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19552000000007

第7章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个情绪感知心理常识(3)

尤其是小猫,它连吃饭都还不能独立完成,主人会不由自主的去照顾它、保护它,给它喂食,甚至清理排泄物等等,而在照顾宠物的时候,孤独的感觉自然得到了一定的排解。

而且,猫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现代生活使人积累很多压力,焦虑、烦躁。但是这些情绪在与朋友或亲人倾诉的过程中很可能使人反感,甚至进一步造成他人焦虑。对猫咪倾诉却绝对不会惹来反感,而且不必担心外传。同时那暖烘烘、毛茸茸的触感也会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温暖,轻柔的舔也可以安抚焦躁的情绪。还有比这更好的倾诉伙伴吗?

动物与人的交往比人与人间的交往更单纯、诚恳。它们虽然不会说话,但不会背叛主人。人与人的交往难免会涉及利益,带上几分功利色彩,这样的交往很难让人真正放下包袱,用心面对。猫也许任性,不懂得含蓄,但正是这样才更显得坦诚,让人能有机会摘下面具,放松自己。

相较其他动物而言,猫是比较有独立性的,她虽然依恋主人,但是却保有自己的空间。很多人会抱怨在想和猫咪玩的时候,它却跑开。

但也正是这样,和猫的交往更类似于人与人的交往。研究证明,猫大约具有1岁婴儿的智力,与猫的接触就如同和一个正在逐渐成熟的孩子交流一样。绝大多数养猫的人会把猫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养猫甚至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孤独感自然就消除了。

一只毛茸茸,又爱发出甜蜜的“喵喵”声的小猫自然让孤独寂寞的人爱不释手。但是,过度的宠爱猫咪也可能让人忽视了外在人际,而进一步由孤独衍生出“宠物依赖”。科学证明,猫的寿命一般都只有十几年。如果陷入宠物依赖,将心灵完全寄托与猫身上,失去时产生的打击可能会让人陷入更大的心理危机之中。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在猫咪抚慰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也要记得在它的帮助下从根本上改善自己的孤独心理,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建立更加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如,现在就带上你的猫去散个步,也许会遇上和你一样因为寂寞而养猫的朋友?

世界如此美妙,有些人为何如此暴躁?

“世界如此美妙,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还记得郭芙蓉郭女侠的这段经典台词吗?那在愤怒时用动作和语言来平息心中的怒火的搞笑镜头。

这个世上,常有令人气愤的事情发生。每个人对愤怒的底线是不同的,有些人特别容易被触怒。心理学上将在受挫后产生的紧张情绪称之为易怒心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坏脾气。

怎样知道是否是坏脾气呢?下面的选项有助于帮助分析是不是带有易怒倾向——A.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人或事,随时都可能发作;B.发起脾气不顾后果;C.经常与他人发生正面冲突;D.经常表达不满,很难宽容、谅解他人。

如果有一项或者一项以上符合,那么试着调整下心绪吧。

为什么有的人心态就平和,有的人脾气就暴躁呢?坏脾气不是天生的。它常常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教育方式、性格、生活状态有很直接的关系。心理专家指出,当幼儿时周边常有易怒或者溺爱等负面事物存在的话,长大后这些潜伏在下意识中的强化物就会转化为性格中的一部分,很难去改变。这类人通常自我意识十分强烈,以自我为中心。另一情况,加入长时间处在焦虑或者空虚下,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暴躁。

中国有句话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就是说坏脾气一旦转化为性格的一部分,再改就很困难了。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家庭或者公司中,有脾气不好的人,常常会搞的乌烟瘴气,风波不断。不管是发脾气的人还是被波及的人都会心里不舒服。日子久了,周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坏脾气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刀过留痕。无论我们之后如何想去弥合这个伤口,都会在心中留下无法磨灭的痕迹。

那么,怎样才能缓解坏脾气呢?

有一个办法:数数。在感到自己要生气发作之前数到十,默念或者出声念都可。道理很简单,当处于生气爆发边缘时,情绪会非常亢奋,通过缓慢而有节奏的数数,可以使心情慢慢平复下来,一旦头脑恢复冷静,就有助于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做出正确的抉择。

有一位经理在做抉择时,会用到类似生气前数到十的方法:有次,下属犯了错误,严重到想立刻把他踢出公司。他迅速写了辞退书,然后深深的吸了口气,把辞退书放到抽屉里,然后下班回家睡觉。第二天,他和下属进行了沟通,共同解决了问题,辞退书最终丢进了垃圾桶。

其实,坏脾气的改变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转变。

首先,内心意识到坏脾气带给自己的很多恶果。想想有多少次,在一阵狂风暴雨后,连续多日的低气压使自己和周边的人感到紧张;想想多少次,在一阵狂风暴雨后,问题反而恶化了,客户丢失了,朋友远离了;想想多少次,在一阵狂风暴雨后,家里气氛总是很阴沉……其次,闭紧嘴巴,离开现场。这时候发火可能可以解一时之气,但是却不是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去倒杯水,慢慢的喝下去,让自己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

第三,冷静分析结果。心理学家说:

“让女性生气发怒的原因很多,其中最普遍的情况是因为心情烦躁或者感觉别人对自己说的话心不在焉。这是个习惯问题,但绝对是个可以改掉的习惯。”专家认为情绪失控、爱生气的人在潜意识中希望通过发火达到目的、解决问题、情绪发泄,久而久之就形成习惯。细细想想,任何一次生气发怒之后,有哪件事得到改善了?除了破坏群众关系,影响家人心情,可以说“百害无一利”。

第四是采取辅助措施抵制激动情绪。比如做几个深呼吸,含氧量的增加能使全身血液流畅,头脑清新,情绪稳定下来。像之前提到的,强迫自己停下来心中默数10下,闭上眼睛放松片刻。一旦那种亢奋的情绪被打断,人就会清醒多了,那时说话、办事就会理智而不犯低级错误。

改变坏脾气不容易。记住:冲动型的大吼大叫不是合适的宣泄途径,只会妨碍看到事情的真相。以解决为中心的思考方式才会得到想要的结果。

颜色定律:如果感到寂寞,今天就穿咖啡色衣服吧

很多电视剧中,常常看到演员服饰的颜色随着剧中情感变化而变化。很多时尚类杂志、节目在穿衣经中也都会强调一点:如果今天想改变下心情,就来换个颜色吧!在生活中,当我们心情烦闷时,穿一件柔和色彩的衣服真的会让心情平静下来。

色彩,真的如此神奇吗?

在欧洲,有个贵族举办了一个奇特的餐会。这位贵族既是位科学家又是画家。所以,在吃饭的时候他邀请大家玩了一个游戏——他先是把灯光调整成粉红色,瞬间,盘中的乳猪变的极其诱人,就连马铃薯也透出一种可口的光泽。可是当夫人小姐们垂涎欲滴的拿起餐叉的时候,灯光变成了蓝色。瞬间,油光闪亮的乳猪好像发了霉,蔬菜好像干枯了。接着灯光变成绿色,这下不但桌上的食物如腐烂般让人作呕,就连对面那原本楚楚动人的丽人也像刚从坟墓里爬出来一样!在各位饱受惊吓之后,他才将灯光调回白色,并跟大家说这是一个关于色彩的实验。

看起来,色彩很神奇吧。仅仅调整灯光颜色就可以让人有这么不同的感觉。实际上,色彩的作用还不仅仅这么简单,它甚至可以阻止自杀。曾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国外有一座黑色的桥,由于每年都有很多人在那里自杀,人们为此很烦恼。之后有人建议将桥体颜色换成天蓝色,没想到自杀发生的几率大大减少,之后又换成粉红色,居然再也无人在这座桥上自杀了。

为什么色彩会有这样的魔力?

色彩,其实就是不同波长通过人眼和视觉神经的传导在人脑产生反射。当这种反射产生的时候,我们的脑会产生一系列的思维反应,并通过回忆和联想引发心理反射。我们对色彩的反应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们是用眼睛来直接感觉色彩。这个阶段,我们眼中的色彩是客观的,没有掺杂感情;第二阶段,我们的脑会色彩进行分析、解读、定义,这时候色彩就被赋予了各种意义和内涵,同时也就具有了反应心理、解读心理、调节心理等种种功用。而解读色彩的感情和意义就是色彩心理学。

当我们把色彩心理学中的颜色定律运用在服饰上,会起到非常明显的效果。这是因为,我们最先看到的不是脸,而是衣服,衣服覆盖了人体的大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衣服的颜色成为传达信息的重要媒介。比如提到一身红衣,我们自然会想到热情、自信等讯息;提到蓝色使我们感到冷静;而白色的服饰则能传达纯洁、善良、洁净等信号。

知道这些,我们就可以根据当时的外在环境和自己内心的心理需要来选择服饰的颜色。那么,当感到内心寂寞时,什么颜色比较适合用来调节心情呢?请试试咖啡色吧。

咖啡色给人的印象就如同大地,沉稳、典雅、安宁、祥和,如同幽静角落里一杯散发香气的咖啡,让人情绪安定,给人好相处的感觉,不会让人感到刺激和突出。也就是说,当你寂寞的时候,咖啡色的衣服让你不会引人注目,也不会使人反感。虽然它可能不会使你成为人群的焦点,为你招来很多问候,但是当你想要与人交流、打破自己的寂寞的时候,咖啡色会减轻他人的防御心理,为你创造一个温馨的环境。

所以,当你感到寂寞,或者想要冲破寂寞的障壁时,不妨把那杯温暖的咖啡穿在身上。既能温暖自己因孤单而冷去的心,又能让人看到那带着淡淡落寞的沉静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