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皖战争后,直奉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吴佩孚的势力影响着张作霖的发展。此时,孙传芳前来会商,机会难得,张作霖同意与王占元合作。这样,王占元在西南、张作霖在东北遥相呼应,形成了对吴佩孚的钳制之势。而吴佩孚很快就发觉了当前逼人的形势,为了接触这种钳形攻势,他决心驱走王占元,占领湖北。
吴佩孚,山东蓬莱人,生于1874年4月,20岁考取秀才,因和当地土豪闹事,被迫在22岁时去天津投淮军,从当勤务兵,传送文书起步,10年混到营管带,成为第三镇统制曹锟器重的人物;又过了10年,即到了1918年,北洋政府为了对抗孙中山的护法军派兵南下,吴佩孚随曹锟驻汉口,代理第三师师长,兼前敌总指挥。
不久,吴佩孚进入湖南,连进岳阳、长沙,赢得“孚威将军”桂冠。占领衡阳之后,吴佩孚便不前进,发出“罢战主和”的通电,并大唱“文官不要贪污卖国,武馆不要争夺地盘”的高调,并声明自己今生“不做督军,不住租界,不借外债”。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怒火迸发出来,段祺瑞控制下的亲日政府成为众矢之的。吴佩孚连发通电,反对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主张取消中日密约,支持学生运动,博得舆论好评。1920年5月,吴佩孚率军北上,7月参加直皖大战,9月荣升为直鲁豫巡阅副使,驻洛阳“练兵”。“倒夏运动”结束后,吴佩孚策划驱王占元出湖北。
夏寿康被王占元赶走之后,这位两湖巡阅使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克扣军饷、报假账,除此之外,他还以权谋私。这必将首先引起将士们的反抗。于是,当王占元赴天津参加会议的时候,武昌便酝酿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兵变。参加兵变的队伍打出“要饭吃,要活命”的口号,在城中大肆抢掠,商店、银行、工厂,连市民都遭了殃。抢掠之后,他们还放火焚烧管钱局和造币厂。这些变兵除了对本国人民大烧大杀大抢而外,还侵犯了外国商店,随后惹起了外交交涉。
变兵是王占元的直辖军队,这使王占元为之无地自容。他马上下了一道命令,变兵第二师第七团全团官兵近2000人准其退伍,欠饷一次发清,每人另给解散费20元,劫来赃物准其携带,由火车免费遣送其回乡。变兵们得知这一指令非常高兴,他们上了火车,但却在途中遭到伏击,只有数十人逃脱,而这次伏击行动的始作俑者是王占元。
王占元用这样恶劣的手段处理变兵事件,收回了发给变兵的欠饷和解散费,虽然追回了赃物,可是这个手段究竟不光明,加上兵变带来的灾难,使摇动的湖北人心更加动荡,鄂人对王占元深恶痛绝。于是,鄂绅蒋作宾为首,组成湖北商民请愿团,进行两次请愿,希望国务院能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湘军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这次会议上同意了出兵“援鄂”,并推举赵恒惕为援鄂自治军总司令。刚刚夺得湖南大权的赵恒惕正积极倡导“自治”,遂以“联省自治”的名义,以湘军第一师师长宋鹤庚为援鄂总指挥兼第一军司令,统率一、二两师,由岳州出师进攻湖北。湘军发表宣言说:援鄂的军事目标是在驱逐王占元,驱王后“鄂事将还之鄂人”。
王占元得知湘军北攻了,便立即召开湖北全省军政联席会议,决定组织力量反击。但是,王占元心中明白,由于连年克扣军饷,军心涣散,操练不力,所有军队已无战力了。想了又想,只好任命现任十八师师长的孙传芳为担任中路前敌指挥,进行防御和抵抗。同时电请吴佩孚派兵支援。
湘鄂之战打响了,孙传芳率部日夜兼程,很快就抵达崇阳、通城等地区。孙传芳取胜心急,一到前线,便在羊楼司、赵李桥、蒲坼布置了三道防线,与湘军对峙。这几处地势险要,如派兵把守,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7月的天气十分炎热,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柳树低垂着枝条,树上的知了仿佛也忍耐不了这酷暑,不停地叫着。孙传芳抬头看了看当空的太阳,心想这种天气太热,根本不适合作战,但是为了抵挡来势汹汹的湘军,他别无选择,只能派兵迎战。军队部署好之后,他带领队伍深入前线,从7月29日到8月5日,双方交战了整整持续8天8夜,战况十分激烈。
孙传芳带领队伍浴血奋战,阻挡了数倍于自己的湘军,虽然几易阵地,但始终难分胜负,双方伤亡很大。连他的对手——湘军前线指挥也说“没有估计到王占元手下还有这样一个能打硬仗的战将!”
但是,孙传芳毕竟是孤军奋战,交战中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右路方面的湘军由南江桥进攻九岭,很快占领通城。当前形势非常紧迫,孙传芳带领部下从赵李桥向蒲圻撤退,没等站稳脚跟,湘军再次逼近。8天之后,战局越来越不利于鄂军了,王占元急忙致电北京请求援助。
吴佩孚在接到王占元的求援电时,立即派遣直军第二十五师师长萧耀南为援鄂总司令,即日向武汉出发。随后,他告知王占元:“已着萧耀南部火速增援”。可是,萧部却远在天边,迟迟见不到影子。王占元催促萧军迅速接防,加入战斗,但萧耀南那却不肯接防。王占元感到大事不妙,再求吴佩孚,吴佩孚依旧按兵不动,而且暗中放出“援鄂”——“不援王”的风声。
其实,吴佩孚的目的很明显,他想趁此“湘鄂之战”把王占元这个武夫赶出去。此时的王占元已经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而萧耀南却“按兵不动”,大有“隔岸观火”之势。王占元灰心到极点,深知自己与吴佩孚有矛盾,此时的情形,吴佩孚定不会真心帮忙解围的。他知道吴佩孚“援鄂”的意图在了,无奈之下,他做好了下野的准备。
此时,毫不知情的孙传芳还在坚持奋战,眼见队伍伤亡惨重,孙传芳忽然心情不安起来:“巡阅使是直系的主力,为什么吴佩孚不支持他呢?仗打了许多天,援军还不见影。这援军是真是假?”想到这里,孙传芳愈加相信“援鄂”——“不援王”的传言了。
就现在的形势看来,并非空穴来风。王占元大势已去,他将被迫下台,想到这里,孙传芳经定撤退,以求“保存实力”、“扩大自己”。事实果然如此,孙传芳得到情报,证实了吴佩孚派兵入鄂的真正目的是坐收渔人之利,想将湖北收入囊中。
于是,孙传芳下令放弃蒲圻,向鄂东转移,退到武穴集中整补军队。由于孙传芳的撤兵,湘鄂之战急转直下,湘军很快占领了蒲圻,随后扑向靳云鹏所守阵地。靳军仓促应战,伤亡很大。吴佩孚得知立即派遣赵英杰旅和萧耀南师前往支援。
鄂军败局已定,防线全被突破。王占元被迫于8月7日通电辞去本兼各职。王占元下野了,吴佩孚被任命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几天后,王占元带着眷属和在湖北搜刮的大批财物乘坐“楚振”轮去往天津。他向送行的孙传芳吞声饮泣说:“我六十多岁的老翁,想不到今天还上人家的大当!”他没有指出上了谁的当,所谓“人家”可能是指赵恒惕,也可能是指吴佩孚,或者两者都是。孙传芳凝视着王占元,却说不出话来。或许走上军阀之路也就代表着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路上,你只能向前走,不能回头,亦不能后退了。
王占元通电下野后的第6天,即8月12日,湖北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吴佩孚以两湖巡阅使的头衔来到武汉,湘军从此再不援鄂而退出湖北。从此,湖北大地又是一派升平。8月13日晚,吴佩孚率领第三师、第二十四师以及鲁军混成旅大约3万多人抵达刘家庙车站,下车后,他见欢迎的队伍中没有孙传芳,便问:“孙传芳怎么没有来?”
湘鄂战争结束后,孙传芳一直停留在武穴,曾经提携过他的王占元失落的去了天津,他心里也不是滋味。怎么说王占元也是他的恩人,自己能有今天多亏他的提拔,而王占元下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吴佩孚,如今吴佩孚坐上了王占元的位置,孙传芳不了解他,更摸不清他的脾气,所以不敢贸然去汉口。
秀才出身的儒将——吴佩孚,治军办事都十分讲究礼法,他和王占元不同,王占元是一介武夫,而吴佩孚是个学问将军。新官上任,下级应该主动迎拜,报告情况,而孙传芳却没有来,吴佩孚并没有因此而生气,相反,在了解到事情的缘由之后,他越发欣赏孙传芳了。他派人前往武穴,盛情难却,孙传芳重返汉口,到巡阅使署求见新巡阅使。
吴佩孚深知孙传芳是一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很想收他为己用。吴佩孚正想着孙传芳的时候,孙传芳来了。吴佩孚连忙传话让他到会客厅来。很快,孙传芳来到会客厅,抬眼望去,吴佩孚竟然轻装便服立在客厅门外迎候他,这使孙传芳受宠若惊。
寒暄过后,吴佩孚拉着孙传芳的手说:“王老头走哩,咱们一块干吧!你带着第二师及其余军队开往宜昌去。”聪明的孙传芳马上说道:“传芳能够攀附大帅,也算平生幸事。大帅若不嫌我笨拙,我便永远追随大帅鞍前马后!”。
1921年8月28日,在吴佩孚的保荐下,北京政府任命孙传芳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兼第二师师长,移驻宜昌。从此,孙传芳就紧紧追随吴佩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