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狼道智慧
2014600000036

第36章 进退有据八面玲珑(3)

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大学生应聘于一家公司搞产品营销,公司首先提出要试用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他每天起早贪黑全身心地投人工作,而且颇有业绩。当三个月已经过去时,他恼怒公司没有正式聘用而愤然提出辞职。公司一位副经理请他再考虑一下,他越发火冒三丈,说了很多过激的抱怨话。对方终于也动了气,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公司不但已经决定正式聘用他,而且还准备提拔他为营销部副主任。就这样一闹,公司无论如何也不会再用他了。

狼道智慧之七十九:冷静处世,高妙超卓

所谓冷静,指的是一个人在特定的场合下内心所持的一种沉稳状态。人在突然受到某种刺激时,情绪会发生急剧变化:或焦急、或忧郁、或兴奋、或冲动……这些情绪能不能被控制,取决于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好的人,能够控制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表现在行为上就是临阵不乱,遇事冷静、沉稳,能够做到三思而后行。

箭在弦上,在猎物还未达到最佳射程之时,通常引而不发;敌人在临近的时候,却尚未进入指定伏击圈,因此而按兵不动;别人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尖,还有一些回旋的余地,因此便不急不恼,是为冷静……冷静的反义词是鲁莽。无论居家过日子还是在外面与人相处,冷静和鲁莽都是人们经常面对的一对矛盾。

冷静是做人的一种智慧,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有许多矛盾不是靠肢体力量、靠鲁莽行动能够解决的,而需要在冷静思考后因势利导才能化解掉,它启迪人们要学会用脑子。用脑子的过程,就是冷静的过程,就是产生智慧、办法、对策的过程。一个头脑容易发热、发胀,甚至炮仗性子一点火就着的人,通常是谈不上有多少智慧的,当然也不会把矛盾解决得好。搞不好到最后还会被别人利用,或者火上浇油,做出对自身不利的事来。

冷静还是一种修养。冷静是源自于内心的,有的人冷静不下来,不论是心胸狭窄的原因,还是骄横自傲等多个方面的原因,说到底还是自身修养不够。修养好的人,就能自觉的克己和律己。受挫折时,不至于唉声叹气;获得奖赏时,不至于忘乎所以;有钱有权时,不至于趾高气扬;待人处世时,不至于浮躁轻狂。

冷静也是自身力量的一种表现。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冷静并非是软弱,也不是故作姿态,不是胆小鬼,而是审时度势,不轻佻,不张狂。常见有人一语不和,便面红耳赤,吼叫如雷,这种人貌似强大,其实头脑简单,底气不足,是不堪一击的;即便是自己手上有百分之百的真理,也会因不冷静而使天平滑向对方的一边。

头脑冷静又有礼节的人,显得既有风度又有力量,且不说诸葛亮凭借冷静和智慧,巧设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决胜于千里之外,也不说毛泽东虚怀若谷,指挥若定,率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四渡赤水,长驱二万五千里,胸中自有百万雄兵。

很多人有不冷静的毛病,但人是可以改变的,冷静的心态要靠平时日积月累地苦修,不冷静的毛病也要靠平时一点一滴地克服。生活中应该注意加强学习,重视自己的作风、道德的修养,时刻用“冷静”来约束自己。

学会冷静吧!它会使你更聪明,更有修养,更有品位,更有气量!

狼道智慧之八十:宏阔大度,达观处世

狼有着冷静、达观的强者心态,一生都在朝着高处攀登,从不虚幻显赫荣耀,因为那里没有同类的倾轧,更没有天灾的侵害。因此,狼常保持着高昂的激情,不惜忍辱负重,始终以达观的心态,来置身于群山之巅去面对天高地阔。

达观,即对不如意的事能够想得开。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中有句名言:“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那些遇事想不开的人,通常都会在烦恼袭来之时总是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运的人,谁都比自己强,好像领导跟自己过不去,同事专与自己找别扭,连天灾人祸也偏偏轮到自己头上。当然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其实我们每个人自从降临到这个尘世,都面对整个人生,整个社会,在漫漫的人生旅途当中,烦恼与痛苦将始终与你相伴。通常来讲,越是有所追求、越是想干点事的人可能遇到的烦恼和痛苦就会越多。

1914年12月,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一时间化为灰烬,损失超过200万美元,爱迪生一生的心血在这场灾难中付之一炬。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24岁的儿子查理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父亲,最后在实验室的门口找到了:爱迪生正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摇曳的火光中闪亮,如银的白发在寒风中颤动,微驼的背佝偻得更深了,他像一尊大理石雕像一样静静地矗立着。

“当时我真为他难过,”查理在后来回忆说,“他都67岁不再年轻了,然而眼下一切都付诸东流,再建一座如此规模的实验室是谈何容易啊!年近古稀之年的父亲能承受这样残酷的打击吗?不料,他一看到我就像个孩子似的大声嚷:‘查理,你母亲去哪儿了?去,快去把她找来,恐怕她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像这样如此壮观的场面了。’”

到了第二天的早上,晨曦微露,鲜红的朝霞映满天空,爱迪生面对一片焦黑的废墟坦然地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烧得一干二净了,就像黎明驱走了黑夜,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太阳会照常重新升起。”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爱迪生在遭遇了人生暮年如此重大的灾难后,却能够做到坚强不屈、勇敢面对、从头再来,到最后终于获取了胜利。如果爱迪生没有达观的心态,而是灰心、沮丧、自暴自弃,那么后来的成功能够属于他吗?

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勇于奋斗的人才会达观,因为生活中的小烦恼对于他根本不足挂齿。一个正在向科学尖端攀登的人,绝不会因小小的得失而唠叨上三个小时;一个立志有所创新的企业家,绝不会因一时的亏损而躺下不干。我们并不是科学家、企业家,但是大事小事同一理,伟人与凡人一样都是人。如果你的目标在千山万水的那一边,又何惧这万里之遥和一路艰辛?如果你只想到茵草地那边的柳树下乘凉,即便是被一粒小小的石子绊一跤,也会顿时感觉到倒霉透顶。

生活过得充实的人才会达观,因为他热爱生活,对生活永远充满了无限希望,深信邪不压正,美终究会代替丑,善终究会战胜恶。而生活过得空虚的人,月亮会使他感到孤独,雪花会使他感到寂寞,就是盛开的鲜花摆在他的面前也会感到正在凋谢。

人非草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自然不会无所谓,然而现实不会因你烦恼而改变,生活不会因你痛苦而灿烂。人生的路啊,需要你勇敢地面对、冷静地思考、明智地选择。与其陷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还不如在此好好想想今后应该怎么办,把挫折所带给自身的烦恼丢在一旁,不再去想它,它已经随风而过,已经成为生活当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会越来越变得微不足道。人的一生需要做的事实在是非常多,多得做也做不完,以致让人生出“人生苦短”的感叹,哪有工夫再为些微不足道的事烦恼?

达观对于一个准备走完人生旅途的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做个达观的人吧,带着微笑看待人生的美与丑、欢乐与烦恼、如意与失意、幸福与不幸,凡事应想得开、放得下。记住雨果的话吧:“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狼道智慧之八十一:积极乐观,人生佳境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由此可见,情绪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对待生活的态度。若能常常被自己所鼓舞,维持好的情绪,那么就能够使自己保持一种乐观向上、健康大度的心态。如果情绪不佳,一味地和自己过不去,就会越发使自己悲观消极,意志消沉,从而一蹶不振。

无所事事就极易使人产生疲劳感,甚至还会导致疾病。悲观者有一首歌:“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落为谁功?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如果一个人对待生活消极到了这样一种程度,那么哪里还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人生的乐趣呢?那么,如何才能够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呢?不妨学会达观。不要总是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困惑于世人的眼睛,常常担心别人的议论。自怨自艾,患得患失。要多给自己一些机会,放下包袱,轻松做人做事。自己的路怎么走,其最终的掌握权还是在于自己,顾虑太多,束缚太多,只能会淹没自身的创造能力与成功机会。

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八九,难免就会经历坎坷,陷入困境,遭遇痛苦。在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振作起精神,寻找一点对自己有乐趣的事去做,想一些能唤起美好记忆的往事,调节自我意念,尽快排除苦闷,维持乐观的心态。后悔是一口陷阱,做了的事不必去后悔,只要懂得亡羊补牢的道理就行了。要学会潇洒人生。天地悠悠,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中的一员。人类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假中有真,恶中有善,丑中有美。宽以待人,才能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认真地品味生活,认真地品味人格,潇洒地对待人生,达观地对待生活,幸福才能够永远与你同行。

狼道智慧之八十二: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明哲保身,并非做事保守,而是一种谨慎,在古代的官场上,尤其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在一般人眼中,“忠”总与“愚忠”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忠”不仅是一种道德律令,还是人生的黄金法则。以“忠”字自修,可以安顿心神,培养刚强之气;以“忠”字待人,可以交到真朋挚友,互济互助;以“忠”字办事,则有一种专注精一、勇往直前的精神,无坚不摧。

“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路,也是名垂史册的不二法门。试看古往今来,又有谁讨厌忠心之人?曾国藩作为一个饱读经史、受儒家传统文化熏染很深的人,三纲五常在他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在家族之中,他非常重视处理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强调以孝悌为本,把“孝友传家”作为自己家族的优良传统,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曾国藩希望通过这些准则来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进而达到家族关系的团结和睦,从而使曾氏家族长盛不衰,香火永传。

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也是一个很传统的知识分子。他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子女们通晓孝敬祖先的道理,他还非常注重处理好亲族邻里的关系。

曾国藩的祖母则是一个很懂得传统孝道的妇女,专心致力于事夫教子,不与妯娌们争利,忍辱负重。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因为资质不高,屡屡受到曾玉屏的责骂,对此,曾麟书的态度仍然是“毕敬毕孝”,没有任何反抗之意,后来,曾玉屏病重,曾麟书又朝夕服侍,毫无怨言,正是在这种家学渊源的基础上造就了曾国藩这样一个封建时代标准的忠臣孝子。

曾国藩强调的孝悌为本,是“忠”在家族内部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要求家庭成员对整个家族负责,对家庭尽忠,不要做对不起家族、不利于家族稳定和发展的事情。为家族尽忠的原则,更多地强调了家族成员对家族的义务,从思想根源上断绝了家族成员维护自己个人利益的企图,这种以牺牲个人利益来维护整体利益的做法,就是几千年来封建秩序得以维护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家族不可能完全无视家族成员的存在,也要关心他们的生老病死,以此来显示家族的亲情,但这从根本上来说并没有超出家族利益的范畴。而且,在个人利益和整个家族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家族的领导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牺牲个人利益,维护整体利益。这就是“忠”字的一个基本内涵。后来,随着曾国藩事业的兴旺发达,曾氏家族的声望也逐渐达到顶点,此时的曾国藩不仅没有虚骄自大,反而处处谨慎小心。曾国藩在家书中不断地告诫家人夹着尾巴做人,不可欺凌族人,也不许欺凌乡人。例如,同治十年(1871年)三月三日,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

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后辈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庶几不坠家声耳。

曾国藩在家庭中推行的孝悌同“忠”是密不可分的,治国与治家只是大小的不同,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在家族内部讲求孝道,推而广之,就是对国家的尽忠。

忠臣孝子是中国几千年来人们的道德楷模,“人则孝”“出则忠”,就是这些忠臣孝子们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人则孝”“出则忠”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在家族内部,从小就培养子弟们的孝道,将来走向社会,为国家尽忠,为君主尽忠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曾国藩的儒学修养很好,忠君报国的思想自然而然在他的心中根深蒂固,他极力推崇“忠义”二字。曾国藩思想中的忠是忠于君主,也就是忠于国家民族。在曾国藩眼里,君主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君主。

太平天国起义后不久,因母丧守孝在家的曾国藩,受命到长沙帮助湖南巡抚办理团练,抵抗太平军的节节进攻。从此,曾国藩从一个知识分子逐渐转变成带兵打仗的军事将领,开始了在他一生中占有很大分量的军事生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曾国藩个人的生死已经同封建王朝的兴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清王朝,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就成了曾国藩为国尽忠的基本形式。

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曾国藩严格以“尽忠报国”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激励自己不断地克服战斗中的艰难困苦。他信奉“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也就是说,作为大清王朝的一名臣子,不论君主怎么样,是否信任自己,是否重用自己,臣子都必须对君王忠心耿耿。正是靠着这一点,曾国藩作为一个汉族地主才得以取得清政府的信任,从一个帮办地方团练的编外人员逐步爬上了封疆大吏的重要位置,手中握有军事、财政、行政大权,其势力所及,遍布东南半壁江山,用“权倾朝野”四个字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曾国藩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显赫地位,固然跟当时清政府面临的险恶军事局面有关,但是,根本的还是曾国藩表现出的赤胆忠心,使清政府放心让他去担当剿灭太平军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