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翠微史略:翠微寺与严福寺
20261600000002

第2章 序二

古都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曾是周、秦、汉、唐等中华文明史上最辉煌的历史年代建都的地方,她是闻名世界的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二千多年的历史岁月里,中西文化交融汇通之地。因此,“西安胜迹冠神州,秦汉文明甲天下”,此言不虚;“大唐盛世传四海,钟声鼓乐彻寰宇”,余音不绝。

西安,历史上是两汉经学独绝千古的重地;也是鸿生巨儒、文人墨客留下浩然华章的地方,这里是佛教的第二故乡,天竺梵音,译自长安者殊巨;中国佛教祖庭,八宗法脉,除天台宗台州国清寺、禅宗嵩山少林寺,六宗皆源自长安。

西安城南约20公里处的终南山,群峰竟秀,林木蓊郁,峰峦叠嶂,水清谷幽。其间散布着溪涧台岩,飞瀑绝崖,有著名的南五台、嘉午台、翠华山、高冠瀑布等,山泉清冽,景色秀美,不仅是绝佳的游览休闲胜地,还拥有独具丰姿的自然地理风貌。2009年终南山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评审,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这在我国西北地区,尚属首例,地质公园自然遗迹分布面积达890平方公里,分为:“翠华山山崩地貌”、“南太白板块碰撞缝合带与第四纪冰川”,“冰晶顶韧性剪切带与构造混合岩花”、“骊山裂谷地垒构造”、“玉山岛弧形花岗岩型地貌”,这五大园区,既是地质景观,又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终南山最为宏富厚重的,是其所蕴藏的巨大的佛教文化宝库,“自古名山僧占多”,终南山也无愧于中国佛教圣山的称谓,群山之中的寺院规模和僧众人数在国内亦罕能匹比,华严宗祖庭华严寺和至相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律宗祖庭净业寺,三论宗祖庭草堂寺,以及大大小小百余座梵刹,都分布在终南山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之中,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有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人文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交相辉映,是终南佛寺的一大特色,千年古刹遍群峰,千年古木在寺中,以属国家一级珍贵树种,有“植物活化石”之誉的“国树”银杏为例:百塔寺中的古银杏,被称为“中国第二古银杏”,至今枝繁叶茂,经僧人加工后的果实食后,满口余香,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在观音禅寺有一株唐代古银杏,距今1400余年,西安古木编号是0325,形质独具世间,可以称为“祖母树”,一株主干,四株子干,百株环生干,若一祖、四子,百孙环绕,完全可以对其进行专业确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此外,不能疏遗的是终南山千载延续的“隐逸”和“静修”的“茅蓬”文化传统,在山中结草为庐的独修者的人数至今仍难以确定,“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其“隐士”文化,令海内外的信众和游人敬仰,如美国当代作家比尔·波特(中文名“赤松”),曾在终南群山之中亲历,探访隐士,著《空谷幽兰》一书,录其见闻,轰动海内外,这种文化现象,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悟道方式,含有超越独觉的精神特质,成为终南山佛教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翠微寺与其下院严福寺,就是终南群山中享誉国中的千年古刹之一,宏涛法师的这部《翠微史略》,体例完整,考辨精详,内容十分丰富,书中从历史沿革到祖师传略,由法脉源流至禅法辨析,论中外文化互动的日僧驻寺,述文物景观与历史传说,收录自唐以降关于寺院的名人诗句,采腋成裘,蔚为大观,使人十分赞叹,披阅者自有评判,无需愚若我者赘言,改革开放以来,长安佛寺研究的成果蔚为大观,如陕西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王亚荣研究员、西北大学佛学研究所李利安教授等主持或参与的祖庭研究,长安佛寺史志、终南山佛寺、西安佛寺等著述有数十部之多,这些都是以佛教学者为主体的研究成果,以僧人为主体从事的寺院研究著述却鲜见,《翠微史略》这部近13万言的书稿,有开风气之功,是僧界青年俊杰众才星驰的发端,也是长安佛教研究中的又一具有标志性的成果。

宏涛法师携书稿至学校的研究生楼,嘱余写一小序,这于我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能先睹宏涛法师的书稿,是人生一大快事,故欣然序之。

荆三隆

2010年5月30日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