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常祖业与非常时代:政府失灵背后的商机
如果世间果真有神奇的时间机器存在,可以带领人们溯时间之流而上,那我们便能够回到大唐盛世,一览它的大气与豪壮,感受它的恢弘与豪爽。在那里,人们可以切身体会到究竟是怎样的空气与土壤,养育了那么多至今都让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巾帼英雄、无双国士和赳赳武夫;也能够亲眼看看那个上承了君明臣直、国泰民安的贞观之治,下启了典章焕然、民富物丰的开元盛世的一代女皇,究竟是怎样一个活色生香的女子。可惜穿越只能是幻想,我们只能从史料中一一钩沉,力图还原女皇的丰姿本色。
心理学告诉我们,环境会影响人的性格。一个人自出生伊始,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便与生命个体形影不离。这两种环境所提供的文化空间性质,将会对个人性格的塑造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然而,对古人来讲,社会环境对女性产生的影响远远没有家庭环境影响大。唐朝为我国封建社会的千年恢弘画作挥洒出笔酣墨饱的一页,但汉魏南北朝的鸿学大儒们制定的道德、伦理、规矩和法条早已融入了皇帝、贵族、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的传统生活,为这幅画作做出了命题与规范。这些规范构成了一个人呱呱坠地时就要面临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作为封建社会的女性,她们进入社会的几率几乎被完全封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是她们生活的常态,因此社会环境对她们影响甚微。一家之主的父亲,自然而然地充当了权威和受崇拜的最初角色,成了她们性格塑成过程中的第一导师。所以,现今的人们若想真正走近武则天,就必须首先细致地考究她的父辈以及父辈传承下来的家族文化。只有了解她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家庭影响,才能从中对其性格生成窥知一二。
武则天祖籍在并州文水一带(即今天的山西省文水县)。可是当我们遍翻典籍,也难以发现除了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外,历史对于她的其他祖辈们的记载。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测出,在武士彟之前,武氏家族并非高门大族。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武则天登基称帝后,为了彰显自己出身的高贵,殚精竭虑地为自己的僭越之位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她敕令李峤杜撰《攀龙台碑》,并大言不惭地自称周平王少子之后。当然,武则天的祖上也出过几位走上仕途之人,但他们大都官卑位轻,在历史的洪流中无足轻重,不曾被史官赋予浓墨重彩,也没有给武则天留下任何精神遗产。那我们不妨直接从她的人生第一导师父亲武士彟看起,看看这位父亲在武则天的生命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留下了怎样的影响。
武士彟在家排行第四,上有三个哥哥。这三个哥哥在当时都只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武士彟长大成人后,按照传统思维,本也该继承父亲手中的几亩薄田,然后像哥哥们一样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可武士彟并不愿意安守这样贫困的生活状态,而是急于跳出这个困境。据《册府元龟》记载,武士彟“才器详敏,少有大节,及长,深沉多大略。每读书,见扶主立忠之事,未尝不三复研寻,尝以慷慨扬名为志”。由此可见,武士彟受过教育,并且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同时,拿起书后的远大志向与放下书时的困顿现实形成鲜明对比。
武士彟所在的那个时代,正是隋炀帝统治时期。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子。一般来说,古时立太子的规矩是立嫡以长不以贤,杨广本不该成为太子。然而,杨广工于心计,非常讨父母喜欢,而且颇有能力。他年仅二十岁就官拜兵马都讨大元帅,亲率50多万大军南下,发动了消灭陈朝的战争。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骁勇能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对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的广泛赞扬。灭陈战争的胜利,使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中国长达二百余年分裂的局面。不难发现,杨广的功绩是当时其他任何一位皇子都无法比拟的。公元600年,杨广被立为太子,并被寄予厚望。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逝,太子杨广即位。次年改元大业,隋炀帝开始了毁誉难定的执政生涯。
初登上帝位的隋炀帝,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他不再体恤民心,而是变得好大喜功。为了完成自己对于国政的恢弘抱负,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并且戮力付诸实践,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隋炀帝执意迁都洛阳,展开了规模巨大的东都洛阳建设工程。据《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记载:“(大业元年)三月丁未,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又于卑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徙天下富商大贾数万家于东京。辛亥,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毂、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於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舟、凤颇、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次年东京修建完毕,新城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可见其作用非同一般。然而修建新都虽是出于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但忽略了百姓民生。工程浩大,劳民伤财,一时抱怨四起,民心隍惶。
隋炀帝又征发人民修缮长城、开凿大运河。虽然这些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也确实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三征高句丽的失败,更是将百姓推人了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隋炀帝还四处建造离宫别苑,建造大船南游。这些工程远远超出了国家财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使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最终点燃了隋朝灭亡的导火索。
隋炀帝命令修建的这些工程,不管是兴建新都,还是修建别苑,都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并州一带素来木材资源极为丰富。武士彟这位并州商人,窥见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于是和一个同乡做起了木材生意。由于经营有方,短短几年间,就积累起了数以万计的财富,使得武氏一族摆脱了贫困,也为以后进入仕途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管真谛“说”
并州武氏的崛起离不开国家政策的调整。隋文帝提倡节俭,严格限制大型工程的营建,因此,国家采购的规模处于很低水平。继位的隋炀帝改弦更张,利用隋文帝在位期间积累的巨额国家财富,崇尚奢侈,兴师动众,开展浩大的工程建设。国家的采购规模随之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武士獯看到了国家政策调整后所隐藏的商机,利用并州富产木材的禀赋优势,积极满足国家木材采购的需要,从而实现了平民百姓到富商大贾的超级飞跃。
隋炀帝营建大型工程,实际上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手段。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案例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后的美国罗斯福新政。政府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有力地帮助美国度过了危机四伏的“寒冬腊月”。
创业者必读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经说过:做好现在,抓住机遇。
当创业的冲动在我们心中涌动,我们应该考虑诸多方面的问题:初期投资,运营成本,发展方向,人员配置等等。除此之外,我们绝不应忽视一点:对于当下的国家政策的了解。
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各行各业的发展机会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而国家政策就是指引我们前进的风帆。抓住了国家政策赐予的良机而发展致富的事例,在当下的中国不胜枚举。
1992年,历经种地、赶马车、养猪、卖菜、卖柴、卖小百货、拉板车、跑汽车运输、开汽车修理厂等经历的陈明刚承包了煤厂,做起了煤矿生意,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赚到了几十万元。2005年,陈明刚带领家人,成立了家族式企业——贵州黎明能源集团。目前,该集团除了煤矿,还投资房地产、酒店等其他产业。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陈明刚时时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成就了他今天的荣耀和财富。
朋友,在投身创业的浪潮之前,一定要对最新的国家政策进行详细了解,对未来的经济走势作出合理判断。如此一来,借着政策的春风,我们一定能在创业道路上披荆斩棘,在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事半功倍。
2.武士彟的机会:在机遇面前,别想太多
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从建国到灭亡,前后不过三四十年的时间。隋朝灭亡的原因通常被归结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但是毫无疑问,他在位的十几年间也确实作出了难以抹杀的贡献。他修建了大运河,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他提出修缮长城,更是抵御了番兵的入侵……只是这些工程耗费了无以计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苦难都被转移到了广大穷苦百姓身上。因此,虽然隋炀帝对历史和后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令人惋惜的是在运河、长城发挥作用之前,由于天下的百姓被推入火坑后的反抗,隋朝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隋炀帝也被作为暴君进行了无数次的鞭挞和否定。
隋炀帝的大兴土木,留下了千古骂名,但武士彟悄然嗅到了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无限商机,并逐渐走出了一条实现成功的捷径。当武士藕还是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时,对知识的渴求和暗藏心中的远大抱负促使他以强烈的好奇心密切地关注天下发生的大小事件。他渴望摆脱现实的困顿,一展才华,扬翅冲天。主观上的素质和客观的政治局势让他迅速敏锐地寻觅到经营木材这个商机。于是,武士彟弃农从商,为今后事业的发展铺就了第一块踏板,为不久人生的辉煌储存了第一桶金。
商人在封建社会受到严重的歧视。人们经常会用“铜臭”来讥讽商人。然远去了。
第二类是能人。他们有一双极具洞察力和捕获力的眼睛,经常能看到周围的每一处细微变化,从而适时或及时地调整战略和策略,努力实现个体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他们也有一个嗅觉敏锐的鼻子,经常准确嗅到机会的气息。他们区别凡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但能看见机会,而且还能借助机会实现飞跃。
而矗立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经常被尊称为“超人”。他们的超人之处在于,即使他们处在绝望的深渊中,依然能保持镇静,冷静面对现实,积极创造机会,化险为夷,重振雄风。事实证明,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达到人生辉煌的峰顶,同时他们的抉择与努力不仅仅改变自身的命运,还对千秋万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武士彟便可以被归结为“超人”一类。在贫困的生活中,他敢于立志;在世俗的眼光中,他勇于选择;在纷乱的世事中,他善于寻找机遇。他不像祖辈那样安于清贫的生活,而是从知识中汲取力量,从困境中寻找机遇。别人都在感慨世事纷乱、战事不堪时,他勇于改变身份,寻找商机,为家族的兴起、为梦想的实现艰苦奋斗,乐观向上。如果没有这种立大志、成大业的勇气,武氏一族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飞黄腾达,也就不会有武则天这位女皇惊心动魄的一生了。
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社会上的人被强制性地分为三六九等。在等级制中,除却特权阶层,农为重,商为轻。从“重农抑商”、“本末倒置”这些成语中,我们依稀可见当时社会的等级划分的影子。封建王朝生存发展对农业的高度依赖,促使统治者们高度重视农民。商人们被硬生生地打入等级金字塔最底层。商人们不事生产,获取利润的手段是商品流通和交换。这种行为一贯被视为投机取巧,受尽鄙视。所以,尽管商人聚集起万贯家财,但在门第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面前,他们从来都是矮别人半尺。
这种社会现实,在武士彟通过经商积累起巨额财富后,又促使他开始思考起后续的人生选择来。当初选择做商人,目的是改变贫苦的生活状况。而现在,锦衣玉食、资产颇丰,但商人身份的卑微,造成富而不贵局面,以致他处处受人冷眼。换言之,武士彟实现了物质上的安逸舒适,却距离精神层面的满足十分遥远。因此,他的人生思考转移到“富然后贵”上来。
在武士彟面前,着想进入上层社会只有两条途径:一条是科举;一条就是从军。武士彟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着往前延伸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两条路,开始了认真地分析。走科举之道,他实在是不具备优势。虽然他识字颇多,也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可是年龄问题成为一只拦路虎。人们都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武士彟的第一个三十年已经过去了,还能剩下多少个三十年?换句话说,进士的头衔等得起他,可是他等不起时间。因此,科举之路,被理智的武士彟断然否决了。
那么,就只有从军之路可以选择了。与科举相比,从军的瓶颈少了很多。一般而言,行伍之列不要求文化素养,只要身体壮、力气大,具备驰骋沙场、不怕牺牲的勇气,就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士兵。这显然对在江湖闯荡多年的武士彟来说,一点也不成问题。过人的胆识在他决定从商的那刻起就已经具备了,而风餐露宿的商旅生涯又练就了他一身的铮铮铁骨。武士彟用商人的眼光还看出了一点,从军的周期短,获取利润的空间大,打胜一次仗后,就有可能得到提拔。而科举需要十年如一日的磨剑,先是院试,然后是乡试、会试、殿试。每一次考试都像万人过独木桥,即使一路过关斩将,考取进士,也只不过是获得了做官的文凭和资格。究竟何时才能做官,能否顺利成就一番事业,决定权掌握在吏部手中。
经过仔细地思考、对比、分析和斟酌,武士彟最终选择了影响他后期人生发展的从军之路。他投奔了驻扎在家乡的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人。他的从军与其他军人略有不同。他人从军大都是为生活所迫,投身军营成为普通的士兵的目的是生存。武士彟在经商多年后家底颇丰,参军的目的不是谋生,而是改变身份。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从军伊始,武士彟就用钱财谋求了一个名叫鹰扬府队正的小小武官。这个官职虽然是常任军官中级别最低的武官,可总算使他转换了身份。
经管真谛“说”
武士彟终于脱离了商场,挤进了官场。
武士彟之所以能够发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在机遇面前未作犹豫,果敢地做出了选择,付诸了行动,最终得以富甲一方。然而,面对富而不贵的现实,他做出了大胆决定:脱离商场,进入军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