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睡眠的秘密
20185600000011

第11章 睡眠与梦的关系

从古到今,有关梦的说法,比比皆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医认为,做梦属于睡眠中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受外界刺激、脏腑失调、身体状态等原因而影响;现代医学认为,梦是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作用于大脑特定的皮层,包括残存于大脑里的兴奋痕迹所引起的。

其实,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做梦,只是有多、有少;有的醒后记忆犹新,有的模糊不清或觉察不出。因此,对于做梦不必大惊小怪。不过,如果做梦过多,影响了正常的睡眠,醒来后精神恍惚,头脑不清,感觉疲惫不堪,就像一直没睡一样,这就属于病态了,有损于身体的健康。

新生婴儿最初几天可能不会做梦,一是由于其信号系统处于萌芽状态,缺乏外界印象;二是大脑神经细胞还没有发育完全,未达到可以保留外界印象的程度。

正常的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因为在睡眠过程中,虽然与周围事物接触基本停止,但是大脑的新陈代谢并未减弱。医学上将人的睡眠分为4~5个周期,每个周期分为一个慢波睡眠期和一个快波睡眠期。而梦就发生在睡眠者从慢波睡眠期进入快波睡眠期的时候,也是快波睡眠期的必然生理现象。因而,快波睡眠为有梦睡眠,慢波睡眠则为无梦睡眠,互相交替,构成整个睡眠的过程。

有人说自己经常做梦,就是因为他总在快波睡眠期醒来,对梦的记忆很深刻;反之说自己从不做梦,不知梦为何物的人,则是因为他总在慢波睡眠期醒来。有研究资料显示,在慢波睡眠期醒来,对梦的记忆只有5%,而在快波睡眠期醒来,对梦的记忆可高达81%。

人们对梦可谓“又爱又恨”。每个人都会做各式各样的梦,思念的梦、回忆的梦、幻想的梦、美好的梦、恐怖的梦等等。在梦里,可以笑,可以哭,可以惊恐,可以愤恨,可以有荒诞的事件,可以存在矛盾的行为。

梦在人们的睡眠中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人的一生当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睡眠,其中五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做梦。

经常做恶梦的人和觉得做梦是时间上浪费的人来说,能摆脱做梦是最好不过的了。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用人为的方法缩短或剥夺快波睡眠时间,不仅不能避免做梦,还会使人产生急躁与焦虑的情绪,注意力涣散,记忆力明显减退。一些生理心理学家因此论断:正常做梦有利于人的智力的恢复。快波睡眠和梦在维持脑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做梦不仅不会影响大脑的休息,还能起到不少的积极的作用:

⑴可以稳定人们的精神状态。它可以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松弛,在精神上起到缓冲、调剂与镇静的作用。

⑵可以给人带来愉悦美好的回忆,美好甜蜜的梦总是会给人带来一天的好心情。

⑶可以萌发灵感,提高人的智慧活动能力。

⑷能传递疾病的早期信号。有些疾病常常预先以做梦的形式表现出来,尤其是做恶梦,往往是癌症和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信号。

⑸有梦睡眠能延长寿命。日本山梨大学发现,适当做梦可延年益寿。

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了解了做梦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会带来很多好处。所以对梦的正确认识,可以让我们从对梦的误区中走出来。

当然,任何事物都要从两方面来看,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过度就会适得其反。梦也是一样,有的人长期恶梦连连,经常从大汗淋漓的恐惧中醒来,这种情况就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小细节:经常让自己做美梦

学会自我调节,可以让自己远离噩梦,经常做美梦,让睡眠更健康:

⑴保持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安静、良好的睡眠环境不但能够保证一个人很好的睡眠状态,还能让人做一些甜蜜的梦,提高睡眠质量;反之,嘈杂、不好的睡眠环境就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很难入睡,即便入睡,也是处在令人紧张的状态下,很容易做恶梦。

⑵入睡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入睡前应保持乐观上进、愉快的心情,可以减轻睡眠时的压力,不仅可以很快入睡,所做的梦也往往是甜蜜美好的。

⑶入睡前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是一个好睡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晚饭不要吃的过多或过少,以保证肠胃的舒适;入睡前不做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不使身体过度疲劳。

⑷学会控制恶梦。明白恶梦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不猜疑,不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在做恶梦时,尽量让自己清醒,调整状态后再睡,慢慢的,就可以控制自己不深陷入恶梦中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