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潜意识与第六感大全集(超值金版)
20033800000020

第20章 主人和仆人(3)

如今的很多年轻人都相信星座、血型、属相,跟老一辈人愿意相信算命先生一样。如果有人跳出来说,这是不科学的,一定会得到这样的回答:“真的很准,星座说我今年会如何如何,而我真的是那样了。”

其实,无论是星座、血型、属相还是易经八卦,首先都有那么一点点的科学基础。出生的年代月份时辰不同,饮食不同,自然条件不同,生理反应不同,对性格的养成会有一些微妙的影响,但这些东西更主要还是来源于心理暗示。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的,并非单一的、可定义的。当星座的描述夸大了人的某一方面特点,这个特点就会在心里成为定义,成为坚定的心理暗示。比如,狮子座的人强势,有领导风范,读到的人就会下意识地发展自己强势的那一个方面,并理所应当地视其为自己的原有特性。正是因为如此,对于此类事物,民间有种说法叫做:“对不信的人就不准,对信的人就很准。”不信的人不会因为种种言论而改变自己的心理定位,所以他的人生并不被这些言论左右,当然就不准;而相信的人被那言论禁锢住了思维,形成了心理暗示,自然越来越向那描述靠近。

一个人很相信算命,他问占卜的人,自己为什么开了好几个饭店都失败了?占卜的人回答说:“开饭店是属于‘火’类的生意,不适宜你。你的人生里还有最后一次翻身的机会,只有最后一次,生意与‘木’相关,把握住了这一次,则荣华富贵;错失它,则很难再成功。”这人回去后,找到一些木材生意的人脉和资源,潜心研究市场,吃苦耐劳,最后成为了大老板。他觉得那占卜的人简直太神奇了。其实呢,这成功只是因为他的心理暗示。当一个人被暗示说,自己人生中还有唯一一次机会的时候,那力量是无比强大的。成就他自己的,其实是他的坚定,他的决心,他的不留余地和他的努力。

由此可见,暗示能够达到的效果之一是激发人的潜能。暗示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定式,并引导潜在动机产生行为。积极的带有成功意识的暗示会让人自发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在开发潜意识的方法中,它是最常被倡导的。

拿破仑说:“自我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当人对一件事情在内心深处抱着100%的相信,那么这件事情就多半会达成。如果人们能够总是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长此以往,就自然会变成一个达观而容易感到快乐的人;而长期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形成恶性循环,人的情绪会越来越差,越来越悲观,际遇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其实生活很简单,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情绪来对待它,它就还给我们怎样的人生故事。

“创造自传”:记忆也是任人

打扮的小姑娘

【创造自传,看似只是过往经历的创造者,更是现在和未来的承包商。不是每个人都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灵规划去生活,但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都被自己的心灵规划影响着。】

美国学者提摩西·威尔森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弗洛伊德的近视眼》。顾名思义,尽管威尔森承认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要归功于弗洛伊德向意识狭廊之外的天地的窥探,但在经验心理学的领域里,有关潜意识本质的探索,其实早已超出了弗洛伊德的观念限制。

适应性潜意识会对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台湾一位精神医师吴佳璇写书评说:“适应性潜意识可以进行自动化思考,让我们‘心有旁骛’地同时完成几件事情,就宛如电脑的作业软件,可以同时开几个视窗进行不同的程式。更重要的是,‘无意识’是建构人格的土壤,也潜藏着人类的偏见,若未将它的功能估算进去,人类将无法认识自己。书中在改变自我的论述中十分强调‘叙事’的力量。一个人只要可以把发生过的现象串成一个自己可以理解、接受的故事,虽然事情本身不一定有所转变,但矛盾与挣扎撑起的张力,已消弭大半。”

适应性潜意识可以改造生活,因为在经过强烈的自我暗示之后,行动这个关键元素开始跳出来,成为主导力量。改变自我潜意识的最好方法是行动,比起思考,行动总是更具现实的力量,它可以短时间内让生活的面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令人联系到“心想事成”,但其实已经超越了一个层级。

严格地说,人们对现实的总结和描述都是不客观的。当实际发生的事情变成记忆时,这个转化的过程是主观的,是因人而异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记忆也同样如此。潜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主观的创造,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那么,假如可以把这个过程加以利用,修改我们的人生故事和人生基调,形成强有力的“语境”,适应性潜意识的威力也就发挥了出来。

观看名人的传记,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如果一位传主有多种传记的版本,那么他们所描述的故事常常是不尽相同的,尤其是在西方,甚至会出现矛盾的事件与描述。最后,传主的人生究竟如何,只能沦为人们闲暇时联想并津津乐道的事件,真相早已随着事件消逝,成为解也解不开的罗生门。

对于自己经历的描述,在人生创造的角度上是至关重要的,心态和感觉的改变,归根结底需要行为和观念的改变。也就是自我叙述,或者按照上文的理解,称为“创造自传”。创造自传不能是天马行空、无依无据的,起码要不远离现实,使经验得到连贯的解释。最后,还要无条件相信自己所创作的自传。

在对适应性潜意识的剖析中,人们发现,似乎并不存在什么绝对真实的自我,只有不断建构。其实,这是一种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改变潜意识的方法。“人具有一种随时间演进而在不知不觉中运作的心智组合体”,当意识到这个特质,人们对自我的认知,对潜意识的认知,就会明晰许多。

潜意识很复杂,且对我们的生存极为重要。所以心理学家们花了许多心血去破解它。而当适应性潜意识被提出后,的确解释了不少疑问。比如,有时身边有情侣闹翻,身为朋友的我们分别去劝说,但却发现分明是同样的一件事情,两个人的描述竟然大相径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貌似谁都没有撒谎,又无法解释清楚。其实,这就是一种“创造自传”。

相同的事件影射在不同的心态、不同的价值观中,在不同当事人当下的不同情绪里,就很可能是不同的故事。如果把世间的很多事件都用多角度叙事的方式操作一遍,会呈现妙不可言的效果。其实这样的尝试早已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中,比如,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解读上,就有多种角度,不管是书籍还是电影,都给人带来不同的触动。与宏观历史相比,私人记忆越来越流行,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着。但其实人们明白,私人记忆也不是可靠的,对于远去的现实,只能体味着其中的差异,虚拟地体验着被转述过无数次的、充满了再创造性的记忆。

“创造自传”既是一种现实处理的常态,也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方法论。它可以达到的效果,类似于深度的自我催眠。不管别人投来怎样的眼神,但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看待自己。不够自信和不够坚定的人,很容易受到流言飞语的影响,也就使得自己“创造自传”的能力大大降低。

比如,清扫马路的清洁工,当路人投来鄙视和嘲笑的眼神时,会如何应对?有人感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的工作极不体面,见不得人,进而变得自卑;也有人挺直腰板扫得更起劲,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工作十分高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离不开这个群体的辛勤劳动,所以他以自己的职业为荣,并自得其乐。同样的境遇,可以使人苦闷,也可以使人享受。这时候,我们亲自建构了一个“自我”。

再举个反面的例子来说,《皇帝的新装》里,皇帝穿着根本不存在的衣服,却能够坦然地行走于人群里。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皇帝构建了一个虚假的现实,为了不承认自己的愚昧,他先说服自己,相信那空空的织布机上正织着全世界最华美的衣服,进而在大臣们和骗子们的怂恿下,他满怀荣耀地脱光了衣服,穿上那子虚乌有的华服,赤裸地走在日光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为自己编织了一个新故事,设定了一个新角色,它们与现实区分开来,可以一直进行下去。

无论是正面的例子,还是反面的例子,道理都归结为一个,即认知改变心态,心态改变生活。“创造自传”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再解读和再创造,这立足于个人的心理需求,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也告诉人们,同样的生活,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与叙述,就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过去的永远不能更改,但它决定着未来。如果它在潜意识里种下了积极的种子,就会开出积极的花朵。反之,种下了消极的种子,则会收获消极。

很多名人乐于去粉饰自己的经历,粉饰自己的传记,为的是名声,他们想将自己立于一个“神化”的位置上,由此获得更多荣耀和利益。不过我们这里所说的“创造自传”,则是倡导一种自我励志、自我调整的心理疗法,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也不意味着这是在倡导“不忏悔”“不自省”。在实际生活中,谁都难免遇到一些磨难。一念之差,就有可能影响一生的幸福。如果能够学会自我说服,在过去的事件中归纳出一些向上的力量,或是黄金般的教训,不失为一种最大的收获。

学会恰到好处地建构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十分重要的,它的基调不只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它决定着故事未来的走向。有人喜欢把实际生活中的许多枝节都演绎成沉重的叹息;也有人喜欢把那些往事变为轶事,有了演绎的色彩;还有人喜欢将生活过成段子,哪怕是悲伤的事情,也可以演变为自嘲式的幽默。可想而知,这三种人的生活一定是不同走向的。

有些抑郁症患者,陷入一段记忆无法自拔,甚至常常有轻生的念头浮现。当经过治疗,熬过那个阶段之后,他们往往释然说:“那件事也没什么大不了,为何当时就是转不过弯来呢?”这也说明,很多快乐和苦恼都是自己创造的,而世事本身不存在情绪。

学会了“创造自传”的方法,也就彻悟了适应性潜意识的精髓。当人生遇到沟沟坎坎的时候,不妨运用这种能力加以解读,使其变成成长路上的有益教材。参禅者说:“人生没有确切的答案,它不是选择题,不是是非题。它复杂,变幻,处处充满玄妙和智慧,需要用心体会,用心反省。”

同样面临一次创业失败,有的人认为,这是自己最用心的一次尝试,耗尽了财力、精力、人力,恐怕这是上天在告诉他:“你不适合创业,还是乖乖地当个打工仔吧。”于是他收手也收了心,转换到寻常的人生轨迹中。也有的人认为,每一个成功的商人几乎都经历过失败,甚至经历过倾家荡产,这只是创业道路上最寻常的一道考题,他应该给出一个合格的答案,然后会进阶到下一个层次。于是他没有放弃,孜孜不倦地继续努力,最后披荆斩棘成为商界的佼佼者。其实,这就是“创造自传”在两个人的人生中起到的不同效果,也是潜意识运用的不同示范。

当然,这不是一条可以拿去随便套用的定律。事实上,前一种人也有可能成为厉害的打工皇帝,走出另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后一种人可能真的不适合经商,结果一败涂地,无法东山再起。但无论际遇如何,相信“创造自传”都会跟随他们一生,影响着他们接下来的生活态度。其实大多数人的平庸或者失败并非由于资质,也不是因为命运的背弃,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心态。

发生过的事实都是客观的,然而,被自我感受放大之后,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貌。我们先要有勇气剖析自己,然后按照对未来的规划,去重新为历史定位,这与粉饰和篡改不同,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学会正确地解读自我。

其实,解读自我比解读世界还要难。这是因为在整个生活的历程中,我们既是人生故事的导演、编剧、演员,甚至也是观众。对于生活质量的评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标准,最重要的,当然就是自己的那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