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睡眠的秘密
20185600000040

第40章 秋季睡眠养生的特点

到了秋天,大自然和人体的阳气会慢慢收敛,而大自然和人体内的阴气会渐渐活跃起来。这个时候,天气的变化也非常大,天气由热转凉。初秋被人们喻为“秋老虎”,夏天的余温依然存在,天气还很炎热;而到了中秋,“淫雨霏霏”,湿气较重;到了晚秋则会出现秋高气爽,天气干燥,气温也逐渐降低,万物呈现出一片萧瑟。所以,秋季的睡眠养生往往会更复杂。人体会根据不同的气温、湿度、气压等气象条件产生不同的反应,进行自我调节,以维持机体的平衡。

俗语:春困,秋乏。随着秋风渐起,天气渐凉,懒洋洋的“秋乏”也相伴而生。很多人不禁奇怪,秋高气爽的时节,早晚的温差比较大,夜里睡觉比较舒服。怎么还是感到疲乏呢?

因为在炎热的夏季里,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都升高,大量出汗导致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同时让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再加上天气炎热,身体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人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失去了较多的“老本”。

等到了秋季,这时候天气已经较为凉爽,人体出汗也相应地有所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所以,人体就进入一个生理休整的阶段,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一些潜伏在夏季的症状就会出现,机体也产生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如不少人清晨醒来还想再睡,这种状况就是“秋乏”。怎样预防秋乏也是秋季睡眠养生的一重要环节。

⑴秋季睡眠宜早睡早起

秋季睡眠最好是早睡早起。在传统中医看来,到了秋季,大自然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人体应该顺应这种变化。天黑之后,“捕捉阴气”,使得尽快进入睡眠状态。到了早上,阳气活跃的也比较早,“捕捉阳气”,所以应该早起。经过一个相对少眠的夏季,秋季如能调整好睡眠,正好借此予以补偿。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9~11点休息,争取在11~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尤其是习惯了夏天熬夜的人,一定要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并要早睡早起,以提前进入“备战”状态,防止上班犯困。

⑵秋季睡眠养生应调整情绪

到了秋天,尤其是晚秋,大自然的基调比较沉闷。万物开始枯竭,黄叶满地,残花凋零,大自然的种种萧条也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在秋季,人们的心情往往会比较抑郁、消沉、悲观。这种不良的情绪也会影响到睡眠。所以,在秋季,人们要注意自己情绪的调节,可以通过聊天、娱乐、旅游、读书等活动,来缓解不良情绪,认识到万物萧条只是大自然季节变化规律的表现,没有必要为此过于伤感,使自己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入睡。

⑶秋季睡眠养生重视饮食

秋季的饮食应随着初秋、中秋、晚秋的变化而调整。在初秋,适宜食用胡桃、蘑菇、姜以及一些甜味水果,禁忌食用辛辣食物;到了中秋,适宜食用枣、柿子等食物;到了晚秋,可以食用菊花、松子等食物。另外,在秋天为了消除抑郁的情绪,可以食用百合莲子粥以及银耳冰糖粥等,既可以滋养脾胃,又能够缓和情绪,一举两得。除了要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也很重要。中医学认为,“秋主燥”,饮食上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以防秋燥伤阴。相对多吃一些酸味的食物,对增强肝脏功能很有益处。

富含维生素的碱性食物,像胡萝卜、大白菜、苹果、海带等蔬菜、水果,含有的维生素作为辅酶,有协助肝脏把人体疲劳时积存的代谢物尽快排除掉的功效,是不错的选择。

还有就是干果、豆类、海产品含钾丰富,能维持细胞水分,增强其活性,有助于机体恢复生机。

⑷秋季睡眠养生重视户外活动

在秋季,户外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适量的户外活动不但可以锻炼身体,使得身体产生轻度疲劳,还可以放松心情,从而更有利于秋季睡眠养生。例如,人们都喜欢在秋季爬山,秋季爬山不但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欣赏到满山红叶。令人心胸开阔,从而使得消沉、抑郁的心情一扫而光。

小细节:

“秋乏”状态与人体缺氧有一定的关系。室内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植物,如盆栽柑橘、芦荟、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绿萝等,对缓解秋乏也有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