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气不如争气
2033900000024

第24章 追寻生命的快乐(2)

人们在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和心态方面也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利用,幸福也是一样。只要你想要幸福,让自己的心情愉快起来,你就一定能够得到真正的幸福。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了不治之症,但如果心态积极,精神振作,他决心与病魔作斗争,最后往往会创造奇迹。因此有科学家预言: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这不是指医学手段的新发展具有了在人体内更换各种零件的技术,而是指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如果我们能懂得这一点,生活中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哀怨。

由此可见,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因为幸福和哀愁通常会同时敲响你的心门,作为心的主人,你把谁邀请进来,你就将与谁同在。

不一味地追求完美,你就能找到快乐

世界上任何一个活生生的人,不管他是伟人、名人还是普通人,都有弱点与缺点,不会十全十美,不会不犯错误。完美的人不会是活生生的人。生活也是这样。

生活,如果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如果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如果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所有的幸福就像是一团缠结不清的纱线,它是由悲伤和喜悦构成的,而喜悦正是因为有了悲伤才是可爱的。生活的舞台上,不幸和幸运前后相随,鱼贯而出,使我们依次体味悲伤和快乐。一个理智、达观的人会渐渐地懂得,对生活不要期望太高。当他运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时候,他做好了失败的准备。他时时渴望幸福的降临,但他耐心地忍受各种苦难。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号哀鸣是毫无用处的,唯有宽容待人和不懈地工作,才能有真实的收获,才能感受到生活带来的快乐。

理智而达观的人对自己身边的人也不会期许太多。只要能与别人和平相处,他就会容忍和克制。即使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人,他也会有性格上的弱点,需要人们容忍、同情甚至怜悯。有谁敢说自己是完美无缺的呢?谁没有令人苦恼的事情呢?谁不需要别人的宽大、容忍和谅解呢?

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往往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每一个心灵都会给自己创造一个小天地,喜悦的心灵会使这个小世界充满快乐,不知足的心灵会使这个小天地充满哀愁。

许多强者是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强迫自己努力达到不可能的目标,并且完全用成就来衡量自己的价值。结果,他们便变得极度害怕失败。他们感到自己不断受到鞭策,同时又对自己的成就不满意。事实证明,强逼自己追求完美,不但有碍健康,会引起像沮丧、焦虑、紧张等情绪不安的症状,而且在工作效果、人际关系、自尊心等方面,亦会自招失败。这些都让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

为什么追求完美的人特别容易情绪不安?为什么他们的工作效果会受到影响?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到快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以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看人生。

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错误想法,就是认为不完美便毫无价值。比如说,一个每科成绩取得A等的学生,由于在一次考试中有一科拿了B等成绩,因而大感沮丧,认为那就是失败。这类想法引致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错,而且一旦犯错后又做出过分的反应,不快乐便接连而至。

他们的另一个误解是相信错误会一再重复,认为“我永远都不能把这件事做对”。追求完美的人不会自问能从错误中学到什么,而只是自怨自艾,说:“我真不该犯这样的错,我绝不能再犯了!”这种自责态度会产生一种受挫和内疚的感觉,快乐便与他们无缘。

为了帮助追求完美的人戒除这个心理习惯,加州大学伯恩斯教授首先请他们列出追求完美的好处和弊端。一名向他求助的法律系女学生只举出一个好处:“这样做有时会得到优秀成绩。”接着她列出6个弊端:

“第一,它令我神经非常紧张,以致有时连普通成绩也拿不到;

第二,我往往不愿冒险犯错,而那些错误却是创作过程中所必然会发生的;

第三,我不敢尝试新的东西;

第四,我对自己诸多苛求,令生活失去了乐趣;

第五,由于总是发现有些东西未至完美,因此我根本不能松弛下来;

第六,我变得不能容忍别人,结果别人认为我是个吹毛求疵者。”

根据这个利弊分析,她终于认为,若放弃追求完美,生活可能会更有意义和更有成就,自己的生活便会轻松快乐。

所以伯恩斯教授指出:“假如你的目标切合实际,那么,通常你的心情便会较为轻松,行事也较有信心,自然而然便会感到更有创造力和更有工作成效,快乐的感觉也会常伴身边。我不是鼓吹放弃努力奋斗,不过,事实上你也许会发现,在你不是追求出类拔萃成就而只是希望有确实良好的表现时,反而可能会获得一些最佳的成绩。”

任何人都可以用反躬自问的方式来抗拒追求完美的思想,例如,“我从错误中可以学到什么?”你可以做个实验,想想你犯过的一项错误,然后把从中得到的教训详列出来。千万别放弃犯错的权利,否则你便会失去学习新事物以及在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能力。你要牢记,追求完美心理的背后隐藏着恐惧,毫无快乐而言。当然,追求完美也有一个好处,就是无须冒着失败和受人批评的危险。不过,你同时会失去进步、冒险和充分享受人生快乐的机会。说来奇怪,敢于面对恐惧和保留犯错误权利的人,往往生活得更快乐和更有成就。

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他人,不要一味地追求完美,自己就会快乐起来。

放弃就是快乐

对于我们来说,短短的一生犹如一场旅行,如果我们的身上像蜗牛般负重,旅行的压力容不得我们去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如果我们放下身上一些不必要的重负,人生是不是会变得轻松快乐一些呢?放弃是一种高明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们只有放弃身上的一切浮华沉沦,人生才能得到升华。

罗曼?罗兰说,“人生对我们来说是不再生资源,犹如一块煤,一桶汽油,燃过即完。”短短数十年的人生对于广阔浩瀚的宇宙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我们何不快快乐乐地度过短暂的一生,何不让美丽的世界多一份欢乐和美好呢。一切的恩怨情仇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为了一点可怜的得失而刀光剑影实在没有必要。不如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态,万事自有定数,何不顺其自然,干自己所干的事,爱自己所爱的人,就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

古时候,有一个辛勤耕作的农夫,一天到晚忙于田地间,日子虽说算不上富足,倒也算美满和快乐。

一天晚上,农夫做了一个美梦,梦见自己在田野里挖出了18个金身罗汉。说来奇怪,第二天,农夫拿着锄头,果真在田地里挖出了一个金身罗汉。为此,他的亲朋好友都非常高兴。但农夫却闷闷不乐,一点高兴不起来,成天心事重重。别人就问他:“有了这个金身罗汉,你就成了百万富翁,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农夫忧伤地回答说:“我只是在想,自己本来梦见了18个金身罗汉,另外的大多数到哪里去了呢?”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对知足者来说,即使一无所有也有生活的乐趣;对于贪婪者来说,即使得到了一个金身罗汉,也会失去生活的快乐。

我们的人生其实是一个不断选择和放下的过程。但鱼与熊掌往往不会兼得,如果你看见什么就想索取什么,想什么就要得到什么,就成了物质的奴隶。这种以财为重的人生观不是我们人生本身的意义,更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那些见什么都要抓的人是活得很累而又可悲的。事实上,他们不但抓不到所期望的东西,而且还会失去既有的东西。得不到的东西,会加重心灵的负担,一个守财奴般的心态是不会有什么快乐和自由可言的,他们常常会身不由己地陷入到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中。所以,放弃是一种智慧,它可以给你带来生活的快乐,让你深刻体会到有失必有得的人生真谛。

我们生活在这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总会有太多太多的诱惑等着,若你对目前的所有觉得不满足,当你等到拥有更多时,也不见得会快乐。对于平凡的人们来说,快乐的法宝不是增加财富,而是减少欲望,知足常乐。功名利禄,只能带给我们短暂的快乐,唯有以平静的心灵投入到自己所奉献的工作中去,才会带给我们永恒的快乐。快乐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不仅仅是享用,更多的时候是要发掘。当快乐的气息传递到别人身上时,总有几分也会传递给自己。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说过:“世界如一座花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大自然以丰富的物质世界馈赠给我们,我们手上拿着的各种欲望,眼睛又看着不属于自己的各种追求,如果不学会放弃自己无度的欲求的话,我们就会与别人争个头破血流,去争那个自己本不需要的累赘。从而使自己走入一种误区,一个直通痛苦的深渊。它可以犯罪的道路,也可以是家破人亡,也可以是别人的灾祸。

在现在这个发达的社会里,我们拥有的已经太多了,不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能够给我们带来需求的东西应接不暇,人们往往不会满足已有的既得需要,以为自己拥有的越多,就越幸福,自己就会越快乐。有时,我们甚至会为了一丁点儿的利益而闷闷不乐。自己有一天终会发现,自身的一切无奈、忧虑、伤心、困惑就与我们的无休止的欲望有关。有了自己的拥有,又害怕从自己手中失去,而且还会渴望一些没有得到的东西。这些“害怕失去的”和“渴望得到的”像一个沉重的包袱一样,压得我们格外劳累。

上帝赋予我们每个人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高级的脑袋,我们必须学会正确对待手里抓着的和脑袋里想着的。有时松开你的双手,让大脑得到自由和放松,才使我们真正得到快乐。

淡看名利如浮云

现实中的人们,能甘愿放弃名利的不多,甚至很多人把名利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旦自己的身份地位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会陷入“生不如死”的怪圈之中。无穷无尽的名利心使他们疯狂。宁静而悠然,像清澈的小溪蜿蜒流过的平淡日子不是更有诗意,毕竟人生短暂,我们的生命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面对这个大千世界,信奉“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信条的人不少,但为名扬天下而发狂的人也不少。

在唐朝有一个叫宋之问的诗人,他很有才华,远近闻名,他有一个外甥叫刘希夷,是一个年轻有为的诗人。一天,刘希夷刚写了一首题为《代白头吟》的诗,就到舅舅家寻求指点。当看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不禁拍手叫好,忙问外甥:“此诗有没有外人看过?”外甥说:“还不曾有人看过。”宋之问心中大喜,便对外甥说:“诗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二句,着实令人喜爱,若他人不曾看过,让与我吧。”刘希夷言道:“此二句乃我诗中之眼,若去之,全诗无味,万万不可。”

到了晚上,宋之问一直对这两句诗念念不忘,为此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心里合计:此诗一经面世,就会成为千古绝句,作者立刻就会名扬天下,一定要据为己有才好。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在宋之问的心里扎下了根。他让手下的人把刘希夷活活害死了。

后来,宋之问被朝廷问罪,又被流放到钦州,当皇帝知道他的这个恶行后,又把他赐死,算是给了天下的读书人一个交待。刘禹锡对此评价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宋之问,本来就已经是一个有名的诗人了,为了自己的那点虚名把外甥害死,自己最后也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实在不值得。

其实我们的生活本应平淡,平淡地做自己的事情,平淡地处事,平淡地对待一切,哪一个成功人物在没有成功之前不是在平淡中度过呢?他们的成功只是过去平淡的生活所取得的成果而已,他们的成功来自他们平淡的生活。

美国好莱坞影星利奥?罗斯顿,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胖的演员。一次在英国演出时,他突患心力衰竭而被送进汤普森急救中心。医生们使用了一切能使用的治疗手段,终归回天乏术,利奥?罗斯顿的生命还是过早地凋谢了。

罗斯顿在临终之际,喃喃自语:“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站在一旁的哈登院长被这一句话深深感动了,让人把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刻在了医院大楼的墙上。

后来,工作繁忙的美国石油大亨默尔也因心力衰竭住进了这个急救中心。由于放不下公司诸多的事务,他在汤普森医院包下了一层楼,增设了用于联系事务的电话和传真机。有媒体戏称,这里是美洲的石油中心。

经过医生的精心护理和高超的心脏手术,终于保住了默尔的一条命。但在出院以后,他没有再回到美国,也没有继续亲自打理他的石油帝国,而是卖掉了他的公司,在英国苏格兰的一个乡村置办了一栋别墅,过起了农家的田园生活。

在生意上大获成功的默尔,为什么会这样做?因为他被医院大楼上的那句“你的身躯很庞大,但你的生命需要的仅仅是一颗心脏!”打动了,在他的自传中,他这样写道:“富裕和肥胖没有区别,它们只不过是超过自己所需要的东西罢了。”

默尔的做法是明智的,他的明智在于能够及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人生应该过得轻松和快乐一点,再显赫的名利不过是束缚自身的枷锁,生命之舟又能承受多少负荷呢?

正确对待名利对自己的人生极为重要,处理得好了,有助于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又能成为自己积极努力的目标。否则就会成为自己的前进阻力和沉重的包袱。名利于我如浮云。每一位有追求的人,都应该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何不淡泊快乐一些,不过度关注,往往会取得成功。

控制欲望走向成功

古往今来,很多人因贪婪而身败名裂,甚至招致杀身之祸,驱使他们做出种种抉择的动力便是不可控制的贪欲。贪婪自私的人往往目光如豆,所以只瞧见眼前的利益,看不见身边隐藏的危机,也看不见自己生活的方向。贪欲越多的人,往往生活在日益加剧的痛苦中,一旦欲望获得满足,他们就会失去正确的人生目标,陷入对蝇头小利的追逐。还有一些人好贪小便宜,却因此而吃了大亏,这就是所谓的“知足之人永不穷,不知足之人永不富。”

法国人从莫斯科撤走后,农夫和商人在街上寻找财物。他们发现一大堆未被烧焦的羊毛,两个人就各分了一半捆在自己的背上。

不想,在归途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布匹,于是农夫就将身上沉重的羊毛扔掉,选些自己扛得动的较好的布匹。而贪婪的商人却将农夫所丢下的羊毛和剩余的布匹统统捡起来带上,重负让他气喘吁吁、缓慢前行。

走了不远,他们又发现了一些银质的餐具,农夫将布匹扔掉,捡了些较好的银器背上,商人却因沉重的羊毛和布匹压得他无法弯腰而作罢。

突降大雨,饥寒交迫的商人身上的羊毛和布匹被雨水淋湿了,他踉跄着摔倒在泥泞之中;而农夫却一身轻松地迎着凉爽的雨回家了,他变卖了银餐具,生活富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