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口才
19998900000033

第33章 难以启齿即兴发挥秀(2)

以“感冒”为借口,机会大概很少,但我认为这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在夏天,倘若友人家中的冷气太强了,你也可以此为借口,或是以手帕轻擦脸颊,来提醒对方。我想,在此种情形下,对方为了顾念你的身体健康,必会主动调整空调。

空调的问题令人困扰,面对老烟枪也同样令人困扰。一个不抽烟的人,倘若与一位老烟枪同处一室,面对阵阵飘来的烟味,那不抽烟的人必定非常难受,但始终不知如何开口禁止对方继续吸烟。

“感冒”这两个字眼,在此时,便成为最好的说辞,你不妨对那位频频吞雾的先生说:“对不起!我的喉咙有些不舒服,并且有点感冒……”这样,即使不把话说完,对方也能明了你话中之意,会稍微收敛一些。

想不到平时人人最讨厌的“感冒”,在拒绝人或禁止别人从事某事时,也能发挥如此广大的效用。

顾虑他人的立场

曾经有人说:“家中的瑕疵,在屋里看不见,要从屋外才可看见。”这就是说,家中的任何小过失足以影响别人时,自家人往往视而不见,甚至无动于衷,但是在邻居眼里却是一清二楚。

就拿噪音问题来说,我们常常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制造许多噪音,不是电视音响太大,就是震耳欲聋的打骂声,使得邻居深受其苦;相反的,我们也常会因邻居所制造的噪音而困扰不已。

似乎,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发生些无可避免的过失,因而影响周围人的生活。但既然是无可避免,就必须赶紧设法改善,一定使影响的程度减到最低。

曾经有位妇女,新搬到一个社区居住。不巧,隔邻因时常宴客,喧闹的声音有增无减,使得她无法入睡。不过她并没有一味地抱怨。反而事先反省自己,有无吵到邻居的安宁。而后才向邻居的太太说:“我家最近客人比较多,是否有吵到你们?”

这时隔壁的太太也非常客气地说:“我也不知有没有妨碍你们?”说着便到这位妇女的家中,听听有无噪音,这才发现,原来家中喧闹的声音已妨碍了邻居的安宁。从此以后,大家彼此皆非常谨慎,生怕一时的疏忽成为左右邻居的困扰。

我还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年轻女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到邻居家中闲谈。话谈得正起劲的时候,无意间,将视线投向窗外,这使她吓了一跳。

原来从这个窗口,恰可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房间,甚至房间中的摆设也一目了然。而在这之前,她往往未关窗门就更衣,我们可想而知,此时这位女郎必定非常困窘,甚至想找个地洞往下钻。

据说从此以后,那位年轻女郎就非常小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惟恐再有差错而贻笑大方了。由此可见,不论是自己一方的过失或是他人的过失,往往需要第三者的提醒,才能发现失误之处。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在提醒他人时,应先顾虑他人的立场,也就是先向对方道歉,并问问对方我们是否也有妨碍他的地方。经过彼此的提醒,我想因失误所造成的伤害程度,也就可减低了。

先夸赞再指正

前几年参加“窈窕淑女”歌舞剧的演出。这是百老汇音乐剧的演出,因此参加演出的团员。不论幕前幕后,皆特别努力地排练。

一出戏剧的成功,除了幕前的努力演出外,幕后的工作也是重要的关键,尤其是整个舞台的设计,更是重要。当时负责本剧灯光设计的是马伦先生,为了“窈窕淑女”的演出,他可真是费尽心思。

记得最后一次彩排结束后,我到后台休息,此时马伦的工作小组也在那儿讨论。我听到马伦正对各照明专家说:“谢谢各位的努力,今天整个舞台的演出,我认为我们灯光照明组的配合极为突出,实在是美丽极了!”

我看到那些兔责灯光设计工作者的表情,个个神色开朗,精神振奋。马伦的一番话,似乎是在原本疲惫的工作人员身上注射一针强心剂。

但不久他又对大家说:“只是舞台中,有一盏灯光应挪向左边约4厘米,靠近后台的那盏灯应熄灭……”这样接二连三地指出照明组工作人员的缺点,但大家却一点儿也不沮丧,个个皆满心喜悦接纳并改正。

于是我才明白,原来批评别人的缺点不可以严厉指责的方式,一旦如此,往往容易引起彼此意见上的对立,徒然增大彼此间的距离。如果先和颜悦色地奖励,提振对方的信心后,再告诉他缺欠之处,将可使对方乐于服从并改善。

说到这里,我也想起我亲身的经验:记得我参加某片演出的时候,每排练一次都要经过导演的审核,只有通过了,才能休息,因此每当他一到拍片现场,大家都格外的紧张。

有一次,大概是心不在焉,拍片的效果降低了许多,这时导演在一旁,看着大家的表演。过了一会他却双手插腰地说:“太棒了!”这时,大家的心情才缓和下来不再那么紧张;没想到突然一声:“再来一次!”,大家只得再努力排练。就这样一会儿夸赞,一会儿重新排练,反反复复交互进行。但是我们却一点儿也不气馁。

由以上的例子可见,指摘别人的错误,如果能够先夸后指正,那么就可在非常和乐的气氛下,改正别人的过失,而不会伤害对方,所以大家不妨也试一试。

还有更好的机会

“希望”是一个人迈向前程的原动力;有了希望,人生才有目标,才有方向,生命才有意义和价值。一个人要是心中没有任何“希望”,那么他的人生就如一匹没有缰绳的野马,没有舵手的船只,终日东奔西荡,不知何处是终点。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倘若遇到某人对人生毫无,“希望”,对前途没有“目的”,我想周围的人都会尽力协助他,辅导他,使他能以积极的态度,走向前程,面对人生。

而“说话”是生活上必须的重要工具,从早晨睁开眼睛起,一天的生活,都须靠说话来推动,因此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皆会影响生活的脚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正因为如此,在说话的技巧上,我们的言辞应是以鼓励的、积极的、柔和的态度与人交谈,要尽量避免使人丧失“希望”的言辞。

我常认为,一般人在平日与人交谈时,都是非常有礼貌的,也会以和善的言辞彼此交往,但是,一旦话题涉及个人利益关系时,每个人的反应也许就有所改变了。尤其在拒绝别人的要求时,往往所说的话不是太过急切,就是太过严苛,而使听者无法接受。

我们曾经讨论了许多拒绝别人的方法,现在我们不妨再来试一试其他的方法,也许更能适切灵活地运用,进而减少伤害他人的机会。

有时候,由于早晨起床太晚,为避免上班迟到,只好搭出租车到公司,但因从我家到公司的路程很短,除了基本起程费外,只需再加两次跳表的增额,对于司机来说,我必定不是个好乘客。

有一次,我又搭乘出租车,我一上车便习惯性地说:“抱歉,让你载短程!”以免司机不太高兴,而将我赶下车。没想到那位司机不但不生气,反而安慰我:“没有关系,虽是短程,不过经由你的乘坐,我也可以托你的福,必有长程的旅客。”

我听了这句话,才放心地搭乘,并且对司机所说的一番话赞美不已,那位司机并不因我只搭短程而不满,他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位乘客;频频地对我说:“下一次会有好机会。”才使我消除了“罪恶”感。

在演艺圈,并非每个人都能红透半边天,失败、默默无闻的人举目皆是。因此,当我遇见一些屡遭挫折的年轻后辈,为了提振他们的信心,我常常对他们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也都有他不同欣赏的角度,即使是导演,也无法真正透视一个人的内涵,更何况是一般的观众呢?他们多半只看演员的外在表现,而对于艺人内在的气质往往不加重视。所以希望你们能够更加磨炼自己,多多充实,有朝一日再卷土重来,势必可以受到大众的重视。”

今日的失败不足以影响一生的斗志,因为尚有许多“机会”和“希望”等着我们去努力;所以那些年轻后辈听了我的一番话,心中的勇气又再度回升,不再因眼前的失败而沮丧了。

由此可见,我们在说话时,只要能够不武断、不严厉,不论是安慰别人或是拒绝别人,都可使对方不灰心、不沮丧——因为我们认为“下一次便会更好”,因为我们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为对方保留颜面

责骂别人是一件很不讨好的事,尤其对一个身为管理者,父母的人来说,更是吃力不讨好。因为他们深爱自己的下属,深爱自己的了女,惟恐自己的子女或是下属日后不能成才,因此一旦稍有过失,往往是爱之深、责之切了。

一个人通常是在极为愤怒的情绪下,才会痛责犯过的人,既然十分激动,当然所说的话也必是非常的严苛,往往在不小心的情况下伤及别人的心情。

据说,在属于普通工人的工作环境里,愈是能够严厉责备下属的人,愈是升迁得快,我不太明了其中的含意,不过,我总觉得,假如一位管理者,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忽略了别人的人格,一味地严苛责骂,是很难使对方心服口服的。

曾经参加议员选举的波尔,有一次在闲谈中,告诉我们他老师责备人的方法,他说:“当我失败时,当我心情沮丧不安时,我的老师告诉我:‘唉!像你这样聪明的人,今天怎么如此怪里怪气的。’听了他的话,于是我心想下次要好好地努力,把老师所教的彻底弄明白……”

听了他的话,我才明白,难怪波尔平日那样的称赞他的老师,在他的心目中,天下没有任何人能与他的老师相比。因为当他有过失或是意志消沉时,老师从未严厉地责骂他,仍然替他保留自尊心。

由此可见,若是我们以泰山压顶的姿态一味地责备别人的过失,势必造成对方的反感。所以,不论任何人,在责备别人时,都要为对方保留颜面,适度地教训,才能激发对方奋发向前,而不会因此一蹶不振。

忌讳“相互比较”

相信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对孩子说:“你看X××都能,你为什么不能……”“×××的小孩多听话,你却这么顽皮……”这些话实在不足为奇。

但站在教育学的观点来说,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才能;每个小孩由于先天与后天环境的不同,学习能力自然不同;因此,一味地想使他们达到同一水平线,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所以教育专家们无不主张因材施教,为的是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达到最高的教育成果。

同样的在与别人谈话时,为使大家都能和谐交谈,最好不要互相比较,尤其是在责骂或批评别人时,“相互比较”是最忌讳不过的事了。

记得有一次在一个有关食品营养的节目中,我曾和观众谈到面食的问题,当时我曾这样说:“南方的面非常好吃,像担仔面啦……相形之下,北方的面食,像馒头等就……”结果有些北方观众抗议说:“假如南方的好吃,你为什么不在南方工作呢?”

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因为我原本没有丝毫褒贬任何一方之意,但由于说话不慎,惹来观众的不满。

由此可见,当我们在批评某件事或责备某些人时,千万本要拿他们与别的人或事物相比较,否则便会使自己卷入难以解脱的困境中,也许还会因此造成无可弥补的伤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