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普希金
1987700000008

第8章 《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当《自由颂》的作者被逐出首都,流放到那遥远的南方时,他不会想到他留下的一部作品《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会在文坛上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在欧洲和俄罗斯诗坛上,一个诗人没有创作出大型作品是当不了大诗人的,正如在歌坛上一名歌唱演员不演唱几部经典歌剧是成不了歌唱家的。这种惯例大概与欧洲的诗歌源头有关,在欧洲,最早的诗歌就是史诗,它是一种大型叙事作品,如荷马史诗。小型诗歌作品,如抒情诗,则出现的时间较晚。在俄罗斯诗歌中,最早出现的一部诗歌作品——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同样也是一部叙事诗。后来的一些俄罗斯诗人,也都热衷于大型叙事作品,茹科夫斯基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把写诗视为自己“天职”的普希金,早在皇村中学时期就有过创造一部大型作品的念头,并且对这部作品还有了初步的构思。到外交部后,他一方面频繁地进行社交活动,同时也利用一些零碎时间来写作这部作品。后来,普希金为了集中精力完成这部作品,还隐居到乡下,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之中。这部作品最后于1820年完成,它就是长篇叙事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

这是普希金第一部大型作品,也是他早期创作的最大成就。作品充分吸取了民间文学的养料,大量运用了人民的语言,创造出美丽动人的画面,塑造出鲜明的富于俄罗斯特点的形象。它以别开生面的奇想突破了古典主义的框范,又以明朗的生活气息摆脱了浪漫主义的虚幻,给俄罗斯诗坛送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长诗除题词、序诗和尾声外,共分六章。在著名的序诗中,脍炙人口的诗句便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

海湾上有棵青青的橡树,

橡树上牢系着一条金链,

一只博学的猫不分昼夜

紧跟着金链老来回兜圈,

向右边走——便唱一首歌子,

向左边走——便讲一个故事。

这部长诗的序诗在俄罗斯是家喻户晓的,它是普希金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后为长诗补写的。

长诗一开始就告诉读者:

这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

从远古以来就世代相传。

……

太阳弗拉基米尔与一群

健壮的儿子,在高大的

客厅中宴请他们的友人。

他把心爱的最小的女儿

嫁给勇敢的公爵鲁斯兰……

可是,就在新婚之夜,“突然一声霹雳,云中电光闪闪”,在一片“天昏地暗”中,公主不见了,原来她被专抢美女的黑海王劫走。于是,按照公主父王的许诺,谁能够把柳德米拉安然无恙地找回来,就可以娶她为妻。长诗的主人公鲁斯兰和另外三个竞争者就分头出发去寻找柳德米拉。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冬天就要来临——鲁斯兰

向着遥远的北方勇敢地

继续自己的路。他每天

要遇到新的障碍和磨难:

他有时同什么武士格斗,

有时同妖婆或巨人交手,

有时仿佛在神奇的雾中,

在那朦胧的月夜里看见

有好多美人鱼坐在枝头,

她们随着微风晃晃悠悠,

嘴边都挂着狡黠的微笑,

不说话,只是把勇士引诱……

但无畏的勇士依然无恙,

柳德米拉占据他的心头。就情节而言,《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并无多少新鲜之处,和许多欧洲或俄罗斯的童话一样,它讲述的是一个“英雄救美女”的故事,自然其中还少不了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少不了善恶有报,少不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但普希金给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注入了新的血液,赋予它以新的灵魂,从而点石成金,让它大放异彩。

在俄罗斯诗坛上,像《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这样的题材,古典主义诗人一般都会不屑一顾,即使偶尔问津,也只会注目于王权的威严和德行,并要尽量地削弱其中世俗生活的成分。浪漫主义诗人倒是对这类故事颇为倾心,但他们多半会强化或夸大其中的神秘因素,并以主观性的幻想给它蒙上一层虚饰,使它变得扑朔迷离。而普希金既把传说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相结合,又剥去故事的神秘色彩,强化其中的世俗生活的成分,使幻想与现实并存、让严肃与戏谑共在,既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又抛弃了浪漫主义的俗套。

自然,就外部情节来看,《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与茹科夫斯基的长诗《十二个睡美人》有相似之处,并且,正是在《十二个睡美人》问世的时候,普希金开始写作《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普希金自己并不忌讳这一点,在长诗第四章一开头,他就直接说明了他这部长诗与《十二个睡美人》的关系。然而在宣布了对茹科夫斯基进行的“讽刺性模拟”后,普希金便亮出了他的“反叛”的旗帜:

你,诗歌的奇异的天才啊,

歌唱神秘的幻象和爱情、

歌唱幻想和魔鬼的歌手,

原谅我,北方的俄尔甫斯,

我在我开心的故事中

此刻正跟在你后边飞腾,

而从虚伪的美的掩饰下

揭穿任性的缪斯的竖琴。

这段诗的前四行都是指茹科夫斯基,后四行则表明普希金的真实意图。事实上,在整部长诗中,无处不显示出普希金的“反叛”和创新,就比如下面这样一幅画面吧!这是鲁斯兰救出柳德米拉后来到一条河边所看到的情景:

他突然看见,就在他面前,

驶来了挂着白帆的小船,

而在这水流缓缓的河上

听见一声声渔人的歌唱。

小船渐渐地靠近了河岸,

从昏暗的小房里跑出一个

年轻的姑娘。匀称的身段,随意披散的卷卷的头发,

微微的笑容,宁静的目光,袒露的胸口,裸露的臂膀,

一切都可爱又令人神往。

这时他们俩拥抱在一起,

在这清凉的河边坐下来,

而这无忧的悠闲的时光

给他们带来无限的欢爱。在这幅世外桃源一般的画面中充满了多么恬静的世俗的生活,画面的主人公——鲁斯兰的三个竞争者之一,如今已放弃了竞争,他在享受着世俗的生活。像这样的画面在长诗中比比皆是。且不说这样的画面所包含的思想,光是画面本身就能说明普希金的“离经叛道”。

然而事情还不仅此而止。在长诗中还出现了更加鲜明更加绚丽的爱情场景,这些画面简直可以让古典主义诗人怒发冲天,令浪漫主义诗人瞠目结舌了。对此,普希金公开申明:

我不是荷马,只有他一人

用他那美妙的诗句才能

描写出希腊卫队的午宴,

描写出杯中的泡沫和响声。

我愿意步巴尔尼的后尘,

用散漫的竖琴娓娓歌唱

夜色掩盖下的裸体美人

和那温馨的爱情的亲吻!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在另一个方面,普希金又让古典主义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惊讶不已。这就是长诗的第六章,这是普希金自己十分珍视的一章。在这一章里,幻想被历史的真实画面所代替,轻松的基调转换为沉洪的旋律,爱情的角逐者成为祖国的捍卫者。透过主人公解放祖国的战斗画面,响彻着诗人在皇村中学期间所抒写的歌颂卫国战争胜利的热情诗句,洋溢着炽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血的战斗已经开场

战马嗅到死亡,跳跃奔腾,

刀剑砍向铠甲铿锵作响,

利箭呼啸着乌云般飞过,

鲜血染红了整个的战场……

……就在敌人的阵地上,

有一个天神一般的武士

铠甲如同火焰闪闪发光

如同雷电一般拍马奔驰,

东奔西突,拼力猛砍猛刺……

那就是鲁斯兰。我们的勇士

就像雷神一样降到敌军头上。这里,古典主义诗人热衷的题材和格调以一种凝重的现实感和前所未有的方式得到深化,而浪漫主义诗人也只能在这样的画面前“望洋兴叹”了。无怪作品问世后便得到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克雷洛夫和茹科夫斯基的高度赞扬,而宽厚的茹科夫斯基还亲自向普希金表示衷心的祝贺,茹科夫斯基甚至还送给普希金一张自己的照片,上面有这样的题词:“失败的先生赠给胜利的学生。”这件事早已成为俄罗斯诗歌史上的一段佳话了。

自然,作品也遭到一批保守派的猛烈攻击。关于这一点,别林斯基后来写道:“普希金的第一篇诗作所激起的热情欢呼和满腔义愤是任何作品都无法相比的。这一幼稚的、才气不大的作品这样成功并引起如此巨大的轰动,在过去从未见过。捍卫这一作品的人把它视为巨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颂扬普希金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史诗的作者。而反对派的代表——那些崇尚古代文风的人对这一作品的问世非常愤慨。诗中没有提到无神论的话,但他们却十分注意这一点。对诗中所表现的优美诗句、理智、审美观和灵感等,他们却视而不见。”

一个批评者这样写道:“诗歌所歌颂的对象应当是美好的东西,只有歌颂美好的艺术才能赢得诚挚的尊敬和荣誉……而《鲁斯兰和柳德米拉》的诗句虽优美,但却被庸俗的对比、可恶的魔法、淫荡的画面和让人倒胃口的表白玷污了。”

另一个批评者甚至把这部长诗比作一个大胡子农民进行挖苦:“请问,如果一个客人满脸络腮胡子,穿着农民的衣服,拖着一双树皮鞋,不知用什么方法偷偷出现在莫斯科高雅的集会上(让我们把不可能的设想为可能的吧!)粗声粗气地喊道:‘好哇,孩子们!’难道大家会欣赏这样一个搞恶作剧的人吗?”

法国作家梅里美的见解是客观的:“在《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一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种尝试从俄罗斯人民的信仰中借来了活力。所以它不像古希腊神话那么陈旧。在1820年那个时代,除此之外,别无他法。传统的偏见认为这一尝试近乎鲁莽。普希金在寻求如何跳出因循守旧的框子。他生活在贵族阶层,但却想了解农民的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