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20253500000033

第33章 职场“外交”的语言艺术(3)

现代人遇到问题时,会自然地做相对思考,而对于绝对的东西,在心理上有一种排斥感。比如,当你信誓旦旦地说“事实完全就是这个样”时,在别人心里会有两种想法:一是肯定你的想法,认为事实就是如此;另一种就是在心里反驳:“难道丝毫不差?”也许你表达的是事实,但是如果他人心里总是在琢磨“难道丝毫不差”的时候,他人对你所说的领悟就有点舍本逐末了。因此,倒不如这样说“其实实际上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在对外交往场合,即使是铁板上钉钉子的事,也不要把话说得过于绝对,因为绝对的东西易引起他人挑刺。而实际是,如果对方故意挑刺,还真能挑出刺来。与其给别人一个挑刺的机会,不如把话说得含蓄一点。同时,如果我们不把话说得绝对,我们还可以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与对方打交道。

3.话语的前后矛盾要注意

在与他人交流时,还要注意前后不要出现矛盾,要保持前后一致。前后矛盾是一大忌,且矛盾的地方常常是易受到他人攻击的地方,而且常常是非常有力的攻击,通常叫我们毫无还击之力。

4.说话圆润好处多

如果我们有目的性地与他人交流时,话就要说得圆润一些,若话说得太直,会激恼对方,即便是很熟悉的朋友也会如此。说话圆润一点,能给我们留下一定的周旋空间,从容地实现我们对外交往的目的。

例如:

某家酒店的服务员发现,房客何夫人已经在前天晚上结账,可今天仍然住在房间里,而这位何夫人又是经理的朋友,怎么办呢?如果直接询问何夫人何时起程,就显得不礼貌,但如果不问,又怕夫人赖账。于是,经大家讨论,一致决定由一位善于与人交流的公关部李小姐去和何夫人谈谈。

李小姐敲开了何夫人的房门,说:“您好!请问是何夫人吗?”“我就是!您是谁?”何夫人回答说。“我是公关部的一名工作人员,您来几天了,我们还没来得及拜访您,这是我们的疏忽。听说您前几天身体不舒服,现在好点了吗?”“感谢您的关心,好点了。”“听说您昨天晚上已经付了钱,可今天却没走成。这几天天气不好,是不是飞机航班取消了?您看我们能为您做些什么?”“十分感谢!昨晚结账是因为我不想账积得太多,先结一次,走时会觉得轻松不少。我在这儿还要待几天,大夫说,我的病还需要疗养一段时间。”“何夫人,您不必客气,有什么事只管开口好了。”“谢谢!有事一定找你们。”

李小姐去找何夫人谈话,目的是要弄明白何夫人到底是走是留。如果不走,就要弄清楚对方结账的原因。但这个问题难开口,若问得不得当,既会得罪何夫人,又得罪经理。李小姐的话说得非常圆滑,首先寒暄了一下,然后又问何夫人需要什么帮助,一副非常关心的表情,而何夫人颇为感动,自然而然便道出了原因。

李小姐语言技巧高超,巧妙地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俗话说“覆水难收”,一旦我们将话说出去,就不好再收回来了。所以,在职场外交中与别人交谈时,一定要将话说得圆润一些,给自己甚至给他人都要留有回旋余地。

职场外交中的说话技巧

职场外交活动很多时候被认为是一种面对面进行的双向性信息交流活动,需要由会话双方一起努力,才可能交流成功。古人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有问无答,就是一种“非礼”行为。但有问必答,是否就一定能令人满意呢?

事实上,事情并不像想象的这般简单。也许开始时我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毕竟结果适得其反,只能怪我们自己不懂“怎样回答别人”,才造成这种不良后果。因此,要想在职场外交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1.以接受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前提

回答要以接受对方提供的信息为前提,表明职场外交人员注意到了对方的意见,传达给对方厚重感。

站在信息论的角度看,答话对于提问,是一种信息反馈。提问者以语言、表情、动作等为载体,只有将信息施授给听话人,听话人才能作出相应的反馈。提问者传递的,除了是语言信息,也可能兼有非语言信息。听话人只有在接受了所有信息,并进行分析处理之后,才可能正确理解这些信息的实际含义(包括言外之意),从而作出相应的回答。

2.表达方式恰当

在职场外交的会话中,答话者自然希望对方理解自己传递的话语,使自己的回答成为“有效回答”,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所以,答话者要思量、选择对方能够领悟的词句与表达方式,甚至要考虑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乃至手势,这样,职场外交活动才能成功。

3.不使用威胁性、责难性、讽刺性的语言

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改善关系、发展协作是职场外交活动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真诚、热情、谦和便是职场外交活动中的催化剂。举例来说,在答话中,威胁性的语言任何时候都不要用,责难性的语言同样如此。至于讽刺,虽然一般情况下也是一种手段,但是,使用不当难免伤人,还是避免使用为好。

4.答话要避免自陷困境

对于那些难以回答、不便回答或不愿回答的问题,若处理不得当,答话会造成自己的困扰。有时,居心叵测者还会精心构造“语言陷阱”,诱人误入。例如,“你是否不再虐待你的父母了?”这就是一个著名的“语言陷阱”,假如不加设计,无论怎么回答,都会处于被动局面,背上一口“虐待父母”的黑锅。面对类似的“陷阱”,更要小心谨慎。所以,怎样避免自陷困境,是职场外交活动中最需锻炼的方面。

答话者要思量、选择对方能够领悟的词句与表达方式,甚至要考虑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乃至手势,这样,职场外交活动才能成功。

怎样应对记者的提问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交际活动中,职场外交人员常常要与新闻媒体的记者周旋。从震惊世界的国际事件,到使你脸红羞涩的生活隐私,都有可能被问到。对此,职场外交人员就不能掉以轻心,万一留下把柄,就极有可能引祸上身。

因此,多数职场外交人员在面对记者时都会惶恐不安。记者的态度、表情、语气,再加之某些场合下摄影器材的操作影响等,这些因素都会使被采访者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因而,对于一位第一次接受采访的人来说,在这种场合语无伦次、举止失当是正常现象。但问题是我们需要设法从主观上缓解或排除这种压力,遇到敏感话题时,回避易引起歧义的话语。综上所述,这就需要具备随机应变、巧解疑团的本事。

在答记者问中,记者处于主动出击的地位。在更多的情况下,你是要随着记者的想法走的。一问一答的形式,让你不可能具备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思维模式。

记者的提问往往是很漫无边际的,带有显著的跳跃性。一个问题和另一个问题绝对可能是毫无关系的,这使你对谁的想法都摸不着头脑。因此,有经验的人认为,在接待记者之前,最好是去赏赏花,听听音乐,或者做一些让人感到心情舒畅、觉得舒服的事情。

另外,在答记者问中,对于对方的问题,你应该在第一时间敏锐地给出你的答案。这就要求你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为全面的知识。也就是说,迅速、准确、恰到好处地回答提问的问题,是征服记者必不可少的关键。

1984年2月9日,莫斯科电台插放古典乐曲,前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暂缓赴印度访问,苏共最高领导人安德罗波夫之子从瑞典被召回……这一切,让捕风捉影的西方人士对安德罗波夫的逝世产生了疑问。当夜,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一次晚宴会上,美国高级官员和新闻记者向苏驻美大使多勃雷宁询问有关安德罗波夫已故的传闻是否真实。多勃雷宁毫不动容地答道:“如果他已死了,我还会在这里吗?”他还说,在此之前,他返莫斯科述职时曾见过安德罗波夫,见其精神非常好,只是有点“感冒”,仍照常办公。最后,他幽默地说:“我看,不要再谈这个问题了。否则,他听到这些也该气死了。”

实际上,安德罗波夫在前一天就病故了。克里姆林宫秘而不宣的原因是权力移交的人事安排还没有完成。

多勃雷宁怀着这么一个大问题,面对官员、记者步步紧逼的问话,完全没有体现出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谈笑风生,真是一位优秀的外交家。

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交际活动中,职场外交人员常常要与新闻媒体的记者周旋。从震惊世界的国际事件,到使你脸红羞涩的生活隐私,都有可能被问到。对此,职场外交人员就不能掉以轻心,万一留下把柄,就极有可能引祸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