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淞沪会战
19641400000003

第3章 民众组成义勇军

1932年1月26日,南京政府正式接受日本提出的五项要求,一、驻上海十九路军应遵守日通牒,限于本月27日以前撤退30公里,并不得有敌对行动;二、查封上海《民国日报》,并取缔抗日分子;三、日方被三友实业社工人打伤的人员,要赔偿抚恤金;四、上海市政府需向日方道歉;五、以后不得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此外,上海市政府又接受了领事馆提出的其他抗议和指责……

1月27日下午蒋介石、汪精卫在南京总统府命令总参谋长朱培德、军政部长何应钦分别给宪兵司令谷正伦、京沪卫戍司令官陈铭枢、淞沪警备司令戴戟下达撤军命令,内容是:

兹为力图避免彼我双方军队发生冲突起见,特派宪兵一团,即刻开往上海闸北一带,接替十九路军防务,归淞沪警备司令戴戟指挥,以资缓冲,仰即遵照办理具报为要。

宪兵司令谷正伦接到命令后,立即命令宪兵六团从南京出发,前往上海接替十九路军在上海的防务。

看完当天的报纸消息,又再一次认认真真地去领会警备司令部转送来的电文副本中的一字一句。蔡廷锴虽早有思想准备,却没想到撤军令下得这么快,就连他妥善安排部署的时间都没有。蓦然间,心里产生一股难以名状的感受。心想:耻辱啊,中国史册上又将多一个国耻日,这制造者是我蔡廷锴吗?不,是你蒋介石及南京投降政府。走着瞧吧,反正这十九路军军长是我拿定不干了。你们逼我退出上海,我将率领“西南义勇军”北上,与马占山将士一道痛击日本军。告诉生养我的祖国:蔡廷锴不是个孬种,更不是卖国贼!

想到这里,蔡廷锴心中好受了许多,拿起桌上的电话授话器要通了区寿年师长的电话,说道:“介眉,政府的撤兵令已到,准于七十八师本月27日撤军完毕,但在宪兵未接防以前,仍须留小部分在原阵地警戒。”

他放下电话,想到义勇军北上抗日日期临近,该是与朋友道别的时候了。便吩咐唐副官安排了汽车,一同出了十九路军军部。

天空灰蒙蒙的,呼呼的寒风好象刀子似的割着人的皮肤隐隐作痛。轿车缓缓地在狭窄的街巷里穿行着。平日里不大喜欢观察街景的蔡廷锴,今日几次示意司机将车速放慢,认真地注视街道两旁的景象。这会儿,车子停住了。良久,蔡廷锴才从沉思中反应过来,问:“怎么不继续走了?”

“我以为您想看看。”唐副官说着让司机倒车。

“看什么?”蔡廷锴用手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问。

“军座,你看前面的队伍,上海市义勇军独立团。”

蔡廷锴抬眼透过车窗的挡风玻璃望去,只见迎面开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队员们个个昂首挺胸、肩扛步枪、梭标。队首举着一面大旗,旗上写着:“义勇军独立团”六个大字,在寒风中烈烈飘扬。

这是一支由工厂的工人、商店的店员、在校的学生、机关的办事人员组成的武装。那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共对日本侵占东三省连续发了两次宣言,并提出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对外的救国主张;而国民党政府则对日军的侵略采取“逆来顺受”、“镇静外交”、“保护日侨”等一系列不抵抗政策,同时加紧了对苏区的围剿。尽管如此,中共已被广大民众所认可。尤其是中共“武装工农,向日本帝国主义宣战”的口号深得人心,使人们渐渐认识到,只有依靠工农商学兵以及一切劳苦群众的力量,才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肃清国民党投降派。上海各界民众团体纷纷行动起来,组成了抗日救国会,举行集会游行,发表宣言,要求国民政府即对陆海空三军发布总动员令,收复东北失地,驱逐在华日军出境。同时,还迅速组织起了一支三千余人的抗日救国义勇军,称为独立团,聘请军事专家担任教练,为的是抵御外来侵略,巩固上海防务,以达到政府保卫不了上海,义勇军可以保卫上海的目的……

此时此刻,蔡廷锴望着这支队伍,别有一番感受。当初,他率领十九路军进驻淞沪时,正是这支队伍刚刚组建,他被应邀参加这支队伍成立庆典的阅兵式。站在检阅台上,他以一个老兵目光审视着这些来自工厂、企业、机关和民众团体的新兵操练。“杀、杀、杀!”当他听到这呼喊声时,不由使他产生了一种作为职业军人本能的兴奋,再看那个个生气勃勃、认真严肃的模样儿,心中涌起了敬佩之情。检阅完后,他情不自禁地来到操练场上,走到一队学生组成的队伍前,接过一个队员手中的步枪,“杀”地做了一个冲刺刀的动作,慷慨激昂地告诉义勇军队员们,十九路军将和他们一起战斗,保卫上海,保卫国土。以后他曾发表告淞沪民众书,约法七章,共同抗日……

而如今他蔡廷锴要背信弃义吗?违背当初许下的诺言,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形下退兵。这样做他简直无颜面见上海民众了。他开始不自觉地沿着车座靠背往下缩。生怕车窗外有人认出他来。

蔡廷锴的专车,义勇军的队员们都熟悉。这会儿,他们见到车,有几人便迎了上去。领头的便是中央国术馆一级武术教授张英振。此人武艺高强,是专程来帮助训练义勇军壮士的,临时兼任义勇军独立团武术教练。

张英振12岁开始学习查拳。查拳是唐代一位叫查密尔的回族人发明的一种拳法,广泛流传于山东冠县一些地区。张英振开始每天练弹腿不少于300次,以后双腿又各缠绑三斤重的沙袋,几年功夫,他的拳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

17岁那年,张英振到泰山庙会正式登场献艺,他的查拳动作迅猛刚劲,身法矫捷雄健,手法套路清晰,尤其是其中的龙、虎、蛇、鹤、猴五形被他体现得活灵活现。以此被聘为泰安三中武术教练九年。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举办武术国考,时年32岁的张英振,力战群雄,跻身于前五名。冯玉祥将军见其武功套路不凡,特授予他“救国源泉”一锦旗,并赠给一把龙泉宝剑。这两年,他多次与日本、蒙古武术高手交锋,百战百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蔡廷锴本人也十分敬重张英振,并曾几次亲自观看张与日本武士比武。为张助威。今天,蔡廷锴再次与张相遇,可让蔡犯了难,面对壮士,他又该说些什么呢?

唐副官看出蔡廷锴心思,主动推门下车,朝张英振等人迎了过去。

“唐副官,蔡军长不在车上吗?”张英振问道。

“是啊,这不,我正准备去龙华司令部接军长呢。”

“听说,南京政府已下令十九路军撤出淞沪,有传言说蔡将军将执行撤军命令,是这样吗?”

“这个……”唐副官不知该如何回答好。

张英振见唐副官吞吞吐吐,以为自己提问涉及到了军事机密,就抱歉地笑了笑,忙转了话题说道:“我想蔡将军不会屈服于南京投降派和日本人的压力,他不是那种人。”

“是的。”

“请转告蔡军长,我们义勇军独立团将和十九路军的兄弟们并肩战斗。”

“谢谢。谢谢。我一定转告。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