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吴佩孚
2036000000019

第19章 坎坷仕途(8)

冯、孙的联合抗奉,为吴佩孚“出山”提供了机会。吴佩孚岂能放过这重振军威的时机,他立即见风使舵,一变过去“讨冯”为“讨奉”,采取“联孙和冯”的策略,暂时迎合冯、孙主张,趁机借势而起。1925年10月15日,孙传芳以反对奉军压迫上海工人运动为名,通电讨伐奉系,兵分五路向奉军猛攻。浙奉战争爆发,吴佩孚趁势宣布出山,在汉口挂出了“讨贼联军总司令部”的招牌。而此时在吴佩孚心中,第一个敌人实际上还是冯玉祥,只是现在大势所趋,暂时收起“讨冯”的招牌,挂上一块可“讨冯”、可“讨奉”的模棱两可的“讨贼”招牌。

浙奉战争一开始,奉军就败退出南京。此时由于奉系军阀在各地的暴行和军阀混战带来的灾难,一个全国规模的反奉运动掀起了。在全国反奉运动高涨的影响下,奉军将领郭松龄秘密和冯玉祥取得联系,在滦州倒戈,转过头向张作霖发起进攻。最初,郭松龄的军队攻势甚盛,直趋关外,沈阳也危在旦夕。后来,张作霖在日本帝国主义直接出兵援助下,改变了其“下野亦可”的颓势,致使郭松龄兵败身亡。郭松龄倒奉虽然失败了,但是在军事上严重地削弱了张作霖的实力,使冯玉祥的国民军占领直隶全境,与国民军占领的河南地区联系一片。

国民军地区的扩大,引起奉张与直吴的恐惧,他们共同勾结起来对付冯玉祥。早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时,张作霖就派遣密使到鸡公山,对吴佩孚说:直奉战争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如果张、吴能联合起来,那就“天下无敌”。郭松龄事件之后,张作霖死里逃生,对冯玉祥恨之入骨,特别害怕国民军在北方的发展,想与吴佩孚联合,以共同进攻国民军。经过在前线的张宗昌与靳云鹏的往返传话,张作霖与吴佩孚日渐接近。1925年12月,张、吴代表会晤于大连,“大体取得了谅解”。次年,又商定了联合的条件。就这样,过去两个敌对的军阀,今日为了反对冯玉祥的国民军,又联合起来了。

1926年1月21日,吴佩孚正式通电宣布“讨冯”,并命令冠英杰率军进入河南。与此同时,张作霖也借进攻郭松龄残部为名,向关内进犯。这时,吴佩孚的“讨贼联军”总司令不变,只是“贼”的含意已明显由“奉”变为“冯”了。在奉直的联合夹攻下,国民军第二军几乎全部崩溃,岳维峻逃入山西。

河南的岳维峻被赶走,湖北的萧耀南又患心脏病去世,此时的吴佩孚又是踌躇满志,野心勃勃了。他扬扬得意地对部下大谈其“循环理”,意思是说,事情的发展总是周而复始的,他吴佩孚从今又会由失败走上中兴。可是,他哪里知道,他今日的再起就是明日的再败,而且是彻底的失败。

国民军退出北京后,段祺瑞被逐下台,北京陷于无政府状态。吴佩孚抓住机会,急忙着手进行所谓恢复“法统”和组织政府的工作。吴佩孚深知自己在北方的军事实力远不及张作霖,只有从政治上加速进攻,耍些花样,用护宪来恢复颜惠庆内阁与国会,才能争得北京政权,控制大局。岂知“绿林”出身的张作霖也已懂得“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吴佩孚提出起用原曹锟手下的总理颜惠庆出来“摄政”,遭到张作霖的坚决反对,并针锋相对地借“贿选”大做文章,要求恢复约法,召集国会,甚至提出了重新组阁的人选。为此,双方争持不下。尽管吴、张双方存在着若干无法解决的矛盾,但当时的形势是:南方的广东革命根据地日趋巩固,北伐战争正在准备之中;北方的国民军虽败退,实力并没有消灭,冯玉祥虽暂时宣布下野,但仍积极扩充军队,接受苏联援助,并兵分三路与直、奉军队对峙,时时威胁北京政府。对此,吴、张二人从各自所处的地位及利益考虑,决定维持目前的“联合”,并迅速采取共同行动,消灭共同敌人。在双方取得“军事为先,政治缓议”的一致认识后,吴、张终于在组阁问题上达成妥协。事后,吴佩孚曾向上海《密勒士评论报》主编发表过自我解嘲的谈话,说:“我和奉张就像初婚夫妇一样,偶然拌几句嘴是免不了的,日子一久,我们的感情就会一天天浓厚起来。”

5月28日,吴佩孚乘坐的列车,在两驾飞机的护送下,抵达北京,与张作霖举行“两巨头会议”。张作霖与吴佩孚互换兰帖,结为兄弟,随即商定一致行动的计划:在联合攻下南口后,吴佩孚向南攻广东革命根据地,张作霖向北进攻北方的国民军,企图南北齐下,共分天下。当晚,吴佩孚就乘车回长辛店,张作霖也回天津。在告别时,张作霖祝吴佩孚“马到成功”,吴佩孚则谦虚道“仗老弟洪福”。这两个军阀异想天开地以为,将来的中国定是他们的天下,而不知乃是各自末日之来临!

直奉两系达成暂时“谅解”,形成共同反对中国革命的同盟。

根据“两巨头会议”商定的军事计划,直奉联军和国民军爆发了争夺南口的战争。本来按照约定,应该由吴佩孚来指挥关内的奉军、直鲁联军和直军各部,攻下南口。吴佩孚在长辛店设立总司令部,亲自指挥南口之战。他满有把握地夸下海口:“旬日攻下南口。”但事与愿违,他所指挥的奉军和直鲁联军迟迟不发动进攻,存心持观望态度;他的一线主力,虽有六个旅的编制,但多由原国民军改编而成,勉强开到前线后,与国民军一接触,就马上溃散。尽管吴佩孚一再下达限期攻下南口的命令,并且用封官许愿的办法来引诱将士,可就是久攻不下。然而这才是他噩运的开始。

在南口的争夺战正在紧张时,南方的广东革命政府开始北伐。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表了《北伐宣言》;7日,国民革命军正式誓师北伐。而在此前,北伐的先遣队已开赴湖南。巩固北伐的前沿阵地。7月初,北伐军兵分三路进军湖南。在广大工农群众的热情支持下,北伐军一开始就占了优势,吴佩孚的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7月12日,北伐军占领长沙。

这时,吴佩孚陷于南北两线作战、顾此失彼的困境中。直系内部的一些将领认为吴佩孚的老巢在湖北,南重于北,应抽身南下,将进攻南口的指挥权交给奉系。可是,吴佩孚即认为如果自己放弃进攻南口的指挥权,而南下主持湖北的战事,那京汉线北段的地盘,就会被奉军夺去,致使无法继续控制北京政权。因此,他不管南方的告急电报多么频繁,还是咬紧牙关发誓:“南口一日不克,本总司令一日不能南下。”同时,他督促孙传芳出兵,要求唐继尧援助,以缓南方形势。墙倒众人推孙传芳为了避免卷入漩涡,对湖南战事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态度。吴佩孚无可奈何,只得厚着脸皮,派其秘书长同奉军代表协商,表示愿意把北方军事完全交由奉军负责,自己则预备逐步抽出兵力,全力对付南方。从7月19日起,进攻南口的主力和指挥大权遂由奉军方面担任。8月14日,国民军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被迫放弃南口。

北方的南口战役刚结束,南方战场上吴佩孚的“联军”已无法抵御北伐军势如破竹的攻势。8月22日,北伐军攻克湘北重镇岳阳,打破了吴佩孚固守待援的计划,使革命战争迅速推进到湖北境内。随后,又以风卷残云之势,接连攻克通城、崇阳、蒲圻等县,直逼汀泗桥。吴佩孚接到岳阳守军的十万火急电报后,立即命令齐燮元驻长辛店,行使总司令职权,指挥北方军事,自己则率军星夜南下增援。自此起吴佩孚在北方的势力一落千丈,部队逐渐瓦解。

8月25日,吴佩孚急匆匆赶到武汉,在查家墩司令部发布了“死守汀泗桥”的命令。汀泗桥为鄂南第一门户,地势险要,西、南、北三面环水,东面山崖耸立,只有南面有粤汉铁路可通,而铁路桥东,河深难渡,这是一个易守难攻的险要据点。自古以来,汀泗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死守汀泗桥”,吴佩孚迁司令部于贺胜桥,集重兵于汀泗桥,企图凭借汀泗桥的天险据守,求得一个暂时喘息的机会。同时,他不断发出电报,急调京汉线各部队星夜驰援。

8月26日,北伐军发起对汀泗桥的总攻击。直军尽力死守,吴佩孚亲率卫队到阵地督战,并组织八个大刀队,分八路监视各军,下令:“退却者,杀无赦!”凡遇临阵退却者,不分官兵,大刀队挥刀便砍。就在那一天,吴佩孚当场处决临阵退缩的中、下级军官达九名之多,因逃退被大刀砍掉脑壳的士兵不计其数。北伐军攻了一昼夜,进展不大。27日拂晓,作为预备队的叶挺独立团,被调来参加战斗。叶挺独立团进入阵地后,从右翼高山往下猛冲,第四军其他部队铁路两侧配合,吴佩孚的军队在夹击下,被打得晕头转向,仓惶溃退。这时候,吴佩孚气得两眼血红,几近疯狂,亲自手持大刀随同大刀队一起举刀飞舞,转眼间砍杀其溃兵一百余人。然而,即使刀光闪闪,人头滚滚,也阻挡不了部下官兵的四散溃逃。当日上午,北伐军占领了汀泗桥,又乘胜追击,拿下了贺胜桥,打开了通向武汉的最后一道门户。

吴佩孚败退至武汉,紧闭城门,以守待援。他清楚地知道现在要守卫武汉,既无可用之兵,又缺忠心能战的将领,只得命令败兵加紧挖掘战壕,在当地构筑炮兵阵地,想凭借武汉的城垣和长江天险暂作守卫,以等待援兵的到来。吴佩孚为了表示自己“要与城共存亡”,反复地对部下说:“我决不放弃武昌,我吴佩孚死在战场上比死在床上好。”为“死守武汉”,吴佩孚不断发电报催促各方面迅速派兵来援。但是,京汉线上吴所属的各支部队,见势不妙,各怀鬼胎,虽经严电催促,却迟迟不来。杨森、袁祖铭忙于内部的争斗,无兵可派,孙传芳自感境况不妙,也按兵不敢动。因此,吴佩孚所有这些求援电报发出后,都像石沉大海,永无回复。在北伐军围攻武汉的这段时间里,吴佩孚已无兵可调,心里又急又气,无奈自己力不从心,只得借助吹牛来支撑局面。他在司令部召开的军事会议上竭力吹嘘自己的武力,仿佛只要他亲自督师,就可以一举歼灭北伐军。他还发出通电,谎称其击毙北伐军数万人,其部队已占领长沙等等。但吹牛似乎也并不能让吴佩孚苟延残喘,很快,在内外交困下,吴佩孚自知大势已去,于9月7日清晨,在一团卫队的护送下偕靳云鹗等人偷偷地从汉口逃往河南。被困在武昌城内的吴佩孚残部,在外无援军、内无弹粮、军心瓦解的情况下,成为瓮中之鳖。北伐军占领了武汉,这从根本捣破了吴佩孚的巢穴,断绝了吴佩孚的生命(因为吴佩孚的生存靠的是汉阳兵工厂和武汉之饷源),“可算从根本结果了吴佩孚”。从此,逃到河南的吴佩孚尽管一再收拾残兵败将,以谋反攻,但在国民军和北伐军的强大攻势面前,直系内部将领人人自危,拥兵自重,各找出路,吴佩孚好不容易收罗的残军,还未来得及同北伐军交战,就自行瓦解了。吴佩孚只得急匆匆地向西逃窜,堂堂的“讨贼联军”总司令吴佩孚此时是人枪两空。他自知大势已去,只得渡江南下,西逃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