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59

第59章 《聊斋志异》

第3章第25节《聊斋志异》

蒲松龄的生平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远祖蒲鲁浑为元代般

阳路总管,其后代于元亡时易姓,明初又复姓蒲,故有蒲松龄为蒙古族之说。松龄之父名

NB025,学识渊博,但困于童生,终因家贫而弃儒经商。松龄自幼聪敏,博览经史,有文

才。作

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亦热衷科举,19岁(顺治十五年,1658)考取秀才,他的文

章受到主考施闰章的称赞;但此后则屡试不第。31岁时,应聘为同乡进士宝应县知县孙蕙的

“幕宾”,代为书札、告示及应酬文字。这与他的性格和志向是相违的,因此仅一年即北归

故里。此后,便开始了他的长达40年之久的教书生涯,其间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同县乡宦

毕氏家中作塾师。毕家藏书万卷,与四方名士多有交往,这为蒲松龄读书写作和交游提供 ?

条件。此后四十年间,蒲松龄多次应举,但终不第。他每每顾影自悲,“数卷残书,半窗寒

烛,冷落荒斋里”,耗尽了他的生命。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辞官归家后,生活凄苦,76

岁去世。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异事。

在蒲松龄四十岁左右的时候,开始写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书成后,他不断增补润色

,直到晚年,才算是最后定稿。可以说这部小说花费了他一生的心血。关于蒲松龄写《聊斋

志异》,曾有这样一个传说,说他每天早上在热闹的十字路口摆一个茶摊,免费请过往的行

人喝茶,条件是讲一个有趣的故事,靠这个办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的民间传说。当然写进

《聊斋志异》的民间传说,都经过作者的精心选择和加工,还有不少故事,是蒲松龄根据对

现实生活的观察创作出的。

内容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题材广阔浩瀚,包罗万象。举凡人间的世俗生活,乃

至异想天开的龙宫、仙岛,域内海外,天上地下,几乎无美不备。从辽东到海南,从崂山到

云南,从福建到西安,从京都到边塞,以山东淄川为中心,作品为我们展示了辽阔的空间和

斑斓多彩的社会画面。作者笔走龙蛇,游刃有余,时而发思古之幽情,时而抒今世之孤愤,

时而托梦幻以寄怀,时而借讽喻以明志。在众多篇幅短、寓意深、容量大的篇章中,不仅花

妖狐魅、神鬼精灵、草木竹石、鸟兽虫鱼等非人形象独具人情,而且连士农工商、兵艺侠医

技、僧尼道巫赌、娼盗官吏,也大都呼之欲出。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第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

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蒲松龄一方面社会地位不高,深知民间疾苦,另

一方面,又与官场人物多有接触,深知其中弊害,因此,写出了一些优秀的揭露政治黑暗的

作品。如《席方平》写冥界贪贿公行,含冤者负屈难伸,受尽恐怖的摧残,实是现实社会的

一种浓黑的缩影。又如《促织》,因为皇帝好斗蟋蟀,各级官吏纷纷进贡邀宠,里胥假机

聚敛,造成民间家破人亡的惨剧。这一类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在全书中占有相当比例。第

二,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

美。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

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聊斋志异》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其

中因为有许许多多狐鬼与人恋爱的美丽故事。像《娇娜》、《青凤》、《婴宁》、《莲香》

、《阿宝》、《巧娘》、《翩翩》、《鸦头》、《葛巾》、《香玉》等,都写得十分动人。

这些小说中的主要形象都是女性,她们在爱情生活中大多采取主动的姿态,或憨直任性,或

狡黠多智,或娇弱温柔,但大抵都富有生气,敢于追求幸福的生活和感情的满足,少受人间

礼教的拘束。第三,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

、《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

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第四,有些短篇

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里的故事全是短篇,用文言文写成。最长的也不过三四千字,短的才二十多个

字。小说描写简洁生动,人物个性刻画鲜明,单是青年女子,就有很多具有典型性格的形象

的。读《聊斋志异》,就像走进一座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每个故事的情节安排也都显出作

者的智慧和匠心,故事性强,曲折有味,让人读完一个马上想看下一个。《聊斋志异》一问

世,就出现一些模仿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

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作品中,直

接以人为描写对象的为数并不多,大量是以鬼狐神怪的拟人化来间接反映人和人之间的社会

关系的。人幻化为非人的艺术形象而又大都拥有变化莫测的魔法,在阅读和欣赏中就自然给

人以“丰赡多姿,恍忽善幻,奇突之处,时足惊人”的审美乐趣。《书痴》篇中夹藏在汉书

里的纱翦美人;《白于玉》篇中的“衣翠裳者”、“衣绛绡者”、“淡白软绡者”、“紫衣

人”等四丽人;《绩女》篇中“所绩,匀细生光;织为布,晶莹如锦”的绩女,等等,都属

于神仙类。《黄英》、《葛巾》、《香玉》、《荷花三娘子》等篇则以花妖为描写对象。

其他如蜜蜂(《莲花公主》)、鹦鹉、秦吉了(《阿英》)、老鼠精(《阿纤》)、白骥精(《晚

霞》)等,可谓无奇不有,而写得更多的是狐和鬼。

另外,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

、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

盾。《聊斋志异》的故事大都是借神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譬如,人可以变 衫匣⑽绺绫ǔ?

;小孩的灵魂附在蟋蟀的身上,而蟋蟀所向无敌;人和鬼魂可以结为夫妇;花妖和狐女也像

人一样可亲可爱。作者运用想像、夸张和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在摄取物的习性和形体特征的

条件下,赋予人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按照人的习俗、人的社会关系来描写,因而又都具

有普通人的人性和人情味。

鲁迅先生说,《聊斋志异》“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郭沫若先生说它“写鬼写妖高

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传世佳作《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以其在哲学思想上的不

凡理念,使得这部作品产生了流传千古的内在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