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却实现了与西尔维亚一样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并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她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一个地方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
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主持人。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雪都没有关系,她只是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北达科他州。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西尔维亚和辛迪的不同在于,西尔维亚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中,坐等机会,期望时来运转,然而,时光却流逝了。而辛迪则是积极采取行动。首先她充实了自己,然后在北达科他州受到了训练,接着在洛杉矶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
失败者谈起别人获得的成功总会愤愤不平地说:“人家有好运气。”他们不采取行动,总是等待着有一天他们会走运,他们把成功看作是降临在“幸运儿”头上的偶然事情。而成功者都是积极勤奋的人,他们从来都不靠运气,只是忙于解决问题,忙于把事情做好。
有人问牛顿到底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发现时,他诚实地回答道:“总是思考着它们。”牛顿这样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总是把研究的课题置于心头,反复思考,慢慢地,起初的点点星光终于一点一点地变成了阳光一片。”正如其他有成就的人一样,牛顿也是靠勤奋、专心致志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这样换来的。放下手头的这一课题而从事另一课题的研究,这就是他的娱乐和休息。
牛顿曾说过:“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这都要归功于勤奋和善于思考。”英国物理学家及化学家道尔顿也同样不承认他是什么天才,他认为他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勤奋点滴积累而成的。
哈佛家训
一切成就都要靠努力去做才能实现,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成天等待免费午餐的人,只会在消极的侵蚀中丧失生命的活力和亮色。
不要让机会溜走
楠妮的第一次求职经历令她一生都难以忘怀。
楠妮是大专生,3年里她勤奋学习,英语、写作、专业课样样不懈怠,业余时间还参加了会计本科考试,到毕业前楠妮即将获得学士学位。对自己的功底楠妮是颇为自信的。
楠妮应聘的是一家全国知名的国有大型企业。人事部对她的资料相当满意,对她的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也很欣赏。也许是由于惜才之故,人事部主管对楠妮极为客气,当即电话通知财务经理对他进行面试。10分钟不到,财务经理就来了。
财务经理是一位十分瘦削的老先生,衣着朴素。几句寒喧之后,便转入正题,他说他想考几个会计科目方面的问题。如此简单的问题,让楠妮不禁窃喜。“你说吧,你说吧。”楠妮感觉一点儿也不紧张。
考核极为顺利,对他的问题楠妮几乎是不假思索,对答如流,同时还旁征博引,援引财政部最新颁布的有关会计法规加以论证。楠妮想用自己的学识来赢得这位经理的赏识。一个小时后,她被宣布留用了。成功如此之容易,骄傲的情绪自然也就滋长起来了。
上班的第一天,财务经理交给楠妮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根据凭证录入原始材料明细账。这个过程极为简单,就是一个数字转抄的事儿。1000多张凭证楠妮两天就抄完了。她不免有些看轻这份工作,言语之间有所流露。财务经理却依然是一副水波不兴的样子。有一天开始与总账核对,楠妮惊奇地发现自己竟对不上账。楠妮慌了手脚,几千笔金额要查出错误可不是一件易事,反复核查几次后仍与总账对不上。楠妮开始怀疑是总账有误。她再一次自信地找到财务经理,用极其肯定的语气告诉经理自己的录入没有错,应该是总账错了。财务经理并没有直接回答楠妮的话,只是笑了笑说:“姑娘,世上好像任何事都是相对的,没有太绝对的吧。”楠妮不以为然。财务经理将其登录的明细账拿去复核,结果不到10分钟就查出了一笔错误,322579误写成了22579,二者之间相差近14倍!
楠妮羞愧满面,无以言对。财务经理当即让楠妮去人事部结账。她恳请经理能原谅自己的这次过错,但财务经理言出必行,毫无挽回的余地。临行时,财务经理意外地抽出时间和楠妮谈心:“姑娘,你很聪明,但人不能聪明得过了头。一开始你就很傲气,记不记得我问你问题时,你一连说了两个‘你说吧’。我看你有才,姑且原谅你。这几天我交给你一个简单的会计工作,旨在考察你,结果你完成得怎么样?照抄你都能抄错,你的能力何在?因为你这一错,公司有可能损失20多万,这个责任是你负还是我负呢?本来我可以原谅你,但我今天不得不辞退你。我的年龄与你的父亲相当,正因为如此,我想如果今天不给你一个沉重的打击,你就不能吸取这个教训。请体会我的良苦用心。你不能怪我,要怪只能怪你自己没有抓住眼前难得的机会。”
哈佛家训
在任何人面前多少总是有机会的,问题在于你是去抓住它,还是不去抓住它,这就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凡是明智的人都不会让机会从身边溜走。
不要轻易说不可能
米歇尔·杰弗瑞斯参与了一个名为“生命之泉”的旨在开发人类自身潜能的组织,她和其他五十人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领导才能工程”的培训。在一次例会上,大家提出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这项任务是为洛杉矶市1000名无家可归者提供早餐和衣物。要完成这个任务,他们不能自掏腰包,更不能动用本人的一分钱。
可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在餐饮业或类似的行业里工作。米歇尔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哎呀,这不是强人所难吗?”况且,他们必须在周六上午做好所有这一切,而当时已经是周四了。她更觉得做成这件事简直是太不可能了。
环顾四周,她看到其他50张脸都绷得紧紧的。很明显,没有一个人对如何着手这项工作有一点儿头绪,不过没有一个人说做不到。既然没有人站出来表示服输,他们只好硬着头皮表态:“是,可以,我们一定能做到,没问题。”
其中一个人提议道:“那好,我们要分一下组。一组去准备食物,一组去准备厨具。”又有一个人说:“我家有辆卡车,可用来拉家伙。”
“太棒了!”他们就这样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
又有人补充道:“还要有一组负责招待和募集衣物。”米歇尔被任命为联络组的组长。
到了凌晨2点钟,他们列出一个单子,写下所能想到的需要做的每件事,然后把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之后回家休息一会儿。
对于米歇尔来说,这个任务简直太艰巨了,她一晚上都在念叨:“上帝,我简直不知怎么办才好,一点儿头绪都没有……但是我们还是要全力拼一下。”
第二天一大早,米歇尔就跟其他组员一起行动起来了。
他们翻出电话号码簿,给每一个也许能帮上忙的人打电话。米歇尔首先给范恩合作总社打电话。听完她的说明,对方告诉她,他们必须递交一份需要提供食物的书面材料,而且这份材料得两周后才能获准通过。米歇尔耐心地解释说他们等不了两个礼拜,最好在天黑之前得到食物。合作社的部门经理说一个小时后给她回话。
米歇尔又给西贝格尔公司打电话,向对方重申了他们的需求。公司的老板非常爽快地同意了,这真让人喜出望外。他们一下有了1200个过水面包圈。正当米歇尔给扎基农场打电话,想从那里得到些鸡肉和鸡蛋时,她的传呼机响了,同伴告诉她汉森果汁公司提供了一卡车新鲜的胡萝卜汁、西瓜汁及其他的鲜果菜汁。
范恩合作总社的部门经理回电话说为他们准备好了各类食品,其中包括600个面包。10分钟后,又有人打来电话,表示打算捐献500个玉米煎饼。实际上,每10分钟就有一个组员接到捐赠电话。
“哦,难道我们真能把这件事办好吗?”米歇尔想。
经过18个小时的紧张工作,米歇尔在半夜时驱车到翁绍尔面饼圈公司去拉800个面饼圈。她把面饼圈小心地码在客货两用车车厢的一边,这样就能装下1200个过水面包圈,她5点钟后就要去拉过水面包圈。
在西贝尔格公司的帮助下,她装上那些过水面包圈,直奔洛杉矶。5点45分,她把车开进停车场,看到组员们在搭设工作炉,给氦气球充气,设置简易厕所——他们什么都想到了。
她赶紧卸下成袋的面包圈和一箱箱的面饼圈。上午7时,停车场门前排起了长队。他们赈施早餐的消息早就在附近的贫民窟中不胫而走。队伍越来越长,一直延伸到街上,绕了整个街区一圈多。
7点45分时,妇女、小孩也加入就餐的队伍中。他们的盘子中装满了热炸鸡、煮鸡蛋、玉米煎饼、面包圈、面饼圈和其他食品。停车场旁边是一堆堆叠放整齐的衣物,到天黑时,这些衣物都会被领走。停车场上人头攒动,不同年龄、肤色的人,都在尽情享用着早餐。到上午11点,食物发放完毕,总计1140名无家可归者吃上了早餐。
那些工作人员和无家可归者随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其中两个无家可归者来到米歇尔身边,他们说这顿早饭是他们参加的唯一一次没有发生冲突的食物赈济活动,其中一个人还紧握住米歇尔的手,连声道谢。米歇尔的喉咙哽咽着。他们成功了,在不到48小时内为千余名无家可归者提供了食物。
这次经历对米歇尔的影响尤为深远,从那以后,每当有人告诉她说他们想做什么事但又觉得没有把握的时候,她会送给他们真诚的鼓励:“是的,我知道你的意思。我也曾那么想过……”
哈佛家训
遇到看起来很困难的事情时,不要轻易说不可能。只要你相信自己能去处理这些问题,并积极地按自己的思路去执行,不可能也会变为可能。
一位老奶奶画家
她出生在美国纽约州乡下的一个农民家庭,一生下来就没有见过父亲。
上小学四年级时,母亲和一个相爱已久的黑人青年离家出走,从此杳无音讯。为了生计,她只得辍学到一家农场当雇工。她每天5点起床,要做30多人的早饭,然后去割干草、照料牲畜、熬奶油,一直到晚上10点才能上床睡觉。
这样的劳作一干就是16年,27岁时,她与在另外的农场干活的一个青年雇工托马斯结婚,先后生育了11个孩子。婚后的几十年里,她几乎没离开过家,日子都是在照料孩子的忙碌生活中度过的。
40年过去了,她67岁时,丈夫被马踢伤,不久便不治身亡,她就和小儿子夫妻一起生活。从这时起,她患风湿症的手指开始麻木,失去了劳动能力。
时间一长,连小儿子也开始嫌弃她了,觉得她是一个多余的人。为了恢复手指功能。70岁时,她用自己过去使用农具和织针的手拿起了画笔。说是画笔,其实不过是一把现成的刷漆用的板刷。她用这把板刷蘸着刷门廊和厨房地板用的油漆开始画起画来。
小儿子一家人完全漠视她的存在,任由她每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四处涂鸦。直到她创作的第一幅作品《农场·秋》装饰在托马斯·德拉格斯特亚的商品陈列窗时,小儿子才大声惊呼:“天哪,原来我妈妈是个画家!”此时,她已经75岁了,人们从《农场·秋》的署名上,第一次知道了她的名字:安娜·麦阿利·莫泽斯。
很快,“莫泽斯老奶奶画家”的称号传到纽约,纽约的各大报刊相继刊载了莫泽斯的作品,人们被她古稀之年学画画的精神所感动,更被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原始而古朴的气息所震撼。不久,莫泽斯的作品又传到了国外,法国罗浮宫近代美术馆收购了她的一幅作品,出价高达100万美元。在普希金美术馆举办莫泽斯的作品展时,排队参观的人达11万之多。“莫泽斯老奶奶圣诞贺片”年销售量多达2500万张。
莫泽斯是个幸福的人。从她70岁拿起画笔到101岁去世前的26年里,她一共创作出了近300幅作品,其中有100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地的美术馆所收藏。她去世时,成千上万的美国人自发地为她送葬。
哈佛家训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在想学的时候就学好了,什么时候都不算晚。只有不断学习才是一个人不断取得进步的必备条件。有时候,人格的完美是需要以一生为单位来衡量的。
一个自办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很多人告诉自己:“我已经尝试过了,不幸的是我失败了。”其实他们并没有搞清楚失败的真正含义。
大部分人在一生中都不会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但是成功者和失败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失败者总是把挫折当成失败,从而使每次挫折都能够深深打击他追求胜利的勇气;成功者则是从不言败,在一次又一次挫折面前,总是对自己说:“我不是失败了,而是还没有成功。”一个暂时失利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失利,就不是真正的失败。相反的,如果他失去了再次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的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