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交际心理学
1959800000030

第30章 办公室交际3:用魅力征服下属(2)

做到用人不疑

“用人不疑”的谋略,仔细分析起来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真的知人而不疑;第二是以不疑的态度或表现去对待下属。事实上,许多用人者,在使用人才的过程中,都不能够做到真正的不疑,他们始终都还是在观察手下的人才,时刻抱一份警惕之心,一旦发现下属有不轨行为或动向,便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先发制人,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我们所言的“用人不疑”,并不是要求用人者完全放心、完全坦然,对任何人都以诚相待、投之以一片真心,而是要求用人者在谨慎的前提下,能够看准人,然后再大胆使用;在用人的过程中,不听信谗言,不乱生怀疑;别人没有过错,没有异己之心,就应该对别人怀有信任,在事情还没有搞清楚之前,千万不可乱怀疑别人而仓促采取行动,否则后悔莫及。

领导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对人的信任。尤其是当有人故意挑拨离间、搬弄是非的时候,谗言听得多了,假的也会变成真的。做到用人不疑确实很不容易。

春秋时期,魏国太子要到赵国去做人质,魏王派庞恭陪同太子一起去。

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如果现在有人跑来对您说街市上跑来一只虎,您相信吗?” 魏王说:“简直胡说,街市上哪来的老虎。” 庞恭又问:“假如又有人来报告,说街市上跑来一只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迟疑一下说:“不相信。” 庞恭再问:“假如又有第三人来报告,说街市上跑来一只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说:“大家都这么说,大概就真的有虎吧?” 庞恭说:“街市上本来不可能有老虎,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说的人多了,假的也就变成真的。邯郸离魏国比离街市远多了,议论我的人远远不止三个,愿大王详察。” 魏王让庞恭放心前去,宽慰他不会相信谗言,但是后来还是有不少人说庞恭的坏话,魏王听得多了,受了影响,庞恭从邯郸回来,魏王竟然见也不见。 信任能让下属对上司更忠诚,能促使他们死心塌地为你努力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但是,能做到用人不疑是非常困难的。当领导者交代部属做事时,心中总会存在着许多疑问,比如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一个人处理,能负担得起吗?”或者想:“像这种敏感度很高,需要保密的事,会不会泄露出去呢?”所以,用人者常会有这种微妙的矛盾心理。

而更为微妙的是,当用人者以怀疑的眼光去对待他人时,就好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镜,一定会有偏差,也许一件很平常的事也会变得疑团丛生了。相反的,以坦然的态度会发现对方有很多可靠的长处。所以信任与怀疑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因此,无论对待任何人,首先就是信赖,并且要抱着宁愿让对方辜负我,我也不愿去怀疑他的诚意,如此才能更好、更多地赢得别人的效劳。

或许,在“用人不疑”的过程中,用人者可能会有一两次“受骗”;也许,在获取信赖的果实之前,用人者要付出一点小小的学费。然而,只要能和绝大多数的人才编织起一张互相信赖的友谊之网,即使用人者为此付出一点微不足道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善于激励你的下属

激励的关键在于找到切入点,通过研究人的本性、需求、心理、习俗、性格、爱好、家庭情况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从中发现影响其思想和行为的真正动机和根本原因。找到了激励点和激励目标之间的联系,就找到了激励方法。在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方法主要有:

1.以情励人

富有人情味的上司必能获得下属的衷心拥戴。吴起是战国时期着名的军事家,他在担任魏军统帅时,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下层士兵的拥戴。当然,吴起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让士兵在战场上为他卖命,多打胜仗。他的战功大了,爵禄自然也就高了。正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

有一次,一个士兵身上长了个脓疮,作为一军统帅的吴起,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吮脓血,全军上下无不感动,而这个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个消息时却哭了。有人奇怪地问道:“你的儿子不过是小小的兵卒,将军亲自为他吸脓疮,你为什么倒哭呢?你儿子能得到将军的厚爱,这是你家的福分哪!”这位母亲哭诉道:“这哪里是爱我的儿子呀,分明是让我儿子为他卖命。想当初吴将军也曾为孩子的父亲吸脓血,结果打仗时,他父亲格外卖力,冲锋在前,终于战死沙场;现在他又这样对待我的儿子,看来这孩子也活不长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爱兵如子”的统帅,部下能不尽心竭力、效命疆场吗?

感情投资,事半功倍。《三国演义》第42回载:长坂坡一战,刘备被曹操打得丢盔卸甲、仓惶逃命,连爱子阿斗也陷落敌阵。当赵子龙冒死救出阿斗来到刘备面前,把阿斗交给他时,刘备却将其丢在一旁:“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也许刘备爱子不如爱将,也许刘备“口是心非”耍诈术,但不管怎样,我们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刘备这一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上:使赵子龙感到在刘备的心目中,他的位置比阿斗更重要,从而激发了赵子龙为刘备打天下的热情。刘备不但善于抓住任何一个机会进行“感情投资”,而且方法独到,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领导者借鉴。

2.以恩励人

民国年间,身为一世枭雄的“北洋之父”袁世凯在统御部下方面也很注重感情投资。早在小站练兵时期,他就从天津武备学堂物色了一批军事人才,其中最着名的有三个人: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后来这三个人都成了北洋系统中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为了让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为其利用,可谓煞费苦心。

袁世凯在创办新军时,相继成立了三个协(旅)。在选任协统时,他宣布采用考试的办法,每次只取一人。第一次,王士珍考取。第二次,冯国璋考取。从柏林深造回国的段祺瑞,自认为学问不凡,却连续两次没有考取,对段祺瑞来说,只有最后一次机会了。第三次考试前,他十分紧张,担心再考不上,就要屈居人下,心中十分不快。

第三次考试前一天的晚上,正当段祺瑞闷闷不乐地坐着发呆时,忽然传令官来找他,说是袁大人叫他去。段祺瑞不敢怠慢,立即前往帅府,晋见袁世凯。袁世凯令他坐下,东拉西扯,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临走,袁世凯塞给段祺瑞一张纸条,段祺瑞心中纳闷,这纸条是什么呢?又不敢当面拆开看。他急忙回到家中,打开一看,不觉大喜,原来是这次考试的试题。

段祺瑞连夜准备,第二天考试时,胸有成竹,考试结果一出来,果然高中第一名,他终于当上了第三协的协统。

段祺瑞深感袁世凯是个伯乐,对于自己有知遇之恩,决心终身相报。后来,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成了北洋军阀政府的要人。段祺瑞谈起当年袁世凯帮他渡过难关的事,仍感恩不尽,谁知冯国璋、王士珍听了,不觉大笑,原来王、冯两人考试时也得到过袁世凯给的这样的纸条。

袁世凯这种办法,可谓妙不可言,既可以使提拔的将士报恩,又能使没升官的将士心服口服,便于统率,还给被提拔者创造了很高的声誉。由此可见,袁世凯在耍弄权术上是个高手。

3.分层激励

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认为,他们所面临的难题是如何调动三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的积极性:经理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流水线上的雇员。每个群体有不同的期望,也各自需要不同的激励方式。

经理班子需要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中国的许多国有企业面临一个特殊的难题:他们无法给高级管理人员分配股份。联想采取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改革所有制结构,使联想成为一家合资企业,这样就可以给所有的经理班子分配股份。另外高级经理需要得到承认,所以要为他们提供对媒体讲话的机会。直到今天,联想没有一位高级经理跳槽到别的公司。

中层管理人员希望升职,成为高级经理,所以他们往往会最积极地应对挑战,抓住机会展示和磨炼自己的才能。因此联想给中层管理人员确立了很高的标准,并允许他们自己作出决策并予以执行。如果他们工作出色,就会得到非常好的回报。

流水线上的工人需要稳定感。如果他们工作认真勤勉,就可以得到提前制定的奖金。联想还把小组的工作成绩与公司或部门挂钩,把个人的工作成绩与小组挂钩。例如,有时会让小组来决定如何分配全组得到的奖金,公司只提供总的指导方针。

联想的物质激励包括了四个方面:薪金、奖金、福利和认股权证。薪金发放采用国外通用的CRG的方式,CRG方式在企业里有多种用途,薪金是其中的一种。它强调公平、公正和公开,即同等级的同类人员的薪金在同等级中。其实,公司还需考虑多种因素:相同与不同的子公司、销售部或交际部、规模和能力等等。集团制定了评估标准,放到下面去,评级时定一级、看一级,比如总经理看基层副总经理,副总经理看下面经理,要求方式公开、方法透明,做好后,由决策者批准实施。第二是奖金。奖金多寡基本上是按集团效率、部门效率和个人表现。比如,做研发的和做销售的不同,销售部60%~70%取决于个人表现,30%~40%是部门效率,而研发部60%~70%取决于部门和集团效率。另外子公司由其经营的效益来决定,总部根据整个集团效益来决定。第三是福利。如保险,住房基金等,联想按社会标准取高不取低,国家规定个人工资的4%~8%存起来作为住房基金,联想就给每个员工存8%。最后是认股权证。联想是香港上市公司,其中有10%的股票是给员工的,联想是全员持股,凡是在公司工作两年以上的员工一律都有认股权证。比如1994年联想股票是1.33元一股,你认了10万股,当时不交钱,5年以后兑现。5年后多少钱一股呢?是8元一股,而你只需交1.33元,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什么这样做呢?因为这些钱不是联想给的,是员工自己挣得的。认股权证其实体现了员工努力工作的激励反馈。

幽默为领导者增添风采

幽默是人们调节生活的味精,对企业的领导干部而言,幽默的谈吐不仅可以增加亲和力,而且可以折射出智慧的光芒。

幽默的领导者能使他的下属体会到工作的愉悦。在工作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领导者幽默,做报告时饶有风趣,群众和下属们都爱听;做思想工作时,语言生动,容易入耳入心,群众和下属都乐于接受;平时和下属接触,大家觉得他可亲可爱,都愿意和他接近。这样的领导者,必然会赢得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人际关系也会协调得好,在工作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管理是科学严谨的事,那么,适当的幽默管理就是管理中最能体现幽默的调味品,它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加强团队成员的亲密度,提高沟通的效率,缓解工作压力带来的紧张感。如果说严谨是管理的常态,那么,幽默就是严谨之外的润滑剂。

幽默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在企业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富有幽默艺术的领导者周围,很容易聚集一批为他效力的下属,下属在与他们的领导者共事时,领导者的幽默会摆脱许多尴尬情景,使下属保住面子,并为有你这样的领导者而高兴,并为你勤奋工作。

据美国针对1160名领导者的调查显示:77%的人在下属会议上以讲笑话来打破僵局;52%的人认为幽默有助于其开展业务;50%的人认为企业应该考虑聘请一名“幽默顾问”来帮助下属放松;39%的人提倡在下属中“开怀大笑”。一些着名的跨国公司,上至总裁下到一般部门经理,已经开始将幽默融入到日常的管理活动当中,并把它作为一种崭新的培训手段。

领导者进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使他的下属能够准确、高效的完成工作。轻松的工作气氛有助于达到这种效果,而幽默则可以使工作气氛变得轻松。

马歇尔担任英国航空公司的最高行政主管之时,有一次主持股东会议,与会者情绪非常激昂,会议中的紧张气氛随着大家对马歇尔的质问、批评和抱怨而升高。其中有一女股东不断质问部门在慈善事业方面的捐赠,她认为应该多些。

“部门在去年一年中,用于慈善方面有多少钱?”她带着挑战性问道。当卡普尔说出有几百万元时,她说:“我想我快要晕倒了。”

马歇尔面不改色地说:“真那样倒是好些。”

于是,随着会场中大多数股东的笑声--包括他的挑战者自己,紧张的气氛轻松了下来。

马歇尔将看起来似乎有些敌意的质问转变为幽默力量,化解了紧张的一刻,解除了大家焦虑的心情。他的幽默表达了重要的信息:“这个部门重视人性的需要。我们的确关心,并且分享彼此的关心。”

可见,善用幽默的领导者具有很强的领导魅力,更容易获得下属的认同与追随。很多成功领导者的实例都表明,通过幽默使自己的形象人性化是使下属与自己齐心合作的关键。运用幽默进行管理,就是幽默管理,就是在管理工作的用人、沟通、激励,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恰当地运用幽默的力量,把幽默的人性与管理的严肃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恰当的场合与时机,用幽默缓解氛围,提出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建议,增强领导者的亲和力,如此等等。

运用幽默进行管理,领导者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幽默的力量还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化解公司的内部矛盾。经济的衰退使公司不得不面对裁员问题时,还可以利用幽默化解裁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美国欧文斯纤维公司曾在新世纪之初解雇了其40%的下属,考虑到可能由此而引起的种种问题,该公司管理层聘请了专门的幽默顾问,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对1600多名下属施行了幽默计划,在公司内开展了各种幽默活动。结果,没有出现公司所担心的聚众闹事、阴谋破坏、威胁恫吓、企图自杀等可怕后果。

幽默作为领导者的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恰如其分地运用会激励下属,使之在欢快的氛围中度过与你相处的每一天。幽默的领导者比古板严肃的领导者更易于与下属打成一片。有经验的领导者都知道,要使身边的下属能够和自己齐心合作,就有必要通过幽默使自己的形象人性化。

当然幽默是一种创造性的本领,要随机应变,根据对象、环境以及刹那间的气氛而定,但也需注意以下技巧:一是不要随意幽默。幽默并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运用的,应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和条件下发挥幽默。例如:在一个正式的会议上,当你的下属在发言时,你突然冒出一两句逗人的话,也许大家被你的幽默逗笑了,但发言的那位下属心里肯定认为你不尊重他,对他的发言不感兴趣。二是幽默要高雅才好。三是不幽默时无需硬要幽默。如果当时的条件并不具备,你却要尽力表现出幽默,其结果必定是勉为其难,到底该不该笑一笑呢?这会令彼此陷入更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