外,《庄子》中记:下寿指60岁,中寿指80岁,上寿指100岁。

此外,还有把60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80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故云。”

12、古代有哪些敬辞

敬辞,即表示尊敬的词。有以下几类:

(1)直接表示敬称的词

如汝、尔、子、而、公、君等,还有先生、吾子、足下、陛下、阁下、执事、左右、大王、大夫、将军、公子等,都可以译做“您”。

(2)用一个形容词加一个与对方有关的名词表示

这类形容词一般有:

令: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称对方父母为令尊令堂,对方兄妹为令兄、令妹,对方儿女为令郎、令爱。

尊、贤:同样表示尊重。如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贤弟、贤妻。

惠、垂、光: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惠临、惠顾,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存,指请别人保存自己的赠品;垂问、垂询,指对方询问自己;垂念,指别人想念自己。还如光顾、光临。

赐:指所受的礼物。如赐教,指别人指教自己;赐膳,指别人用饭食招待自己;赐复,指请别人给自己回信。

请:用于希望对方做什么事。如请问、请教。现在常用。

高:称别人的事物。如高见、高论、高足(尊称别人的学生)、高寿、高龄、高就等。现在也常用。

华:称跟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华翰,称别人的书信;华诞,别人的生日;华厦,别人的房屋。

奉:用于自己的行为涉及对方。如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拜:用于自己的动作。拜读、拜访、拜见、拜识、拜贺、拜服等。

大、芳: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大寿,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作品;大札,称对方的的书信等。芳龄,称对方的年龄,对方应是年轻女子;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名,称对方的名字,对方应是年轻的女子。

俯:在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的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的允许。

贵:称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贵姓、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国等。

雅:用于说对方的情意或行动。如雅意、雅正等。

还有华、敬、恭、屈、久仰、赐教、指正、止步、留步、笑纳、包涵、斧正、璧还、鼎力等词。

13、古代有哪些谦辞

古代谦辞多样,就是与对方说话是称呼“我”或者“我的”的谦称。以下分类列举:

一类表示“我”。

帝王自谦,有孤、寡人、不毂等。

臣下自谦,有臣、仆、某、小人、下官、末官、小吏、卑职等。

读书人的自谦,有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等。

妇女自谦,有妾、婢、奴、奴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