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口才
19998900000002

第2章 四两千斤即兴发挥秀(2)

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到,由于隶属关系的特殊性。领导者的·愤怒往往会对下级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助于促使其认识存在的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弥补和挽救,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正是怒言惩前毖后的作用。

4、战友同事之间

同事间,当一方思想堕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时,对他施以尖锐刻薄的义愤之言,要比轻描淡写的柔和之说有更大的挽救力。在《高山下的花环》中有这样一节:赵蒙生多方活动,在部队即将赴前线时收到调令。对此,一向敦实厚道的梁三喜震怒了,他斥责道:

“滚蛋,你给我赶快滚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人,你不会不知道你穿着军装!现在,你正处在一道坎上。上前一步还好说,后退一步你是啥?有的是词,你自己去想!”

三喜的怒言,也许有点粗暴,但正是这种方式才使赵蒙生尚未泯灭的良心震颤了,使他从迷雾中挣脱出来。一通“怒炮”挽救了一个同志,减少了一个逃兵。可见怒言在关键时刻的激发力。

理义之怒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积极作用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

首先,良好的动机是理义之怒的基础。人们发火动怒带有偶然性,似乎猝然而发。实际上,它是一个人长期形成的思想意识、道德品格的闪邵。

理义之怒正是高尚情操和健康心理的“写照”,它是因正义事业;革命利益受到损害而发怒。其内涵是健康的、理智的。因此,它不但很少“破坏性”,反而具有“建设性”,能带来积极的交际效果。

理义之怒不但表现出对邪恶的憎恨,而且还包含了对同志、亲友深厚的爱。对后者而言,由于出发点是善意的,是为对方好,所以,尽管火气很大,不留情面,但对方能体会并理解其善意和用心,不但不会影响关系,反而有助于解决矛盾,密切关系。

与之相反的“气血之怒”,则是以“私利”为出发点,要么是为了保全个人面子而发火;要么是因为私利受到损失而动怒;或者为了整人、压人,给人闹难堪而申斥广动机是恶意的,其结果会招致他人“敌意”。简言之,理义之怒是焊接彼此思想感情的火花;而“气血之怒,则是焚烧友谊,影响关系的烈焰”。

其次,善于用理智加以控制,是理义之怒的关键。义愤之言毕竟是情绪激动状态下的即兴之谈,如果不善于控制,任其发泄,就会走向反面。罗马的文艺理论家郎加纳斯说:

“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自己的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象一只没了压舱石而飘流不定的船那样陷入危险。”

因此,具有积极作用的怒言,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理智上的克制。这种克制体现在:一是发怒的状态要适度。不可“怒发冲冠”,不能“怒不可遏”,而应“怒不失态”,恰到好处。二是怒言谈吐有分寸。盛怒之下,语调难免高昂,但不要挖苦揭短,侮辱人格。三是时机把握恰当。“怒”到一定程度,就要适时的消火降温,转换口气,缓和气氛,不能“得理不让人”,一怒到底。事实证明,如果任怒火放纵,一怒而不可收,即使你的动机再好,恐怕也难免把事情搞糟。

当然,怒言谈吐最根本的还在于言之有理。人们发怒,说,到底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影响对方的言行。

但是,要达到目的,仅有“怒言”不行,还必须善于讲理,只有道理讲到点子上,人家才能心悦诚服。

怒言说理不同于正常状态下那样条分缕析,慢慢道来,它的特点是,抓住要害,短兵相接,入木三分。使人闻之震颤,思之有理。总之,“以威助理,以理攻心”,是怒言服人的特色。

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在诸种情感中,愤怒象一匹最难驾驭的烈马。为了交际的成功,但愿人们加强思想锻炼和性格修养,努力做“理义之怒”的主宰,丑莫当“气血之怒”的仆人。

再一次说明内容

不辜负听众的希望,把话题的内容引到高潮时,以简洁的语句结束演讲,是最聪明的方法。因为能使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最后那几句话。

拙于言辞的人,常在结束时,一再地反复同样的话,这样有如飞机在不能降落时,三番两次地从地面升起来一样,那种感觉实在令人厌。

“再一次说明……”或“很抱歉,容我再说一遍……”“最后再讲一次……”;有人就是这样,喜欢在临结束前一再反复同样的话,殊不知说话的反复并不同于再三的鼓掌,两者的关系正好背道而驰。

“谢谢大家的光临,我又忘了说……”,这种情形一般会场里经常可以发现,确实有改进的必要。但是相反地。以过于简单的语句结束讲演,也同样地使人感觉不舒服。

在拥挤的饮食店里,早巳点过的食物,久未上桌时,有人会大声嚷:“喂!快点,究竟要等多久,真差劲!”

有人却说:“你们的面太好吃了,所以我才耐心地等到现在呢!”前后两句虽然是催面上桌的话,但是听到后者,不但不讨厌,反而会暗自高兴。

短时间的讲演就是为了打破单调乏味的气氛,点醒听众的瞌睡,使他们的注意力像被磁石吸引般聚拢过来。在这种情况下,结语成为一门重要的学问了。

精诚所感获所报

相传中国古代,有位魏公子无忌一向礼贤下士。当时京都大梁有一位管理东门的侯赢,年纪已70岁。无忌送给他许多礼物,想聘他为座上宾客,但侯赢执意不肯,于是无忌就亲自驾车去接他。侯赢要去见屠宰场的朋友,无忌又送他去看朋友,并长时间地等他,来到无忌家,宾客们都等得不耐烦了,对侯赢不满。宴会到最高潮的时候,无忌祝福侯赢长命百岁,侯赢回答:“为了报答您的恩情,我故意停留在市场上,让众人看到公子的风度,公子的厚道、谦虚,都觉得我不礼貌,对我反感,这就是我最诚意的报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其一,真诚待人,必有好报,其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下面再讲一个《战国策》中“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齐国宰相邹忌身体魁梧容貌出众。有一天,他穿戴整齐准备出门时问妻子:“你看我和城北徐公哪一个美?”“当然是宰相美啦?徐公哪能跟您比呢?”

徐公是公认的美男子,邹忌听了称赞的话虽沾沾自喜,还是有点信不过,又问爱妾,妾也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的风流倜傥呢?”第二天客人来访,邹忌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客人的回答同妻、妾一样,隔了一天徐公翩然来访时,邹忌仔细端详,发现他的俊逸,实在是自己不能比得上的。邹忌终于明白:夫人说我美是偏袒我,妾说我美是怕嫌弃她,而访客这么说是因为有求于我。于是,他上早朝时把这件事告诉齐威王,令齐威王从中得到启示,颁布诏旨纳谏。此故事则说明,若不真诚待人,等于欺人、愚人,若轻信他人不实之辞,可能会耽误大事,造成不良后果。

由此可见,真诚,不论对说话者还是对听话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真诚,顾名释义就是真实诚恳。我们与人相处,追求成功良好的目标和准则应该是为自己、他人和社会,三者均是获益者,交际的实质是给予和索取。如果属于精神上的给予,没有真诚,别人就不可能得到你的给予;如果是物质上的给予,缺乏诚意,对方只能视作恩赐,可能因出于无奈,不得不接受。社会上不乏虚伪之人,他们把社交的技巧看成是蒙骗对方并谋取私利的一种手段。历史上那些给正直的君王戴高帽子的奸臣,正是因为伪装成一副正人君子,心中如一的样子,其见不得人的勾当才能得逞。但是,虚伪、伪装的东西是绝对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迟早会被人所识破。所以,一个人若在说话方面染上了这种毛病,也就注定他失败的命运。

可以这样说,人的本性是真诚的,虚假是社会对人性的扭曲。由于经济与社会地位的高低不同,有些人以追求名利为目的,当达到这一目的的方式在社会交中表现出来时,就造成了虚假。它对被蒙骗的一方会造成较大的损害。一个把自我实现目标放在金钱与权势上的人,虚假几乎是其通病。一个以财与势作为社交本钱的人,是决不会获得别人的真诚的,也决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只有真诚待人,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无法中求有法

据载,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代患有口吃的毛病,为克服缺陷,他常常朗诵,慢读书文;为了发音准确,就对着镜子纠正嘴形和舌根部位。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在日本的一处会场,台上的田中角荣慷慨激昂地发表政治演讲,而台下则因下雨及种种原因,只到了3个听众:老太太和她的儿媳、孙子。田中角荣面对这么少的听众,一点也没有泄气,而是把3位老、中、小听众当作300、3000乃30000人的集会、重要会议,全神贯注地讲述,他滔滔不绝的话语、洪亮的声调,流利的口齿,诚挚的情感,深入浅出的道理,使老、中、幼3位听众为之动情。田中角荣就是这样不放过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口才,终于成了一位语惊四座的演说家,并在其政治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田中角荣的事例,再一次力我们找到了人人皆具善言的潜在素能的极好佐证。

当然,一个人仅有潜在的素能则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潜能只有靠自己去进行合理而科学的挖掘,方能展示魅力,发挥作用。具体到说话的潜能问题上,则是要苦练基本功。

如果说演说、讲话是一部大机器的话,那么语言、词汇便是组成这部机器的零部件,就像没有好的零部件便没有好的大机器一样,苍白贫乏的语言则显然难以构成成功的演说、讲话。这就要求说话者平时注意自己语言的锤炼。中国历代的丰富语言宝库,五洲四海的有优秀语言财富,鲜明生动的民间语言,精心雕琢的书面词汇,都是我们应广泛开发的不尽资源,要想在积贮语言上下功夫,就要像酿蜜的蜜蜂那样,终日在生活的百花园里采撷,就要像淘金的老汉那样,在如恒河般的沙砾中发掘出真金。

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人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具体学习、锤炼语言呢?下面介绍几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第一,可直接从生活中间向人民学习语言。

生活是语言最丰富的源泉。要使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一个充耳不闻,与外面世界无接触的人,是很难如愿的,老舍曾说:“从生活中找语言,语言就有了根。”这话含有很深刻的道理。比如改革开放,神州巨变,即使是村姑野叟,市井平民,也能滔滔不绝地讲述一些自己耳闻目睹的新鲜事: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别出心裁的广告,奇形怪状的楼房;五光十色的舞厅,色彩斑斓的服装;“老九”下海,孔雀东南飞……我们就应该及时学习、了解这些方面的语言。

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父斯称赞人民是一班语言的“大家”。语言的“天才”,的确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比如我们讲话常用程度副词——“特”,如“特棒”、“特靓”、“特正”、“特红”、“特香”、“特佳”……数不胜数,通常,广大群众所使用的生活用语更是数量惊人,丰富多彩,活泼动人,这一切也都是我们平时要注意的。

第二,可通过扩大知识面来学习语言。

知识贫乏是造成语言贫乏,特别词汇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没有相应的词汇来描写贾府上上下下的规矩、内内外外的礼教,王熙风的泼辣、干练、狠毒性格就肯定难以惟妙惟肖;如果《水浒》作者不懂得江湖勾当,不懂开茶坊的拉线、收小、说风情、及趁火打劫的种种口诀,他就不可能把那个成了精的虔婆王士娘刻画得绘声绘色。如今,人们都喜欢用“爆炸”这个词来形容某一方面的快速增长,比如:信息爆炸、知识爆炸、人口爆炸等等。改革开放这十几年来,新词语铺天盖地而至,令人目不暇接,大有。“爆炸”之势。语言学研究工作者李宇明先生在其《改革开放大潮下语言大变幻》一文中,信手举了如下许多例子:

交通:巴士、的士、打的、面包;

通讯:邮编专递、手机;

商贸:跳蚤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星期天夜市、皮包公司,倒爷;

服装:牛仔服、文化衫、蝙蝠衫、休闲衫、迷你裙、三点式、时装表演;

娱乐:迪斯科、霹雳舞、贴面舞、卡拉OK、摇滚乐、镭射电影、闭路电视;

教育:电大、夜大、函大、委培、五大生、自费生、博士后、无围墙大学、文凭热、流失生、希望工程;

其他:特区、三资企业、第二职业、炒鱿鱼、停薪留职、打工仔、外来妹、桑拿浴、应召女郎、修长城、电脑红娘……

甚至还有一些特别能生成词语的格式,如:“××谜”“××热…‘××盲…’迷你××”等,利用这些格式可以生成一大批词语。这些词语或者从国外引进,或者由南方北渐,或者是时贤的创造,或者是旧词的复活。有些词语,如AA制、B超、BB机、T恤衫、卡拉oK,汉字与洋文夹杂,就是词典专家也被它们弄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把它们放在词典中排序。

词语是社会生活最敏感的反应器,新词爆炸反映了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反映了我们当今社会在改革大潮中的迅猛发展,反映了我们当今生活在开放洪流中的日新月异,我们对这些新的词语应及时掌握,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