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的启示
1975100000027

第27章 学曾国藩到底学什么(4)

可是曾国藩心想:“我如果把他送到朝廷,就会承担非常大的风险,我的处境会很危险。”首先,李秀成也会编造,他会说湘军很残忍,“你看我身上都是洞,他们连对我都这样,对其他人肯定更厉害。我们本来很早就要归顺的,就是因为他们太残忍,才会顽强抵抗”,甚至其他更厉害的诬陷。其次,他会透露湘军内部的很多信息。老实讲,要军队里的所有人完全守纪律是很难的。湘军当时就有一个人打胜仗之后太高兴了,见到女人就扑上去,最后甚至闹出人命。因为处在一个非常时期,大家不要用看待常人的眼光去看。那不能送朝廷,该怎么办呢?斩。可是他敢斩李秀成吗?他如果敢斩,皇帝正好能以此为借口就把他给斩了。

最后他就写了一个奏疏,说:“我现在抓到李秀成(他说得很含糊,不敢说是怎么抓的),我是不是要送到京城去?还是我就地处决?请裁决。”那边奏疏刚送出去,这边他就让李秀成吃得饱饱的,然后给斩了。朝廷自然就会来质问:“你怎么可以自行处决他呢?你应该让朝廷来决定才对。”曾国藩就解释说:“我也想这样,只不过我请示的奏疏上去之后,隔了很久也没有下来,可能是驿站误递,耽误了,而这边呢,他硬要造反,所以我等不及,只好先斩了。”这明明是撒谎,但是他不撒谎就没命了。

中国人撒谎常常是尊重别人,爱护自己的结果,这样才叫不迂腐。因为他如果真的请示上面了,上面的答复一定是要解送朝廷,绝对不会授权给他去处置的。那后面的问题就会多得很,他肯定会吃不了兜着走。因此杀人灭口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可是他也一定要能自圆其说。后来这件事情在朝廷闹了很久,慈禧最后就说了一句话:“人都死了还吵什么,算了算了。”大家说慈禧不好,但是她也有可爱的地方,她很会处理这类事情。曾国藩就这样将事情掩饰过去,也把后患降到了最低,这叫什么?这叫圆通,而不叫圆滑,叫艺术,而不叫奸诈。大家好好去体会这其中的差别。

(第四节)谨记曾国藩谆谆告诫

曾国藩作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他不仅造福自家子孙,家族后代遵从其遗训未出一个“败家子”,与此同时,他也为后世所有华夏子孙留下了无尽财富,他的人生智慧与箴言犹如一股永不枯竭的清流滋润着无数人。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他留给我们的启示至少有以下三点。

一、继旧开新,而非求新求变

第一点就是继旧开新,但是绝对不可以求新求变。我们现在整个社会,海峡两岸都在倡导“求新求变”,这样下去,将来我们的子孙是会非常凄惨的。生活方式、工作方法是可以变的,但是基本法则、伦理道德不能变。《易经》告诉你有不易的部分,但并不是完全变异(易)。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切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才是实在的”,这句话其实不对。因为没有不变,就谈不上变,不变和变是同时存在的,所以一定要有所变,有所不变,以不变应万变。但是这句话现在看不懂的人太多,几乎所有人都对“以不变应万变”持鄙视态度,而且还一直鼓励人们要创新,要勇于怎么样,敢于怎么样,这些其实都是害人。只有“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最高的智慧。

二、治学有方,而非开卷有益

以前说“开卷有益”,没有错,因为过去的人写书是很谨慎的,他是要负责任的。可现在不是,现在很多人一下子出了一大堆书,这其中好书固然有,但是那种乱七八糟的书更多,有好书也往往被淹没了。如此身处知识爆炸、资讯泛滥的时代,我们就更加要慎选,要明辨,以免不明是非。

开卷并不一定就有益,记住:凡经过的必留下痕迹,你所听到的话都会有痕迹,不好的话,一定会害你。因此千万不要说“姑且听,没坏处”,也不要说“我去听课,只要听到一句对我有用的就好了”。一定要是听圣贤的话,否则宁可不听不看。不听不看,你还不会受害,听了看了就麻烦了,因为听了看了之后再想要清除它是很难的。不管怎样,合理的才可以听,合理的才能拿来用。

三、深思熟虑,而非立即反应

做人要深思熟虑,而不是立即反应。偏偏我们现在都是鼓励大家立即反应,“马上说”“马上做”“马上表明态度”“你怎么这么慢”。其实反复思虑并不是优柔寡断,要求别人尽快说清楚、讲明白才是存心害人的不良企图。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往往才能对一件事情作出最好的应对,也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后患无穷,你自己也会因为轻率鲁莽而自食苦果,后悔不迭。

我们讲曾国藩,到这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有一点大家必须清楚,曾国藩是曾国藩,我们是我们,我们学他也学不像,就算学得很像也没有用。我们还是要走自己的路,讲自己的话。每个人最要紧的是要好好想一想,你这辈子来到这世上到底是要干什么的,这才是最关键的。“死在生前方为道”,你在没死以前,就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以及自己死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那么,真正到死的那一刻,你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也不会有什么恐惧。

最后要跟大家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为什么要讲《易经》。不仅因为曾国藩个人的人生经历恰好与某几个卦象惊人地契合、一致,也不仅因为所讨论的问题正好都可以用《易经》的观点与智慧来理解和解读得通,而是因为《易经》才是根本。你不懂得《易经》,就永远不会了解中国人为什么会是这样;你懂得了《易经》,对于所有的事情,你会一下子全都悟通,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乱中有序,虽然乱,但是却很有条理。把乱和有序结合起来看,就掌握了《易经》的真髓。

一、讲《易经》之缘由

《易经》的“易”有三重含义,变易、不易、简易。一切都在变,都在流逝,一切都是无常,唯有变不变。什么叫“不易”?生命只有一次,就算有前生,有后世,但是这辈子还是只有一次。你不能永远不死,你也不能死而复生,这是不易。世界上没法改变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好有好报,坏有坏报,这也是不易的东西。你先认识清楚那些不易的东西再来变易,才不会乱。有原则地变就不是乱变,没有原则地变是最可怕的,变到别人都不知道你下次会采取哪种标准或方式的时候,你就是很可怕的了。而最要紧的还是要交易,当然这里的“交易”不是我们一般所理解的意思,而是广泛意义上的交换与交流互动。人与人之间要有交易,国家与国家之间要有交易,民族与民族之间要有交易,文化与文化之间也要有交易,只有这样,整个人类才会生生不息。

我为什么会写关于《易经》的书?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现在一般的讲《易经》的书,初学的人如果去看,往往很难看懂,这是事实。你一翻开就看到“乾,元亨利贞”,你心里就会想:“惨了,这讲的是什么?”这些书都抓不到门道,“书很好,但就是看不懂”。要知道在古代,“元亨利贞”是百姓使用非常普遍的话,所以根本就不用解释。当时的人们都能懂,但是时代隔得太久远了以后,我们就慢慢不知道它的意思了。现在单是对“元亨利贞”,就有十几种解释,所以我才想到应该有一个入门的基础的东西来帮助更多初学者。

大家要记住,《易经》是你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用的东西,只是你不知道,所以叫作“百姓日用而不知”。你的所作所为,你所讲的话,没有一样离得开《易经》。你用《易经》来解释佛经可以,用《易经》来解释基督教的《圣经》可以,但是反过来就不行,就解释不通,因为《易经》是全世界最广大的系统,它可以包容所有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无所不包。

二、《易经》越早读越好

那到底该怎么学《易经》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一些建议。

你越早读《易经》,受用的时间就会越长。我自己就是很晚才读,39岁的时候搞得焦头烂额、无路可走了,但是我也没想到自杀,只是心想“完蛋了,这命怎么活呢?”后来我就开始读《易经》,读了《易经》以后,心病也没有了,什么事都没有了,因为只要心态一调整,所有的事情、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而且在这之后,你再看中国人会越看越有趣,因为中国人本来就是这样,只是我们很多人看不懂而已。

我就举一个例子,作为父母,大家都会告诉小孩要诚实,不能撒谎。可是有一天如果一个人来找你,你又不想见他,你的小孩很乖,他跑过来说:“爸爸,李叔叔来找你。”你怎么回答?“快快,快告诉他,说我不在。”每个人都在用这一套,可是你这不是撒谎是什么呢?你能永远讲实在话吗?谁又敢说自己从小到大没有撒过谎呢?老实讲,如果真的从来没有撒过谎,你就不能活到现在了。你只有了解你自己,才能了解别人。“知性者同居”,彼此要相互了解,互动起来才会顺利。

三、《易经真的很容易》

另外,我推荐大家去看一本书,书名叫《易经真的很容易》。这本书会告诉你《易经》并不神秘,你也不会读不懂,而且它会给你很多具体有效的建议。通过它,你就算再看不懂《易经》,也进得了《易经》,进而从中领略到《易经》中的玄妙智慧,真正受益于《易经》。

四、三季人的故事

这是我讲过的所有故事中现在在大陆流传最广的一个,前几天还有人写信跟我提到它。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

有一个人,跑去找孔子请教问题,正好孔子的学生在外面扫地,他就问:“你是谁?”那位学生就说:“我是孔子的弟子。”他说:“那太好了,我请教你一个问题。”那位学生原本以为问题会很难,问他是什么问题,他说:“一年到底有几季?”那位学生听了几乎快要笑出来,心想这个人竟然连一年几季都不知道,就回答说四季。他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你胡说,明明是四季。”他说:“我们赌一赌,如果只有三季,你给我磕三个头,如果真的有四季,我给你磕三个头。”孔子的学生心里就想:“我稳赢。”正好这时候孔子出来,学生就兴高采烈地跑上去问:“老师,一年有几季?”孔子说三季。那位学生就说:“老师你怎么可以这样说?”孔子说,三季就是三季。来人就很满意,对孔子的学生说:“跪,磕头。”那位学生没有办法,只好给他磕了三个头。那个人高高兴兴地走了。之后那位学生就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三季?”孔子说:“你不会看人啊?那个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就是蚱蜢,蚱蜢是什么?就是蚂蚱。你看那人的脸色就知道了,蚂蚱只能活三季,它从来不知道有第四季。你跟它讲四季,怎么讲都不会有用。”孔子这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很多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颇受启发,有人甚至跟我说:“听了这个故事,我最起码多活十年。”我就问:“真的?”他说:“真的,反正现在只要有人跟我辩,说这说那,我只要自己在心里说一句‘三季人’就解决了,那我就会很轻松。”现在“三季人”太多了。所谓“夏虫不可以语冰”,从来没有看到过冰的人,你跟他讲冰,那你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辩论,他非要坚持什么,你就说“嗯,对,没错”,然后心里想“又遇到个‘三季人’”,这样你就会少生很多不必要的烦恼。而且你也会突然发现自己非常轻松,你的生活也会渐渐变得简单而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