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19599300000008

第8章 墨用文玩(2)

曹素功(1615-1689),名圣臣,原名孺昌,字昌言,一字荩庵,号素功,曾授布政司经历。其墨业是在明末吴叔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改“玄粟斋”为“艺粟斋”。“紫玉光”是他的第一名墨,传说曹素功曾在康熙帝南巡时献墨,得到赏识,御赐“紫玉光”三字,遂声名大振。此墨分36锭,每锭墨面图案为黄山之一峰,全部合起来即成为“黄山三十六峰”完整通景,十分奇巧。时人赞道:“应运而生,玉浮紫光。名曰隃麋,天下无双。超奚迈沈,独擅众长。图以黄岳,妙手文章。芬芳馥郁,密致坚刚。允为世珍,金玉其相。”其他名品还有“天琛”、“天瑞”、“千秋光”等。有《曹氏墨林》一书。其子孙能世继其业,历经十三代。后代有语:“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可见其影响之大。

汪近圣,康熙、雍正时人。初在曹家制墨,后脱离自行开设“鉴古斋”墨店。其所制《罗汉赞》《西湖图诗》等墨“光可以鉴,锋可以截,比德于玉,缜密而栗”。将生产过程作为墨的图案,莫过于清代墨中比较流行的耕织图墨了。汪近圣制作的耕织图、套墨,共两盒,每盒23件,一盒为耕图,一盒为织图,每件墨一面为图,一面为康熙题诗,分别装在两个精制的漆盒内,盒盖上有五爪双龙戏珠纹饰,说明墨非民间所用。由于耕织图比较详细地记录了生产工序、机具形制及操作情景,故而使我们了解到古代生产状况。耕织图亦可视为一部古代科技资料。有人曾把他比之为李廷珪。汪近圣的次子汪惟高曾担任过内廷的“制墨教习”,由此汪氏墨名益著。其后人辑有《鉴古斋墨藏》,以志荣耀。

江节庵,名宣礼,字蓉坞。开设“函璞斋”墨肆,在乾嘉年间与曹素功、汪近圣两家鼎足三立,在曹氏墨业迁往苏州以后,便撑起了徽州地区的大半边天。《兰陵氏书画墨》《青麟髓》《新安大好山水》等墨都是他的代表作。汪节庵研制《名华十友》墨,即十种花卉。墨为长方形,每锭为一种描金花样,并加以题名,桂花题为仙女;菊花题为佳友;梅花题为清友;莲花题为深友;海棠花题为名友;酴醇题为韵友;茉莉花题为雅友;沈丁花题为殊友;香蒲花题为禅友;芍药花题为艳友,墨的反面分别为真、草、隶、篆、行等书体的“名花十友”四字。十锭墨装在大漆盒内,盒盖描金彩绘双龙戏珠,极为精致,显示了汪氏制墨水平。当时江南大吏选作贡品的,必有汪氏之墨。其墨还得到大学士阮元的称赞。

胡开文,原名胡正,别名“天柱”。嘉庆、道光以后,在另两家墨业逐步衰微之际,胡氏墨业却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由于其在制造高级墨的同时,又注重普通墨的生产,薄利多销,广为宣传,故胡氏墨很快形成独霸全国的局面。名墨有《骊龙珠》《古隃麋》《千秋光》等。以自家老法制作者,常有“苍佩室”墨款。所制集锦墨长期被充作贡品。1915年,胡氏《地球墨》在巴拿马博览会获得金奖。

清代除以上“四大墨家”外,知名的还有歙派的程正路、吴守默、方密庵、巴慰祖、程瑶田等,休宁派的吴天章、胡星聚、程怡甫等,他们对清代墨业的盛世各有一番贡献。

在古代的名品墨中,最具观赏价值的要数“集锦墨”了。集锦墨,又称“瑶函墨”“豹囊丛墨”,指把不同的名墨集结在一起的成套丛墨。或形式、图案相异,或题识有别,无固定的组合方式。集锦墨的开山祖师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汪中山,其后吴叔大、潘嘉客继之而起。清代集锦墨的发展,在品种的多样、制作的精工、装饰的华丽上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

集锦墨的生产往往需耗费巨资,所以,它时常是在某家墨业最为兴盛的时期所为,代表其制墨的水平。清代墨林高手多制有集锦墨的名品,如曹素功的《紫玉光》《天琛》《天瑞》《青麟髓》《千秋光》等。《青麟髓》是将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等巧种墨合为一套;《千秋光》则根据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作出相应的桓圭、信圭、躬圭、蒲璧和谷璧,五式一套。汪近圣有《御制耕织图墨》,48种一套,《御制罗汉赞墨》18种一套,《御制石鼓文墨》10种一套。胡开文在兼取众家之长的基础上独创一格,所制“御园图墨”,由数幅图案构成,一建筑物为一图:每锭墨的造型不同,或作钟鼎,或作圭璋,或作壶爵,如栖台亭榭、假山洞壑,纷然杂陈,洋洋大观。雕刻之细微,令人有观止之叹。《手卷墨》造型与图案各异,图分龙文双脊、墨松使者、漆园史、越女、延川石液、全壶墨汁、安期生、谪仙等10种,锦匣做成画卷式、十分精美。

集锦墨的外匣装潢也相当考究,一般采用楠木漆盒,方或长方形,多盖大盒小,所谓天盖地,以远湿防潮。盒内分屉,屉套白线,墨锭装入锦盒或以黑漆做底,上施朱彩,或镶嵌填纷的螺钿,盒面或描金龙纹、山水,或加以题刻,如“艺林珍玩”等,富丽堂皇,招人爱赏。

这样精致的墨盒,可使墨品长久保存而品貌不改。墨盒的好与差,直接反映出墨品的高与低,与它的价格、价值成正比,上等佳墨绝不会贮藏于劣质匣中。

集锦墨是制墨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将以前的墨以实用为主转化为以欣赏为主了,其工艺是当时书画、雕刻、漆器、螺钿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古墨高度成就的集中体现。作为清丽雅致的艺术品,集锦墨已成为人们馈赠送礼、收藏品玩的宝物。

二、墨的种类

墨文化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墨作为古代基本书写工具,其类型十分丰富,已经远远超越了书写用途。每类墨种都体现了一种特殊的用途,有的还体现了某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特色。古往今来的墨种主要有下面几类。

普通墨:这是最常见的墨种,即一般人用来书写的墨,体现了墨的基本书写功能。这种墨一般形式简朴,墨品名称与墨家字号直接用金蓝色书写。

商品墨:即制造用以公开出售,供一般人书写使用的墨。这类墨在墨的产量中占有大部分,墨模的雕制都比较简约,墨品形制普通适用,选烟用料也比较一般。

珍藏墨:这类墨出于自用和收藏而由墨家定制,也有向外出售的,因其选料的精美、制作的精细以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而成为收藏家竞趋的墨种。这类墨质量大大高于一般的商品墨,但缺少实用价值。

雅玩墨:这类墨多由雅喜好墨的文人、官吏向墨家定制,署上制者名款、诗词、斋室名、书画图案等,作为自用或馈赠之用。其选料做工都比较精致,一直为收藏家所珍爱。其形状大多小巧玲珑,大小盈寸,烟料、做工都属上乘,艺术性极高,是墨中珍品。

御墨:皇帝用墨。唐以后设墨务官,专制御墨。清代御用墨始于康熙年间,分为两类,即内务府墨作所制和徽州墨家所制,御书处所制御墨远逊于徽墨,但御墨中有徽州墨家承制的,则不可同日而语。

贡墨:古代封疆大吏请墨家制造进呈皇帝或按旧制征贡的墨,都署有进呈者的名款,有的也署墨家的名款,多为墨中珍品,这是除御墨外皇家用墨的另一个来源。贡墨由地方官员进贡或由政府征贡。地方官员进贡的墨,一般都题有“臣某某恭进”字样,或题墨家名款“臣某某制”等字样。这类贡墨选料上乘,刻模精细,不惜工本,为墨中上品。

礼品墨:即为祝贺人家生日、婚礼及幼童开蒙之类喜庆之事的馈赠礼品。这一类墨大多有精美的装潢,施以漱金,如《寿屏墨》《百子图》等,但这一类墨在选烟用料上并不很讲究,只讲究外表的华贵与精致,故其实用价值、质量一般逊于其他类墨。

除上述墨种外,还有自制墨和药墨等。顾名思义,自制墨就是按照制墨者意愿制造的墨,而药墨则是用来当作药物治病的墨,一般是松烟墨,有些直接署药店名款。

三、古墨鉴别

收藏古墨,应采用多种方法辨别古旧与新仿,以防上当受骗。

首先是看墨品,包括制墨的时间、墨名、墨类、墨色、墨的形态、大小、轻重。墨的光泽泛紫色则是优质墨。看墨的表面有否损伤、断裂。“冰纹”与“墨霜”均是墨品曾受潮的现象。如表面暗淡、老重,证明是一锭古墨。

其次是闻墨品。古墨由于含有多种中药材,藏家一闻即有一股馨香扑鼻而来,这就是中药味产生的香味。后代所制墨品常有一种怪味。大多是用冰片掺之,味浓烈含凉,人闻后有刺鼻之感。而古墨的香味,淡雅沉朴,很是舒畅,人久闻而不厌。

再次是比墨品。古墨老旧、厚重,图案字迹清晰、规矩,香气沉朴。而仿制墨(即后代制墨)由于质差工少,与古墨有天壤之别,一比就一目了然。

四、古墨保养

古墨,由于墨品存世时间较长,收藏古墨首先要注意温度和湿度,不宜放在干燥或过于潮湿的地方。

其次,古墨易破易碎,不能压碰。一般都要做锦盒,用宣纸包装入盒存放。

另外,古墨要放置在避光、背阴的地方,避免透风,也不能放在高处,以防跌落损坏。

收藏古墨,还必须掌握明清各朝制墨大家墨号和墨派,最好有墨谱对照,防止伪造者以新充老,移花接木,蒙骗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