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16

第16章 搜索的社区化之路(3)

2006年7月13日,第一届“百度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主题是“世界由你开始”,,会议举办了一系列的主题论坛和业界交流活动,李彦宏、朱洪波、王湛生、刘建国和俞军等百度高层系数出席。这是百度首次面向客户与合作伙伴举办的最高级别的年度行业聚会。会议上,百度全方位多视角地诠释百度在生活资讯、娱乐信息以及商业机会方面给网民和商业客户带来的巨大价值。在举行一系列分论坛的同时,百度隆重推出一系列的划时代新产品和服务,历经两年酝酿的百度空间在这一天正式向互联网用户推出。

新颖别致的百度空间启动仪式现场准备了一大一小的两个鱼缸,而小鱼缸里有五彩缤纷的金鱼。李彦宏等公司高管和参与研发的技术人员携手开启了启动装置,之后,李彦宏等人将小鱼缸里的鱼儿转移到精致的大浴缸中,寓意百度立志为广大用户提供如鱼得水的畅快感受,努力为网民构建起个人网上“家园”。这个仪式宣告“快速、稳定、易用”的百度空间正式发布。每个空间都将是用户在网络上的社会关系、日常活动、兴趣爱好、工作学习等内容的汇聚点。随着鱼儿从小空间转移到大空间,百度空间的神秘面纱就此揭开。

稳定和速度是百度空间跟国内同类网站最突出的两个差别。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大一样的地方,有网友评价说国内同类网站强调的是博客,而百度空间可能更强调某些交友功能等等。网友们的评价是出于他们的亲身体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比较。事实上百度空间是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范畴,它有博客的功能,而又不局限于博客,可以建立好友圈,而又不仅仅束缚于此,因为它里面强调的是人与信息之间的交互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百度会根据用户的行为,用户的某种倾向,拓展整个社区的构造。对于在网络上以博客交流的网友而言,展示自己的才华,是博客创作的重要动力。百度空间一方面可以展示一个人最专业、最具优势的一面,同时具有搜索引擎特性,又能让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轻易找到你。因此,百度的空间能够给用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一是帮助用户发现自己的优势;二帮助世界发现用户的优势。

百度空间的口号是“让世界发现你的光彩”,因为百度空间就是提供给用户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百度空间的优势首先在于依托百度强大的搜索引擎技术,整合广大用户在百度空间创造的独特信息,有效地发挥互补效用,充分保留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用户可以在空间发表感兴趣的内容、展示自我个性,分享观点、知识、经验,还可以交流。之后,百度空间还陆续推出了模版大赛、搬家功能和“找朋友”功能,更给用户提供了无限可能。测试期间,已有众多网友开始将博客搬到百度空间,随着百度空间的正式发布,一张“HI.baidu.com”的网络名片成为网友追捧的热点。

网友的个人空间是自己打造和做主的“地盘”,他们不希望在空间里有太多不属于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信息。针对这一点,百度做了很多细节上的改进,如用户在空间上基本看不到任何百度的标志,包括百度的LOGO,都可以隐藏掉,也就是说用户空间的这个页面是你的,不是百度的,是用户的空间,而不是百度的空间。百度只是以提供商的身份坐在后台。这一点反映出百度把用户看得重于他们自己,因为他们的用户体验得知,用户就像买衣服一样,看重的是它的整个设计,看重的是是不是以顾客为核心,而不是说把LOGO放那儿了。

百度的努力不止于此,他们下了很大工夫去剪裁每一处需求。如果说平衡、简单、实用与面向高端、定制的风格在国内也有个别网站可以做的话。那么一个细微之处就可以看到百度的用心良苦了,百度空间的域名是可以用中文显示的,这一细节在同类网站上是没有体现的。

百度空间就这样以用户为中心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现在已经能够和贴吧等社区的其他产品融合了。“搜索+博客”为特征的百度空间,是继百度贴吧、知道和百科后,百度的又一重量级产品,标志着百度庞大的搜索社区架构又得以强化。

俞军在研发贴吧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社区产品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化、体系化。百度社区化搜索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一步步发展过来,一开始时候根据用户需求做了贴吧,在贴吧发展需求中开发了知道,从知道发展到百科。

经过这三部曲后,百度仍然能够从用户体验中发现新的需求:用户不仅仅是来寻找问题和答案这种知识性搜索,他们还具有很强烈的情感需求。百度的社区中无论是贴吧、知道还是百科更偏重的是知识内容,对于搜索主体的人,关注的不是太多。于是百度研发了新的产品——空间,借以展现百度用户的风采,更好的进行情感的交流。使百度的社区产品带给用户真实的社区感受。

李彦宏2006年在浙江大学演讲时,对百度走社区化道路持非常肯定的态度,他说,互联网的发展证明了百度2003年作出的搜索社区化发展的判断。过去两年非常火的所谓的Web2.0就是用户生产了内容,用户生产内容的涵义还是社区的概念。目前搜索引擎所能提供的内容远远不够,假如互联网上还没有一个网页有你想要找的内容,这个时候会怎么办?这就是百度当时想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即使现在网上没有这些内容,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人可能知道这个内容的,还是有人可以回答你的问题的。这就是百度当时推出贴吧的逻辑,而贴吧只是搜索社区化的开端,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

实际上,2003年12月,李彦宏就开始对外宣讲,搜索引擎的下一步发展是社区化,但当时这个观点并没有引起外界的足够重视。

李彦宏认为,百度短短几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全世界第四大网站,跟百度过去三年一直坚持的搜索引擎社区化道路,“非常非常有关系。”

小承渡己,大承渡人

李彦宏说过:“倘若知识和信息是一个海洋,百度其实是一艘船,而且是一艘大船,应该帮助很多人。从此岸到彼岸,从片面到全面,从一个点到很多点,从成功走向成功。”

出生于山西阳泉的李彦宏的青少年是在听书看戏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这样的经历让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颇深。进了北大以后,枯燥的计算机程序并没有削减他的兴趣,反而推动他对国学产生了浓郁的感情。

李彦宏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国学是中华民族灵魂之所在,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文化之根是不可能消逝的。同时,国学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以及历史中的林林总总的文明产物统一在国学的范畴内,形成一个整体。

中国正在逐步走向强大,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可能没有伟大的思想作为支撑,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传统的民族和国家,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和国家,国学正当其时。随着历史的发展,世界文明在经历了高度发展之后,中华民族文化逐步体现出它在世界文明史中的特殊的地位——文明的复归,中华文明必将成为世界先进文明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思想而影响全人类。国学财富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李彦宏常常说一个名词“百度的使命感”,他认为,百度的意义在于推动基于互联网文字和文化的复兴,推动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崛起。在百度发展的过程中,李彦宏逐渐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得的便捷性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极为方便的获得所需的国学知识。互联网使国学与人们的距离大大缩短,甚至消失了。同时,也开辟了人们有关国学学习、讨论与研究的可能。

在百度贴吧、知道中,可以看到国学正在快速复兴并通过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互联网成为每一个人都唾手可得的知识平台,这是中国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以达到的。李彦宏迫切希望把经历了百年沉溺的国学以一种新的方式推荐给社会,让大家接受。这种方式便是百度的新产品——国学频道。

在李彦宏的思想里,国学是这样定义的:广义国学是像胡适谓之的“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文学艺术、数术方技均包括其中;狭义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他认为,狭义国学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今日所要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而“百度国学”则正是属于狭义国学的范畴。

2006年1月12日下午,百度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了国学频道开通发布会。为了彰显对国学频道的重视和做好国学的信心,百度高层李彦宏、俞军等悉数到场,同时还有国学大师冯其庸先生和国学网总裁尹小林等等。发布会上,李彦宏、冯其庸等人陆续发言,并且共同启动了国学频道的开通按钮。

在谈到国学搜索和普通搜索有什么不同时,边江说,其实在百度上也一直存在这些国学相关信息,但随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使得这些本已流传千年的国学信息变得良莠不齐,甚至有些经典国学内容已经被曲解。国学频道的搜索只在频道内部进行,不会出现网页的搜索结果,是单纯的传统文化方面专业性的搜索。如此,国学频道成为一个“干净”的搜索频道,十分有利于搜索到国学知识而便于学习或研究。这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国学频道成立的原因。

来为国学频道加油的不只有冯其庸等国学大师,着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则担任了国学频道中国传统语言顾问。郭德纲说,要借助百度国学这样一个平台,坚持说传统相声,利用网络来传播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粹。下一阶段,百度继续邀请各类的对语言文字有钻研的专家朋友为百度国学出谋划策,在互联网上营造出一个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

百度的国学搜索做到了权威性和专一性统一。经过短短半个月的努力,百度国学已经拥有10多万网页,1.4亿个字,收录了上起先秦、下至清末两千多年、以汉字为载体的大部分历代典籍。百度国学内容随后扩充至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载体也不仅只有文字,还有大量图片,拓片等,同时也包括现代人制作的古代音乐等经典音像制品等。它的最高目标将是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百科全书。

收藏

继国学频道(guoxue.baidu.com)后,2006年11月、12月百度又连续推出了三个新产品:“搜藏”、“空间搜索”、“博客搜索”。

百度搜藏(cang.baidu.com)号称“网上的个人图书馆”,可以把自己喜欢的网页的url保存起来,而且通过“百度快照”功能实现永不丢失,更重要的是,百度搜藏不仅能“藏”,更在“搜”。这一“图书馆”,不仅是给自己的,更是可以给全体网民开放的。因为百度搜藏有“共享”功能,只要个人愿意打开共享功能,任何网友都可以通过搜索请求,进入“个人在线图书馆”找到所需资料。

但搜藏一推出就遭遇了下马威。

一些IT评论家认为百度搜藏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浏览器本身就带有收藏夹的功能,百度在线收藏没有什么创新之处,还有人评论说百度的这一产品涉嫌抄袭雅虎DLISI之举。对于上述产品,百度有自己的逻辑。

孙云丰一直在强调,百度搜藏有自身的概念和特点。事实上,贴吧用户很早以前就有收藏需求,但百度打算把收藏作为一种单独项目为更多用户服务。早在2004年年末的时候,百度的产品部门就开始大范围调研用户在基于和搜索引擎相结合的网络收藏夹之类的产品有没有需求。当时,百度发现用户在上互联网浏览时,总会遇到很多有价值、但会稍纵即逝的东西,下次再想找到就难了。孙云丰认为收藏的意义就在于满足了这样一个最基本需求。百度需要开发这样一种产品为它的搜索用户服务。

但百度把用户体验的理念很好地融入其中,使得百度搜藏和一般的收藏完全不同。

一般收藏夹所能提供的服务只是地址收藏,用户看到感兴趣的网页后把其URL(简单地说就是Web地址,俗称“网址”)储存到收藏夹里面,下次上网的时候再找出浏览。但是,如果那些网络地址更改或内容被撤消,用户就很难重新找到这些网页。这就是地址收藏的最大弊端。基于这点不足,百度搜藏的最大特点是内容收藏,当用户把自己需要的URL输入到百度的数据库中,百度搜藏就会自动提取网页的全部内容放入其数据库里。

俞军以前做搜索引擎研究时发生过一起“悲惨”事件。在做百度产品的时候,俞军找了一大堆的资料,足足几千篇文章,分门别类地在硬盘上储存了很多文件夹,文件夹很具体地标明了该文件夹是什么内容。但是有一天硬盘突然坏了,几年心血变白费了。

如果使用百度搜藏,俞军那起“悲惨”事件就不会发生了。

孙云丰打个比方:如果把一本小说的全部十个章节加入百度搜藏,那么最终用户在数据库找到的不是一串串的URL,而是十章小说的内容,是一本完完整整的电子书。这点和传统收藏夹是截然不同的,并且这种方式还能避免用户在存储过程中出现意外而丢失数据,因为它的收藏内容是全部永久保存到百度中心节点的服务器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