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家为尼,等待旧缘:事先控制三步走
公元649年5月,久病不起的唐太宗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于终南山翠微宫含风殿中阖然而逝。太宗死后,后宫众多的嫔妃面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何去何从。
根据北朝遗留下来的旧例,当皇帝去世时,他的嫔妃有三种安置方式。第一种是和皇帝生育过子女的妃嫔,有子随子,有女随女,从宫中搬去和自己的儿女一起在宫外居住,安享晚年。这无疑是最理想的一种安置方式。但是这种人毕竟是少之又少的。
第二种安置方式,是那些没有生育过皇子公主,但却才能出众的嫔妃,她们会被留在宫里,继续为皇室发挥自己的力量。比如唐高祖的嫔妃薛婕妤,她是当时的大文豪薛道衡之女,学养深厚,满腹经纶。在唐高祖死后,她虽然没有子女,但是因为饱读诗书,被唐太宗留了下来,让她继续留在宫中任职,教育自己的儿子。这种安置方式也较为理想,可惜武则天除了性格果敢外,其他才能并未明显优干众妃嫔,若想凭借才能而被留于宫中显然不太可能。
第三种安置方式,就是那些没有生育过皇子公主,也没有一技之长之人,依据惯例会被送进尼姑庵中,一盏孤灯,一卷经书,就是她们下半辈子的命运。武则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遣送到感业寺剃度落发,做了尼姑。
在前往感业寺的路上,武则天没有像其他嫔妃那样哭哭啼啼。虽然这感业寺比皇宫简陋许多,而且生活条件与皇宫中的待遇相差甚远,此外寺庙里还有许多清规戒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但是对于武则天来说,这只不过是她人生中的第二个低谷。第一次低谷是在她的父亲武士彟去世之后,兄长欺凌,但是在两年的蛰伏期过后,她入了宫,不久擢升为才人。虽然以后并没有飞黄腾达,但这毕竟还是人生中的一大进步。她相信,这次的低谷,必定也能再一次给她提供腾飞的力量。
在感业寺中,看不见希望曙光的人大多被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磨去了心气。武则天却并没有被这样的环境所同化,她天生就有一副不服输的傲骨。虽然命运将她摔入了人生中的最低谷,可是她没有被这次重击敲掉自己的志气,她始终相信,命运是攥在自己手中的,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有改变命运的那天。
以她目前的情况来看,是没有任何翻身的希望的。现在唯一能救她于水火的只有新任皇帝——李治。而此时唐高宗李治在面对王皇后与萧淑妃的争风吃醋时,难免不堪其烦,常常想起媚娘的娇柔体贴。得不到的往往是好的,远在感业寺不能相见的武则天让李治愈发想念。公元650年5月,唐太宗逝世周年,李治以忌日上香为名前往感业寺,终于见到了思念已久的媚娘,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武氏泣,上亦泣。”
虽然在太宗还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与李治的感情已是如胶似漆、难舍难分,这次寺中相见,两人更是小别胜新婚,但是武则天深知,仅仅靠这段感情做纽带来维系人心是很不现实,也极不明智的。虽然那时还没有人低吟出“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的诗句,但道理总是浅显且易懂的。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帝王身边最不缺少的便是女性的盈盈情谊,如果不主动出击,增加感情的砝码,终有一日,年轻的帝王会忘却曾经的甜蜜与难舍,将媚娘抛之脑后。
在宫中十余年的生活阅历,使武则天看惯了虚与委蛇和尔虞我诈,此时的武则天早已退却初入宫闱的天真稚气,看透了现实的残酷,并习得了洞察一切的好本领。就算是身处绝境也不自怨自艾,而是积极寻找出路。她决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热打铁。可是让武则天为难的是如何才能让李治知道她的思念。墙高院深的寺庙限制了她的自由,武则天只好选择鸿雁传书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武则天挥笔写下七言绝句《如意娘》:
看来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封情书字字流着相思血,句句藏着相思泪。她要用它来剖明自己心迹,并借此叩开李治心门,然后进一步将它作为转动命运之轮的钥匙。她要想办法将这首诗辗转交到李治的手上,并提醒他,在离皇城不远的感业寺内,住着一位如此深情的女子,虽然现在她已身陷佛门,但是还是时时不忘对您的思念。等李治看到这首诗时,向来多情的他更是寸断肝肠,魂牵梦绕。
武则天给李治精心地布了一张网,而李治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武则天的这张网中。此后,李治对她更是欲罢不能,一日不见便有如隔三秋之感,所以常常寻找各种借口,瞅准时机就前往感业寺,虽然表面上武则天是在为先帝守灵,而暗地里她已经是李治的宠妃了,在某种程度上,武则天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然而李治刚即位不久,政事繁忙,不可能总是前往感业寺中陪伴媚娘,武则天更不会仅仅满足于此时的寺中相会。她极为渴望回到位于权力之巅的君王身边,与其共享荣华富贵,坐看大好河山,而不是继续在寺庙中伴随青灯古钟而终老。恰逢此时,武则天怀有龙胎,并在感业寺中生下了后来的太子李弘。李治欣喜之余不免开始思考媚娘与弘儿的安置之法。武则天虽然迫切地渴望回到宫中,可是她深知眼下条件尚未成熟,贸然回宫必会带来极大的后患。只有静待时机,条件成熟,方可安全回宫。她隐藏下内心的欲望,在李治面前万分温婉,劝说李治将儿子先交由长姐抚养,她则继续在感业寺中祈福感恩。如此一来,表面上识得大体,实则以退为进的媚娘更是让李治极为欣慰。当他回宫后面对皇后与淑妃的争宠献媚,心中甚为不满。想到媚娘的体贴温柔,李治更加坚定了迎她回宫的想法。
经管真谛“说”
由于身处感业寺,与皇帝两地分隔,武则天随时可能失宠。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没有坐以待毙,及时地作出了预防措施。
在管理学上,我们称这种举措为事先控制。除了事先控制,管理学中还有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中控制,很多时候意味着很难控制;事后控制,很多时候意味着无法控制。
武则天无疑是明智的,她选择了事先控制,将李治的见异思迁扼杀在了摇篮中。
在现代管理学中,每一位成功的领导都应该学会事先控制。那么,如何做好事先控制呢?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
第一步,目标控制。对于既定项目要达成的目标,要有大致的估计。
第二步,时间控制。对于既定项目的各个步骤,要有清晰而准确的时间推算。
第三步,成本控制。对于既定项目的大致成本,要有合理的估算,防止入不敷出。
创业者必读
武则天是明智的,她选择了事先控制,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一名管理者来说,学会在恰当的时间掌握全局,才是智慧之举。关于事先、事中和事后控制的不同效果,名医扁鹊给出了答案。
魏文王问扁鹊:
“你们扁家三兄弟都精于医术,有没有个高下之分呢?”
扁鹊回答:
“长兄当仁不让,二兄次之,我医术最差。”
文王不解地问道:
“那为什么你在医坛最负盛名呢?”
扁鹊回答:“在病情发作之前,长兄便能将其控制,但患者不会因为他铲除了病因而感恩戴德;在病情初期,二兄就能让患者痊愈,因此也不会让病人太过佩服;病情严重的时候,就到了我给患者们穿针放血、贴膏敷药的时候了,于是患者们便认为我的医术很高明。”
创业过程中,难免会有难以预料的问题出现。
愿诸君谨记: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先控制。
2.逢迎皇后,隐忍不发:掌握情报才能先发制人
随着感情的不断升温,李治前往感业寺中与武则天相会愈加频繁。纸包不住火,这个秘密一经发现便像是传染力超强的瘟疫,不多久便在宫闱内外迅速传播开来。当今皇上与自己的庶母在寺庙里做出这等荒唐事来,按说朝堂之上宫闱之内的人都应该异常气愤,对武则天“人人恨而诛之”才对,可是现实却并不尽然。
唐朝是一个风气相对开放的时代。受到民族融合的影响,少数民族中这种收继婚的现象虽然不被世人认可,但也没有像后世那样谈乱伦而色变,甚至将出轨女子处以极刑。隋炀帝与他父亲的宣华夫人,唐太宗与齐王妃之间都曾经有过这种乱伦关系。因此李治与媚娘之间的感情虽然东窗事发,但却并未掀起轩然大波。相反有一个人还甚是欢喜,这个人就是皇后王氏。
王皇后虽贵为皇后,也有高贵的出身和美丽的容颜,但是却缺少了长孙皇后过人的手腕。她不知道如何去抓住丈夫的心,所以在感情的路上离李治越来越远。更重要的是,她没有为李治诞下任何子嗣,膝下虽然养有一子,但却并不是自己亲生的。
此时受李治宠爱的是另外一位嫔妃——萧淑妃。萧淑妃生得美貌多姿,机敏多智,能言善辩,并且已给皇帝生有一子。萧淑妃虽貌美却阴狠而善妒,自恃皇帝的宠爱,她根本不把先皇御点的皇后王氏放在眼中。官里的那些宦官、宫女本来就是一群趋炎附势的小人物,看见萧淑妃宠冠后宫,就纷纷巴结萧淑妃,萧淑妃的势力在后宫也逐渐增强,渐渐达到了与皇后相抗衡的地步。王皇后即使再愚笨,也渐渐感到了自己后位的岌岌可危。
此时李治又将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封为雍王,王皇后听说这件事后,更是心中气恼。雍指的是当时的首都长安及周边地区,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么重要的京畿之地一般不会轻易地封给嫔妃所生的儿子,而是专为皇后的儿子们预留的,李治的用意很明显,他将要立萧淑妃的儿子为太子。为了保住自己皇后位置,重新讨得李治的欢心,王皇后决定打击萧淑妃的嚣张气焰。正当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王皇后知道了李治与武则天的暖昧关系,便怂恿李治把武则天接进宫中,并暗中让武则天蓄发等待。
王皇后这么做完全出于为自己利益考虑。如果由她提出把武则天接进宫来,既可以为李治排忧解难,还可以改变李治以前对她的态度。而对武则天来说,因为是王皇后将她从感业寺中救出的,无论从哪方面看,她都绝对是武则天的一个大恩人。如此恩情,武则天必定愿意和她戮力同心,共同对付敌人萧淑妃。而对萧淑妃来说,武则天的入宫无疑就是给她引进一个竞争对手,削弱她的战斗实力,最好能把她彻底灭掉。思来想去,王皇后都对这个一箭三雕之计甚为满意,既能对付萧淑妃,又能使皇上与武媚娘对自己心怀感恩,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在王皇后的主张下,武则天再次重返皇宫了。这次离她第一次入宫已经过去了十四年,十四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旧皇帝已没入黄泉,新皇帝也早已登基,宫里的妃嫔也跟着换了一茬,武则天自己也已经从当初的青春少女长成了丰腴少妇。时间改变的不仅是她的外貌,也同样改变了她的性格,她学会了藏其锋芒、隐忍不发、静待时机,这可能是她这一生中学会的最宝贵的东西了。
这一次进宫,她没有了任何头衔,什么都得从最底层做起:她自己也知道,王皇后让她进宫,并不是真的宰相肚里能撑船,而是把她当成是对付萧淑妃的帮手而已。在这种情况下,武则天清楚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为。好不容易进得富来,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就算是铺满荆棘,她也得匍匐前进。
她知道,在这宫里,女人的地位是由皇帝说了算的。只要努力抓住皇上的心,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可是目前皇帝还很宠幸萧淑妃,怎样才能让李治觉得自己才是这众多妃嫔中最好的那一个呢?
因为立太子的事情,王皇后和萧淑妃现在不仅仅是争风吃醋,而且更是升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武则天知道,在这种环境下,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少说话,多做事,赢得皇上与王皇后的好感,让王皇后多多在李治那里给她美言。出于对萧淑妃的极度憎恶,王皇后就常常在皇上面前提起武则天的好,当然更忘不了将萧淑妃一顿数落。
由于王皇后没有为李治生下子嗣,萧淑妃早已对皇后之位垂涎不已,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她不断地在皇帝耳边数落王皇后的不是。李治忙了一天的国家大事,本想回到后宫后清静清静,却不想被闹成这样,心中很是烦闷。
相比之下,武则天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她就像夏日里的蒲扇,不但能驱走蚊虫,还能带来丝丝凉意。这凉意,舒服的不仅是皮肤,还有心里。因为她的善解人意,皇上到她这里来得更勤了。其实武则天并非像她在外人面前表现得那样识大体,她也想在这个偌大的后宫内分得自己的一杯羹,但是鉴于自己侍女的身份,她得一步一步来。于是武则天便展开了自己的步步攻势。
一、审时度势。通过对王皇后的观察,武则天渐渐发现,她虽然美丽,却缺乏风度和威仪,也没有统率后宫的能力和恩德。而她的母亲也没个眼色,仗着女儿的高贵,四处作威作福,宫女和宦官对她们恨得咬牙切齿。所以王皇后在后宫里基本是孤立无援的。而萧淑妃虽然正受高宗宠爱,但却是一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她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生了一个聪明漂亮的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如果萧淑妃的孩子被立为太子,那自己的前景必然一片黯淡。在这种情况下,她必须做出选择,谁对她的威胁最大,她就要把枪头对准谁的脑袋。
二、寻找盟友。武则天对心理学的把握是很到位的。一旦确立了自己的敌人,武则天马上开始找盟友。这个盟友无疑就是王皇后。王皇后将她从感业寺中救出,武则天又怎么会不明白王皇后的用意呢?但是她知道,她才刚进宫,如果一招不慎,便会满盘皆输。十四年前的事情不就说明了一切吗?如果那时她成熟一点,收敛一点,那前面等待她的,又会是怎样的一个锦绣前程。可是自己的一句“妾能治之”,便生生地掐断了这一切。这让她后悔了十几年的错误,她断然是不会再犯了。虽然已有孕在身,但是武则天每天还是早早地来到王皇后的跟前,问礼请安,端茶倒水,嘘寒问暖,皇后一个眼色,她就明白皇后心里在想什么,皇后要做的事情还没有吩咐下去,她都已经做得妥妥当当,而且从来不说分外的话,这让皇后心里很是欣慰,就越来越把武则天当作自己的心腹,什么事都愿意和武则天商议。
三、广善好施,建立自己的情报网。宫里的宦官宫女地位十分卑贱,但是他们的能力却是不容小觑的。武则天深谙宫廷的法则,在这里,无所谓好与坏,只要是能利用的东西,都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为了收拢人心,武则天开始了她的行动。
第一步,平等待人。虽然如今她和那些宫女宦官的地位差不多,但是她是一个受皇帝宠爱的人,前景不可估量。可是在这些人面前,她从来不刻意地抬高自己的身份,有时还故意放低姿态,这让一辈子都习惯低头的宦官宫女们受宠若惊,也第一次尝到了被人尊重的美好滋味。武则天的第一次亮相,就博得了底层群众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