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著名交响曲欣赏
19949000000018

第18章 第四交响曲

(德)勃拉姆斯

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一生只写过四部交响曲,这是因为勃拉姆斯对交响曲的写作非常谨慎,甚至到了敬畏的地步,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前,绝不动手。19世纪70年代初,他曾经给一位指挥写信说:“我还没有写出过一部交响曲!你不想想看,当我还听得见像贝多芬这俗人巨人的步伐声时,要从事这一方面的创作得有多大的勇气才行。”

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所表现的内容各不相同。《第一交响曲》如宏伟的史诗,《第二交响曲》是风俗性的抒情诗,《第三交响曲》是悲壮的颂歌,《第四交响曲》是戏剧性的悲剧。

据说勃拉姆斯在写作《第四交响曲》之前,读过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是希腊神话中忒拜的国王,是国王拉伊奥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的儿子,他出生的时候,就有神预言他长大后会杀死亲生父亲,并且娶自己的母亲为妻。他为了不让这个可怕的预言实现,很小就离家出走了。但后来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还生下一双儿女。当知道真情后,他刺瞎了自己的双眼。

这当然是一个极大的人生悲剧,极为悲痛而且恐怖,这大概对这部交响曲的悲剧性主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勃拉姆斯写作这部交响曲的时候,住在阿尔卑斯山的一个叫谬尔茨楚许拉克的小镇,这里海拔很高,气候比较寒冷,水果都很难成熟。勃拉姆斯在完成第一乐章以后,曾经把它寄给一位好朋友伊丽莎白·冯·赫尔措根贝格。他在信中说:“我可以冒昧地给你寄上一首我写的曲子吗?你是否愿意花点时间看看并简短地复我一信?遗憾的是,总的看来我的曲子比我本人要使人感到愉快些,它们也不需要多加说明。但是这些曲子像这儿的樱桃一样永远不会熟得可口,因此你不要担心你不喜欢这东西的味道,我根本不急于写出一部质量不高的《第四》。”

这倒不是因为勃拉姆斯对自己不信任,而是对自己作品非常负责任的态度。

作者风采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七岁随父亲学钢琴,十三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

勃拉姆斯一生交游颇广。1853年,二十岁的勃拉姆斯认识了匈牙利小提琴家爱德华·明列尼,并和他一起到德国的许多地方巡回演出。在汉诺威、魏玛和杜塞尔多夫等处与爱德华·列梅尼、约·阿希姆、李斯特等结交,并被介绍给舒曼夫妇,舒曼对他非常欣赏,热情地向大家推荐“这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并在《新的道路》一文中,称“勃拉姆斯是善于把时代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的、杰出的专家”。勃拉姆斯早期的创作大多是一些钢琴曲和声乐曲,受舒曼影响较深。

19世纪60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

1860年以后,勃拉姆斯开始写交响曲和其他形式的器乐曲,追模贝多芬的风格。70年代到80年代,他的创作更加成熟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1876年完成《c小调第一交响曲》, 1877年完成《D大调第二交响曲》, 1883年完成《F大调第三交响曲》, 1885年完成《e小调第四交响曲》。

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十分重视。他有句名言:“民歌是我的理想。”他的《匈牙利舞曲集》以及近百首改编曲,都是充分利用民间音乐素材或模仿民间音乐风格写成的。此外,他还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些协奏曲,室内乐和一批钢琴曲。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四部交响曲、《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学院节日序曲》和改编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等。

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于维也纳,享年六十四岁 。

作品欣赏

《第四交响曲》作于勃拉姆斯五十二岁时,应该是作曲家的壮年,但这部交响曲,却可以理解为勃拉姆斯对自己人生的总结,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受,这大概也是他此后不再写交响曲的原因之一。

第一乐章没有引子,直接从第一主题进入,这一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相隔八度奏出,情绪伤感抑郁。

这个主题多次变奏以后,带有英雄性的第二主题在木管的引导下,转入全乐队奏出。

这个主题近十次呈现以后,再由大提琴和圆号奏出,宽广而壮丽。

再现部很有特色,第一主题在这里节奏拉长放宽,沉思而带悲剧性的情绪加强:第二乐章是勃拉姆斯交响曲中最优美抒情的乐章,由圆号平稳奏出,然后,木管乐器加入。

这一段旋律引起人们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就像一处蓝色的港湾,又像风景秀丽的崇山,宛如梦幻般的温柔。第二主题是在小提琴的衬托下由大提琴奏出的,有如一首宽广的圣咏。

第一乐章的主题曾一度闯入,但并没有多大影响,乐曲在庄严而略带挽歌性的旋律中结束。

贝多芬交响曲的第三乐章,基本上都是强烈的谐谑曲,而勃拉姆斯在此前的三部交响曲中,第三乐章都避开了这种形式,而是采用抒情性的风格。这首交响曲,他大胆地使用了近似贝多芬的谐谑曲传统,充满了民间节日般的欢快场面。乐章的基本主题同全乐队的齐奏。

这个主题明朗宏壮,完全是一片节日的欢乐。而第二主题则雅致而轻灵,与第一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法国号和大管的加入,增强了这种欢乐的情绪,乐曲也就在这欢乐的情绪中结束。

第四乐章是全曲的高潮和中心,乐章以一个“固定低音”主题为基调,在它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变奏,主题由整个管乐器奏出的八个和弦构成。

此后,用三十二个变奏组成三个部分,如同一个三部曲式。

第一变奏到第十变奏是第一部分,是悲剧性的,2/2拍节奏;第十一变奏到第十五变奏是第二部分,转为3/2拍节奏,情绪变得逐渐明朗甚至庄严;从第十六变奏到第三十二变奏是第三部分,又回到第一部分的节奏和情绪,悲剧性的因素加强,并最后导致全曲在排山倒海的斗争和近乎毁灭的悲剧气氛中结束。

版本推荐

克莱伯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400037-2

勃拉姆斯的《第四交响曲》是比较晦涩的,不太容易理解,但克莱伯的演绎却条理清晰,轮廓分明,细节和表情都很有分寸。此片也堪称录音的上好珍品,被收入《日本唱片艺术名曲名盘300》榜单。

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DG公司,片号:DG423205-2

这是卡拉扬1963年的录音,DG公司1999年纪念卡拉扬逝世十周年重新推出。卡拉扬曾录制过好几个勃拉姆斯全集,1963年的《第四交响曲》是公认比较好的版本。

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版,Decca公司,片号:Decca430799-2

这是索尔蒂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录制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索尔蒂的指挥精密,对乐队的各个声部尽情发挥,对勃拉姆斯交响曲的演绎有独到之处。

勃拉姆斯的交响曲录音并不是太多,其他可以参考的还有托斯卡尼尼指挥BBC交响乐团和伯姆指挥维也纳爱乐版早年的单声道录音,还有伯恩斯坦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版、克莱姆佩勒指挥爱乐乐团版、阿巴多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