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
19822400000008

第8章 中国的教育怎么了(6)

听了路疆的这些话,法官陷入了沉思。这是一场典型的教育案件,法官掂出了它的分量,为此还请来不少教育专家参与到案件的评判中来。那段时期,为了证明IB教育是好的教育,王志泽、王家骏父子俩忍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质疑,甚至很有可能成为教育界的“哥白尼”,他因提出日心说,而面临被活活绞死的境地。

☆“哪怕就剩我家一个学生,你们都要坚持办下去”

当然,有打击的,就有支持的。在王志泽召开的那场家长沟通会上,虽然一些家长群情激昂,但仍有几位家长在默默地聆听。

他们不是默认那些家长的指责,而是有着自己的隐忧。

会后,一位高大儒雅的男士走到王家骏面前,急切地问道:“王校长,这个学校你们还办不办了?”

“办!我一直动员大家不要急着退学。不过如果他们为孩子找到了更好的学校,我们也不阻止。现在剩下的四十几个学生,成绩和素质都不错,都有希望。虽然学生少了,但我们还是会分三个班,这样老师们对每个学生的关照也就更多了。IB项目特别好,如今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师还没什么经验,而同学们估计也不足,所以学习起来有困难,不过这都很正常。学校会坚决办下去的,就是只剩下一个学生也会办。”

男士激动地握住老校长的手:“只要你们办,我的女儿就是一直跟你们到底的一个学生。”

这位家长的话感染了另一些家长,他们也纷纷表态:“只要学校办下去,我们家孩子就不退。”

“你们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我每天都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让汇佳的理念再新一些,如何尽可能接近新型、高品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但是汇佳要想成为名校,可能还需几代人的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把汇佳打造成中国最具鲜明特色的国际化私立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每一次改革与创新,都是为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都是为了让学生的禀赋和潜能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我们对你们的保证。”

那位男士又说:“我坚信IB这条路是走对了,如果要创建咱们汇佳的一个品牌的话,我从内心希望,你们一定要把IB班办下去,哪怕只有一个人学,你们也要办下去,我支持你们。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我首先表态,我的孩子要在IB学下去。有一个学生毕业就是成功。我对我的孩子有信心。因为我知道,只要是功夫到了,教学得当,她肯定能毕业!”

这个信心百倍的男士正是洪玮的父亲。他和夫人均从事外事方面的工作,接触面很广,每年都到各个国家去访问,对于教育部门非常感兴趣,经常了解他们的教育投入、课程设置,以及教育体制的内容。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接触了IB。他曾问周围很多外交官的同事和朋友:“你们的孩子是怎么教育的?”朋友回答:“我五年住这儿,六年住那儿,我们的孩子就读IB课程,这样在哪个国家都能顺利地让孩子完成学业。IB课程在欧美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一部分亚洲国家都非常普遍。有了这样的学校存在,父母的事业和孩子的发展就能做到两不误、双赢了。”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开放是不可避免的,是大势所趋,IB课程对于中国教育体制改革也是一种开拓,一种启发。中国过去是没有IB教育的,而且到现在大学也不承认IB文凭,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制度滞后的一个表现。现在,中国对外开放,国外也在对外开放,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人,想要培养国际化人才,就必须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让孩子的起点高一点、视野宽一点、选择的道路广一点。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所以他们才认准了IB。

1998年,当洪玮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时,夫妇俩便四处寻找IB学校的信息。他们参加了北京的一次教育展,当时,四中、八中等重点名校,以及顺义国际学校等私立学校都有参加。几个重点中学看了洪玮的学习成绩后,当场发出了邀请:“这孩子到我们这儿来吧。”

洪玮的父母没有当场答应,他们觉得孩子在公立学校虽然也会学好,但培养出的可能是高智低能。因为有主见、有个性的洪玮曾说过:“我不愿意成为学习的奴隶,我想一边学习一边锻炼我自己的人格魅力,IQ、EQ同步发展。”

于是,父母给洪玮讲了IB,她一听就来了兴趣:“这不是应试教育,我喜欢。”

父母对她说:“那咱们就上IB。但我们告诉你,去上这个是没有回头路的,中国现在不承认IB文凭,你即使高中毕业了,上不了国外的大学,国内的大学也就给耽误了。”

洪玮爽快地回答:“我愿意接受挑战。”

看着孩子那张稚嫩脸庞上执著而坚定的双眼,父母放心了。汇佳也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而那一年,正是汇佳加入国际文凭组织的第一年。

一个敢于尝试的学生,一个敢为人先的学校,一个睿智的家长,当他们因为教育的机缘结合在一起时,又会缔结出怎样的果实?

对于汇佳第一个“吃螃蟹”的壮举,洪玮的父母钦佩有加。他们一致认定,IB是一只潜力股,它的优势以后肯定会显现出来。所以当其他家长吵闹不休,对汇佳怀疑、不信任时,他们却坚定地给予了信任的支持。

☆这是一场生死之战

法庭上的争辩还在继续,陆续又有一些家长为孩子办理了转学手续,在他们看来IB这条出国的捷径并不是那么好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当作试验品。就这样,30多个学生变成了20多个,直至剩下11个。

第二年,也就是1999年,学校慎之又慎,只招收了17个IB高中生。

王家骏找到IB高中部主任田之麦,问道:“怎么办?”

“抓质量,甭管剩下多少人,起码得让他们毕业,能够拿到文凭。家长让孩子上IB,就是要拿IB国际文凭。他们会想,你们说是国际文凭,却教不出国际文凭的学生来,还叫什么国际学校?既然他们是这么认识的,咱们就让学生拿到文凭,这样他们就没什么好说的了。现在有11个人,只要有一半人拿到文凭,我们就算成功了。”田先生郑重地说。

王家骏点了点头:“但又要怎么抓呢?”

“我们有六七个老师,但学生才十来个,我们一个老师包两个学生,这样还教不出来?拼也都拼出来了。”

“对,老师们都要拼命,要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工作,帮助学生。”王家骏点头说。

……

当他们在商量对策时,1999届的新生家长也发了话:“如果1998届一个都拿不到文凭,我们就集体退学。”这对于汇佳,无疑又是一场生死之战。

在1999年的新生上高一时,1998年的学生已经读高二了,那时候还没有学生读到高三。一旦1998届学生考试失利,那将意味着IB项目全军覆没。“既然高二预考、高三才毕业考,那么我们就拿这个预考当毕业考,而且必须考好,如果万一考不好还可以高三冲刺。所谓必须考好,就是在11个人当中,一定要有6个人过关。”这是王家骏和田先生商量后的决定。

在这样的生死关头,老师们也在心里憋了一口气:“如果学生考不好,咱们全体撤军。”

背负零分试卷的压力,路疆默默地用自己的教学来支撑。在给学生们讲每一节课时,她都极其认真,考虑到了各种英文水平的孩子。

她的努力和认真王志泽父子看在了眼里,学生看在了眼里,洪玮的父亲也看在眼里。

在家长们纷纷喊着要退款,说IB坑人、骗人时,洪玮的父亲特意找到了路疆,对她说:“路老师,你千万不能走,别管发生什么事,一定要把我的孩子教出来,我相信你!我们孩子说了,你教得特别好。”

洪玮父亲的话给了路疆动力,她激动地说:“哪怕就剩教洪玮一个学生,我也不走,我要把这届学生教完。”

“我们一定会支持你、配合你的,你就严格要求孩子吧,她一定会做到的。”

洪玮的父亲对路疆说的话,也跟其他几位老师说过,之所以这样,就是想告诉他们:“你们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

信任就这样在校长、老师、家长之间传递。而这份信任,也最终化为了力量……

☆IB是我选的路,我愿意挑战

洪玮初中虽然毕业于一所重点学校,但是英语口语很不好。路疆在教她化学的同时,每天下午会抽一点时间,教她练口语,一个音、一个音地教。后来,做外事工作的父母都为女儿流利的口语感到惊讶。

用英语教化学很难,用英语学化学更难。1998年的第一学期,英语关挑战着每一个学生的耐心与信心。洪玮每天晚上都在被子里打着手电背单词,每天背50个,就这么一直坚持着。到了第一学期的后半段,一切努力没有白费,她犹如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思路一下子开阔起来。课也听得进去了,文章也能看下去了。她兴奋地找到路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本厚厚的IB化学,看着被手摸黑的那些页数在一页一页增厚,白的在一点点变薄,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学习需要好的环境,而第一届IB学生并不幸运。因为时常会有家长跑到学校来闹,这让很多学生都无法安心上课。

有一次,路疆的课再次被教室外的吵闹声、教室内的捣乱声打断了,她忍无可忍,怒斥一位调皮捣乱的学生:“如果我的优秀学生考不好,责任就在你,他们付了同样的学费来学习,最终却被你破坏,你应该受到谴责。为了保护这些学生的利益,我不允许你在课堂上捣乱。”

面对这种乱哄哄的情况,洪玮总在心里说:“家长闹,学生也闹,但他们闹他们的,我学我的。我管不了别人,但是能管好自己。”

洪玮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别的学生天天想着躲老师,逃避学习时,她却总是追着老师讨教,遇到不明白的,一定要让老师给自己讲解,直到完全明白为止。

为了弄清一个问题,她经常一个人待在教室里苦思冥想,如果因为太晚宿舍楼被锁,她就在教室里将就一宿。

屠格涅夫曾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学好IB需要付出辛劳,但是这种苦,孩子们愿意去挑战。他们不觉得是负担,而是乐在其中。其实,普通高中的孩子拼命学也能学好,在汇佳也能学好,但是到了国外大学,差距就显现了出来。

“是我自己愿意选择这种学习方式。我选择了,就要承担,就要担当。”

这句话,洪玮是说给父母听的,更是说给自己听的。

1998年第一次期中考试后,路疆和学生们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

“崔蕊,你学了一个多月的IB,你有什么感想?”

“我是在天津上完高一,再到汇佳重新读高一的IB化学的。如果让我再回公立学校,去上那种化学课,我坚决不去,简直太枯燥无味了,我觉得IB课程特别好!”

老师和学生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当预考成绩揭晓的时候,世界好像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11个学生中,除了一个历史不及格外,其他学生的所有科目全部及格,不少学生竟然拿到了单科满分7分。其中,化学7分的就有4个人;中文7分的有7个;英文7分的8个……

考试分数一公布,什么都不用说了,没有什么比这更有说服力的了。

最终,那场家长告学校的官司,也以学生们优异的成绩而落下了帷幕。

法官最终认为,家长选择学校是自愿,如果不想念就退学,让学校既退学费又赔款,理由不成立。有的学生念完一个学期没有念好,可说不定念完一年就好了。所以不能用一次考试成绩来判断是否是学校的问题。

汇佳打赢了这场官司,而这场官司,也像是对汇佳的磨砺。

IB就这么稳住了。1998届的学生看到了希望,顺利升至高三,憧憬着正式的毕业考。

1999届的学生没有一个退学;2000届的新生也顺利入学了,IB开始了良性循环。

2001届,IB高中增至2个班,到2002届变成了3个班,2003届4个班,2004届5个班,2006届6个班,2007届8个班,2009届至今每年保持10个班。现在,汇佳IB有700多个学生,一年就能招生280人。

此时的汇佳,已经非常有经验,师资也越来越好。不过,即使这样,依然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拿不到毕业证书。好在很多家长能够很客观地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拿不到毕业证书,并不一定是学校的问题,问题主要出现在孩子身上,是孩子努力不够造成的。

2000年,教育部发出《关于做好2001年普通高考“3+X”科目设置改革工作的通知》,中国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在缓慢推进中,而汇佳的第一届IB毕业生已经顺利拿到国际文凭,申请到了理想的世界著名大学。在这一年的毕业典礼上,洪玮的一番心里话让当时在座的老师、同学和家长都站起来给她鼓掌。

“IB是一座陡山,我最大的体验就是这座山不好爬,但是你一旦调整好自己,走了一段以后,你适应了它,就会大踏步地前进了。学习IB,不是说要拿到很高的成绩,拿第一、第二,犹如宇宙只有一个太阳、一个月亮。学习IB,只要你努力了,达到了既定标准,就是一颗闪亮的星星。如果一个人老是为分而转,为分数而奋斗,思想压力上去了就下不来,这是我初中期间学习的一大体会。初中的时候我学习也不错,但是我并不快乐,因为我想成为那唯一的太阳、月亮。自从我学习IB,便有了平和的心态。我爸妈告诉我,咱们做一个平

常人,而我的底线就是努力去学,朝这方面努力;我的心理价值是,我未必是那最耀眼的太阳和月亮,但是我一定要做一颗闪亮的星星。”

毕业前夕,洪玮欣喜地告诉父亲:“老爸,我成功了,尽管我没有拿到IB预定设置的满分。但作为第一拨,老师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琢磨边教,我也跟着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我们最终都过了那条河。更重要的是,这个过河的过程中,我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