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演讲口才
19998900000010

第10章 能说会道即兴发挥秀(1)

拆词解字表意义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合体字如会意字、形声字,大都可以分成独立的几个组成部分,各部分也可以表示一定的意义。

拆合诡辩,就是诡辩者通过对汉字的结构进行随意拆合来达到自己论辩目的的一种诡辩艺术。

旧社会的中国向来是重男轻女的,但是有人却通过使用字词拆合得出相反的结论。

甲:“事实上,中国传统上不是重男轻女,而重女轻男。”

乙:“不对,我国向来重男轻女,你这样说有何根据?”

甲:“中国的文字就是一个根据。什么叫‘好’?‘好’就是‘女’、‘子’,而不是女子的就‘孬’,不是女子的只能是男人。所以,中国人历来认为男子不对,女子好,这不是重女轻男么?”

将汉字拆合发挥讲解,本是一种文字游戏,完全可以不顾真正结构和实际情况。

从前有个皇帝微服出游,见有个测字先生正在给一个人测字,那个人写了个“帛”字。测字先生说:“你家有丧事,因为白巾就是戴孝。”

皇帝亦写同样的字,测字先生见来者不凡,便说:“帛字是皇字的头,帝字的脚,你贵有天下!”

同一个字却有了两种相反的解释,这充分显示他的诡辩天才。

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将字的组成部分拆开或合拢,以测字攻心,是古代军事家常用的计谋。据说,明崇祯17年,李白成攻打北京,明朝江山危在旦夕。信奉天命的崇祯皇帝测字问卦,得一“酒”字,问测字先生,解云:

“‘酉’乃居‘尊’,字之中,上无头下无足,至尊者将无头无足矣。”

崇祯听罢,魂飞魄散,第二天便缢死煤山,那位测字先生,据说便是李闯王的军师宋献策。

乾隆年间,当朝大臣和王由想请同朝为官的文学家纪晓岚为自己题字。他在花园里修了一座亭台,四面栽上竹子,清风拂面,幽静非常。

一天,他以此为由,恳请纪晓岚为之题字。

纪晓岗参观了他的亭台过后,提笔写了两个字——竹苞。

和王田非常高兴,马上叫工匠凿成匾额,悬于亭梁之上。

有一天,乾隆皇帝驾临和王田花园,看到“竹苞”题额,又联想起纪晓岚平日诙谐讽人之状,不禁大笑起来,道:“这个纪晓岚真会嘲弄人。”就回头对和王申说:“他在骂你呢,哪里是什么‘竹苞’,拆开来就是‘个个草包’的意思。”

听乾隆一说,和王由窘得满脸飞红,呆在那儿说不出一句话来。看来,拆合诡辩在论辩中具有“攻心”、“嘲弄”等的作用。智者在这方面的匠心,确实令人钦佩。

巧释涵义制论敌

自然语言是含混的,同样自然语言中的词也是含混的,这种含混性主要表现在词的多义性方面。

同样一个词往往可以表示出不同的含义。词的这种多义性为我们在论辩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词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巧释诡辩正是巧妙地赋于某个或某些词语以特定意义来制服论敌、取得论辩胜利的一种诡辩艺术。

在论辩中偶尔出现语言失误时。巧释诡辩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困境,渡过难关。

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是什么?”

一个女学生抢答说:“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

她恰好把三者说颠倒了,引起了哄堂大笑。

这位女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立刻补充说:“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她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多大,都是人民的公仆,这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少皇帝,这岂不是‘子为父纲’吗?现在,许多家庭中,妻子权力远远超过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

话音刚落,大家都为这位女学生的辩才热烈鼓掌。

这个女学生可能由于紧张,把“三纲”答颠倒了,而她运用巧释诡辩,对她的“三纲”作了巧妙解释,赋予薪的含义。不但摆脱了窘境,而且赢得了听众。

巧释诡辩能充分显示一个诡辩家灵巧的应变能力。即使是面对强大的论敌时,巧释诡辩也可以成为一种克敌制胜的武器。

一天,沙皇下令召见乌克兰革命诗人谢甫琴科。

到了召见的时候,宫殿上的文武百官都向沙皇弯腰鞠躬,只有谢甫琴科一个人凛然站立一旁,冷眼打量着沙皇。

沙皇大怒,问:“你是什么人?”

诗人回答说:“我是谢甫琴科。”

“我是皇帝,你怎么不鞠躬?举国上下,谁敢见我不低头?”

谢甫琴科沉着地说:“不是我要见你,而是你要见我。如果我也像周围这些人一样立在你面前深弯腰,请问,你怎么能看见我呢?”

俄语中“召见”一词,可以表示“应邀前来”的意思,也可以表示“见脸面”的意思。诗人赋之以后者这种特殊意义,表现了他不畏强权、大义凛然的气慨。

要想运用巧释诡辩取胜,就必须在论辩的关键时刻,能迅速洞悉某些特别词语可能表达的多各含义,选取其中于我有利的义项,作出出乎论敌意料之外的解释,夺得论辩主动权。

衍词生义话诡辩

衍义诡辩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时临发挥释义的一种诡辩艺术。它能够使言谈话语别开生面地达到警策、风趣、幽默、讽刺,或是某一独特语言取向的效果。

运用衍义诡辩技巧有二:

1.释语释语即借用对某些词释义的形式。临时加以引申、发挥或作某一取向的说明。

有一天,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家里来了位不速之客,名叫荷格,是一名惯匪。

法院要对他起诉,并要判他死刑。

他找培根是想请培根救他一命。他的理由是“荷格(hos意为猪)和培根(Bacon意为熏肉)有亲戚关系。”

培根听后大笑:“朋友,你若不被吊死,我们是没法成为亲戚的,因为猪要死后才能成为熏肉。”

那个惯匪荷格的“攀亲”本来是荒谬的,而培根却利用释语的方法,按照培根的意向——不救他来进行解词释义,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即“合情”(按照荷格攀亲的想法)又“合理”(按照培根的态度),十分恰当。

2.衍名它主要是对人名、物名、地名等作“探源”、考证或引申、发挥,衍释出一种符合诡辩者需要的意义。

自居易年轻时初到长安,去拜见当时颇有名望的诗人顾况。

当时白居易尚无诗名,顾况看着白居易的名字,笑着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啊!”

顾况是以名衍义——做诗不是容易的事。

接着,顾况翻看白居易呈上的诗稿,当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感叹道:“有此好诗,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这里,顾况仍是用的以名衍义——白居易的诗才出众。

衍义诡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话语别开生面

由于衍义诡辩可以根据特定的语境,按一定的主观意向进行解词释义,所以可以在正常的语境中拓展出一种别开生面的话语取向,取得人们始料不及的语言效果。

1945年,广东漫画家廖冰兄的漫画《猫国春秋》在重庆展出,有人请他和郭沫若等人吃饭。

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那么古怪,自称兄呢?”

画家王琦代为解释:“其妹名冰,故用此名。”

郭沫若听后微笑说:“啊!这样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名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

几句话说得大家哈哈大笑。郭沫若在这里运用了衍义诡辩,使交谈气氛在幽默中越发融洽。

2.摆脱语言困境

在语言的交往中,有时会因为己方考虑不周或是对方说出的话语令己方非常意外而出现语言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发挥衍义诡辩对言谈话语能作多种解释的特点将陷入困境的话语引向于已有利的一面,或是于双方都没有妨碍的一面,形成一种短时过渡,给自己以一定的思考机会,以使论辩继续进行下去。

幽默风趣巧抨击

幽默诡辩,是指诡辩者在反驳对方时,不有时不采用锋芒毕露、相互抨击的语言,而采用风趣含蓄、诙谐轻松的语言,使其论辩效果更好、更有说服力的诡辩艺术。

在论辩中,幽默的方语可以使一些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更浅显、更形象,可以在妙趣横生、令人发笑的气氛中,使对方感到自己观点的谎谬,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批驳。

传说汉下午帝晚年时很希望自己长生不老。

一天,他对待臣说:“相书上说,一个人鼻子下面的‘人中’越长,寿命就越长;‘人中’长一寸,就能活百岁,不知是真是假?”

东方朔听了这话,知道皇上又在做长生不老之梦了。

皇上见东方朔似有讥讽之意,面有不悦之色,喝道:“你怎么敢笑话我?”

东方朔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回答说:“我怎么敢笑话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脸太难看了。”

汉武帝问:“你为什么笑彭祖呢?”

东方朔回答说:“根据彭祖活了800岁,如果真像皇上刚才说的,‘人中’就有8寸长,那么,他的脸不是有丈把长吗?”

汉武帝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在这个故事中,东方朔以幽默的语言,用笑彭祖的办法来讽刺汉武帝的荒唐。整个批驳机智含蓄,风趣诙谐,令正在发怒的皇上也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很愉快地接受这种批驳。

幽默,一方面既可以鲜明地表达观点,又可使别人在舒畅的心情中接受诡辩者的观点;另一信方面可以营造辩论场上的气氛,获得优势;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对方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造成紧张,同时又鼓舞自己,使自己情绪高涨,越战越勇,越战越精。

幽默说是一种有效的诡辩艺术。论辩中的幽默,直接体现了诡辩者的知识水平、思想素质、语言表达能力等。

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与反对苏维埃政府的人进行论辩。反对者问:“马雅可夫斯基,你和混蛋差多少?”

马雅可夫斯怒而不露,不慌不忙地走到反对者跟前说:“我和混蛋只有一步之差。”

在场的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那位攻击马雅可夫斯基的人只好灰溜溜地跑了。

在某些场合,幽默诡辩,借助轻松愉快的氛围,能使对方在忍俊不禁之中,消除对抗情绪,从而取得论辩的胜利:

古时候一位姓刑的进士身材矮小,在鄱阳湖遇到强盗。强盗已经抢了他的财物,还打算杀了他。

强盗举起刀时,刑进士以风趣的口吻对强盗说:“人们已经叫我刑矮子了,若是砍掉我的头,那不是更矮了吗?”

强盗不觉失笑,放下了刀。

面对凶恶的强盗,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如与之锋芒毕露地进行争辩,只能加速自己的灭亡,而刑进士巧用一句幽默话,却令强盗哑然失笑,放下了屠刀。

在论辩中,再高明的诡辩者也难免说错话。幽默诡辩可以帮助我们既委婉又不失体面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又显示出自己的虚怀若谷、闻过则改的大将风度,以利继续进行论辩。

1912年,罗斯福作为总统侯选人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城市发表演说。他在讲到妇女选举权时振振有词,权力赞成妇女参政。这时,听众中忽然有人狂呼:“上校!你5年前不是反对妇女参政吗?”

罗斯福坦然地回答说:“是的,我5年前因学识不足,所以主张有错误,现在已有进步了15年时间,地球绕太阳都转了5个圈,难道我转变一个观点还不应该吗?”

当我们处于尴尬境地时,巧妙地使用自嘲式幽默,可以使我们顺利地摆脱窘境。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是一个有名的悍妇,动辄对丈夫大骂。

有一次,正当苏格拉底与友人兴致勃勃地高谈阔论的时候,他的妻子突然闯进来大吵大闹,并把一盆水泼在苏格拉底的头上,使哲学家像个落汤鸡似的。

朋友们看到这个场面,不禁惊呆,以为将会发生一场恶斗。但是,苏格拉底面临这种困窘处境时反而风趣地说:“我早已料到,雷声过后必定是场倾盆大雨。”

朋友们听了,都哈哈大笑,使尴尬的场面顿时活跃起来。苏格拉底的妻子也只是羞隗地退了出去。

夸张诡辩增效果

世界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夸大好的东西,使它显得更好;夸大有害于人类的东西,使人望而生厌。”

人们在语言交际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常常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夸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数量和作用等,这就是夸张诡辩。

有一次,马克·吐温乘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而火车却开得很慢。

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

“您有票吗?”

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

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慢了。”

马克·吐温夸张而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且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辛的嘲讽。

夸张诡辩最主要的特点是:从表面看言过其实,从本质上看,又有根有据,合情合理。

一位妻子问丈夫:“为什么我在唱歌的时候,你总是跑到街上去呀?”

丈夫回答说:“那样,邻居们就不会认为是我在虐待你了。”

丈夫就是运用夸张诡辩幽默地指出妻子歌唱水平太这样说过之后,这位妻子恐怕要忍耐一下“纵情高歌”的欲望了。

夸张诡辩,就是有意用超过客观事实和实际可能的说法来强调或突出某种思想或感情的一种诡辩艺术,其突出的作用有二:

1.突出强调事物的本质特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引起交谈者的共鸣。夸张既然是在某些方面“言过其实”而又有真实性作为基础。这就有利于突出事物的独特性,或者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情况。因为被夸张的部分都是事物的关键所在,这样就会给交谈者以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