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19872900000008

第8章 成长亲政之路(8)

李斯觉得自己对秦王忠心耿耿,而秦宗室大臣却说客卿个个都是诸侯间谍,实在是天大的冤枉。想到这里,他就冒险给秦王写了一份奏疏:《谏逐客疏》。疏中写道: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数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夫物不产于秦者,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者,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一遍又一遍地细读了李斯写的《谏逐客疏》,对蒙武说:“李斯的确是宰相之材,可惜不是秦人。”

“大王认为他书中的话是否正确?”蒙武小心翼翼地问。

“非常正确。”秦王毫不掩饰地说。

“既然正确,就表示大王认为逐客之举有商榷的余地。”蒙武意味深长地说。

秦王政一时语塞,沉吟不语。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下令:“蒙武,你迅速去查看李斯是否已走,不管现在何处,都要找来见寡人!赵高,拟诏书,撤回逐客令,待寡人看过后用玺,即办!”

蒙武赶到李斯府上时,李斯已经走了好几个时辰。

他急忙又赶到东门,找到门监查问。门监告诉他,李斯一家人早就驾着马车出城了。

情急之中,蒙武想不出好办法去迅速追回李斯。门监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蒙武去向廷尉报案,说李斯带着机密文书走了,希望搜查李斯下落,并将其扣留,不准出境。

蒙武是秦王的心腹大臣,他的机要文书当然非同小可。廷尉立即飞出传骑,下令全国侦缉系统搜查李斯的下落。

结果,蒙武一天一夜就找到了被地方县尉衙门软禁的李斯,并将李斯带回去见秦王。

秦王和李斯谈了一天一夜,蒙武在旁侍坐,三人都丝毫没感到疲倦。

秦王政佩服李斯所学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更深通经济。最重要的是他热衷名利,和李斯在一起共事,可以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让自己有所作为。

李斯向秦王政分析了天下大势,指出了各诸侯国的优劣所在,并进一步指出,经过秦国这么多年的离间和挑拨分化,东方各国之间的合纵条约已经瓦解,近年来更是互相征伐,血战不已,秦国如今应趁各国兵连祸结、民生凋敝之际,迅速出兵平定天下。

他说,要消灭六国,首先应该把攻伐的目标指向韩国,因为韩国地小民弱,容易征服,吞掉韩国,一方面可以先声夺人,使天下震恐,另一方面一出师就立下了大功,可以振奋士气。

李斯还取出他自己绘制的几张地图,在几案上一一展开,让秦王政及蒙武观看。这些地图绘得非常详细,举凡地形要点、通路、城市、村落、粮食、水源等,全都清晰地标注出来。

李斯还谈到了秦国内政的得失得弊。他总结说:“秦国的民风淳朴,怯于私斗而勇于公战,重法纪而不徇私情,这是孝公变法所留下的遗风。但是自吕不韦当政以来,官民风气逐渐败坏,常常发生官商勾结共谋利益的事情。由于工商业发达,各国商人云集,将各国尤其是楚国和赵国的颓废淫乱之风带来,民风走向浅薄自私,唯利是图,追求个人享受,而置国家乡里于不顾。财富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特别是外国商人之手,如果这种势头再蔓延下去,那么再过若干年,就会导致农村破产,农民无以为生,集体流入城市,而城市无法容纳,种种乱象将由此而生。因此,必须再用商鞅之法,重农抑商,以维国本。发展国家经济,限制私人资本,以增强国力。”

“希望你能够帮助我实现这些。”秦王政诚恳地说。

“臣当拟定详细计划,请大王过目。”

“好!”秦王击案。

……

“逐客令”风波过去后,秦王政很快制定了这样的战略计划:整肃内政与灭韩行动同时进行,然后视情况先灭赵魏,再及燕楚;齐国地偏,与秦不接邻而又最富强,于最后集中力量消灭之。

从此,秦国不再像以前那样蚕食各国,适可罢兵,而是按先后顺序,全力吞并。秦王政剪灭六国的行动由此拉开了序幕。

【点评】

秦王政兼并天下,李斯功莫大焉。虽然李斯没有上战场拼杀,但他帮秦王政制定的战略、提供的情报却是指导前方秦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李斯是秦王政非常倚重的大臣,不过,即使是这样的大臣也并非是一开始就得到了秦王政的重用,并且险些被驱逐出境。严格地说,秦王政的“逐客令”是一招败棋,诚如李斯所言:“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逐客”不仅会使秦国失去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还会增强对手的力量。所幸的是,秦王政能及时反省,尤其是当他看到李斯的《谏逐客疏》后,心里很受震动,果断地废除了“逐客令”,从而挽回了损失。

【链接】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在一生中犯一些错误是难免的,但是,只要善于反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避免再犯,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所以,每一个人都应该善于反省。对于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的经营决策者来说,更应该如此。因为企业的规模越大,决策越要慎重,而且,难免会出现某些考虑欠周详的地方,如果经营决策者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善于反省自己,那么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意识到决策的某些不足,从而迅速作出补救措施,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有人说,反省是一种学习能力。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对于经营决策者来说,反省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一个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有没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具不具备自我反省的精神,往往决定着他能不能尽快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能不能尽快改正自己所犯的错误,使企业在健康正常的发展轨道上运行。事实上,许多知名的企业之所以能做大做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决策层善于反省。

万通集团是目前我国著名的大企业之一,它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小企业发展到目前这样的规模,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它在不停地反省自己。

1992年9月3日是万通成立一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万通总裁冯仑宣布,9月3日为万通“反省日”。一直到现在,每年一到公司纪念日,万通集团上下都要检讨自己,做一番自我反省。

波司登也是我国的知名企业之一,企业的实力非常雄厚。其创始人高德康只不过是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但是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省,领导波司登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中国羽绒服行业的巨擘。

在创业初期,高德康晚上睡不着觉,长夜反思自己;后来他的事业做大了,仍然经常睡不着觉。他总是在不停地反省自己,为了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他还特意跑到北大、清华上了一年的学。他说:“我总是在听人家讲,听了以后抓住要害,再在实践中去检验,到最后看结果,看到底是不是真的。”

高德康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他最大的爱好却是看书。他说:“时间再紧张,学习也不能马虎。由于平时很少有时间去看书,有的时候只能在飞机上看看。为了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他每个月一定要集中3天时间学习。集中3天学了之后,把自己的思路理顺。作为一个领导来说,不一定整天忙得不得了的领导就是好领导,你必须把思路理顺,用一种思维的状态来考虑这个企业的发展。”

人非生而知之者。大企业的经营决策者也并非一开始就知道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反省,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才逐步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一个经营决策者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遭遇挫折或困境是常有的事,但只要他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和自我反省的精神,正视眼前所面临的一切,积极地想办法予以克服和解决,往往不仅能够渡过难关,而且还会蓦然发现原来挫折和困境也是一笔财富,也能帮助你获得成功。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经营决策者要想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应该时刻警醒自己、反省自己,惟有如此,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市场的脉搏,发现和抓住商机。

秦王政在中国历史上号称千古一帝,其功绩鲜有出其右者。但是,即使如此杰出的他,也会出现决策失误,他下“逐客令”,将六国之士驱逐出境,拒之关外,几乎使秦国的兼并大业毁于一旦,但是当善于反省的他看到李斯的《谏逐客疏》后,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并迅速予以纠正,收回了“逐客令”,使天下之士“斐然向风”,不惜披肝沥胆,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效劳。于是,秦国兼并天下的步伐猛然加快起来。

对于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者来说,很多人并不具备秦王政那样的雄才大略,在决策上更难以保证万无一失,从不出差错,所以,更应该经常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的知识是否在某些方面有欠缺,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存在着偏激的地方,考虑问题是否欠周详……只要经常这样反躬自省,往往就能从中发现不少问题,然后再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自然可以减少失误,使企业始终沿着正常健康的发展轨道持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