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人与你想的不一样
19581100000028

第28章 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世界因你而不同(3)

回想我们在学校所受的教育,老师更多的是在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然后要我们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在毕业之后,我们基本上都已经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忘光,但是那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却一直在为我们所用。所以,学习并不只是知识点的掌握,学习的方法才是获取新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就像人这一生,享受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李开复从学生到老师,从老师到商界,再到教育界,在20年的积淀中,他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努力提升自己,不断书写丰厚的人生阅历。

1990年到1996年,李开复供职于苹果公司,突然的职业转变,李开复要学习的东西肯定有很多,并且,他学到了如何从一个科学家转变为一个管理者。

在这其中,李开复认为苹果有一个非常值得学习的东西就是:永远将用户放在第一位。这也告诉我们,一个原则或者一个人生信条对指导我们的行为方向是多么的重要。

而后,李开复做领导时,他也学会了怎么将心比心地理解自己的员工。

在他加盟苹果后不久,由于PC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微软视窗系统不断发展,苹果进入到噩梦一般的岁月,出现了大幅度的亏损,公司也不得不大量裁员,而李开复不得不面对辞退员工的事情。

后来,苹果公司让李博士做十几个人的经理,但当时他觉得自己做不下来,而后来他学会了什么样的人才是好的管理者,那就是相信和尊敬你的员工,你才能得到你的员工的相信和尊敬,这在多年之后,一直被李开复认为是一个管理者必须具有的特质。

供职微软和加入Google,在李开复看来都是一种学习,毕竟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是有一定距离的,正是这些锻炼,才让李开复有了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我们一定要多参加实践,多去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样才不会落伍,才不会被淘汰。

而李开复在今后的人生中也很看重他所从事的这些工作经历和带给他的成长:“在过去的20年里,我有幸在乔布斯、盖茨、施密特等世界级企业家身边学习成长,我有幸在PC时代经历苹果和微软,有幸在互联网时代经历谷歌,有幸看到这三家世界一流的公司的成长和成功,并且我有幸在美国硅谷和中国的中关村崛起时,在这两个地方做过最有创意的工作。这些职业经验才是我最有价值的资产,我非常希望能够把这些资产传授给中国青年。我相信,中国青年需要这些资产。尤其是当我看到一些青年人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创业时,往往由于他们经验不足而撞得头破血流,一种指导他们的愿望渐渐占据了我的内心。”

每个人都需要丰厚的人生阅历,我们不仅要拓宽自己生命的宽度,还要上升自身的高度,人生阅历成就的就是你人生的高度。

6.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你留下多少

什么是人生价值?是否拥有了成功和名利就实现了人生价值?对此,李开复回答,你的人生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1998年,英特尔和微软恰巧要在中国创立它们的研究院,而在经历过苹果和SGI之后的李开复,已经是一个能够独立研发产品、并且懂经营和管理的人才,他已经拥有了自己创业的能力。

当时,美国硅谷的计算机产业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他本也有创业的心理,但是他放弃了创业,选择了回国发展,而当时中国的研发还处于一个很落后的水平。

而他之所以坚持回来,是因为受他父亲影响而生发的强烈的中国情结。

李开复的父亲非常热爱祖国。因为当时局势,根本就没法回到自己的祖籍——四川,而在他过世的前两年才得以回去。平时不苟言笑的父亲居然在李开复奶奶的坟前大哭,这让他很触动很震撼。当时还有一个人送给他父亲一个刻字:少小离家老大回。而后,只要父亲提起故乡,就会流泪。连躺在病床上做的梦都是“中华之恋”。而在他父亲临走时,他说出了希望自己的孩子中有一位能回到中国,把他在美国学到的东西传授给中国的孩子的遗愿。

父亲的遗愿深深地触动了李开复,也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最后,他将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定格在为祖国的奉献上。

就因为这些,李开复考虑到自己三十多年时间里能回国的概率非常小,借这次机会回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当时他一个人回来的成功概率很小,于是他想着发动自己的一些朋友也回来。

他的这个决定在他的朋友圈中引起了很大的议论,当时海归的意识还不是很强,有朋友劝他:“只有聪明的人从中国到美国去,只有不聪明的人才从美国回中国。”“我们是不会跟你回去的,你最好也打消这样的念头。”在这样的压力和劝说下,有种最坏的打算:“不能做亚洲第一,那就做到中国第一,即使你们都不回来,我一个人也要回来,我相信中国、相信自己。”

正是这些坚持和坚定打动了他的几位朋友,最后他们一起回到中国来,带动了微软在中国的研发,而且也带动了国外其他高科技产业陆续地搬回中国,这样,中国的计算机产业开始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就是他为社会所做的贡献,而且这种贡献已在无形之中形成了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的发展中,中国慢慢地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李开复之所以会做这样的决定,正是更多的考虑到了自己能给中国留下什么,而当他把这点与自己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时,他又决定从企业家转变为一个教育者,想要为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点力量了。

李开复曾有过在中国创建一所有世界影响力的私立大学的梦想,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是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用另外的方式去实践,于是,他开始给中国大学生写信、写书,办了“我学网”,每年给10万学生做演讲,而后来又在北京创办创新工场,帮助大学生创业。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他看到中国大学生的成长,这就是他为教育所做的贡献。

所以,我们想要有意义的活着,一定要明白,美好的人生不需要用金钱和荣耀来实现,而需要用行为去创造和奉献。就像鲁迅所说的:“奶牛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我们不要单单追求个人的舒适,而要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更美好。

李开复名言: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我们需要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分辨二者的不同。

■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任何其他事情都是次要的。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

■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成功胜经】

相信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

熟悉李开复的人都知道,他有一本书叫做《做最好的自己》。什么才是最好的自己?

怎么样才能做最好的自己?从李开复人生的经历中,我们就可以找寻到答案。

首先,你需要培养自信。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抱有充分的自信,那么他在为人处世等方面都会显得高人一筹。虽然实际上他可能跟别人的水平相差无几,但自信可以为他增添成功的筹码,自信可以给他增添必胜的气势,更重要的是,自信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抓住一个机会,就有可能实现人生的飞跃。

李开复是一个很有自信的人,甚至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自信得都有点“过了头”,差点到了从自信走向自负、自大的程度。但总体上来说,李开复都很好地把握住了自信的度——在自信的同时,还要学会谦虚和谨慎,不能过度地自信,那样就会骄傲自大,反而会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李开复儿时的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自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否拥有充足的自信会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人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自信的孩子和一个自卑的孩子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彼此间的反差往往是非常大的。自信的孩子经常可以“超水平”发挥,而自卑的孩子则往往容易自暴自弃。不要说孩子,就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对于那些很多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比如运动员)来说,缺乏自信所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是致命的。

因而,无论是小到做成一件事情,大到成就一番事业,都需要充足的自信进行保障。不过,仅仅对自己具备信心还是不够的,在你对自己怀有充足的自信之后,你还需要让别人也对你抱有信心。如何才能做到让别人也信任你、肯定你直到最后发自内心地夸赞你呢?那就需要你勇于尝试,敢于挑战,努力去完成自己所接受的每一个任务,把别人交给你的、你自己所选择的每一件事情都力争做到最好,这样进行许多次之后,别人自然会由衷地信任你了。

如果说具备自信是基础的话,那么最关键的则是明白你自己想要什么,这一点是“做最好的自己”的保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究竟想要什么都不确定的话,那么很难想象他的人生结局会是“最好的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追求,同时明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这样你才能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目标,追寻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李开复说:“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浪费时间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

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执著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这就是“做最好的自己”的前提保障,有了这个保障,我们才能够“追随着自己的心”,去“做最好的自己”。

有信心,有勇气,有自己独立的方向,追随自己的心,去做最好的自己。这就是李开复的人生观,也是他一路走来所践行的座右铭。通过他切身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人,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都可以去做最好的自己,去把握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