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控制我
20111400000005

第5章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争(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我们的眼中,那个听话的孩子变了……

原本,“听话”的孩子曾是我们的骄傲,成绩好,尊重人,特长爱好样样精,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孩子。我们也强制的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习惯了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还美其名曰“培养未来社会精英”,可当我们还沉寂在孩子带给我们的那份骄傲喜悦中时,慢慢的、慢慢的,变化在不经意间带走了那个“听话”的孩子。

战争一触即发,当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却屡屡不被我们所尊重时,孩子喜欢上了和我们“作战”,开始变得性格古怪,开始变得脾气暴躁,撒谎、逃学、叛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更让我们揪心的是,他们甚至学会了吸烟、喝酒、打牌、迷恋网络游戏、小偷小摸等习惯,成为了社会上嗤之以鼻的“问题少年”。

可惜的是,我们不明白这样一个最简单的道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战争,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赢家。父母会因为这场战争失去最疼爱的孩子,而孩子却可能因为这场战争失去人生最为美好的未来。

为了孩子,快快休战吧……

1、恶性循环的单亲家庭

【真实案例】 蕾蕾 13岁

一场抚养权争夺大战,让蕾蕾成为了父母感情最无辜的牺牲品。

原本,这是一个充满着欢声和笑语的和谐家庭。在蕾蕾的记忆中,一家三口的生活虽然平淡,但很幸福。早上爸爸会按时将自己从甜蜜的睡梦中叫醒,洗漱用餐之后,会将自己送进校门;晚上,还没等到家,就能在电梯中闻到妈妈飘香的红烧排骨,温习完功课之后,一家人温馨的在一起看着电视,蕾蕾坐在他们的中间,家的感觉真好!

天有不测风云,这样幸福的生活不知道从那一天就被打破了,也许是家庭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代替了婚前的甜蜜浪漫,爸爸妈妈要强的性格导致家中争吵不断,习惯了听这种争吵声的蕾蕾突然有一天发现,家中变得安静了许多,这份安静也让蕾蕾莫名的揪起心来。

“我该不会也变为被抛弃的孩子吧?”看着周围的同学的父母中不乏离婚者,蕾蕾担心不已。可噩耗终于还是传来了,爸爸妈妈真的离婚了……

接下来,就是所谓的“夺子大战”,父母谁也不甘心放弃蕾蕾的监护权,争先恐后的要求抚养蕾蕾,甚至在蕾蕾面前百般诋毁对方在孩子中的形象,“你爸爸被狐狸精迷上了”、“你妈妈抛弃了我们”,蕾蕾一时间不知所措。

要爸爸还是要妈妈?这是个难以决断的选择题。

蕾蕾甚至在想,假如没有自己该多好,爸爸妈妈的感情走到了尽头,却让自己一个小小孩和他们承担这个恶果,自己第一次感觉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就是明明有父母,却再也不能和他们一同享受天伦之乐。

最后,蕾蕾还是选择了妈妈。爸爸给她和妈妈留下了房子和车子,每月更是定期给自己不菲的生活费用,但生性倔强的妈妈为了工作拼命努力着,家中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飘香的饭菜,有的只是妈妈严格的管理,不管什么事情,妈妈都会要求蕾蕾一定要做到最好,不能有一丁点的纰漏和瑕疵。

“凡事要靠自己,千万不能相信男人的破嘴”,这样的话蕾蕾一天要听上几百遍。为了将蕾蕾紧紧的抓在自己的手中,妈妈会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指责蕾蕾的不听话和任性,每当这个时候,蕾蕾就感觉自己是妈妈的出气筒,妈妈把对爸爸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了自己身上。

更多的时候,蕾蕾喜欢一个人默默的坐在楼下的草坪上,唱着在电视中看过的那首歌:“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爸爸呀妈妈呀/能不能告诉我/?这到底是为什么……”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当妈妈又一次开始“苦口婆心”的教育自己时,蕾蕾选择了从高空自由落体运动下来,那一刻,蕾蕾真的感觉到,自己的的确确是自由了……

花季的年龄只有一次,在这个最纯真最天真最值得回忆的年纪中,蕾蕾却经历了人生中太多的困难和痛楚,因为家庭的变故,蕾蕾经历了自己人生中最为重大的一次挫折。这样的挫折本不该是这个年纪段的孩子所能承受的。也许在父母的心中,只想着要尽快着结束自己本不幸福的婚姻,从那个让自己筋疲力尽的围城中解脱出来,开始新的生活。而孩子,不要说暂时尚不谙世事,即使以后明白了这个道理,多给孩子一些补偿也就算尽到了心,还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也许我们不知道,由于缺乏亲情,孩子会无处宣泄自己的情感,无法讲述自己悲惨的命运,孩子的世界里突然变得暗淡无光,从以前被捧到天上的“小皇帝”,一下子坠落下来,再没有了父母一同在身边的呵护,孩子的心在滴血。

当然,我们在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战争中,获胜的一方往往在欣喜的同时,也更喜欢和对方赌气,要证明孩子让我抚养绝对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便要求孩子做一个百分百顺民,不允许孩子犯一点错,样样都要达到完美。当孩子能力所及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我们会大加指责孩子的“不争气”、“总丢脸”,甚至在骂过孩子之后,还会抱着孩子痛哭流涕,期盼孩子能够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但我们忘记了,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孩子饱受大人离婚的摧残。

也许,细心的我们会发现,经历过父母离婚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恐慌。这种恐慌的背后,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恐惧感。单亲的环境让孩子无法适应,既担心父母另成立的新家自己是多余的那个人,又担心从此成为父母争夺的对象,即使努力再努力,却总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

于是,孩子的性格开始发生了改变。变的内向、孤僻,敏感,总感觉自己是别人议论的焦点,又不愿和大人进行交流,更多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发呆。久而久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一个恶性循环便出现了。

【我的建议】

身为父母的我们必须了解,孩子不是自己的附属品和外延,也不是你以前的配偶的附属品和外延。同样的,你也必须了解,你的痛苦不应该延续到他们身上去,你对前伴侣的仇视,也不应该发泄在你的孩子的身上。

你应该了解到这样一个模式:

很不幸,这个模式还是个双向循环模式。你是否发觉,你的孩子已经走进了这样的一个无法找到出口的死胡同?

身为父母,你应该怎么做?

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用成人的较平和的方式去对待外在的事物,所以,他们有时会显得超乎寻常的强大,也有时会显得超乎想象的脆弱。如果你不愿看见一个稚弱的孩子体现出不合年纪的强韧,也不愿看见这些柔嫩的萌芽变得扭曲,那么你就应该明白,主动打破这个双循环的人——应该是你。

在你忍不住要发脾气的时候,请先用三秒钟时间想一想,引起你发怒的原因,到底是由于你眼前的孩子,还是由于外界的不公平,或者,是由于你自己的内心失衡?如果是后两点造成的,那么,你不应该让这个孩子为此付出代价。

如果你认为你必须靠着这个孩子的出色来证明自己的出色与正确(这其实就是内心失衡的一种表现,想把自己的缺陷转嫁到孩子身上),你应该考虑一下,你是否应该为了别人脸面上的光彩,付出你自己的快乐为代价?同样的,你的孩子是否应该为了你的脸面,而接受你近乎于不合情理的责骂和痛斥?

与此同时,我们又应该怎样打破恶性循环,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健康又安全的心理环境中?我给你三点建议:

明确“自己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这个观点。

是的,你的孩子只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她不应该为了父母之间的过错(不论是哪一方有错)而扛上“弥补”的责任。

很多家长,都喜欢说这样的一句话:“别人家的孩子多懂事,知道尽量消除爸妈之间的矛盾。”甚至有些做父母的离婚之后,还会有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也来加入讲这样的话。把应该付的责任完全推卸在孩子身上。两个成人之间的错误和裂痕,造成了今天的后果,却来责备一个孩子不能为此负责,有一句俗话对此解释得很巧妙:“拉不出屎怪地球没有吸引力”。

了解“踢猫原理”。

听说过踢猫原理么?字面叙述是指:任何人为了转嫁自己的压力,都会向比自己弱小的存在泄愤(没有勇气向比自己强壮的人宣泄负面情绪),这样会一个接一个的把负面情绪传递下去,到最后,最弱小的人无处发泄,只好去踢一只没有反抗能力的猫。

不要把你的孩子当成那只可怜的,毫无过错,却挨了一脚的猫。这只是证明了你自身的软弱,没有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停止自己的“受害者”思维模式。

单亲家庭对待孩子往往有三种方式:

* 觉得孩子太过苦难,所以拼命溺爱。

* 觉得孩子太不争气,所以拼命苛责。

* 觉得孩子太讨厌,所以放任自流。

但是根本原因都是一致的,都是自己心态的投射——觉得自己太“可怜”了。

前两种是为了不再让孩子变成自己一样的“可怜人”,而想拼命改变他们,进而在心理上补偿自己。最后一种是觉得自己已经够“不幸”了,哪还有精力和责任去管教孩子呢?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正常的话,就必须停止这种自怜自伤的想法!如果你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表现出一种“人生本多风雨,实在是正常不过的事情”的伟岸气概,那么孩子在和你共度难关的时候,也不会觉得这是多么大磨难,会显得勇敢和大气。如果你表现出:“天塌了,活不了了”的状态,孩子自然也变得扭曲和脆弱——世界都要毁灭了,觉得恐慌不是很正常的么?

2、孩子脱离你的控制是必然的

【真实案例】 欣婕的孩子 9岁

“爸爸妈妈,风筝总想摆脱线的束缚,请你们放心,我要出去寻找自己的幸福……”

看到这样的纸条之后,可急坏了欣婕,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万一出现意外,这辈子欣婕都不能原谅自己。

发动亲朋好友齐上阵,欣婕开始了寻子总动员。网吧、迪厅、车站、码头,凡是能想到的地方欣婕几乎将这些地方翻了个遍,却丝毫不见孩子的踪影。

“这下好了吧,把孩子给逼走了,告诉你,要是孩子出了什么事,我们的日子也就到头了。”丈夫抱怨起了欣婕。

结果谢天谢地,孩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被找了回来。但一说到回家,孩子是一万个不愿意。“为什么就这么害怕回家呢?”当众人尚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孩子道出了事情的缘由。

从孩子三岁开始,欣婕就制定了一整套的明星宝宝培训计划,从声乐、舞蹈到钢琴、书法,孩子的童年生活被欣婕安排的满满当当。总是天不亮就出门,踏着月光进门,孩子不是在补习,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

终于有一天,孩子熬不下去了,当孩子将自己不愿意被补课学习的想法说出来时,却被欣婕无情的“镇压”了下去,理由很简单,现在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不辛苦怎么能出人头地,现在看似辛苦,就是为了孩子以后的不辛苦。

于是,欣婕变本加厉的实行着自己的计划,在她的眼里,孩子不仅仅是个几岁的孩子,而是未来著名的大明星,自己也是人人尊敬的“星妈”。

可欣婕却忘记了物极必反的道理,高强度的补习让孩子在忍无可忍之后,选择了离家出走。

如何更好的控制孩子,这是每位家长平日中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为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家长们往往想法设法的打着“爱”的名义,丝毫不考虑孩子的感受而对孩子横加干涉,替自己的孩子考虑好了一切,也安排好了一切,孩子只能按照这样的安排机械的发展下去。

当孩子对这样的安排稍有不满时,家长容不得孩子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动辄就是我们辛辛苦苦忙着挣钱,不就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能够让你衣食无忧、呼风唤雨,就为了更好的培养你们,我们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精力,牺牲了一切,你自然不能这样不争气,听家长的话是绝对的,必须的。

其实,在家长的潜意识中,为孩子的付出也是需要孩子理解的,甚至是要求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来回报自己。

多么自私的大人!多么无奈的孩子!

我们当然不反对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寄托重望,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终极心愿。我们自己在小时候没能做到的,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有时仅仅做到还不行,更要做好。

可是对于孩子,我们却忽视了在这样的一个年龄,他们能不能过多的承担我们施加给自己的这些“爱”,如果这些“爱”是她需要的、想要的,她会感激我们。可如果这些“爱”是“被”我们所赐予,不得不接受最容易让孩子对我们产生内疚和愤怒,他们会想“我总是辜负父母的一片苦心,可父母为什么总是给我这么大的压力,我拼劲全力却仍然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我是个失败者。”

在无法和自己的父母相抗衡的时候,孩子只能有一种选择,脱离你的控制,三十六计走为上。

千万不要在这样错下去,如果我们真的为孩子着想,就请放开束缚孩子的双手,不要把控制当做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明白,在孩子看来,与父母的关系是最为亲近的,这种最为亲近的关系自然最容易给双方带来最大的痛苦,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教育孩子≠控制孩子,给孩子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一切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我的建议】

从操作模式上,你可以把家庭当做一个公司。当家长的人,手里掌握着孩子的经济大权,所以可以把自己当成是公司的老板。那么你的孩子,自然就是个任你操纵的员工。也许你看到这里就会觉得,是的,员工就应该按照老板的指示去做,我没有任何错误。

那么,你有没有考虑到:当一个员工被自己的老板限制得无法呼吸的时候,会严重的限制这个员工自主发挥的能力,甚至是打击了他的工作积极性,他会找机会怠工,甚至罢工。

在任何一个公司里,那些从来没有自主意识的人——老板不批准,就连电脑开关机都不敢去做的人,往往是最没有发展前途的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一个毫无发展前途的“员工”吗?

也许你会说,这么小的孩子,不管教他,他自己哪里懂得世道的好歹?人的任何经验,都是从成长的过程中习得而来,同时,每个人都有这样习得的权利。如果你不肯给他这样的“习得”的过程和经历,他永远无法学会在这个世界上适当地生存,同样的,你剥夺了他这样的权利,隔绝了他与这个世界的交流,就必然招来他对你的怨恨。

适度的松弛,才让人有呼吸的机会。

1,因材施教

困难程度:★★★★★★☆

很多家长都听说过这句话,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明确地做到这一点,大部分人并没有耐心去仔细挖掘自己的孩子最擅长最适合做什么事情,而是盲目地随着大流给自己的孩子增加各种压力,孩子就像是一根橡皮筋,长期被大力拉扯,丧失了自己该有的弹性。最终出现了大家经常调侃的那种情况:没法发展自己擅长的一面,没法回避自己不擅长的一面。全面补习结果却补出了全名平庸。

2,摆正自己的心态,认清自己和孩子之间关系

困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