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必知的100个文学知识
1997000000039

第39章 屈原与《离骚》

第3章第5节 屈原与《离骚》

屈原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年),战国国时楚人。传为湖北秭归人。出身贵族,曾做左徒、三闾

大夫,怀王时,主张连齐抗秦,选用贤能,但受贵族排挤不见用,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

于汉北,於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谗言而流放至江南

,终于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抱石自沉汨罗江而死。其忌日成为后人纪念他的传统节日——端

午节。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有着极大的影响。

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像

,结合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汉书

?艺文志》著录《屈原赋》二十五篇,其书久佚,后代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刘向所辑的《

楚辞》。

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诗歌被称为楚辞,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楚辞作为一

种文体,在屈原诗歌中已初见端倪。在《离骚》、《抽思》、《招魂》等6篇作品的篇末都

用一段短歌作为结尾,称为“乱曰”。“乱曰”就是“词曰”或“辞曰”,即“尾声”。屈

原作品较多地运用了楚国的方言,呼出了楚国的声音,记述了楚国的锦绣河山,赞扬了楚国

的富饶物产,从性质上给楚辞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从楚辞与楚国的关系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出发,说明楚辞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征,使楚辞这个

文学品种为后世接受,为中国文学史缀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楚辞作为屈原开创的一种文体被

后人接受,并模仿其形式创作了一大批新的作品,是在西汉时期。如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东方朔的《七谏》、庄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等,大大地丰

富了楚辞的内容。汉宣帝时,汉宫把“楚辞”看得与“六艺群书”同等重要。

屈原“解放了中国的诗歌,利用了民间歌谣,创造并完成了中国的一种诗体”,屈原的“艺

术是富于革命性的艺术”,《楚辞》的出现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为我国文学开创了一个崭

新的阶段。《诗经》绝大部分都是民歌,虽然经过人们的加工改造,但集体创作的痕迹还是

明显的。而《楚辞》虽然也吸取了民歌的营养,甚至沿用了民歌的形式,但它却是一种再创

造,比原来的民歌提高了一大步。而且楚辞内容广泛,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以及痛苦和

遭遇都在诗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在诗歌形式上,屈原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四言形式,创

造了四、五、六、七言长短不拘的形式,形成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开中国辞赋之先河

。这一新诗形式,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如语助词“兮”字的应用,不仅使诗调婉转动人,

而且便于表达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抒发奔腾澎湃的激情。还有比兴手法,早在《诗经》当

中就已经广泛运用,而且比较准确和生动,但比较简单,象征也很单纯。屈原笔下的比兴手

法的运用,非常丰富复杂,而且互相关联,构成一连串的艺术形象。作品中的“美人”,“

香草”、“宝玉”、“明珠”等,都成了抽象意识的象征,全都成了有生命之物。这种比兴

手法的运用不仅对修辞学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参与到整个作品的艺术构思之中。《楚辞》

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在我国文学史上,《诗经》为 颐强倭讼质抵饕?

道路,而《楚辞》则是我国的浪漫主义创作之源。屈原诗歌的浪漫主义有一个鲜明的特点,

就是它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诗人的丰富想像,强烈感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神

话传话的运用,对美女香草的描绘等,都是从现实生活当中升华而来的。他执著于浪漫,又

不脱离和逃避现实。他真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反抗斗争,也真实地写出了整个时代

的动乱和变革。这种浪漫主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黑暗政治的坚决斗争,对后世产生了积极

影响,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总之,屈原的作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邃

,艺术之高超,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如刘勰所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唐代大诗

人李白歌道,“屈乎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屈原的人格和作品,光照千古。

《离骚》

《离骚》的内容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共373句,2 477字,可谓宏篇巨制。关于《离骚》的篇名,司马

迁解释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忧”,王逸解释为“别愁”,扬雄解释为“牢愁”,即

发牢骚。游国恩认为楚国有个曲牌叫“劳商”,而“劳商”与“牢愁”、“牢骚”、“离骚

”声音相近,都是双声叠韵字,《离骚》篇名极有可能是楚国古代一种歌曲的名称。

《离骚》是一首自叙体抒情长诗,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深刻地反映了屈原的生活和斗争,

反映了屈原的心理和社会的矛盾,反映了屈原的爱与恨,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一个爱国

者的内心独白,一篇向腐败政治挑战的宣言书,一篇讨伐奸党谗佞的檄文,是中国文学史上

的开山之作。作者在诗中反复倾诉了对楚国命运的关注,表达了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表现

了屈原热爱楚国,坚贞不屈、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的前半篇,诗人反复倾诉了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反映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保守势力坚

决斗争的坚强意志。后半篇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以及理想不能实现的巨大悲痛,

反映出诗人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看到靳尚等一伙小人陷害贤良,楚怀王反复无常、

不辨贤愚。他无限悲愤,痛苦不堪。他面对着祖国的大好山河,想到生他养他的伟大祖国将

被他国所占领,他肝肠欲断、疼不欲生。他在似睡非睡之中,看到前面一片混乱,人民四处

逃散,楚国君臣慌忙出逃,原来是秦国军队打到楚国来了。屈原悲愤交加,呼天唤地,请来

了各路神明,唤来了历代名人先哲,让他们驱赶着日月星辰、风雷闪电,来为楚国、为人民

排忧解难。他展开想像的翅膀, 谔斓丶溲巍K小斑导湓摹薄ⅰ坝问俟薄ⅰ扒箦靛?

、“见佚女”、“灵氛占卜”、“巫威降神”、“旧乡临脱”、“仆悲马怀”等的上下求索

,象征着诗人的苦闷和追求。这一切神话题材的运用和故事的虚构,都成了作品中艺术形象

的组成部分。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反映了诗人错综复杂的思想斗争和内心矛盾,从而为我们塑

造了一个伟大光辉的艺术形象。

《离骚》的艺术特色

汉代以来,著名学者对《离骚》评价极高。《史记?屈原列传》引淮南王刘安的话说:“《

国风》好色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库),下

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

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皎然泥而

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刘安对《离骚》和屈原的评价是崇高的,也是中肯的。

《离骚》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伟大诗篇,是一

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

屈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个政治改革家。在用人原则上,他企图打破贵族独

揽朝政的格局,他主张不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才能就可以到朝中作官。他主张用法治思想来

治理国家,振兴楚国。在外交上,屈原主张联齐抗秦。他认为秦国不可信,只有联合齐国,

共同对付秦国,才能不被秦国个别击破。但楚王不听屈原正确的建议,而听信靳尚、子兰一

伙小人的错误意见,结果楚国被秦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