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武则天:女白领的职场胜经
2021200000021

第21章 临朝辅政我主沉浮(5)

裴炎被杀后,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俗话说,拔出萝b带出泥,那些替裴炎求情的人,对武则天来说,都是她权力进一步发展的隐患,所以也必须尽力除掉。在武则天血腥地洗刷下,朝廷中的位置空了一半。武则天大笔一挥,马上任命几个芝麻官做了宰相。这是武则天惯用的手段,她知道,只有小人物才会顺从自己,由这些虾兵蟹将组成的朝廷,再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经管真谛“说”

在扬州之乱的大背景下,人们习惯于将更多的目光投向造反的平息,却容易忽略武则天诛杀裴炎的深远意义。作为武则天的。腹,裴炎在之前的帝位之争中为她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扳倒李贤和废除李显的过程中推波助澜,可谓劳苦功高。可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因为在扬州之乱中与武则天意见不合,遭遇了灭顶之灾。与此同时,不少毫无建树的庸臣却在这个时候被扶为宰相,可谓一步登天。武则天的用人之道看似荒诞,实则充满智慧。

作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裴炎不仅仅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更是埋在她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因为位高权重,裴炎的政治态度颇有影响力,一旦他与武则天产生分歧,便会对武则天的权威和地位构成严重威胁。而那些新近升职的宰相就不同了,他们虽然庸碌不堪,但却懂得顺从武则天,不会对武则天构成威胁,而这才是一心想登上帝位的武则天所需要的。如此说来,功臣下台而小人得志,也就不足为奇了。

聪明的领导,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地利用人才。眼高于顶而不守规矩的人才,虽然能力出众,但是会对领导的地位产生威胁,不如弃之不用;看似毫无优点的人才,却可能在某些岗位上兢兢业业,保全领导的权威,任命他们又未尝不可呢?

创业者必读

在人才的任用和舍弃上,武则天的眼光是独到的。对于现在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能否恰当地任用和舍弃人才,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古木与雁的故事,为我们很好地解读了这一点。

一天,庄子和学生在山中见到了一棵参天古木。因为太过高大,这棵树免于被山人砍伐。庄子感慨道:“正因为不成材,这棵树才得以保全啊。”到了晚上,庄子与学生们留宿一户人家。殷勤的主人吩咐仆人:“咱们家里不是有两只雁么,把那只不会叫的宰了做菜。”疑惑不已的学生又问庄子:“因为无用,参天的古木免遭砍伐。可是这户人家的家雁因为不会叫,却丢了性命。这个社会太复杂了,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呢?”对此,庄子这样回答:

“以有用和无用为标准来选择,比较好吧。不过,这其中的分寸实在难以掌握,也有悖于人生规律,不过即使这样,很多争端也就可以避免了。”

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世间没有统一的准则。在不同的情况下,必须要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在人才的管理上,这一点表现得尤其突出。

在创业过程中,学会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下任用不同的人才,才能让整个团队发挥最高的效率。有时候,才能过于出众的人才可能会成为创业过程中的绊脚石,庸庸碌碌的人才却可能让团队在创业途中平稳前进。

以“有用”和“无用”为标准,来判断一个人才在不同情况下是否值得任用,也许就是最明智的选择了吧。

6.圣母天皇,铲除异己:做好准备才能进退从容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的权力欲望急剧膨胀。她不仅废掉了高宗指定的继承人李显,软禁了接替皇位的李旦,还把顾命大臣裴炎送上了断头台。武则天的种种做法,刺激到了李唐皇室,让他们一直忐忑不安。

此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激起了他们的愤怒。垂拱四年的四月,一个名叫唐同泰的人,手中拿着一块石头要求去见太后,并声称此块石头非比寻常。这块石头上写有八个紫红色的大字“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既然凭空跑出了这么一块石头,武则天决定要好好利用了。她先是将这块石头命名为“宝图”,后来又改叫“天授宝图”。武则天还给自己加了一个尊号叫“圣母天皇”,正是这个尊号,惹恼了李唐皇室的子孙。武则天在皇帝在位的情况下,竟然称自己为神皇,这是公然向李唐皇室的人宣战。

武则天还颁布诏令要在十二月亲临洛水举行受图大典,然后祭祀上天,答谢上天赐下宝图的恩典。祭祀之后,还要在明堂里接受百官的朝贺。这可是一系列的大典,因此武则天要求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等,要在典礼的前十天必须赶到洛阳集合。

李唐皇室的人推测,武则天让他们到洛阳集合,恐怕是要有所行动了,想要趁机将他们一网打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他们之中有人就开始暗中运作,想要造反了。

李唐皇室想要起来造反,必须选择一个德高望重、有一定影响力的人,选来选去,就属唐高祖的儿子韩王李元嘉最为合适了。这人早年号称神通,能够同时做六件事情,而不会互相受到干扰。在唐高宗死后,武则天为了安抚李唐皇室,将李元嘉晋封为太尉,这是全国最高的官职。除了李元嘉之外,地位较高的就是唐太宗的儿子越王李贞了,他以才干见长,当时官封太傅,所以这俩人最先行动起来。

当然只有两个光杆司令去谋反是肯定不行的,于是他们就去拉拢、恐吓宗室诸王,使他们深信自己除了造反别无他选。本来武则天的种种举动已经引起整个李唐皇室的警觉了,此时德高望重的韩王李元嘉又传出话来说,武则天准备在举行受图大典时,将李唐皇室成员一网打尽,如果这样的话,李氏的江山将不复存在了。听了这一席话,大家都觉得,横竖都是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拼个鱼死网破,说不定还有活命的机会,所以宗室之间的反武同盟就这样形成了。

可是起义总是需要令人信服的理由。李元嘉的儿子李撰伪造了一封皇帝的玺书,上写着“朕被幽絷,王等宜各救拔我也”交给李贞的儿子李冲。李冲怕宗室的人还下不了决心,就自己又伪造了一封皇帝玺书,说武则天打算颠覆大唐江山,将它改为武姓了。然后他将这封玺书转发给宗室的各个成员,那些成员看了之后,群情激奋,准备大干一场。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州刺史,他们所在的州,分布在洛阳的东南西北,形成了对洛阳的围攻之势。若是齐心协力,倒也可以对武则天形成很强大的威慑力。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还没有起义,后院就起了火。出事的人还是这次谋划政变的一个核心人物——李霭,李元嘉的侄子。从起义策划开始,他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了,在准备阶段,他还慷慨激昂地发表了自己的说辞,但是当起义时间将至的关键时刻,他胆怯了。一想到起义有可能被武则天打压下去,他就不寒而栗。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李霭背信弃义,将宗室的起兵计划全盘报告给了武则天。

此时,起义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可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李冲不得不自己先行动起来,因为没有和其他宗室沟通好,而且自己的兵卒严重缺乏.所以,一起义就失败了。李冲起义前也派人去向其他人报告自己已经起兵,希望他们接到信后,立即起兵支援,可是古代通信条件很差,而且道路交通也不发达,所以诸王接到消息的时间相差很大。因为离约定的起义时间还远,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有李冲的父亲李贞,率领五千人马起事。但此时距李冲起义已经半月有余了,武则天已经做好了迎战准备,派遣了十万大军前来镇压。李贞的五千人马,无异于以卯击石,虽然后来又补充进两千人,但力量仍然相差悬殊,李贞也失败了。

武则天并不打算在大典的时候向李唐宗室下手,那样杀害他们容易引起

朝廷内外的大动荡,这样的结局是武则天不愿意看到的。李唐宗室是迟早要

解决的问题,李贞父子的起义,给了武则天最好的理由。

武则天决定深挖一下这个案子的价值,她找来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大名鼎鼎、酷吏一族的代表人物——周兴,绰号“牛头阿婆”,表面上慈眉善目,内心却毒若蛇蝎。此人不愧是武则天一手调教出来的,对武则天的心意心领神会,而且尽力执行。经过他的一番审讯,李唐宗室的谋反案很快就有了结果,除了已死的李贞李冲父子,随后的宗室核心人物李元嘉及其他人全部被逼自杀。为了表现自己的赏罚分明,武则天给告密者李霭升了官,但是这样的人武则天是不会久留的,所以没过几个月,武则天也将他打发到地下去了。

接下来的两年里,高祖的儿子李元明和太宗的儿子李慎也被牵扯了进来,虽然他们两人并没有参加起义,但是他们知道起义这件事,却隐而不报,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过,所以两人终究难逃一死。至此,唐高祖和唐太宗的儿子们,全部被武则天以各种理由处死了。最后只剩下唐高宗的四个儿子了。其中李显和李旦是武则天亲生的,还在武则天的囚禁下,两位庶子李上金和李素节也陆续被害死。李唐皇室的后人在这次打击中,几乎消失殆尽。

经管真谛“说”

武则天的气焰日复一日地愈发嚣张,几乎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了。对此,李唐宗室必然不满,他们不甘。将皇权拱手让人。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传来了武则天有意将众人全部诛杀的消息。李唐宗室的人终于按捺不住,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可就是这次密谋的造反,在一开始就被武则天扼杀在了摇篮之中。究其原因,有李霭的临阵退缩,有李冲与盟友的缺少沟通,不过其实总结起来只有一点——缺少准备。

武则天重权在握,本来就占尽天时地利,在兵力上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李唐宗室想要造反,不仅要让既定计划神不知鬼不觉地展开,更需要紧密团结在一起,才有与武则天一战的可能。可惜,因为这次造反的准备时间有限,计划不仅早早泄露,各自的军队也没能及时集合,于是果不其然地在武则天的大军面前溃不成军。经此一役,武则天终于找到了诛杀李唐宗室的借口.于是将他们几乎一网打尽。随着李唐宗室的覆灭,唯一有资格争取皇位的势力也在武则天手中灰飞烟灭。

做好准备工作,不仅仅是政变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商战得胜的必要因素。对于市场的考察,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对于客户需求的认知,都是一家成功的企业在展开重要行动之前必要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成竹在胸,坦然而从容地指挥好之后的工作,带领企业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