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市民健康手册
19627400000002

第2章 健康理念篇(1)

一、正确认识健康

1.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宪章》的这个定义,具有丰富的内涵:

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感,有较强的适应自然能力和抗病能力。

心理健康是指智力正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安宁,情绪稳定,有自信心,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思维与行为协调统一,有充分的安全感等。能正确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与挫折,正常工作,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良好是指能与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正常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

2.健康的意义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权利,是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前提,也是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任何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都直接取决于人民的强健和创造性。因而,世界公认健康既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又是社会发展的潜在动力。

3.身体健康的标志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感到紧张;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得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牙齿清洁,无龋洞,无痛感,无出血症状,齿龈颜色正常;

肌肉、皮肤富有弹性。

4.如何自我判断健康状况

自己的健康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

通过医学检查,了解自己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否正常;

判断自己的日常生活状况,如食欲、睡眠、性生活、工作、学习和日常活动等是否有异常;

心态轻松、自信、平和,处事稳妥、有序、泰然,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正常,而不是紧张、不安、压抑、焦躁、偏执、易怒或喜怒无常;

社会交往能力如何,是否与亲友、同事保持联系并关系融洽,是否能适当参加社团活动;

是否对工作保持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能完成常规的工作数量和质量,是否经常因疾病或不适请假等。

5.健康状态

健康是一种富有伸缩性的相对状态。健康与不健康并非泾渭分明的两极对立,而是一种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的连续状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白色区域,严重疾病比作黑色区域,那么,从白色区域到黑色区域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灰色区。灰色区域又可具体分为浅灰色区和深灰****,处于前一区域的人群只是健康状态欠佳、亚健康;处于后一区域的人群则是慢性疾病的临界边缘等。显然,绝大多数人群都散落于浅灰色区域,这是一个人追求健康的自我实现的必经阶段,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层面。

6.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也称为健康的四大基石。

7.健康期望寿命

健康期望寿命,又称无伤残期望寿命或伤残调整期望寿命,是指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推导的一代人在良好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是以期望寿命减去因病或伤残等健康受到损害的短期时间(因病卧床、休工和休学、活动受限天数)。健康期望寿命表明了生存质量。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2007年我国的平均期望寿命为74岁,健康期望寿命为66岁;日本的平均期望寿命为83岁,健康期望寿命为76岁;法国的平均期望寿命为81岁,健康期望寿命为73岁。

8.影响健康的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结果提示,影响健康的因素有五个方面:个人的健康和寿命有60%取决于生活方式,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实践表明,当今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市民缺乏健康生活、疾病预防、应急避险等方面的科学素养密切相关。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是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9.健康的长度与宽度

健康应该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命的质量,主要指健康生命的长度。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教授对人的生命质量提出新解:“生得好,活得长,病得晚,死得快。”“生得好”,是指没有缺陷、没有疾病,尤其是没有遗传疾病。“活得长”,是希望每个人都能长命百岁。“病得晚”,是要让疾病晚点来。“死得快”,就是身患疾病的时间短,如果一个人87岁得病,88岁去世,这样,既减少本人的痛苦,又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二是生活质量,主要指健康生命的宽度,即时刻体验快乐和幸福的量。

10.人类的理想寿命

根据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生长期的5~7倍。人类的生长期用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20×5=100岁;20×7=140岁;25×5=125岁;25×7=175岁)。因此,人的理想寿命应该是125岁到175岁,最低应该是100岁。

11.国民寿命的变化

国民的平均期望寿命由解放前的35岁一跃上升为2000年底的71岁,2005年的73岁。过去人活70古来稀,现在活到80不算老,70还是正当年。

二、谨防健康透支

1.健康存量

每个人通过遗传都获得一笔初始健康存量,这种与生俱来的存量随着年龄增长而得到补充,再随着年龄渐长而折旧。

2.健康透支

健康透支是由于不良的生活、工作、行为方式引起的无感觉或感觉不明显健康损害,透支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亚健康→慢性疾病……

长期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透支血管的健康。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导致血脂增高,造成血管内膜功能性损伤,久而久之出现纤维斑块,发展至斑块出血、斑块破裂、局部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也可扩张而形成动脉瘤。

吸烟几乎透支所有器官的健康。它伤害呼吸道黏膜、导致健康人上呼吸道损伤,增加血液黏稠度,伤害血管内膜。

过量饮酒透支肝脏健康。喝一两白酒,肝脏就要忙碌6个小时。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一次过量饮酒,相当于一次轻型急性肝炎。

经常熬夜导致身体多方面损伤。经常熬夜导致肥胖、免疫力下降、听力下降、加速皮肤老化和白头发增多,引起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会慢慢地出现失眠、健忘、易怒、焦虑不安、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

三、高度重视亚健康

1.什么是亚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称为“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特点:

功能性改变,而不是器质性病变;

体征改变,但现有医学技术不能发现病理改变;

生命质量差,长期处于低健康水平;

慢性疾病伴随的病变部位之外的不健康体征。亚健康是否发展为严重器质性病变具有不确定性。但是,亚健康本身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