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乱世门口的风流董卓
19607300000016

第16章 世间安得太平道(五)

第十六章世间安得太平道(五)

阳城东,三十里。

一队黄巾败军自阳城而来,忽见三人立于小道之上,一人黑面持矛,一人红面立刀,一人手持两把长剑。

张飞向前跨出一步高声喝道:“尔等,还不来速速受死。”

这本就是一支失了主帅,丢了粮草,被吕布吓破了胆的队伍。为首的主将勉强从阳城方向逃了出来,带领队伍不敢走官道,在小路辗转了一日,希望能够到达颍川,哪里曾想在这种地方竟然有人拦路。

有不少士卒原以为是遇到了拦路的山贼,可是一时间数千人合围,那刘字大旗分明告诉他们这同样是一支大汉军队。

袁通与你一战,那人挥舞长枪,接住张飞的攻势,只是明显不支。

一偏将上前,关羽同样上前与偏将交手。

只一合,关羽开口道:“停手吧,你有伤在身,在我手下走不了一合。”

关羽的话很平静,自那偏将开始,数千黄巾军都停止了争斗。

人群中,先是呜呜声,随后数千黄巾军嚎啕大哭。

那偏将忽然高喝一声,“我廖化自今日起,退出黄巾军,我不信会遭什么报应。”

“老子不干了……”哭声止,人人大吼。

朦胧中,一人向前语气温和道:“放下过去,才会有新的开始。”

“大哥,我们这一趟,守株待兔竟然收编了近四千的黄巾军,队伍扩大了一半啊。”张飞依旧是大嗓门。

刘备却是愁眉不展。

关羽开口道:“大哥是在想,我们的队伍虽然壮大了,但是我们三人毕竟没有朝廷钦封的官职,更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办法养活这六千多人吧。”

刘备点了点头,他们一行人自从涿郡组织乡兵拉起队伍,再到投靠公孙瓒一直便是如此,英雄无用武之地,这个标签让刘备背了很多年。

“大哥,我看董卓是个能干大事的人,咱们投奔他怎么样?”张飞嚷嚷道。

刘备道:“我们原本寸功未得,而今又依靠人家的部署,打了胜仗,你让大哥怎么开口。”

……

阳城正面战场。

吕布望着四散而逃的黄巾军,再看看董卓的人马,叹气道:同样是五千队伍,为何西凉军敢以寡抵众,而丁原却不敢。人家的主公,我的主公。

“将军,西凉军说了,要将赤兔马赠与将军。”张辽在吕布身后开口道。

吕布点了点头,自言自语道:“文远,想不想也有一支如西凉军一样的队伍,不,比西凉军还要勇猛,战场之上正面碾压便让对手毫无反手之力。”

“将军,真的有这样的队伍吗?”张辽问道。他觉得吕布就是神,在战场上任何时候看到的都是吕布冲锋在前,所向披靡的背影。

“会有的。”

黄巾军原本的部署便是由最为精通兵法的张梁率先攻下阳城,自北向南直接进攻洛阳,同时没有了阳城的阻碍,广宗城中号称二十万的黄巾军也可以彻底排开,自阳城阻碍支援洛阳的汉朝军马。

所以李儒才在阳城方面仅仅是要董卓毁掉张梁的粮草,便马上撤离,从时间上换取空间。因为现在来说,洛阳城破,汉家天子朝不保夕对西凉军的壮大相当不利。而部署刘关张那招暗旗,便是进一步组织张梁进攻洛阳的速度。不曾想,吕布直接斩了张梁,汉军大获全胜,只是董卓并不能直接把战场上剩余的黄巾军带走。

所以这一场战,看似是西凉军打赢了,但是真正赚的瓢盆满钵的确是丁原,除了被刘备收编的廖化带领的那一部分之外,剩下的绝大多数,被丁原直接带进了阳城,而且自董卓支援到战争结束,丁原没有任何表示。

当然这一结果,直接导致的便是在撤军的过程中,贾诩不停的咒骂丁原不是个东西,就连西凉诸将也对此纷纷表示不满。

华雄便是如此:“他奶奶的,什么狗屁丁原,老子们辛辛苦苦帮他打退了黄巾军,连个猪大腿都不知道给爷爷们一块。”

董卓对此倒是颇为淡定道:“贾诩先生是文人,文人嘛舍不得点家底是正常现象,你们几个一刀一枪建功立业的怎么还是这般计较。”

贾诩无奈道:“主公,我一路上虽然烦你了不少,但是你这样说可不对了,我这种指手画脚的自然是不如张济等将领心疼将士,要我说心里最难受的自然是主公你,只是主公打肿脸充胖子罢了。”

“我不是充胖子,我本是就是胖子。”董卓此言一出,再没有人说话。

过了良久,贾诩开口道:“主公,我们不说笑,我战前说过,能看出此次黄巾军意图进攻洛阳的天下谋士十人以内,而我仔细推演,按照李儒先生的布局,便是再削弱黄巾军的同时,尽可能的削弱天下诸豪杰的实力,这才仅仅派出我们五千骑兵突袭张梁,这才是李儒先生的真正意图,而此役丁原做大,是在布局之外的突发情况,此人有吕布这样的猛将,一旦有良才辅佐,是主公今后的大敌,不可小觑才是。”

董卓定了定神长吁一口气,额前原本的红枣印记忽然开裂,变成了两瓣,贾诩顿时惊异道:“主公,你这是?”

董卓道:“无碍,你们不用担忧,当日于吉先生传我太平道,我根骨太差结果去九存一,今日我观你们两军厮杀,气机涌动,看来是更上一层楼了。”

“恭喜主公。”

“那自然不能什么便宜都占不到不是,先前贾先生说有李儒这般见地的天下十人之内,贾诩先生可知都有谁。”

贾诩想了想道:“袁方自然算一个,他是水镜先生的高足,皇甫元帅自然也算一个,令外于吉先生对于郭嘉的赞誉极高,他肯定也算一个,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

董卓心里面默默估算了一下,以他作为后世人的了解,周瑜算一个,诸葛亮,庞统应该也算,只是按照时间估计他们现在应该还是小孩子。哈哈,想到这一层,董卓心中忍俊不禁。

还有一个,司马懿。董卓心中苦笑。

颍川城外,三十里。

暮色中,一支自南向北的队伍缓缓而来,几匹老马,几辆大车告诉别人这是一支运粮食的商队。然而不同于寻常商队的是,这支队伍以年青汉子居多,除了一位游方算卦的老头,一人占据了一辆大车。

秋风乍起,那老头扯了扯身上的并不紧实的衣服,远远一位虎背熊腰的年轻人看到老者的举动,策马而回,将自己的袍子脱下递给了老者。

老头也不客气,接过袍子盖在了身上,年轻人一路赶来,酒已经喝了好几壶,确是觉得枯燥异常。开口道:“老人家,你这卦算的准不准。”

老头道:“我这卦,时准时不准。小伙子,要不要给你算上一卦。”

年青汉子笑了笑道:“说实话,我这命没什么算的,我自己心里已经清楚了,你给我大哥算算。”

老头也乐了,呵呵笑道:“你们捎了我一路了,我也给你们说句敞亮话,你这大哥有帝王之相。”

众人一听,呵呵大笑。

夏侯渊回头冲曹操喊道:“大哥,你怎么看。”

众人笑,这布衣不穿道袍却攥着根八卦旗的老头也跟着笑,半晌儿,语气激动道:“这样的命相,很多年前我在北方也见过一个。”

夏侯渊乐道:“老人家,你说说那人是干什么的?”

老者似乎是在努力回忆答道:“好像是一个卖草鞋的。”

“卖草鞋的,众人又是哄堂大笑。”

夏侯渊冲众人嚷道:“我看,你就是个疯老头,卖草鞋的怎么能当皇帝。大家不理他便罢。”

整个过程,曹操一言不发,却将卖草鞋的这几个字,记在了心里面。

不多时,前面出现了一座破庙,听动静似乎里面有人。

曹操让夏侯渊等人将老头放了下来,继续带着队伍向颍川的方向而去。

老头一言不发,一人向破庙的走去。临了自言自语道:“这人有帝王之气,却又是个短命之相,怪哉怪哉。”

庙里面,同样是一支商队打扮的队伍,相较于先前曹操的队伍,显然要更像商队一点,他的不寻常之处在于领头的竟然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这孩子旁边站着一位年长的管事,对小孩说道:“四公子,现在城里太乱,黄巾军,汉家军,你来我往。三爷嘱咐我,出城安置你们,待安定下来,再入城。”

司马懿笑了笑道:“风管事,依我看,黄巾军真正的目的是洛阳城,并不会在颍川久居,我们等些时日便是。”

被唤作风管事的中年人答道:“四公子,看事情一向透彻,连我这在司马府多年的老管事都比不上四公子。”

司马懿闻言道:“那我要考一考,风叔了,依你看眼下什么最重要。”

风管事不假思索道:“自然是粮食,药材,还有做城墙的石料啊,四公子放心,三爷一早就备下了。”

司马懿摇了摇头道:“三叔还是看得不长远,乱世将开,各地方豪强免不了要扩军,扩军的话自然是兵器。”

“是,是,四公子说的是,明日便回府告诉三爷。”

司马懿自然早早看到,一个老者坐在了庙门前,便命人在篝火前腾开了点空地,招呼这算卦的老头安顿下来。

一夜无话,清晨,司马懿不禁问道:“老爷子,兵荒马乱,你一个人到这颍川城凑什么热闹。”

老人家盯着司马懿看了许久,摇了摇头道:“像,好像,”老头自言自语随后又道:“老朽收了一个劣徒,谁知这孩子命不好,我寻思着再去看他一眼。哎,不说也罢。”

说完,这老头走出庙门,继续朝颍川城的方向而去。

许久,司马懿忽然喊道:“快追,这人是左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