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48

第48章 白居易

第3章第14节白居易

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下絡(今陕西渭南)人。他少年时代是在战乱

中度过的,十二、三岁便离乡到越中避乱。

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他考中进士,贞元十八年应科考,被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元

稹一道开始了仕宦生涯。

元和元年(806),在应制举时,白居易曾和元稹闭门思考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写下

了七十五篇“对策”,这些后来被编为《策林》的政治短论,涉及了当时社会各方面问题,

其中如反对横征暴敛,主张节财开源,禁止土地兼并,批评君主过奢等,都反映了他们对

社会的责任感和对政治的参与热情。这一年,他被任命为盩銩稨〖F

JJ〗(今陕西周至)县尉,不久召回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至五年任左拾遗。

任左拾遗的三年,白居易从他的正义感和政治上的进取心出发,对时政提出了强烈的批

评。他屡次上书,反对宦官掌兵权,指责皇帝的过失,又创作了包括《秦中吟》、《新乐府

》五十首在内的大量政治讽谕诗,对这段在其政治与文学生涯中最有光彩的历史,直到几年

以后白居易还颇为自豪。

元和五年(810),白居易任满改授京兆府户曹参军,次年因母丧而回乡守制三年,然

后返长安,任左赞善大夫。这时,他的政治热情开始消退,对闲适宁静生活的兴趣滋长

起来了。恰恰两年后,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刺客刺死,白居易上书请捕刺客,

反而因越职言事而得罪,贬为江州司马。这一打击,使他早年生活理念逐渐动摇,而向佛

道思想靠近。他在庐山东林寺建了草堂,礼佛参禅,走向了独善其身式的闲适自娱。

此后,他又任过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秘书监、河南尹、太子少傅。越到晚年,他心

中受佛教的浸染就越深,最后他闲居洛阳,与香山寺僧人结社,捐钱修寺,自号香山居士。

七十五岁时卒于洛阳。有《白氏长庆集》。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

白居易可以说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

的讽谕诗。他的讽谕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

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

等。二是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白居易最为人称道的是主要创作于元和初至元和四年的《秦中吟》及《新乐府》五十首等“

讽喻”一类的诗歌。

这些诗歌从总体上来说,都是作者关怀现实政治、关怀社会问题,企图对其所认为的不良现

象加以纠正的产物。

首先,他描述了这个时代中最尖锐的贫富不均现象和下层百姓在各种剥削勒索下艰难挣扎的

悲惨状况。《重赋》中写下层民众“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并寒气,并入鼻中辛”

,而《伤宅》所写富贵者的奢侈,恰与此形成对照:“一堂费百万,郁郁起轻烟。洞房温且

高,寒暑不能干……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这些诗作,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中

阶级压迫与剥削的事实。诗人希望权势者能有所节制,因而他尖锐地指责那

些在下层百姓的困苦之上还要加上一层困苦的贪吏、宦官。在《轻肥》中,他揭露了宦官“

樽NB053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这时百姓却处在水深火热

之中,“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卖炭翁》则指责宫中黄衣使者盘剥掠夺百姓,不问

嗪煸戆浊雷呗籼课绦列量嗫嗌盏囊怀堤俊*?

其次,白居易还注意到边疆无休止的战争导致千万百姓无辜丧生。著名的《新丰折臂翁》写

了一位在天宝年间逃过兵役的老人,当时,宰臣“欲求恩癰立边功”,发动

对南诏的战争,无数被强征去当兵的人冤死异乡,这位老人“偷将大石捶折臂”,才留得残

命。

元和年间,正是社会相对稳定,战乱稍稍平息的时候,醉生梦死的人又开始花天酒地,而白

居易却挑开虚饰的面纱,暴露出这个社会的黑暗、动乱、肮脏和不合理,批评的锋芒横扫了

整个社会,上至宫廷,下至官吏,这是自杜甫以来没有人做到过的。据说这些诗使“权豪贵

近者相目而变色”,“执政柄者扼腕”,“握军要者切齿”(《与元九书》),恰恰说明它

击中了社会要害,刺痛了权势者的神经,也说明白居易是有正义感和勇气的。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果与杜甫的同类诗相比较,可以看到,在抨击现实的尖锐性方面,白居易并不比杜甫逊色

。但从诗歌艺术来说,杜甫的诗大都是实际生活体验的产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白居易

的诗则有明确的服务于政治的目的,当这种目的与他的实际生活感受能够密切结合而蕴含着

热情时,一部分作品也写得很感人,尤其像《新丰折臂翁》等可以说是很优秀的,这种诗在

元稹那里是看不到的。但也有一部分作品却和元稹的同类诗差不多,说教气味很重,读起来

索然无趣。

主题、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谕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

主题,而且主题非常明确。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

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在塑造卖炭翁时,他只用“满面灰尘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一句,一个活脱脱的沧桑老炭翁形象便跃然而出。白居易的讽谕诗多为

叙事诗,在叙事时,他常要发议论,评价所述之事,以显其志。叙事与议论相结合是白居易

讽谕诗的又一特色。白居易的语言通俗平易,这是与他平易浅切、明畅通俗的诗风紧密相联

系的。白诗文字浅显,很少用典故和古奥的词句,还特别喜欢提炼民间口语、俗语入诗。但

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谕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

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

,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在讽喻、闲适之外,白居易还把自己的诗歌分出“感伤”一类,其中的《长恨歌》、《

琵琶行》,代表了白居易诗歌的最高艺术成就。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长恨歌》是白居易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

的叙事长诗之一。这首诗的前半部露骨地讽刺了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半部用充满同情的笔

触写唐明皇的入骨相思。这样,诗的主题思想便由批判转为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歌颂。

不过,歌颂和同情中仍暗含讽意。这是一首主题思想具有双重性的长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

成就,特别是后半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幻想手法,大大增强了白诗的表现力。人物形象生动

,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写于元和十一年的《琵琶行》,则是一首感伤自己生平坎坷的抒情叙事诗。诗中虽有较浓重

的感伤意味,但比《长恨歌》更具现实意义。诗

人一方面表达了对“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的悲惨命运的同情,同时

也寄托了对自己遭贬的悒郁、愤懑之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流传千年

的诗句,将琵琶女的命运和自己的身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这首诗叙述的层次分明,描写的

细致生动,比喻的新颖精妙(如对琵琶声的描写),被历代文人所称颂,表明白诗语言确实

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