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吴佩孚
2036000000020

第20章 偏居蜀地(1)

1927年6月,吴佩孚渡江南下,西逃入川,暂时投靠“子惠老弟”——杨森。在逃窜途中,他的一行人马,疲乏零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行至灰店铺时,当地土匪误认是商队,企图抢劫,一枪将吴佩孚的秘书长击毙;再到太平店渡河之际,又遭到已改投冯玉祥的原部将张联陛的堵截,硬拼之下,吴佩孚仅率二百余残兵狼狈过江,连夜向南障逃窜。以后,他为避免沿途守军的截击,只得带领残兵败将,专拣土匪出没的荒僻小路逃跑,凡过一山寨,必先命士兵手持“吴佩孚”的大张名片,向盘踞一方的“绿林好汉”借路,幸亏“盗亦识货”,一路尚通畅无阻。7月,他终于抵达巴东,由杨森迎至白帝城,以此暂作栖息之地,其人马的粮饷和军需均由杨森供应。

吴佩孚图谋东山再起之心不死。在白帝城他表面上喝酒赋诗,哀叹自己的失败,并不得不发出通电,声明今后“政治於否均非我知。”暗地里却另有打算,整日与亲信幕僚密议国内形势,策划于密室,并拟出一个东山再起的“计划”。不久,他在白帝城打出“孚威上将军”的旗号,搭起了“大帅行辕”的架子。这时,吴佩孚加紧勾结四川有旧交的军阀,向他们索取金钱和物质方面的馈赠,还不断派人出省,暗中联络原部下将领。在多方游说和四处拉拢下,他的残兵败将相继尾随而来,结果,竟先后收容了二千多人。流亡的靳云鹗派遣亲信前来,表示自己带领的三万人民愿听从吴的调遣,在北方统治已摇摇欲坠的张作霖,也命张作相代为转告:“公能督率川军,早日出征,则得之也。”表示了愿与吴佩孚再度合作,共挽危局的愿望。

吴佩孚入川托庇杨森意欲再起的野心,势必引起蒋介石的南京国民党政府的反对。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各政治集团的争权夺利,蒋、汪之间尚未合流,双方正各自加紧抢夺地盘,扩大势力。此时,四川各派军阀虽然名义上都已投靠南京国民党政府,但是实际上仍各自为政,独霸一方。蒋介石早已垂涎“天府之国”,只是力量有限,一时不能控制,现在吴佩孚入川,更使他担心四川因此而“独立”。于是蒋介石施用各种手段,来驱逐吴佩孚出川。首先,蒋介石从四川内部来发起讨吴活动。1927年8月20日,中国国民党四川旅沪同志会首先发出通电,声讨吴佩孚。随后,成都又举行了颇有声势的“四川各界民众讨吴大会”,宣布吴佩孚历年祸国殃民罪恶三十条,“共讨吴逆”。其次,蒋介石设下调虎离山计,决定调杨森部队到湖北讨伐唐生智,以削弱吴佩孚所依托的杨森的实力,使吴佩孚在四川孤立无靠,难以立足。12月,吴佩孚唆使杨森与武汉的唐生智联合攻蒋的阴谋败露,蒋介石干脆以南京政府名义,公布吴佩孚祸国殃民的事实,发出通缉吴佩孚的命令,要求四川军阀协助捉拿归案。

吴佩孚为在四川有个立足之地,在与杨森共谋下,一出“缴械共管”的假戏有声有色地演出了。杨森先在万县“一本正经”地对外发表谈话,宣布“将其所有少数卫队武装解除”。接着,吴佩孚就在白帝城煞有其事地交出一批枪支弹药,遣散卫队中一些老弱残兵,并乘船移驻万县。吴佩孚演的这出戏,似乎告知人们:“这确实可以证明我是无政治野心的了。”实际上,吴佩孚何曾放下过屠刀?杨森何曾收缴他的卫队枪械和监管他的行动?他只是掩人耳目,平息风波,取得立足之地罢了。可是没住上十几天,他就感到此地不能久留,因为万县地处川鄂交界,交通方便,蒋介石军队如入川捉拿,会缚手被擒。于是,他又借口“解除东道主困难”,率残部离万县北去,逃遁到四川腹地,选择离城三十里的云雾山笠竹寺,搭起了“讨贼联军总部”的空架子。在深山古寺中,吴佩孚整日与跟随的僚属高谈阔论,窥测方向,慨叹国事非我不可为,自喜可以乘乱世,以杨森部队为依托,以巴蜀天险为根据,图谋东山再起。他把云雾山看成了当年的鸡公山,重温旧梦。

但是,这时的杨森因与四川其他军阀争夺地盘发生混战丢光了防地,没有税收,部队的军需、粮饷全无着落,不得不靠李家钰、罗泽洲接济来维持起码的生活。当时人们称杨森为“滚龙”。杨森在无可奈何之中,对部队规定:军官不分官阶,每人每月一律八元八角,士兵每人每月二元一角。由于官兵每月伙饷都成问题,更无力换发新军装,故规定:士兵每晚睡觉必须脱裤子,这不仅防止士兵因生活苦而逃跑,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军装。后来军装破烂,无以为补,有人建议剪取老百姓的长衫,作缝补破烂军装之用。杨森认为此计甚妙,立即下令:市民穿短装,不遵守者一律强行剪短,并派士兵持剪刀把守城门出人口,凡是过路行人是穿长衫者,不由分说强行剪去半截。甚至连辛亥革命时,曾经当过四川都督的蒲殿俊(伯英,广安人),这天进城,他的长衫也被杨森士兵剪去半截,一时四乡老百姓叫苦连天,不敢进城。后来,四川盐运使、杨森的同学、老部下王缵绪,尚念旧情,才将渠岸盐的运销交杨森去做,这才勉强解决部队吃饭的问题。

杨森到处求食,经济困难,他请吴佩孚谅解,暂时不能供应大帅及部队的粮饷。李家钰因战败又要接济杨森,也不能向吴佩孚“进贡”了。邓锡侯各师防地窄狭,都靠在防区内筹饷过活,而他的军部的开支,各师都不愿负担,只有驻新都、广汉的旅长陈离,按月向邓锡侯送几千元维持。邓锡侯部队的谢德堪旅在上、下川东之战,丢光了防地,部队伙饷无着,邓锡侯一时还无法解决,更无力看顾吴佩孚了。

杨森等人断了按月接济吴部的经济来源,只靠刘存厚不定期送点钱,吴佩孚已养不活他的警卫旅团了。吴佩孚部已经陷入经常断饭和喝稀饭的苦境,一天,吴佩孚正在和刘永谦商量解决办法,刘永谦说:“大帅,五、六两个月都没有发饷了,至于伙食……”吴佩孚一摇手说:“饷就不发了,兵无粮自散,先把吃饭的事解决好!”刘永谦愁苦着脸说:“大帅,我们离开本土,人地两生,除靠川军将领供给外,靠自己借都无处借,现在要维持吃饭都难呐!”吴佩孚:“除我们四处设法外,官兵自己也要以一技之长想点生财之道,以糊口才行呐!”刘永谦说:“那也是一条路!我就叫大家自己动手,共度难关吧!”吴佩孚说:“先有饭吃,再说其他!”

他们正在谈着,副官进来报告:“报告大帅,川军送来十担糙米,收不收?”

吴佩孚正愁无米下锅,一听说有人送米来,精神一振,站起来对刘永谦说:“走,看看去!”他们走出来,见挑来好多箩筐的米摆在院坝里,几个处长及军需官都看着,认为米太糙还有霉味,难以下咽,不想收,便对吴佩孚说:“大帅,请您过目,这米能吃吗?”吴佩孚弯下腰从箩筐里抓了一把米,摊在手板心细看了看,又丢几颗在嘴里嚼了嚼,米糙不说,是有股霉味,但他笑着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收下!”又对挑米来的川军士兵说:“回去请向你们的师、旅长说:吴佩孚谢谢他们的关心!”川军士兵向吴佩孚敬礼后离去。

吴佩孚转身对刘永谦说:“永谦,我们的这些人极不懂事理,别人送东西上门,叫人家再挑回去不是扫人家的脸吗?传扬出去,谁还敢送东西来。我们现在是客居困处异地,不联络团结川军,不说光复大业,连立足之地也无有呀!你要多告诫大家!”刘永谦说:“大帅之言极是,我即刻向官兵传达大帅旨意!”

刘永谦召集军官会议,讲了“部队处境暂时困难,大家要同心协力共度难关,月饷停发,有技能者可施一技之长自找补助,部队尽力使大家不断炊,还望官兵体谅!”

吴佩孚的幕僚、官兵,上上下下几乎全凭技能谋求“生财之道”了。陈廷杰以书法应世,收取笔墨费。曾任大竹县长、前清举人马华斋被吴佩孚委为高等顾问,近来也以课蒙为业了。镇上有商人蒋富安,父亲开皮鞋店生意兴隆赚了大钱,陈廷杰、马华斋经常相约去商店叙谈相识,不久成了朋友,来去随便,吃吃喝喝,毫不拘束。蒋富安向陈廷杰求书法,陈是有求必应,陈廷杰还将吴佩孚写自己从辛亥革命以来,参加各次战役的《民国春秋》全套一至四册,赠给蒋富安,表示感谢。吴佩孚身边的保镖、武师则到四处去传授“螳螂”拳等武术,还有的到学校去兼任体育教官。还有一些官兵在河滩上拾取有色泽的各色鹅卵石磨成各色器皿,如印章、石弹子、砚台以及烧鸦片烟的“打烟石”(打烟泡用)等,在绥定城或河市坝街市兜售,借以找点烟茶钱及补贴生活之用。吴佩孚的侍从中,有精于纺织的技工,他们常到河市坝农工石德玉家去,编织宽幅线毯,石家原是用木机,经技工指点才改成用铁机织,还将狮球图案织在线毯上。这种线毯在当时绥定地区还是首创,县上的市民争相购置。

吴佩孚善诗、书、画,在这个时候也以书画应人之求,收受礼品。绥定地区远近来求字画的人很多,他礼品也收得不少。因此有人讥讽吴佩孚在绥定“打秋风”。这话传到吴佩孚耳中,当下怒火直冒,拍案掷笔,誓不再写。

在一旁的刘泗英劝慰道:“一班小人的流言碎语不必计较,有人求字画不得,造谣生事也是有之,根本问题是我们在此地太困难了。”

刘泗英的话和当前处境,触动了吴佩孚急谋出川的心思,他感慨地对刘泗英说:“客居太久,惹人生厌,这也是实情。”

这时,杨叔明笑嘻嘻进来,说:“给玉帅道喜。”吴佩孚向杨叔明让坐说:“快坐下,有何喜事!”杨叔明说:“玉帅,我最近极注意南京的形势变化。8月20日,蒋介石发表通电:切望国人协助编遣军队。在这之前几天,阎锡山辞去山西省主席,冯玉祥不就军政部长职,由鹿钟麟署理军政部长职。很明显,蒋介石已和阎锡山、冯玉祥捏不拢了,这场大战不可避免。这是我的估计,我们出兵援鄂的时机快到了!”

吴佩孚说:“冯玉祥这个人我甚了解,野心很大,个性倔犟,从不肯屈居人下,他能任凭蒋介石宰割?”指着杨叔明说:“永浚(杨叔明号),你的分析是很合理的,是要作出川准备,泗英,密切注意每天形势的变化,我们好作各种准备!”

这天已是1929年9月15日,还有两天就是中秋节了,河市坝的气候也凉爽了。这天,吴佩孚正坐在一张大办公桌前,涂改他几个月前写的一首诗:

篆气清澄照八天,春夏秋冬消消然。

敢云色相曾参透,却信军阀意无边。

他正抄写誊正时,刘泗英进来报告,他走近吴佩孚的身边神秘地小声说:“玉帅,有人要来会见你!”

吴佩孚抬起头,放下笔问:“谁?”刘泗英一字一字地吐:“曾、扩、情!”吴佩孚还是不明白,问:“此人是个什么人?”

刘泗英这才知道吴佩孚不认识曾扩情,他说:“大帅,听我详细报告:曾扩情是四川威远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是蒋介石身边的重要人物,是他的十三太保之一。现任四川省党务特派员。红得发紫,因为他代表蒋介石在四川活动,四川将领都捧他,称为‘绣花被面特派员’。这回,他代表蒋介石专门来拜访您!”

吴佩孚睁大眼睛问:“其主要意图是什么?”

刘泗英得意地说:“今天蒋介石要对冯、阎开战,这是蒋介石生死存亡的一战,他能不派代表来请教大帅。蒋介石也表示要和大帅抛弃前嫌,重新携手合作。他蒋介石也知道大帅的潜在势力很大,在这个时候还敢树敌过多?除非他不要他的南京政府!”

吴佩孚笑道:“好!既然他有这个愿望,对曾代表以礼相待,蒋介石打冯玉祥也是替我报仇,我支持他!”

刘泗英说:“不过,大帅也要准备接待阎锡山、冯玉祥以及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等方面的代表,大帅又要劳神一阵了!”

吴佩孚连连点头说:“你的提醒甚是,时局风云变幻,对各方代表,各派势力都要审慎应付!泗英,下午三时约请曾扩情代表见面!”

蒋介石派曾扩情为代表到河市坝来看望吴佩孚,是在对阎、冯开战之前对吴做出一种和解的姿态,以减少在野各方对他的压力。15日下午三时,曾扩情准时来到河市坝大兴寺,吴佩孚身着长袍马褂、头戴红顶瓜皮帽,站在客厅门口迎接。曾扩情由刘泗英陪同走上台阶,曾扩情脱下尼礼帽向吴佩孚行礼说:“吴大帅好!”吴佩孚抬手答礼说:“好、好、好!请进!”曾扩情进客厅坐下后说:“蒋主席派我来向大帅问候!”吴佩孚说:“不敢、不敢,蒋主席日理万机,还想到我,太感谢了!”曾扩情客气地说:“那里,那里,理应如此,蒋主席特派我来请教大帅,对国家今后的意见,大帅早年在北京政府是指挥全局的重要人物,治理国家有很多办法和经验。从治军来说,我们黄埔学生的老师都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保定生又都是大帅的学生,连保定军校校长蒋方震都是大帅的参谋长,说起来大帅是我的太老师了!”

吴佩孚哈哈大笑地说:“曾代表言重了!说到治理国家,我看现在中国外患方殷,对外诚为重要;但对内本人决意主张遵照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主张速开国民会议,以解决国内一切纠纷,并盼蒋介石先生以国家为重,如训政时期作为分赃时期,则宪政时期,必遥遥无期也!”

曾扩情点头说:“大帅之言,透彻深刻。大帅,在国民革命取得胜利后,想分赃的人不少,所以战乱不止。现在阎锡山、冯玉祥逼得中央无法,大帅,请问您对讨伐冯玉祥的看法?”

提起冯玉祥,吴佩孚就是气,他说:“我愿协助蒋先生讨伐冯玉祥,在四川,我主张刘存厚督办调五个师以上的兵力讨冯。出城口截击冯玉祥的西北军!”

曾扩情笑着答应:“好!大帅高瞻远瞩。出城口捣冯玉祥的老巢,高见,大帅,请休息!”吴佩孚起身送客时,突然提出说道:“曾代表,本人有一事相托!”曾扩情停步说:“大帅请讲,扩情愿效犬马之劳!”

吴佩孚说:“说起来也是件小事,我相信现刻蒋先生讨伐阎、冯,正是用人之际,不必树敌过多。川战又不是杨子惠一人挑起,何必查办杨森军长一人呢?让他戴罪立功,岂不化敌为友了吗?曾代表是四川省党务特派员,要做好团结四川军人的事,使他们都为蒋介石先生效力才是!这仅是本人愚见!”

曾扩情拱手说:“谢谢大帅指点,我即刻电报蒋主席!”吴佩孚派刘泗英代他送曾扩情回住所。吴佩孚转身进入后堂,对张佩兰说:“后天是中秋节,把你的私房钱拿出来,办两桌席,让各处处长聚一聚,当前局势发展对我们极有利!”张佩兰说:“你一辈子不爱钱,不管钱,眼下遇难了,总该知道钱的重要了吧!”随即又安慰他说:“唉,依你,再困难我也要办好!”吴佩孚道:“我知道你是最明事理的!”

中秋节这天,吴佩孚召陈廷杰、刘永谦、张方严、易克臬、刘泗英、马华斋、吴孺谏等高级幕僚入席,共度节日,桌上的菜肴颇丰盛,这是入川以来,头一次私人设宴款待。入席后,吴佩孚端起酒杯,说:“诸位忠贞不渝,跟我东奔西走,受尽苦难,我敬诸位一杯!干!干!”众人忙立起,举起酒杯说:“谢谢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