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比天高——太空英雄启示录
20196300000002

第2章 最早飞上蓝天的人——莱特兄弟(2)

只见父亲用左手握住纸蝴蝶的腹部,右手去绞紧藏在腹部里的橡皮筋。他用劲在旋转、并解释道:

“只要向一个方向转,下边的橡皮筋就会被扭紧,然后向着上面,如果你一松手,橡皮筋就会立刻放松还原。这样一来,纸蝴蝶就会飞起来。”

父亲把话说完后将手一松,只见这只纸蝴蝶“啪”地一下,果然飞了起来,还越飞越高。并发出呜呜的响声。

“飞起来喽,飞起来喽!”

“嘿,真棒!”

“瞧它飞得就像真的蝴蝶一样。”

这时,看得目瞪口呆的孩子们很快反应过来,又拍手,又跳跃,又叫喊。

“不过,爸爸提醒你们,要爱惜它,买它花了不少的钱呢。”父亲小心地叮嘱孩子们。

这么好玩且能飞的玩具,威尔伯和奥威尔兄弟俩可是第一次看到。能在空中飞的东西,他们原来认为只有鸟和蝴蝶等,可是人工做的纸蝴蝶这种玩具,却也能够飞起来。这一事件。在兄弟俩的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善于动脑子的人总是认真地思考他们见到的新奇的东西,不善于动脑子的人,总是轻易放过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和现象。

威尔伯、奥威尔和妹妹凯瑟琳尽情地玩起这只纸蝴蝶,多少次也不厌烦,越玩越觉得有兴趣。兄弟俩受到了启示,又开始动脑筋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浮现在脑海里。

“纸蝴蝶为什么能够像真蝴蝶一样飞呢?”

“如果把这只小小的纸蝴蝶放大,是否会飞得更高?是否可以载人呢?”

想到这里,奥威尔对威尔伯说:

“咱们加果能把纸蝴蝶放大,或许它能飞得更高更快,说不定还能载人呢!”

“嗯,这个想法不错,我们应该立即动手试试!”威尔伯觉得奥威尔说的很有道理,他们决定一起动手试试看。

相互的交流,相互的鼓励,可以增进彼此的自信心,有助于创见的快速实现。

说干就干,兄弟俩马上找来材料,很快就做成了一个比父亲买的要大上一倍的纸蝴蝶,橡皮筋也多了一倍。

有了好的想法和创见,就应该立即付诸行动。如果只是想想而已,那么,再多的创见恐怕也要付之东流了。

拿着自制的纸蝴蝶,兄弟俩找到一片旷野。威尔伯左手握着纸蝴蝶,右手扭紧橡皮筋,举起手把它往空中一送,随即松手,莱特兄弟做的纸蝴蝶迅速地飞了起来。纸蝴蝶越飞越高,很快地飞过了树梢,而且还会转弯。

尽管威尔伯和奥威尔取得了成功,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他们还想制作一个更大的纸蝴蝶,希望能飞得更高更远,最好是载人起飞。

满足于既有成绩的人,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无止境的进取心,是取得更大、更多成就的前提。

一旦他们在新想法上取得了一致意见,威尔伯和奥威尔立即找来了更粗的竹蔑,做成一个更大的纸蝴蝶,当然橡皮筋也增加了很多。制作完成以后,兄弟俩又把它拿到上次放飞的地方试验,但这一次使莱特兄弟俩大为失望。他们把纸蝴蝶往空中一送,一松手,纸蝴蝶也飞了起来,但它并没有上升,而是很快“啪”的一声栽了下来,试验了几次,结果都一样。

不过,这种让人沮丧的事情并没有兄弟俩感到灰心,他们认真地进行研究。奥威尔认为翅膀不够大,威尔伯则认为是橡皮筋不够结实耐用。兄弟俩根据自己的判断,加以改良,翅膀加大了,橡皮筋也增多了,可是多次试飞的结果都是一样,飞不起来。

无计可施的威尔伯和奥威尔只好去找他们的父亲米尔顿。

如果我们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可以寻找别人的帮助,这有助于我们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

米尔顿对威尔伯和奥威尔制作的纸蝴蝶大为赞赏,并鼓励他们好好努力。对他们提出的疑问解释道:

“凭借橡皮筋的力量,小的纸蝴蝶可以飞上天空。可是,现在你们制作的纸蝴蝶,体积这样大,又那么重,只靠橡皮筋的力量怎么能行呢?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威尔伯和奥威尔对父亲合理的解释却感到难以理解。

那时候,他们还不懂得要让纸蝴蝶的重量增加一倍,纸蝴蝶的推力就得增加七倍的道理。

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在不同的地位,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境遇,我们会对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问题感到不可理解,不过,当我们逐渐扩大自己的认知范围时,我们就会逐渐明白自己曾经存在的疑问和狭隘偏见。

就这样,威尔伯和奥威尔带着一连串的疑问,一连串的不理解一天天成长着。

二、梦想的起跑线

1.艰难是一种财富

1884年6月,米尔顿·莱特主教的工作又调回代顿镇,全家也就跟着搬回了老家。

1885年,18岁的威尔伯在一次运动中摔成重伤。这件重大的不幸使他多年不能过正常的生活。他摔掉了许多牙齿,脸部也严重摔伤,后来,他又得了心脏病和胃病。威尔伯整整在家养病十年,整天靠着读书,搞家务,照看多病的妈妈打发日子。

早年的困顿生活,对人是一种压力,这种压力如果转化为动力,将为后来的事业发展提供宝贵的精神财富。

后来,奥威尔厌倦学习,想找点有用的事儿干干,于是就辍学了。

结果,威尔伯和奥威尔兄弟俩都没有上大学。

威尔伯先是学会了印刷。后来,兄弟俩一起自制了一台大型印刷机,这还不够,他们还合伙出版了一份代顿周报,报社业务蒸蒸日上。再后来,他们合伙设计了一台叠报机。瞧瞧吧,这兄弟两个够能折腾的吧。

满脑子创意,并勇于实践的人,总是能够不断地干出让人瞪目结舌的事情来。

接着,妈妈因患肺结核病早逝,给家庭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他们不得不靠修理、制造出售自行车为生。

早年的经济压力,有利于及早学会务实精神和生存技能。

19世纪末的美国,自行车可是个热门货,人人都骑自行车。有心的兄弟俩于1892年在家乡俄亥俄州的代顿开了一家自行车小铺,专门修理组装销售自行车。

由于他们自幼酷爱机械设计、修理、制造,到1895年,他们自己制造的第一辆名叫“范克利夫牌”的自行车诞生了。除美观坚固外,最大的优点是威尔伯发明了一种新式刹车装置,使自行车既平稳,又安全,其它任何自行车都无法比拟,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天从早到晚,来买车修车的人络绎不绝。后来,他们不断研究改进自行车的各种结构,不断实验,不断推出新产品,以至用自己名字命名的自行车就有好几百辆。

莱特兄弟虽然都没有读过大学,但他们的修造脚踏车生意,使他们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和精巧的加工手艺。他们在业余时间读了许多书,物理化学知识也大有长进。

在制造和修理自行车的工作中,他俩掌握了大量机械和力学方面的实际知识。

莱特兄弟不抽烟,不喝酒,一生也没有结婚。他们总是穿着一身平常的衣服,即使在机器旁干体力活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们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传统的工人发明家,也可以说是以天性、直觉知识和无穷无尽的智力来代替理论的发明家,他们的效仿榜样就是没有受过多少学校教育凭直觉知识的最伟大的天才——爱迪生。

可以说,这时候莱特兄弟的天才已经崭露头角。

早年的相关的工作经历,可以为后来的事业腾飞积累宝贵的经验。没有人能够一步成就辉煌的业绩,相反,成功来自一步步的积累。

有一天,威尔伯在补自行车带,他从盒子里取出了一条新的内带。他正要把纸盒子扔掉,突然心头—动,他认真地端详起这个盒子来。这回他看到的不再是只空盒子,而是一副机翼的完整模型了。

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始终想着工作的人,他的大脑才能不断涌现出有价值的创意。

他坐在桌子旁,拿起铅笔顺着盒子的两面从上到下画出了几条粗线:前面画四条,后面画四条,就像支柱—样。然后他把盆子两端部分撕掉,再端详他所做的东西。

如果有了好的创意,就应该立即行动去实现它。而不是让一个个重要的创意在大脑里腐烂,最后都变得毫无价值。许多时候,我们并非是缺乏创意,而是缺乏将创意付者实践的勇气。能够不断地提出新的创意,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将创意不断付诸实验和实践的勇气,才能最终验证自己的创意是否成熟,才能不断地在修正中完善自己的创意,最后达成完美的有价值的现实。

竟是这样的简单!简单得出奇!他想要的是两个翅膀,一上,一下,中间用支柱连起来。他小心地用手把盒子上下两面窝得弯曲了一些。机翼得折成这个样子。机翼应当轻些,结实些,像鸟的翅膀一样。

2.决不被别人的失败吓倒

1884年,奥托·利连撒尔驾着一架重量为8千磅的滑翔机成功地从地面升空,并获得每小时30到40英里的速度,完成了第一次滑翔飞行。这件事对年轻的莱特兄弟是莫大的鼓舞,并对利连撒尔怀有极大的敬佩之情。这时,他们开始想,如果自己能够制造出像鸟儿一样的飞翔的飞行器,那该有多好啊!

威尔伯和奥威尔兄弟俩不仅把商店经营得红红火火,而且一种新的想法正在形成——他们要向德国的利连撒尔学习,要制造滑翔机,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某个英雄人物,可能对我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他们留下的影子,可能成为我们进取的榜样。

正当威尔伯和奥威尔对未来怀着憧憬,紧张思考,并开始采取行动的时候,一个个令人伤心的消息不断传来。

1894年,有一个英国的发明家马克西姆,用两个外径8.5米的螺旋桨和180匹马力的蒸汽发动机架在400平方米的测试平台上,从而证明了推力的论点。同年7月,他在测试该发动机时,一不小心将节流阀过度开启,这台机器脱离固定轨道,飞向空中又再度摔落到地面,造成严重的损害。

1896年8月10日,利连撒尔从山坡上乘坐滑翔机滑翔时,下降到20米左右的高度时,突然刮来一阵强风。他连人带机摔了下来,当场机毁人亡。

噩耗传来,一种无比的哀伤袭上兄弟俩的心头。利连撒尔是一位热衷于飞行的人、在莱特兄弟开自行车商店之前,他已在世界上出了名,莱特兄弟很钦佩利连撒尔其人。

这个世界闻名的德国人奥托·利连撒尔(Ottolilienthal),从小就喜欢到野地里去玩,喜欢抓鸟,喜欢观察鸟的动作和飞翔。他发现:鸟受惊时,总是首先张开翅膀、逆着风走几步后,再展翅飞向空中,他当时年龄还小,不知其中的原理。后来,他进入波茨坦工业学校学习,主攻机械专业。其间,他对鸟类的兴趣不减,经常到野外去观察鸟的翅膀和鸟的飞翔。他发现:鸟的翅膀总是弯曲而不平直的,且前部较厚、后部较薄。他认为,鸟类能在空中飞翔,关健就在于其弯曲不平、前厚后薄的翅膀了。

知识和智慧来自认真观察得到的信息。

大学毕业后,利连撒尔先在一家工厂工作,不久便离开,自己开设了一家工厂。在这期间,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写成了两本书:《飞行问题》和《滑翔实践》。这两本书后来对莱特兄弟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利连撒尔还研究出了计算空气阻力、浮力的公式,并提出了“极曲线”和“风洞”理论,画出了曲线图。

能够自主思维、自主行动的人,总是能够成为各领域的先驱者。而那些仅仅喜欢追随别人的人,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

在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连撒尔决定亲自制作一驾滑翔机。

理论研究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连理论研究和筹划都未搞清楚,就盲目行动,就无异于玩火自焚。

利连撒尔找来比较硬的柳木作滑翔机的骨架,在上面缠上棉布、然后再涂上一层蜡。做成的滑翔机重达18公斤、翅膀的宽度是10米。他带着这—处女作到一小山丘上,看好风向后,用两条胳膊紧紧抱着滑翔机的两只翅膀、用脚一蹬地,纵身一跃、就轻飘飘地向下滑去。

许多时候,当我们思想中的方案足够成熟时,我们发现,行动简直太容易了。

第一次试滑就获得了成功,这令利连撒尔感到兴奋不已。很快。他制作了一架更大的滑翔机。在一个上午,他选中了一处更高的山丘,坡上没有什么障碍物。他认为这样滑起来就会更安全。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像前一次一样,抱着滑翔机的翅膀、纵身一跃就离开了地面起飞了,这一次居然飞了200多米后,滑翔机才徐徐落地。

如果我们的每一步方案,都建立在试验过的前一步方案的更新的基础上,并且我们的更新方案足够成熟,那么,我们的进展只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利连撒尔的试验是前无古人的试验,这同其他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都充满艰难险阻,甚至需要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了使人类有一天能像鸟一样自由翱翔在天空——这是他一生的愿望,他已将一切置之度外,不断地实验着、探索着……每一次试飞他都会得到新的经验、拥有新的体会。对于这些,每次他都认真地一一记录下来。

利连撒尔经过多次的试飞,多次的改良,他最终制成了一架比较理想的滑翔机,并计划亲自驾驶它进行试飞了。

任何比较成熟的成果,都不可能一步达到。不断设想,不断试验,不断调整改善,那么,最终就会拥有较为成熟的方案和成果。

为了试飞成功,利连撒尔找到一座理想的山丘,他将两臂插进了附在机翼上的皮带里、手握操纵杆、抬头看了一眼蓝天白云、满怀信心地纵身一跃,随即舒展地飘浮起来,不仅飞得高,而且飞得稳。

就在这时,一阵狂风吹来,使他的滑翔机严重失衡,连人带机向地面掼下,利连撒尔还没有来得及采取什么措施,便连人带机一起摔落地面,当场机毁人亡。这年,他才49岁。

一个再成熟的方案,也不可能将所有可能发生的意外考虑进去,当意外发生时,一切也许都是自然而然的。

在英国,海勒姆·马克西姆(第一架高速机枪的发明人)制造了一架飞机,用蒸汽作动力,总重四吨。这架飞机实际上只飞离地面几英寸,飞了几英尺远,就堕地摔毁了。

而同期的其他热衷于发明飞机的名人,例如美国西部工程师协会主席查卢特,和一直受到美国政府资助的朗勒教授,都遭遇到了种种挫折。

这时,一个叫塞缪尔·兰利的美国人驾驶了一驾模型飞机,飞行了大约半英里。他为了研制一种载人飞机从美国国防部领到了五千美元,可是他从来没有想出办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在利连撒尔之前,差不多有二百架“飞行机器”被发明了出来,但它们在试飞中,几乎全被证明了自己的失败,有时是机毁人亡,许多人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付出了艰巨的劳动和生命的代价。

可以说,从1885年到1900年这个时期,既是人们对于飞机的热情空前高涨的15年,也是屡遭打击而士气日渐低落的15年,以至于到了19世纪末,甚至有人开始认为,人类要依靠比空气重的机器飞上天空,也许和永动机一样在原则上就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