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发现水果
20193300000005

第5章 仁果类(5)

《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增补食物秘书》:“消积、杀虫,治风,但不可多食。”

《医学衷中参西录》:“山楂,若以甘药佐之,化淤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平和也。”

山楂在果熟采收后,晒干,称生山楂;用火焙焦外层者,称为焦山楂;若炒炭存性用者,名山楂炭。常用的山楂肉,即为成熟的果实;而山楂粒,是指未成熟的果实。

山楂的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就有认识,晋代已用其茎、叶捣汁或浓煮后洗涂漆疮。唐代用山楂木及果实治泄泻、疮痒。相传,南宋绍熙年间,皇帝宋光宗的宠妃患病,不思饮食多日。御医用尽了名贵药品,仍无济于事。皇帝无奈,只得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棠棣子(即山楂)与红糖煎熬,每次饭前吃5~12个,只需半月,病体可愈。”贵妃按此方服用,果然如期痊愈。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将它串了起来,就成了冰糖葫芦。宋代以后山楂便广泛应用于消食化积、补脾健胃和行气活血的医疗中。明代李时珍曾曰:“煮老鸡硬肉,入山楂数颗即易烂,则其消肉积之功,盖可推矣。”表明了山楂作为消食积之要药,尤长于消肉积。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一日三餐后都要进食大山楂丸,每天不断。原来,溥仪从小就体弱多病,常年疾病缠身,因此他饱读中医药书籍,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基本都服中药。他之所以长期服用大山楂丸,是针对自己天生抵抗力弱和肠胃功能不好,并经过医生同意服用的药方里的一种中成药。大山楂丸的主要成分是山楂、麦芽和神曲。现代研究表明,山楂能增加胃中消化酶的分泌,促进胃蠕动,所含的脂肪酶还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麦芽主要含有淀粉酶及维生素B,神曲含有多种消化酶及维生素B,都是助消化的物质。因此,大山楂丸是增强“胃动力”的良药,爱吃肉的人可经常服用。像溥仪在饭后服用大山楂丸会使肠胃比较舒服,有助于消化,身体整体的情况也随之有所改善。

山楂历来用于健脾胃,消食积,尤长于治油腻肉积所致的消化不良、腹泻腹胀等。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楂的消食化积作用及开胃、收敛、止痛作用是因为山楂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酸类物质(如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等),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加胃内酵素的作用。又因所含解脂酶能促进脂肪类食物的消化,故以消化肉食积滞见长。此外,山楂对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多种病菌有显著抑制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表明,山楂有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利尿之作用。山楂中含有三萜类甙和多种黄酮甙,以及复杂的多聚黄烷和二聚黄烷类。多聚黄烷类毒性低,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和强心作用。所含的黄酮和黄烷衍生物能扩张冠状动脉,并有明显的镇静作用。新鲜的山楂和叶中,含有二聚黄烷花青素前体,水解后能生成表儿茶酸及花青素离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大心室及心房的运动振幅,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防止心律紊乱。

山楂的另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降血脂和减肥。其原理是因山楂中含有的三萜类和黄酮成分,有软化血管、降血脂、降血压功能。山楂的降压作用,是对脂质的消除,能改善血管粥样硬化;山楂的减肥作用,是促进脂肪的代谢,对单纯性脂肪沉积和由内分泌紊乱而引起的肥胖有一定的疗效。另一类的黄酮化合物,是槲皮黄甙、金丝桃甙,具有扩张气管、祛痰平喘作用,治疗气管炎。同时还有驱治绦虫的作用。

山楂所含的黄酮类药物成分中,有一种牡荆素化合物,能阻断亚硝酸的合成,对致癌剂黄曲霉素B1的致突变作用有显著抑制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山楂中维生素C的含量仅次于大枣和猕猴桃,且能被其本身的酸性所保护,虽经加热而不遭破坏,这是山楂的可贵之处。维生素C是人体内癌细胞的天然劲敌,能使癌细胞丧失活动能力,因此对防治某些癌症,有特殊的功效。

山楂所含的黄酮类和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能阻断并减少自由基的生成,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老年人常吃山楂制品能增强食欲,改善睡眠,保持骨和血中钙的恒定,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山楂还能活血化淤,帮助消除局部淤血状态,辅助治疗跌打损伤。

山楂还能使子宫收缩,使宫腔内血块易于排出,故能促进产后子宫的复原而有止痛作用。据《家庭与生活》报载:以大剂量生山楂,配以活血祛淤、通经药物,治疗妇女因输卵管不畅而引起的不孕症,颇有疗效(见“民间验方”第57条)。

焦山楂(山楂去核炒成炭)可治疗腹泻和由此产生的腹疼,尤其是夏季饮凉积食而造成的腹痛、痢疾、腹泻,吞服焦山楂有温化止泻之功(用此法配制的中药有“焦三仙”的美称。焦三仙即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据现代医学研究,焦山楂的炭化部分到达肠道以后,因其炭粒表面的活化性能可吸附肠中的腐败物质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减轻这些有害物质对肠壁的刺激,减少肠子的蠕动,故可起到收敛镇疼功效。

山楂核有消食化积,散肿催生的功能,烧存性内服可治腰痛;山楂叶有降压消炎的功能,可治高血压、漆疮,因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同果实相近似,亦不失为良好的代用品。山楂根具有消积,祛风止痛,活血止血之功能,可治食积、痢疾、水肿、关节痛、咯血等症。

食用须知。

山楂虽是佳果良药,但食用亦须慎重。因为山楂消化是通过“破气”去消积滞的,如果食之过多,就会伤人中气。因此,平素脾胃虚弱无积食者不宜食用山楂。

山楂味酸,有收敛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患者勿食,以免酸性过多加重病情;山楂可加速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妊娠妇女、患习惯性流产者勿食。

血脂过低者也不能多吃,因山楂具有降血脂作用,会使血脂更低。

由于山楂含酸量高,消食化积能力很强,即使是健康的人食用山楂也应有所节制,过食容易损伤脾胃的正常功能,使胃内有发空易饥、搅闹等感觉。也不要空腹食山楂。

过量吃山楂有可能导致胃结石。山楂中果胶和单宁酸含量高,接触胃酸后凝结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与山楂皮、山楂纤维和食物残渣等胶着在一起形成胃结石,结石可引起胃溃疡、胃出血,甚至胃壁坏死和穿孔。

山楂所含的有机酸,易腐蚀牙齿的珐琅质而导致牙病。食用后当立即漱口刷牙。

儿童不宜多吃,因儿童脾胃虚弱,多吃会导致消化不良,引起消瘦。

山楂能抵消人参或西洋参的补气作用,故不能同食,这同人参一般不能与萝卜同食是一个道理。凡不宜吃人参或误食人参后不适者,均可用山楂解之。

山楂不可用铁锅熬煮,因果酸溶解铁锅中的铁垢,能生成低铁化合物,吃后引起中毒。

民间验方。

1.高血压:山楂10克,大枣6个在火上烤焦(烤出糊香味),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1剂。

2.冠心病、心绞痛、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症:山楂、何首乌、荷叶、泽泻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或山楂20克,毛冬青60克,水煎服,每日1剂;或鲜山楂500克打碎,桃仁50克,煎煮2次,取2次汁液,加蜂蜜250毫升,隔水蒸30分钟,每次15毫升,每日2次,温开水冲饮。

3.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单纯性肥胖症:山楂30克,桑叶10克,菊花5克,金银花15克,加水浓煎2次,每次20分钟,两次煎汁混合,分2次饮服。

4.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失眠、单纯性肥胖症:山楂、决明子、麦芽各30克,水煎30分钟,加入茶叶5克,荷叶6克,煮10分钟,取汁,连煎2次,汁液混合,代茶频饮。

5.高血脂、动脉硬化、产后淤滞、食积不化:生山楂30克,干荷叶60克,薏苡仁10克,陈皮5克研成细末,用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代茶饮服。

6.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营养不良性水肿、慢性肾炎:生山楂15克去核,玉米须50克,加水适量煎汁,每日1剂,分2次服。

7.高血脂、高血压、病毒性感冒:山楂、大青叶各30克,当归15克,煎汤,分2次饮服。

8.暑热烦渴、咽干舌燥、肉食积滞不化、胃部不适、动脉硬化性高血压:山楂、麦冬各2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分2次服。

9.心绞痛、心脏病:山楂31克,葛根16克,明矾13克,水煎服,每日1剂,饭后分2次服。

10.冠心病:山楂30克,藕节15克,葱须6克,当归10克,水煎服,每日1~2次;或山楂、枸杞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饮服。

11.降血清胆固醇:山楂50克,毛冬青10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12.小儿痘疹隐疹不出:山楂为末,每次服4~6克,每日3~5次,连服数日。

13.食积腹胀、消化不良:山楂、神曲各20克,麦芽15克,香附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山楂16克,陈皮9克,生姜3片,水煎分2次服用。

14.食积不化、冠心痛:山楂片60克,大枣15个,水煎2次,每次30分钟,取汁调入红糖20克,每日早晚分饮。

15.食积:山楂、白术各200克,神曲100克,共为末,蒸饼捏丸梧桐子大,每服70丸,米汤顺下。

16.腹泻:山楂、石榴皮各20克,加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取汁,分2次服;或山楂、红茶各10克,水煎10分钟,调红糖适量服。

17.细菌性痢疾、肠炎:山楂50克,红糖30克,红茶5克,金银花15克,水煎服,每日3次;或山楂60克,茶叶10克,生姜3片,水煎冲红糖服,每日1剂,分2~3次服完;或山楂125克炒成黑色,然后加红糖、白糖各60克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2天。

18.急性细菌性痢痰:山楂60克,小火炒至略焦,然后加白酒30毫升搅拌,再加水200毫升,煮15分钟后,去渣加红糖60克,趁温1次服下,每日1剂。

19.便秘:山楂10个,萝卜1个,醋少许煎汤即成。每日1剂,分3次服,可同时吃山楂。

20.闭经:山楂、鸡内金各9克研末,早晚各服9克,用刘寄奴15克煎汤加红糖送服,连服数日;或山楂60克,益母草、红花各9克,红糖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1.寒凝淤滞性痛经、闭经量少、下腹胀坠、便秘:山楂30克,桂枝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连服7天。

22.月经淋漓不止:山楂30克,栀子20克,红糖15克,同煎汁,调入红糖,凉服。

23.产后出血:山楂50克,当归30克,水煎服。

24.产后腹胀:山楂15克略炒,与杏仁、神曲各9克,共研细末,每次服2~3克,每日2~3次。

25.产后腹疼:山楂、香附、芍药、川芎、艾叶各9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或山楂30克,香附15克,浓煎顿服。

26.老人腰腿痛:山楂、鹿茸(炙)、杜仲等量研为末,炼蜜为丸,每次服15克,日服2次;或山楂、龙眼肉各250克,大枣、红糖各30克,入米酒1000毫升中浸泡10天,每天摇动1次,即成,每晚临睡前服30~60毫升。

27.肺脓肿:山楂20克,山豆根30克,荸荠60克,水煎服。

28.急性扁桃体炎:山楂、马齿苋各30克,荆芥3克,水煎服,每日2~3次;或山楂10克,苦参2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9.慢性胃炎、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神经官能症:山楂50克压碎,金银花30克,菊花15克,煎煮30分钟取汁,连煎2次,加蜂蜜50毫升,每日1剂,分2次服。

30.痛风:山楂30克洗净晒干,与红花15克、白酒250克共装入瓶中,浸泡1周即可,每日3次,每次15~30克。

31.胸痛:山楂、石榴花、陈皮各1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2.肝硬化:山楂、玉米须、龟板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3.急、慢性喉炎:山楂30克,绿茶6克,冰糖30克,泡水当茶频饮。

34.荨麻疹:山楂50克,麦芽、鲜竹叶各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2次。

35.坏血病:山楂、黑豆、白糖各100克,水煎浓后加黄酒100克,分2次服用。

36.冻疮:山楂烤熟,捣烂涂患处,用纱布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37.大肠癌、胃癌:山楂10克,三七2克,粳米50克,煮粥加蜂蜜食。

38.泌尿系结石:山楂、鸡内金各30克,胆南星10克,共研细末,每次3克,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

39.胆石症:山楂30克,川楝子15克,郁金12克,水煎服,每日2~3次。

40.淤阻水道型前列腺肥大:鲜山楂50克,荔枝核10克,冰糖20克,水煎服,每日1剂,代茶饮。

41.心悸不宁、记忆力下降:山楂30克,石菖蒲15克,同置杯中,冲入滚开水,加盖闷1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随冲随饮,至药味全无为止。

42.顽固性呃逆:生山楂适量洗净,压榨取汁,每次15毫升,每日早中晚饭后各服1次;或山楂50克,煎浓汁,每次饮20毫升,每日3次。

43.脱发:山楂、菟丝子各30克,益智仁15克,青黛20克,同研末,每次3~4克,每日2次,黄酒送服。

44.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脂肪肝、胆囊炎:山楂15克,罗布麻6克,五味子5克,冰糖适量泡茶饮;或焦山楂9克,草决明12克,白菊花9克,开水泡代茶饮,每日1~2次;或山楂花与叶制成浸剂服用;或常饮山楂糖浆。

45.声带息肉:焦山楂25~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焦山楂30克,大米适量煮粥,日食2次。服药期间尽量使声带休息,连服2周可愈。

46.小儿乳食停留、疳疾:山楂240克,烧灰存性,莱菔子60克,共研末,每次3克,米汤送服,每日3次;或山楂、茯苓各30克,山药、芡实各20克,神曲、泽泻各15克,白芍、甘草、橘皮各10克,焙干共研末,用红糖适量熬成浓糖汁,制成糕坯,上笼屉蒸熟,趁热切成小块,随意食;或野山楂根、果各12克,车前草9克,水煎服;或山楂蜂蜜熬成膏,温开水调服。

47.寒湿气、小腹痛、小肠疝气:山楂、茴香等量研为末,每服10克,盐酒调匀空腹温服;或野山楂25~50克,赤砂糖适量,文火煎汤,日服2~3次服。

48.肉类食积不化、上腹疼痛:野山楂20克,莱菔子、枳棋实各10克,水煎服。

49.月经失调:山楂、黑豆各30克,生姜6克,水煎服,每日2次;或山楂根30克,切碎,煎汁,加红糖20克,冲服。

50.膀胱癌:山楂核、荔枝核、橄榄核各100克,烧存性研末,饭前用茴香汤送服10克,亦可调在粥内吃。

51.腰痛:山楂核瓦上煅焦存性,研末,每服15克,10天为1疗程,用老陈酒冲服。(此为清宫御医方,专治腰痛。)

52.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山楂根、紫藤根、活血龙、桂枝、络石藤、忍冬藤各9~15克,煎汁,冲黄酒服;或山楂树皮60克,水煎服。

53.肺结核咯血:野山楂根50~100克,水煎汁,白茅花9~15克,烧灰,以药汁冲服。

54.漆疮:山楂叶50克,加水煎汁,温洗患处。

55.老年骨质疏松:山楂、大枣、莲子、薏苡仁各适量,煎取浓汁、去渣,然后加入粳米、冰糖煮成粥,频食或顿食。

56.阳痿:山楂30克,韭菜20克,先煎沸3分钟后,加入活泥鳅两条,2分钟后,将泥鳅挟起,除去内脏再放入,用文火煎15分钟,调入食盐适量即可,每日1剂,饮汤食泥鳅,早晚各1次,7天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