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跟你穿同一款衣服的人特别多?
贾娟在好友的怂恿下买了一件紫色的名牌连衣裙,以前她根本没尝试过这个颜色,没想到紫色还挺适合她,上身效果很不错,显得她白皙而高贵,很有大腕风范。穿到公司,同事也对她的变化大吃一惊,因为她平时很低调,一般都是黑白灰的职业装,突然一件紫裙子让大家眼前一亮,女同事更是啧啧夸赞不止,说“没发现贾娟这么有气质!”“紫色真的挺适合她!”
听到大家的赞扬,贾娟心里美滋滋的,想到好友的眼光还真不错!
她对这件衣服爱不释手,恨不得每天都穿着。但没过一段时间她就泄气了:街上不少女孩都穿着和这款衣服差不多的衣服,连颜色都很相近!
贾娟心里特别别扭,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款式这个颜色呢?不见得很好看啊?当初就是因为觉得紫色少有人穿,才想“另类”一下,没想到又成了“街装”。带着这些郁闷,贾娟在电话里跟好友抱怨了一翻。
好友一听就乐了:
“因为你穿了紫色,所以就只看到穿紫色的人啦!要你穿的是蓝色,还觉得大街上人的都爱穿蓝色了呢!”其实,好友的话很有道理,贾娟的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还真能对上号,就是“视网膜效应”。
通俗一点来说,这种效应的意思就是,当我们自己拥有一件东西或一种特征时,就会比平常人更注意到别人是否跟我们一样具备这种特征。比如,当我们买了一个挎包时,就会留意到和我们挎同样包的人;当我们买了一辆车时,就会注意到路上跑的和我们相同牌子或形状、颜色相似的车;当我们为一次锁坏而烦恼时,下次就会注意到“开锁”的字样……视网膜效应是一种狭隘视野的反应,它使人看问题不全面,容易出现钻牛角尖现象。它使人总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生活的悲伤,使自己总处于不安和抱怨的生活当中,这对人的发展极其不利。
美国的戴尔·卡耐基很早以前就提出过这个论点,那就是每个人的身上80%是优点,20%是缺点,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道如何发掘自身的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他在身边更多的人身上发现更多的缺点,这样他的生活就很难快乐起来。不知你有没有发现,那些经常喜欢骂人的人,自己的脾气也好不到哪里去?这就是“视网膜效应”的威力。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让自己不快的事物上面去,成功学中有一句话说:改变缺点不能导致成功,发挥优点才可以导致成功。只要我们把这件紫色穿得魅力无限,管别人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呢?不要害怕撞衫撞色,只要你有自信,将优点发挥到极致,你就是成功的!
紧急情况面前可能大展身手,也可能吓得尿裤子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他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决定召开一个选婿大会,选出一个最勇敢、坚强的青年,让他和公主结婚并继承王位。听到这个消息,全国的适龄青年都赶到首都,想参加大会。但谁也没想到,国王出了一个非常可怕的题目来考验大家:跳下满是鳄鱼的池子,游到他面前的人才可以娶公主。
虽然诱惑很大,但是鳄鱼也很可怕啊!大家面面相窥,就是没人敢下水。突然,一个年轻人“噗通”一声跳入水中,飞快的向国王游去,好几条鳄鱼紧紧的跟在他的后面。但年轻人游的飞快,有惊无险的爬上了岸。国王非常开心,拉住他说:
“你是全国最勇敢的人,我要把女儿嫁给你,现在,说说你的心情吧!”年轻人感谢了国王,然后冲着人群大喊:
“谁把我踢下去的!”
这只是个笑话,但是鳄鱼确实是提高游泳水平的好帮手。有个游泳教练的秘诀就是在训练的泳池里放几条绑住嘴巴的鳄鱼。队员们看到鳄鱼就在自己身后,游泳速度提高呈直线上升。为什么呢?这就是急中生智定律在起作用了。
有鳄鱼在,“急”是有了,但“智”呢?可没见那个年轻人和游泳运动员在和鳄鱼比智商啊。事实上,心理学中的急中生智定律指的是:
在发生紧急状况时,如果人们能保持冷静,就可能发挥出比平时更强的智力或者其他能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司马光砸缸”:当别的小朋友被吓的不知所措、到处乱跑的时候,他却能够冷静的分析情况,砸碎水缸来救人。小小年纪就这么沉着,实在让人又敬又羡。
不过也并不是所有的“急”都能生出“智”来。有的人,不但不能生智,还吓的慌手慌脚,反而弄个火上浇油。是因为他们天生没有急中生智的本钱?难道急中生智是上天赋予特殊人才的能力?我们这些“庸人”就只能充当司马光身边的小朋友,在英雄故事里跑跑龙套?
幸好,在心理学家们的反复研究下证实,只要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急中生智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达成的。
急中生智的前提——冷静。一般来说,人们越是面对紧急状况,越容易胡思乱想,甚至出现思维短路。这样一来,发挥平常水准都是奢求,还提什么急中生智啊。所以,情况越紧急越要静下心来面对,保持思维的敏锐,这样才能为急中生智创造适宜的环境。
但是临危不惧、保持平常心又谈何容易?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注意心理的锻炼与培养。要注意,“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随时提醒自己要用旁观者的审视目光观察事物,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惊恐和着急上。
“智”的来源——知识。急中生智就如同做饭,能够冷静思考就如同有了好手艺。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冷静、再懂得变通,脑子里没有“智”也不可能凭空“生”出来。游泳选手对着鳄鱼能一下子游的很快,但一个看汽车上那几个仪表都会晕的人接替机长把飞机降落在机场就是天方夜谭。要想急中生智,就得经常丰富自己的大脑,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样在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的时候,才不至于大脑一片空白。
急中生智毕竟不可靠,最好的情况其实是当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我们已经掌握了应对的方法。假如现在发生的情况自己曾经想到过,而且还为此准备了好几个对策,那只要冷静面对、照章办事就可以了。
只是不要被自己的“先见之明”冲昏头,光顾高兴而忘了眼前的危机就好。
为什么他总是喜欢坐那个位置?
李华的工作非常繁忙,经常加班,所以她和同事们常常在公司附近的一个饭店吃饭。但非常奇怪的是,吃饭的时候她坚持坐在一个靠窗的座位上。有时候因为吃饭的人多,那个座位被占了,她宁可买回去吃也不愿意坐别的位置。她的同事对此非常好奇,终于有一天忍不住问她为什么非得做那个位置。她严肃的回答:“着火的时候可以打破窗户逃生。”
听起来也许有点怪异,但是仔细想想,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事情,比如每天勤奋的跑去教室“占座”的大学生,衣服、食品、电器等东西都非要买固定品牌的顾客,上下班总走同一条路的上班族……李华是因为安全意识过强才坐在窗边,那他们这么固执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这都是定位效应在发挥作用。曾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让人们在房间内随便选座位入座,然后让他们离开几分钟,等他们再回到房间后大部分人依然会选择相同的座位。根据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将这种人们认准某个位置或认定某个事物后就不会轻易变更的心理现象称为定位效应。
定位效应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作用。它往往是通过潜意识影响我们的生活、支配我们的行动,因而很多人都没有察觉这种心理作用对我们的影响。
事实上,我们最常提到的一种定位就是“第一印象”。第一次见面我们只需通过很少的接触就会对一个人做出一系列评价。这评价会持久发挥作用,而且很难更改。另外,我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也很容易受到定位效应的影响,比如:希望能做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对转行抱有恐惧,或者听到某个工作就觉得没有前途而不愿意就职之类。
既然定位效应对生活的影响这么深远,那么我们要如何有效的利用它呢?
定位效应可以分为自我定位和他人定位两种:
自我定位就是自我评价。自我定位会让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之中不自觉的向定位的形象靠拢。所以积极的自我评价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消极的自我评价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曾经有一个美国政客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他生活在美国黑人区,当时虽然已不是奴隶时代,但黑人地位仍然很低。周围大多都是混混和失业者,他估计自己也会这么过一辈子。有一天学校来了个新老师,居然对他说他能当州长,这让他非常惊讶而且感到很鼓舞,从此他就以州长为目标,学习更加刻苦,衣着尽量保持干净整齐,最终成为了美国第一个黑人州长。
他人定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这种初步评价就如同画圆时的圆心,在以后的接触中得到的其他信息也只能围绕在这个圆心周围发生作用,很难完全改变。这种定位效应当然有好的一面,但也有盲目的一面,比如第一印象优秀的人即使出了差错也被认为是一时失手,而认定无能的人即使表现出一些特殊的能力也会被认为是不切实际的。
一个实验可能会让我们更了解定位效应的局限。科学家将苍蝇和蜜蜂装进一个瓶子,瓶口用透光纸封住,但瓶底打开,然后用光照瓶口,蜜蜂拥有比苍蝇高的多的智商,它们会立刻冲向光明的瓶口,然后撞在纸上,然后继续冲,继续撞回来,反而是那群“没头苍蝇”,胡蒙乱撞之下从瓶底飞了出来。
蜜蜂的趋光性禁锢了它的道路,那我们呢?我们是不是也像“聪明”的蜜蜂一样将自己定位在某个“光明”的死路上?假如有这样的怀疑,不妨偶尔学学苍蝇吧,尝试下别的道路,或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