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柴可夫斯基
创作背景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现在早已闻名遐迩,是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几乎所有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它的创作并没有多大坎坷,而且出乎意料的顺利。
1878年春天,柴可夫斯基客居在瑞士的日内瓦,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完成了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的写作。但是,它此后的遭遇却很不顺利。
首先,柴可夫斯基自己不满意其中的慢板乐章,把它删掉以后,重写了一个全新的行板乐章。
然后,他把定稿送给了他最好的朋友和资助人梅克夫人。梅克夫人在欣赏之余,还是指出了其中她不太满意的地方。柴可夫斯基回信说:“我很高兴你直言不讳地评价我的小提琴协奏曲。如果你为了害怕损伤作曲者的庸俗的自尊心而不直言相告,我倒是会十分难过的。不过我还是要为我的第一乐章略作辩解。当然,它和每一首用以炫技的乐曲一样,大部分内容主要诉诸理智。虽然如此,主题并不是惨淡经营而成的。这一乐章的布局是突然闪现在我的头脑里,很快成型的。我不放弃这样的希望,到时候,它自会给你更大的愉快。”
本来,柴可夫斯基是准备把这首协奏曲题献给海菲兹和坎尔曼等大师的老师--匈牙利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小提琴演奏家奥尔的。但是奥尔认为它是“无法演奏”的。于是,柴可夫斯基把它题献给了另一位小提琴家勃罗茨基,因为他愿意接受这首协奏曲的首演。
1881年12月4日,这首小提琴曲在维也纳首演,小提琴演奏者是勃罗茨基,由里赫特指挥。
首演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尤其是刻板挑剔的维也纳乐评界,对它的评论不但很低,甚至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尤其是四处树敌、以刻薄著称的乐评人汉斯立克。
但事实证明,这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之作,就连奥尔后来也改变了看法,不但亲自演奏了这首协奏曲,而且还教他的学生演奏,对这首协奏曲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品欣赏
这首协奏曲是严格按照古典协奏曲的三乐章形式写成的。
第一乐章,先由乐队奏出一个很有气势的引子。
这个引子主题非常宏伟,安详中又有一股从容不迫的力量。这个引子不长,很快,独奏小提琴奏出一段宣叙性的第一主题。
这个主题一出现就动人心魄,旋律优美,宽广柔和,在乐队轻灵的伴奏下,显得十分清新,一开始,就有深入人心的感觉。这个主题的内涵非常丰富,既有诙谐的歌唱性,又有跳跃的舞蹈性。这个主题在华丽的带有炫技性的发展中,音区提高,音量增强,节奏更加跳跃,然后进入第二主题。
第二主题非常温柔,但又带有点忧伤的情绪。它在反复呈示之后,已经变得坚强有力了。当第一主题进入的时候,乐队强有力地奏出呈示部的结束乐句。
展开部是这首协奏曲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主题以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行进,非常轻快,然后,柴可夫斯基把本该在再现部后面出现的华彩乐段移到了展开部,这一个华彩乐段不仅有高难的技巧,而且是集中了乐章的许多素材,完全融入到乐曲的情绪之中。当情绪又转到明朗的时候,进入到了再现部。
再现部以长笛奏出第一主题开始,独奏小提琴以颤音伴奏。逐渐进入到生机勃勃的结束部。
第二乐章原来是个慢板乐章,本身也是非常优美,非常成功的。但是,柴可夫斯基认为它过于缓慢、深沉,它的崇高与悲剧与前后乐章未必相合,所以就弃而不用了,他把它单独写成了小提琴与钢琴曲《沉思》,而为这首协奏曲重新写了一个行板乐章。
这个重写的第二乐章非常迷人,虽然也是三段体的结构,但并不很长。木管乐器和加弱音器的弦乐器的伴奏下,加弱音器的独奏小提琴奏出非常深情而又亲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由独奏小提琴反复三次,但每一次由于乐队的不同加入而有不同的色彩。此后由长笛和单簧管接奏。
中段的情绪要激动一些,独奏小提琴也变得宽广一些。此后,一个新的旋律出现,带有叙事性。
当基本主题再现的时候,小提琴以忧郁的旋律与单簧管和长笛对答。然后小提琴逐渐沉寂,由乐队渐弱结束了这一乐章。
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在基本主题出现之前,有一个不算太短的引子似的乐段。然后才是主题的引入。
这个基本主题是一首俄罗斯舞曲,描绘的是一个欢乐的场面。
这正是当年那个像苍蝇一样的汉斯立克所谩骂的那个“把我们带到粗犷而嘈杂的俄罗斯义卖集市的欢闹中去,可看到狂放下流的嘴脸,听到恶言相骂的诅咒,闻到劣等白兰地的酒味”的末乐章。但是,我们听到的却是散发着俄罗斯田园清香的乡土,看到的是质朴的俄罗斯人民的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这个乐章有两个插部,一个是俏皮诙谐的乌克兰风格的。
另一个是田园牧歌式的。
此后,则是让人眼花缭乱的发展变化,各种乐器交替出没,时而哀怨,似在诉说人生的不幸,时而意气风发,对未来充满希望,最后,转入技巧高妙的辉煌尾声,在节日般的欢乐中结束。
版本推荐
奥伊斯特拉赫/小提琴,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版,Melodiya公司,片号:MEI CD 10 00583
奥伊斯特拉赫的小提琴、罗斯特罗波维奇指挥的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绎的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毋庸质疑是最权威的诠释版本,这一方面是因为由俄罗斯音乐来解释柴可夫斯基的作品,对作曲家所表达的俄罗斯风格有更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因为奥伊斯特拉赫精湛的技法与精彩的表现。
郑京和/小提琴,朱里尼指挥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版,TESTAMENT公司,片号:SBT2 1439
郑京和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与她所演录的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同样优秀,是她演奏的众多名曲中最为精彩的两首,值得收藏。
穆特/小提琴,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 419 241-2
穆特录制过好几款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张唱片收录的是1988年与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的实况录音,是穆特与卡拉扬所合作录制的最后一张唱片,第二年卡拉扬就去世了。比起其他版本,卡拉扬用了较慢的速度来处理。而穆特也曾经表示,她十分喜欢现场实况录音的气氛,因为那样的气氛会让她在演奏的时候感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