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淞沪会战
19641400000026

第26章 炸弹对付杀人狂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蒋介石始终坚持他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一·二八”淞沪开战以后,他多次要十九路军撤退。这次白川大将领兵在浏河登陆,向上海腹地进攻,迫使十九路军撤出上海市区,蒋介石认为停战议和的条件趋于成熟,便加快了与日本人谈判步骤。

实际上,在白川下令攻打国军浏河阵地的同一天,即2月28日,蒋介石就已派代表顾惠钩前来上海与日军接触,并由英国海军将领克莱安排在英舰“康特”号上与日方代表野村秘密会谈,商议停战。这一天,还派他的参谋官何世礼假惺惺地来十九路军前线,征求和谈的意见。

蒋光鼐与蔡廷锴表示:如果不以平等的、和平的方式来谈判,他们坚决反对。蔡廷锴说:“吾身为军人,本以服从为天职,但如有人甘心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誓不两立。”

十九路军退出上海后,军部设在镇江。这天,十九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范志德来到蔡廷锴临时住处,秘密报告:在上海爆炸日军旗舰“出云”号,刺杀日军植田司令官的行动未能得手,蔡廷锴感到非常惋惜。

这次爆炸“出云”号行动是范志与王亚樵的助手具体策划的,由十九路军提供一颗300磅的定时炸弹;由王亚樵安排他的专门锄杀日军、汉奸的敢死队去实施的。虽然行动没有成功,但在日军中大为震动,连日本本土也感到震惊。

范志德继续报告道:“我们现在又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如能成功,将收效甚大。我这次来,就是请军长定夺。”

“快说,有何好办法。”蔡廷锴眼睛亮了起来。

范志德说:“日本在上海也有革命党人,他们是反战的,另外还有朝鲜革命党人,主要是在上海搞救国运动,也是抗日的。我和王亚樵商量,联合这两路人马在日军‘天长节’举行庆祝会时,仍用炸弹对付白川等人。”说完期待着蔡军长的态度。

十九路军被迫撤出上海市区后,驻上海的日军高兴之余,便想寻找机会炫耀“打败中国军队”的胜利,宣扬“皇威”。1932年4月29日,是裕仁天皇的诞辰日,为日本国的“天长节”。白川等人决定这一天在上海虹口公园举行隆重的庆祝会。

蔡廷锴说:“现在既然停战协定快签字了,如果是间接的实施,不成问题。若是直接由我军实施,恐怕走漏风声,引起国际上的交涉。”

“放心,军座。绝对是间接,而且秘密。对我军毫无影响。”范志德非常有把握地说。

“既然是这样,我看可以。就劳兄弟去安排。”

“是,军座。”范志德高兴起来。

范志德经与王亚樵再次商量,觉得这次行动还是由日本人或朝鲜人来具体实施好。于是,王亚樵约见了拜把兄弟安昌浩,即流亡在上海的“韩国临时政府”总理,他欣然答应下来,并指派金九负责这次行动筹划和指挥。金九立即决定由朝鲜志士尹奉吉这一天混入会场,向大会主席台投掷炸弹。

4月29日,尹奉吉行前写了决死书,并照了决死像。他将一枚高爆炸力的炸弹巧妙地放在肩背的水壶中,顺利混入会场并靠近了主席台,正值会议开始。

主席台,日本驻上海总领事村井仓松、上海海陆空三军总司令白川大将、第九师团长植田中将、第三遣外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中将、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日本上海居留民团行政委员长河端贞次和书记长友野皮居等7人依次排开。这时,河端贞次上前一步,宣布庆祝会开始,由村井仓松“祝辞”,随后放起了日本国歌《君之代》。

上午11时左右,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台下的人群开始有些骚动。

机会来了,尹奉吉装着喝水,将水壶盖打开的同时拉启了炸弹的引擎,迅速投上台去,炸弹正好落在白川与河端贞次之间。

“炸弹!”站在白川大将身边的野村眼睛看到一个“兹兹”冒着白烟的黑东西抛了上来,又一次大喊了一声“炸弹!”但台上的人一动不动。因为日本人唱国歌是极为神圣的时刻,是不允许乱动的。他们继续唱着。这时“轰隆”一声巨响,台上沙飞石走,烟雾弥漫……

结果是:白川与河端贞次丧命;植田与重光葵各断了一条腿;村井腿部重伤;野村瞎了一只眼。先前,重光葵公使受日本陆军的压力,不肯在《淞沪停战协定》上签字,而重伤后,在临进手术前答应了,并在协定书上签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