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动画艺术论
19611300000049

第49章 动画比较论——差异与鉴别、融合与超越、动画比较的内容及其意义(6)

1、美国——多元化文化之源

(3)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美国是世界上得天独厚、无比富饶、自然环境最好的国家。美国国土总面积为9372614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地占40%,这个比例在世界各大国家中是罕见的,比如中国,其面积比美国稍大一点,但可耕地面积只占10%。美国中部大平原,土壤肥沃、农产丰富,草原和山地牧场占全国总面积的28%,畜牧业十分发达。山岭、高原、盆地、尼加拉瀑布、密西西比河、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海岸线长达22680千米……多种多样的地理状况,蕴藏着品种繁多的物产。特别是美国本土处于北温带,海洋气候约在5℃至21℃之间,密西西比河流域平均降雨量500毫米以上,极其适宜农业生产。

美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钾盐、磷酸盐、硫磺等矿物储量均居世界前列,其他有色金属也很丰富。森林面积达205万平方千米。水力蕴藏量达13000万千瓦,运转中的核反应堆有110多座。

曾有人说:“不是局部环境而是美国整个的环境决定了美国人的性格或造成美国式的人。”美国人以雄厚的资源为基础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使他们总觉得有一种优越感,而且,美国人懂得开发资源就意味着财源广进。

(4)民族大熔炉

美利坚民族是100多个移民民族的混合体,就连印第安人,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美国最早的主人,其实也是最早的移民。各国移民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发展,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并拓展了美国国土和国内市场。

各地移民把他们各自传统的有特色的文化带到美国融合成独具魅力的美国式的多元文化。

大批移民从四面八方涌入美国,他们一方面积极地适应新环境,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面临的一切,由此产生了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另一方面,他们互相之间要求人人平等、公平竞争,这更促进了美国人平等思想的发展和强化。

(5)《独立宣言》与《解放宣言》

两次国内战争,出现了两位伟人,产生了两个宣言,基本上概括了美国短短的200年的历史。美国在创建及建国后的岁月中,基本上只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战争持续时间短,破坏性小,却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争取独立自主权利的战争,也是美国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1776年7月4日正式宣布了《独立宣言》,宣言中郑重宣布:“我国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现在是,而且按公理也应该是独立自由的国家;我们取消对英国王室效忠的全部义务,我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从此全部断绝,而且必须断绝。”

1789年3月4日正式建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并推选乔治华盛顿为第一任总统。

南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解放生产力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矛盾斗争的焦点集中在保存还是废除奴隶制上。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美国联邦总统,1863年1月1日林肯正式颁布《解放宣言》,宣布南部叛乱诸州的奴隶全部解放。

两次战争、两个宣言、两个伟人为形成美国人独立自由、平等竞争以及英雄崇拜的文化心理奠定了基础。

2、日本——大和文化之根

(1)艰难的自然环境

日本是亚洲东部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领土由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构成,面积37。77万平方千米。地形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地震频繁,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四次地震,有“地震国”之称。

日本属于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梅雨期,遭受台风侵袭,冬季狂刮北风,其后的变幻影响着日本人的生活,形成了温湿文化与干燥文化、海洋文明与大陆文化交织并存的日本文明。

日本不仅资源匮乏,而且时时处在地震、火山、海啸和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之下,因此,要求全岛民众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抵抗灾难方可得以生存。

(2)单纯的民族构成

日本有1.2亿多人,99%以上是大和民族。可以说,在世界人口大国中日本是种族最纯粹、文化同质性最高的国家。这种民族的单纯性避免了********的纷扰,加强了日本单一大家庭的集团意识,使日本在整体上既能吸收中华文化,又能吸收西方文化,同时还能保持本民族的固有特性。

正是这种特有的灾难性生存环境和单纯性的民族构成,形成了日本“以和为贵、无忤为宗”(圣德太子颁布的“十七条宪法”中的第一条)的大和文化,把“和”视为一切社会交往的首要原则。

(3)强烈的扩张欲望

日本在漫长的历史中1945年以前没有受到过外国武力的入侵,但它却发动甲午战争侵略中国,随后又侵占了朝鲜,并对俄宣战,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占了很多便宜。使其侵略野心更加膨胀,进而与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侵占了中国东北、华北、中南广大地区,并南侵东南亚。然而好景不长,1945年8月战败投降,宣告了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的灭亡。

3、中国——伦理文化之本

(1)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高差悬殊。西北、西南高原高山绵延高峻、气势雄伟,有著名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长江、黄河中下游有广阔的大平原……全国不但疆域辽阔,而且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位于全球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东部,大部分国土处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季风气候发达,温度和水分条件配合良好,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而且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潜力巨大。

中国人口达13亿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4000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2)伦理文化类型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三个基本条件。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地域;从物质生产方式看,中国文化根植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从社会组织结构看,宗法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纽带,上述地理、历史、经济、制度等条件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孕育了中国伦理型的传统文化。

(3)伦理类文化的基本特点

伦理文化亦可称“德性文化”。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黑格尔《历史哲学》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65页)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孝悌,强调道德修养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这种伦理文化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抵御外族的侵略,表现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二、文化理念不同

1、美国——科学理性

美国尊崇西方科学主义的逻辑思维特质,注重科学主义的五大原则,即精确、量化、分解、逻辑和规范,因而决定了思维方式的缜密性和条理性。

2、日本——实用理性

由于日本人强烈的生存理性意识,决定其格外注重现实利益的功利的实用主义思维方式。这种实用理性追求即期效益和成功率,把成功的目标看得高于一切。

3、中国——道德理性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受传统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道德化倾向,这种思维方式以道德判断为依据,即以善或恶、正义或非正义、公正或偏私、诚实或虚伪等道德概念对人们的行为做出判断和评价,并通过社会舆论来扬善惩恶、驱邪扶正、褒诚贬伪,以此来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价值观念不同

有这样一个故事:美、中、日三国少女都穿着裙子、带着草帽一起在海边散步,忽然一阵海风吹来,美国少女双手急忙捂住草帽,深怕刮跑了这顶价值5美元的帽子;中国少女急忙双手捂住裙子,深怕被人看见大腿,有伤儒雅;日本少女则一手捂住草帽、一手捂住裙子,财产和儒雅一样都不能丢。

1、美国——物质至上、金钱至上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将赚钱视为人生目的,视为“天视”的经济伦理,乃是资本主义的一条首要原则。这种经济伦理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社会伦理中最具代表性的东西,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根本基础(参见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38页)迪斯尼的动画大片、故事大片每每出厂,就会有大把的钞票滚滚而来,这些动画大片虽然是“精神产品”,但美国人不是为了精神,而是为了赚钱。

2、中国——以义为上,精神至上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义”的内在价值。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义者,天理之所宜”(朱熹《论语集注·里仁》)义,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的品格,即在于它体现了“理”的要求,而天理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品质。义,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准则,具体化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要求,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小哪吒可称为一个道德至上的动画形象。

长久以来,中国人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动画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精神陶冶。

3、日本——既重精神,又重物质

日本人为什么对樱花情有独钟,如醉如痴,其实最根本、最深层的原因是樱花中有他们自身的投影。因为樱花在开放时,千树万树一起盛开,绚丽无比、繁花似锦,而凋谢时,一夜之间落得干干净净,遍地花瓣。日本人似乎在樱花的花开花落之间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外化,认为人生就应该像樱花既辉煌又壮烈,这正是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同时,日本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也是不遗余力的。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疯狂掠夺别国财富,50年代,朝鲜战争爆发,日本又一次发动了“经济战争”,使日本经济又高速发展起来,成为经济强国。

日本的动画产业也充分表现出精神和物质并重的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