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交际与口才
2032200000009

第9章 说话圆满,才能做事圆满(1)

灵活办事是一门学问

一个人一生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他会不会灵活办事。灵活办事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只有掌握了灵活办事的真谛,我们的人生才能成功,我们才能攀上事业的巅峰。如果不会灵活办事,人生之途就会布满荆棘。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是个很会灵活办事的人。他从小志向远大,将灵活办事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在群雄逐鹿的年代,他与哥哥一道招兵买马,共谋大业,一起投靠在刘玄门下。不久,哥哥刘演被刘玄所害,刘秀悲痛万分。在当时的局势下,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力量单薄,一时无法与刘玄抗衡,于是采用灵活的方法,不但表面上不表现出怨恨刘玄,而且还向刘玄谢罪,表现得十分忠于刘玄,刘玄也因此更加器重刘秀了。刘演原任司徒,刘秀接替哥哥的职位后,司徒署的官员来迎接他,向他致以哀悼。刘秀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不说一句涉及私情的话,一再引咎自责,丝毫不提自己往日的功劳,也不为兄长披麻戴孝,饮食言笑一如平常。刘秀的冷静态度使刘玄感到内疚,为了补偿过失,他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

刘秀决意为兄报仇。然而为了实现自己的夙愿,办成大事,他只好忍耐,灵活处理与刘玄的关系,并取得刘玄的信任。后来,他渐渐有了实力,脱离了刘玄的控制,结果他将刘玄一举歼灭,建立了东汉政权。

刘秀灵活办事渡过了难关,保全了性命,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最终成就了一代霸业。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多“事”的时代,如果我们想立足于社会,做出一番成就,就必须会办事、能办大事。

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明白灵活办事是一门学问,办事很死板,给自己的人生招致失败,甚至还酿成悲剧。

老王原来是一个农民,后来跟人做生意。他最致命的一点,就是不会灵活办事。有一次,他向亲朋好友借了不少钱,与老赵一起到南方贩香蕉,想发一笔横财。人常说,人算不如天算。不想,天公不作美,贩回香蕉后,刚到批发市场,就下起了连阴雨。别的商贩看到下雨,便凭借关系找到一些廉价收购商将香蕉批发了出去,可是老王任凭老赵如何劝说,他都不去找收购商。老赵好心找来一位收购商,却被老王奚落走,最终买卖没成功,因为他想卖高价钱。不想,一连下了五六天雨,后来,老王想贱价处理香蕉已经来不及了,一卡车香蕉全都坏了。这次老王蚀了本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

老王经商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他不会灵活办事,假如他在刚下雨时,就开始找收购商贱价处理香蕉,也不至于赔得血本无归,说不定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这就是他不善于灵活办事带来的恶果。

与人共事,得体应酬不可少

在社会中,要想办事顺利,应酬是必不可少的事情。有些人之所以在社会上办事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他能得体应酬的本事。这些办事高手,平日里很注重一些应酬,在这上面也很舍得花心思,通过这些应酬,他们积累了很多人情资源,所以,在日后的办事过程中,他们总会借助这些人情资源取得成功。

关于人情资源的重要,很多人也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了,现在如果你还没有这些资源或是很少,那就从学会得体应酬开始吧。

同事相处,有许多事需要应酬:张三结婚,李四生日,王五得了贵子,马六新升了职务,这些事要躲当然也能躲开,但别人会说你不懂得人情世故。善于社交的人,常常会伸长耳朵来打听这类事,帮人凑份子、送礼请客,皆大欢喜。为什么?因为他把日常生活中的应酬,看作是一门人情练达的学问。

一位同事生日,有人提议大家去庆贺,你也乐意前行,可是去了以后发现,这么多的人,偏偏来为他贺岁,他们为什么不在你生日的时候也来热闹一番?这就是问题所在,这说明你的应酬还不到位,你的人际关系还有欠佳的时候。要扭转这种内心的失落,你不妨积极主动一些,多找一些借口,在应酬中学会应酬。

比如你新领到一笔奖金,又适逢生日,你可以采取积极的策略,向你所在部门的同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想请大家吃顿晚饭,敬请光临,记住了,别带礼物。”在这种情形下,不管同事们过去和你的关系如何,这一次都会乐意去捧场的,你也一定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比较好的印象。

重视应酬,一定要入乡随俗。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中,升职者有宴请同事的习惯,你一定不要破例,你不请,就会落下一个“小气”的名声。如果人家都没有请过,而你却独开先例,同事们还会以为你太招摇。所以,要按约定俗成的规矩来办。这是请与不请,当请则请的问题。

重视应酬,还有一个别人邀请,你去与不去的问题。人家发出了邀请,不答应是不妥的,可是答应以后,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对于深交的同事,有求必应,关系密切,无论何种场面,都能应酬自如。

浅交之人,去也只是应酬,礼尚往来,最好反过来再请别人,从而把关系推向深入。

能去的尽量去,不能去的就千万不能勉强。比如同事间的送旧迎新,由于工作的调动,要分离了,可以去送行;来新人了可以去欢迎;欢送老同事,数年来工作中建立了一定的情缘,去一下合情合理;欢迎新同事就大可不必去凑这个热闹,来日方长,还愁没有见面的机会吗?

重视应酬,不能不送礼,同事之间的礼尚往来,是建立感情,加深关系的物质纽带。

同事在某一件事上帮了你的忙,你事后觉得盛情难却,选了一份礼品登门致谢,既还了人情,又加深了感情。同事间的婚嫁喜庆,根据平日的交情,送去一份贺礼,既添了喜庆的气氛,又加深了自己的人缘。像这种情况,送礼时要留意轻重之分,一般情况心意到了就行了,千万不要买过于贵重的礼品。

同事间送礼,讲究的是礼尚往来,今天你送给我,我明天再送给你,所以,不论怎样的礼品,应来者不拒,一概收下。他来送礼,你执意不收,岂不叫人没有面子?倘若你估计到送礼者别有图谋,推辞有困难,不能硬把礼品“推”出去,可将礼品暂时收下,然后找一个适当的借口,再回送相同价值的礼品。实在不能收受的礼物,除婉言拒收外,还要有诚恳的道谢。而收受那些非常礼之中的大礼,在可能影响工作大局和令你无法坚持原则的情况下,你硬要撕破脸面不收,也比你日后落个受贿嫌疑强。这叫做“君子爱礼,收之有道”。

微笑是办事成功的金钥匙

能用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就会成为会办事的人。微笑丰富了那些接受它的人,而又不使给予它的人变得贫穷。它创造快乐,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好感,它是疲倦者的休息室,沮丧者的兴奋剂,悲哀者的阳光,也是办事成功者的金钥匙。不会微笑的人,在生活中将处处感到办事的艰难。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给两个人分别戴上一模一样的面具,上面没有任何表情,然后,他问观众最喜欢哪一个人?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一个也不喜欢。这是因为那两个面具都没有表情,他们无从选择。

然后,他要求两个人把面具拿开,他要其中一个人把手盘在胸前,愁眉不展并且一句话也不说,另一个人面带微笑。

他再问观众:“现在,你们对哪一个人有兴趣?”答案也是一样:他们选择了那个面带微笑的人。

这则例子说明了微笑受欢迎,微笑是办事成功的开端的道理。

威廉是全美国最着名的推销保险人士之一。他在许多年前就发现,面带微笑的人永远受欢迎。所以,他在进入别人的屋子之前,总是停留片刻,想想令人高兴的事情,于是他脸上便展现出开朗、热情的微笑。

威廉深知,他推销保险的成功同自己的微笑有很大关系。

安东尼是一位意大利人,他是伦敦一家着名旅馆的总经理,这家旅馆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他每天都需要做很多事,如房间预约、床位安排、床单更换、食物供应等,都离不开他。但他却能安排得很好,没出一点差错。

有人问他:“身为总经理,不仅每天要管理一大批职员,还要解决其他问题,你是怎样做到有条有理的?”他说:“我的办法很简单。我在烦心的问题还没有发生以前,便用微笑把它笑走了。微笑,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用微笑来避免一些麻烦事。”

微笑可以解决问题,任何有经验的成功人士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有的人都希望别人用微笑面对他,而不愿看横眉竖目。

所以,有的公司在招聘职员时,将面带微笑当作录取首要条件,他们要求自己的职员脸上挂着笑容,使自己的公司增辉。

有一位小姐叫玛丽,她要去参加联合航空公司的招聘。她没有关系,也没有熟人,完全是凭自己的本领去争取。她被聘用了,其原因就是玛丽小姐脸上总带着微笑。

面试的时候,主考官在讲话时,总是故意把身体转过去背着她,这位主考官如此做不是不懂礼貌,而是在体会玛丽的微笑、感觉玛丽的微笑,因为玛丽是通过电话工作的,公司里有关预约、取消、更换或确定飞机班次等电话业务,要让她去做。

那位主考官微笑着对玛丽说:“小姐,你被录取了,你最大的资本是你脸上的微笑,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从电话中体会到你的微笑,我相信你会把这份工作做好的。”

玛丽的微笑虽然大多的人不会看见,但他们通过电话,是可以感觉到的。

真心的微笑,不管是用眼睛看到的或用耳朵听到的,都是一个很好的办事开端。你向对方呈现出真诚的微笑,你要办的事情,便有了成功的基础。

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要想办事成功,没有一定的办法是行不通的,而婉求与诱导就是较好的方法。在办事中,要想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别人对你的事情感兴趣,必须先诱导他们尝试一下。这是与人合作、求人办事的聪明策略。

诱导是非常有效的办事方法。诱导可以让对方说出自己的真实意图,表现形式也婉转了许多,既顾及了沟通的礼仪,也达到了办事成功的目的。

王某准备借助好友赵某的路子做笔生意,在他将一笔巨款交给赵某的第二天,赵某不幸暴病身亡。王某立刻陷入了两难境地:若开口追款,太刺激赵某的遗孀;若不提此事,自己的局面又难以支撑。

帮忙料理完后事,王某是这样对赵夫人说的:“真没想到赵哥走得这么早,我们的合作才刚开始呢。这样吧,嫂子,赵哥的那些关系户你也认识,你就出面把这笔生意继续做下去吧!需要我跑腿的时候尽管说,吃苦花力气的事情我不怕。”

他丝毫没有追款的意思,还义气感人,其实他明知赵妻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思干下去。话中又加上巧妙的提醒:我只能跑腿花力气,却不熟那些门路;困难不小又时不我待。

结果呢?赵妻反过来安慰他道:“这次出事让你在生意上受损失了,我也没法干下去,你还是把钱拿回去再找机会吧。”

有时,一些话自己说出来显得尴尬,这时,诱导对方先开口无疑是上策。

所谓“诱导”就是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以虚掩实,让对方无从察觉。表面上好像自己没有某种企图,或者让对方感到某种企图并非始于自己,而是另外一个有来头的人。这样,对方可能就不再有所戒备和顾虑,你要办的事在对方无戒备和顾虑的状态中显然要好办得多。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新闻记者,他把目光瞄准了年轻的约翰,希望他能留下来帮助自己。而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卸去外交官职,正准备回到家乡伊利诺伊州从事律师职业。

两人只有几天的相聚时间,怎么才能让约翰留下来呢?雷特想了很多种办法,比如用高薪、大权等,但是,后来又都否定了,因为约翰对这些方面并不感兴趣,而且他也曾经拥有过这些。思来想去,雷特决定采用婉求的方法。这天,他们吃过晚饭,雷特提议约翰到报社去玩。

到报社后,雷特从许多电讯中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而这时恰巧国外新闻的编辑不在,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条消息的社论吧!”约翰无法拒绝,于是提起笔来就写。社论写得很棒,负责人格里莱看后也很赞赏,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个星期、一个月,渐渐地干脆让他担任这一职务。约翰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而留在纽约做新闻记者了。

雷特凭着劝诱的策略,找到了出色的人选,而约翰在试一试、帮朋友忙的心理下,又觉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这份工作,最后选择了新闻记者这个职业。而在事前,雷特只是劝诱约翰帮他写一篇社论而已,但愿望却很圆满地实现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条办事的好套路,即央求不如婉求,劝导不如诱导。

荷兰物理学家彼得?塞曼,大学一年级时十分贪玩,物理成绩也不好,被人称为“浪荡公子”。他的母亲为此很伤心,便劝告自己的儿子,向儿子讲述有关她家乡的往事。她的家乡位于西海岸的一个半岛上,自古以来常被大海淹没。1860年5月24日午夜,家乡又遭到了大海的侵袭,一个孕妇在孤舟上漂流了几天几夜,产下了一个男孩彼德?塞曼。幸亏乡民救助,母子二人才得以平安无事。接着,母亲不无悲哀地说:“早知塞曼是个平庸的人,我当初就不必在海浪中拼搏努力了。”塞曼听完母亲的话,羞愧万分。从此,他改掉坏习性,努力学习,最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求人办事有多种方式,诱导无疑是有效的一种。实际上,诱导的过程就是说服对方的过程,是使对方的思想逐渐转变的过程。当真正把握住了对方的思想,让他跟着你的思路走,那么,办事成功的就指日可待了。

善于沟通,难事也好办

会不会沟通,关系到一个人办事的成败。一个人掌握了沟通的诀窍,再难的人事关系都会调解好,再难的事也会办成。

人都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交际就成了人们办事的一根纽带。大量的事实证明,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办事成功的机会肯定比不善沟通的人多。

在春秋战国时代,苏秦用三寸不烂之舌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使六国订立了合纵抗秦的盟约。三国时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扬名天下,为火烧赤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当时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十分艰难,对手个个不好对付,但他们靠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巧妙和别人沟通,最终取得了赫赫成果。

历任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两代的大臣耶律楚材,是善于沟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对方,办成难事的交际高手。

公元1232年,窝阔台汗派大将速不台率领蒙古大军攻打金国首都上京,遭到金军顽强抵抗。按照蒙古军惯例,凡攻打一座城市遇到对方抵抗时,攻克后就要屠城,即杀尽全城军民,彻底毁掉此城。

第二年,速不台报告窝阔台汗:上京即将攻下,他将依照惯例屠城。当时刚任蒙古汗国中书令(相当于丞相)的耶律楚材闻讯大惊,为保全古城,挽救城中百姓的生命,他急忙赶往宫中,力谏窝阔台汗:“我们蒙古大军浴血奋战几十年,还不是为了要土地和百姓?如果杀尽百姓,仅得土地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