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职场口才宝典
20253500000025

第25章 与下属交流的语言艺术(2)

下面是公司实施新人事制度后,经理与职工乔治的一段对话:

经理:乔治,你不认为新人事制度较原来是一大改进吗?

乔治:是的,的确如此。

经理:职工们对这一制度都还满意吧?

乔治:满意,都很满意。

经理:那么,在激励职工劳动的积极性方面,新人事制度是否收效良好呢?

乔治:收效很好,大家工作的积极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这次交谈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只是加深了经理的乐观的主见,因为他对三个问题的结果都作了暗示。他若是换一种问法:“你认为新的人事制度怎样?”“员工的反应如何?”“对员工劳动的积极性有无影响?”如此,乔治才能放下心理包袱,说出真实想法。

4.一次提问最好只突出主要问题

若包含的问题过多,会使下属产生心理压力,使他们无法回答周全,因此,可以让他们拣自己熟悉的说。

5.掌握交谈的进度

要想有效掌控交谈进程,可以运用转换、引进话题等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根据时间和情绪的变化,使交谈自然融洽地开始与结束。

6.试探性提问

当管理者提问后,下属若出现不适当反应时,应使用试探性问题。不适当反应是下属对管理人员的提问作出的不符合管理人员期望的、无助于实现交谈目标的反应,通常是指说话内容冗长、偏离主题、模糊不清、过于偏激,回避问题的谈话,情绪反常失控等。

请看一段经理和下属亨利的谈话:

经理:从总体上来说,你现在工作感觉如何?还愿意调到其他部门工作吗?

亨利:嗯,是的……也不好说,现在的工作待遇不错,而且,嗯……这儿的同事也很好,可是有的时候,你知道,这些工作很单调也很无聊,而且,我想,我觉得……你知道,我在这儿升得没有我预想中的那么快。

经理:那么,你是觉得调也好,不调也好。也就是说,还没有确定好喽?

亨利:是啊!我是真的还没有确定下来,这是一个难题,我想,如果每个因素都考虑到的话,我倒真想换个工作试试,尤其是有机会晋升工作的。

在经理第一次提问后,亨利说了一大段模糊且没有最终答案的话,这样的对话是毫无意义的。于是,经理在第二次提问中运用了两种技巧:一是他对亨利的谈话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并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二是他用了一个试探性问题“还没确定好喽”,最终给亨利一个重新考虑的机会,通过引导、试探,终于使他说出了真心话。

好的试探性问题应当是不带有个人想法的、保持“中立”的,是为了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下属的回答一个较大的、开放的空间,使交谈进一步深入。

向下属提问也有极强的技巧性:一是要使下属愿意提供信息;二是要使下属知道管理人员需要什么信息。

如何向下属表达自己的观点

作为上司,若想要让自己的主张深入人心,则应知道如何艺术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如果不讲艺术,而是依仗权力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那样的话下属则无法心服口服。从职场语言艺术的角度来说,明智的做法有以下两点。

1.巧妙地让下属承认自己的观点

上司应首先提出建议,说给下属们听,再听听他们的想法,充分地讲究一下民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再将他们的提议与自己的相比较。那样,他们就会承认上司的办法是最好的、最有效的。同时,上司与下属们的沟通也就成功了,既满足了下属们的主人翁感,又增强了他们对上司的支持与敬佩。

西奥多·罗斯福担任纽约州长的时候,就表现得犹如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因为每当他想任命某一个人担任什么重要职务的时候,他总是将一些政治活动家邀请来,然后大家一同商讨,最后通过使大家同意,让自己的想法实现。

有一次,罗斯福要选州长助理来帮助他处理工作,他其实已相中蒙特斯为最佳人选,但为了不让人说自己毫无民主,他决定先让大家推荐几个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人选。

第一个人选推举出来了,罗斯福说:“此人舆论通不过,任何一个舆论通不过的人在政治上都是不适宜的。”

接着,他们又提出另一个人选,但对这个人既说不出他特别的长处,也找不到明显的不足。罗斯福说:“这种人不会受到舆论界的欢迎,请你们另举贤能。”

于是,轮到第三个候选人了,尽管他不错,但仍有不足之处。最后,罗斯福向他们表示感谢,并请他们再考虑一下。于是,他们就提出让罗斯福推荐一个人选。

最后,罗斯福提出了蒙特斯是一个适合的候选人,大家听后猛地想起,原来还有一个这么合适的人选,不由得纷纷表示赞成。

最后,不出罗斯福所料,蒙特斯顺利地当上了助理。在工作时,他也得到了那些政治活动家的帮助。同时,这些议员也都支持罗斯福的工作,共同为纽约州服务,因而罗斯福的事业也更加顺畅了。

罗斯福不但与那些政治活动家们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而且成功地进行了不合乎他们心意的改革,但仍让他们心服口服,支持自己的工作。所以说,他的口才艺术可称为学习的榜样。

2.间接地让下属承担某项工作

若直接对下属说一些事,或许会遭到拒绝,会让下属对上司产生不满的感觉。因此不妨先试试让他一点一点地做,在他逐渐适应的过程中,向其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到那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下属接受起来也会更为顺利。

要明白,对方一下子就答应自己的要求,是很困难的。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下属也是一样,有些事情也要采取“软着陆”的办法,就像我们爬山一样,有时虽然绕些弯路,道路却更加通畅。

美国《纽约日报》总编辑雷特身边缺少一位精明干练的助理,他希望约翰·海能够留在身边帮助他。因为他是最适合不过的了,雷特认为,他一定能帮助自己成为这家大报的成功的出版家。

但是,当时约翰刚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外交官职上卸任,正准备回到久别的家乡当一名律师。

雷特想要留下约翰,可又该怎样才能让他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工作呢?雷特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首先,雷特请约翰到联盟俱乐部吃饭。饭后,他邀请约翰到报社去玩玩。这时,他从许多电讯中间,找到了一条重要消息。

那是一条很具挑战性的国外信息,于是,他对约翰说:“请坐下来,为明天的报纸写一段关于这则消息的社论吧。”由于无法拒绝,约翰就动笔写了起来。

那篇社论写得很棒,约翰受到了普遍赞赏。

于是,雷特请他再帮忙顶缺一星期、一个月,后来干脆让约翰担任起这个职务来。约翰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放弃了回家乡做律师的计划,转而从事新闻这一职业。

雷特间接地让约翰留下来成为自己的助手,慢慢地使约翰喜欢上了这份新闻记者的工作,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使他不断助自己成功。

“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是一句名言。巧妙而间接地让下属为自己所用,是上司与下属交往时应具有的一项能力,上司也只有如此,才能将人才把握住,让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巧妙而间接地让下属为自己所用,是上司与下属交往时应具有的一项能力,上司也只有如此,才能将人才把握住,让自己的事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与下属说话的注意事项

上司和下属有级别之分,但单位中应是人人平等的,上司不可以说出伤害他人自尊的话,比如:“你真笨”“我要开除你”等。话一出口,再想恢复到原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便困难重重,可能会引起下属强烈的反感甚至辞职。

同下属谈话时,应注意口气。同是一种意思,同是一个出发点,但若表达得过于激烈,便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上司若是经常地伤害到下属的自尊心,便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使下属离心,连带着沟通障碍也就产生了,这会影响公司的业务进展,甚至会影响上司本人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避免伤害下属呢?

尊重下属的自尊是首要前提。对于下属的尊重,还表现在“留有余地”上。一边赞扬对方的优点,一边提出具体的建议或意见,不下过于绝对的结论式的断言,这样才能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一点余地,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其次是要注意不触及下属的弱点,个人的弱点一旦被触及,便会产生反抗心理,或者使消极情绪更甚。因此,应在交流沟通中尽量回避下属的弱点。

一个不被下属支持和理解的上司,一个“光杆司令”,怎么可能好好作战呢?无论于公于私,无论于人于己,“尊重”二字要时刻记在心上。

假如你在某个公司工作了不到两年,但因为水平高、受领导赏识而迅速升职,而此时你的手下有一位曾经是你刚来的顶头上司。这位下属年长且资历深厚,难免彼此心里都不大是滋味,因此,你自然不能用对其他下属的方式对待这位下属。

当然,这位下属想必也清楚这种关系的尴尬,因此,每次要同你商量有关事宜时,一定会找别的同事来转达,这时,你又该如何呢?

第一,不能因为顾虑过多而放弃向他布置任务。因为私人感情归私人感情,工作归工作,上司命令、指示部下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清楚地发布命令给部下,工作任务才能很好地完成。可以这样说:“老×,明天就是这份合同的交货期了,希望您能去看一下货场,别耽误了进程。”

第二,话说回来,对方毕竟曾是你的上司,年龄大而且资历也深,因此,不要打官腔,不要对他说:“××,怎么搞的!这份合同明天就到期了,货物呢?怎么还没准备好!”

这样一来,下属肯定会产生怨恨,甚至惹来全体成员的不满,激起公愤,到头来自己栽了跟头。

此刻不如本着敬老尊贤的态度,例如下班后在一块喝几杯,邀请他到自己家中来做客;下属生病时及时探望,平时和颜悦色,态度谦和地对待他。即使将来不在一个公司了,仍能和睦共处。

第三,虽然他目前是你的下属,但毕竟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因此,你可以尊重他的经验和意见,彼此交换意见、切磋琢磨,共同为搞好工作而努力。如此一来,他也就不会因尴尬而对你敬而远之了。

若是按照以上三点,试着改善彼此的关系,开始时可能会觉得不太习惯,但久而久之就会习惯的,进而还能与下属像老朋友一样自然相处,当然,上司也会越做越成功。

同下属谈话时,应注意口气,尊重下属。

模糊语言的妙用

人的情绪变化不定,而职场上对很多难以定性的事情也是很难做出准确答复的。所以,在职场管理中,遇到有情绪失控或很难答复的事情时,在必要时模棱两可的话可以起到很重要的效果,可以有效地缓解矛盾,从而解决问题。

1.巧用模糊语言可以避免陷入矛盾境地

上司在与下属谈话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必须回答却不知如何回答。一旦回答错了,就会把问题弄得糟糕而不可收场,但只要镇静地巧妙周旋,最终一定会摆脱困境。此时,运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就是一种好方法。这种方法是用模糊不定的语言,不让对方精确地把握答语的含义,从而使语言在谈话中更加灵活、生动、形象。

有一艘豪华客轮满载游客,即将到达旅游胜地的时候,客轮却逐渐停下来了。原来,是客轮出了问题。游客见客轮迟迟不能起航,心情开始浮躁起来,他们围着领队,十分焦急地追问客轮何时能够起航,何时能够顺利地到达,有的游客则进行责问,有的甚至开始“骂娘”了,情绪十分激动。这时候,他们的领队却镇定自若,面带微笑,不停地向大家打招呼:“请大家稍安毋躁。客轮只是出了点小问题,没事的,技术员们正在做检查,马上就可以起航,一会就可以到达目的地了!为了大家的人身安全,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一会儿,再耐心等待一会儿!”她不停地安抚道。

在这里,他们的领队,针对游客既要平安又要早日到达旅游区的想法,面对游客的盘问与责备,并没有急躁,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复,却用一连串的“一会儿”“马上”等无法确定确切时间的词语,然而正是这些模棱两可的语言的运用,使游客们平静地度过了等待期,这正是因为她巧用模糊语言抚慰了游客们急躁的心。试想,如果他们的领队在自己不确定的情况下,给出了明确的时间,或者说时间短一些,如“十分钟之后,就可起航”。但是,倘若十分钟之后,客轮仍然停滞,就会把自己推向矛盾的境地,即使到时再作解释,游客们也不会相信她了,到那时,怨声再起,更难平复。或者说时间长一些,可那只会增加游客们的怨气,于事无补。因此,面对游客的盘问是一定要回答的。

2.巧用模糊语言可以避免令自己难堪

(1)用模糊的语言应付论人是非者

总有一些下属会四处散布流言,说三道四。

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种人常处于一种心理不平衡的状态,嫉妒心很盛,他们甚至于想要把自己的快感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之上,总是巴不得看其他人倒霉,看他们越来越困窘。作为上司,千万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在自己面前搬弄他人是非的人就是对自己很忠心的亲信。其实,在领导面前道他人是非的人,在其他人之前亦是如此。

跟这样的下属交谈时,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想法,对他所道的别人的是非,也不要轻易赞同。当然,也不要得罪他,不要企图令对方住口或对其下逐客令。在说他人是非者的心目中,上司至少还是可以与他交流的对象。对于这样的人,就可以采用模糊的语言给予回复。在那种既不好说真话又不愿说假话的情况下,只好说些“啊唷,哈哈”之类不着边际的话,予以搪塞,让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种冷淡的反应,会让下属无法继续谈话,知难而退,从而中止谈话。先用哼哈之类的模糊语言进行敷衍,然后,主动把话题引向积极阳光的方向,若是实在不可摆脱,还可以选择巧妙的借口,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2)用模糊的语言应付谈人隐私者

在与下属谈话的时候,上司要避免触及别人的隐私,那是他人内心深处一块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领地,应尊重他人隐私的神圣性,当然,尊重他人的同时也是尊重自己。

有时上司也会被下属问到隐私问题,比如“你的收入多少”“夫妻感情如何”再如面对女性时,直接问对方的年龄,他人社会背景,等等隐私问题。如果一旦被这些好事者探得一点蛛丝马迹,就可能会面临着空穴来风、流言四起的局面。因此,遇到这样的人,就不能“实话实说”了,可以采用模棱两可的回答方法,既不冷落对方,又不使自己为难,两全其美。

如当下属问我们“你的收入是多少”时,我们可以回答“比你的多不了多少”;若是下属打听你的出身和来历,有意问“你是怎么成为这个单位的一员的”时,你可以说“如果你感兴趣,待以后我慢慢地告诉你”;如果下属打听到你的父辈是某一级领导或在本单位当上司,而故意问你“你在这个单位不错吧”时,你可以说“托你的福,过得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