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经典
1954800000023

第23章 论语(5)

【译文】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 样赶快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 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原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 互有了差别。”

【原文】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与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

【原文】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 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 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篇第十六)

【注释】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译文】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 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指使。’” 孔子说:“学生们,子游刚才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 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 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原文】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①,可以观②,可以群③,可以怨④。迩 ⑤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篇第十六)

【注释】①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②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③群 :合群。④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⑤迩:近。

【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 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 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原文】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①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 犹正墙面而立②也与?”〓(阳货篇第十六)

【注释】①《周南》、《召南》:《诗经·国风》中的第一、二两部分篇名。周南和召南都是地名 。这是当地的民歌。②正墙面而立:面向墙壁站立着。

【译文】孔子对伯鱼说:“你学习《周南》、《召南》了吗?一个人如果不学习《周南》、《召南》 ,那就像面对墙壁而站着吧?”

【原文】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篇第十 六)

【译文】孔子说:“礼呀礼呀,只是说的玉帛之类的礼器吗?乐呀乐呀,只是说的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

【原文】子曰:“色厉而内荏①,譬诸小人,其犹穿窬②之盗也与?”〓(阳货篇 第十六)

【注释】①色厉内荏:厉,威严,荏,虚弱。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②窬(yú):洞。

【译文】孔子说:“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吧?”

【原文】子曰:“乡愿,德之贼也。”〓(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没有道德修养的伪君子,就是破坏道德的人。”

【原文】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

【原文】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 至矣。”〓(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侍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 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原文】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①也肆②,今之狂也荡③;古 之矜也廉④,今之矜也忿戾⑤;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阳货篇第十六)

【注释】①狂:狂妄自大,愿望太高。②肆:放肆,不拘礼节。③荡:放荡,不守礼。④廉:不 可触犯。⑤戾:火气太大,蛮横不讲理。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 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 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

【原文】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 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我厌恶用紫色取代红色,厌恶用郑国的声乐扰乱雅乐,厌恶用伶牙俐齿而颠覆国 家这样的事情。”

【原文】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 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原文】孺悲①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 货篇第十六)

【注释】①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礼。

【译文】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以有病为由推辞不见。传话的人刚出门,(孔子)便取来瑟边弹边唱, (有意)让孺悲听到。

【原文】子路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 (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整天吃饱了饭,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难了!不是还有下棋的游戏吗?干 这个,也比闲着好。”

【原文】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 无义为盗。”〓(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 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原文】子贡曰:“君子亦有恶①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②而讪③上 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④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⑤以为知⑥ 者,恶不孙⑦以为勇者,恶讦⑧以为直者。”〓(阳货篇第十六)

【注释】①恶:厌恶。②下流:下等的,在下的。③讪(shàn):诽谤。④窒:阻塞,不通事 理,顽固不化。⑤徼(jiǎo):窃取,抄袭。⑥知:通假字,通“智”。⑦孙:通假字, 通“逊”。⑧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 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 子又说:“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 人,厌恶把不谦虚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原文】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阳货篇第十 六)

【译文】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难以教养的,亲近他们,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他们,他们就会 报怨。”

【原文】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阳货篇第十六)

【译文】孔子说:“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还被人所厌恶,他这一生也就终结了。”

【原文】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微子 篇第十七)

【注释】①楚狂接舆:一说楚国的狂人接孔子之车;一说楚国叫接舆的狂人;一说楚国狂人姓接名 舆。本书采用第二种说法。

【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的车旁走过,他唱道:“凤凰啊,凤凰啊,你的德运怎么这么 衰弱呢?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执政者危乎 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和他交谈。〓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NE232①。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 体不勤,五谷不分②,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③ 而食④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 行矣。〓(微子篇第十七)

【注释】①NE232(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②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手脚不够勤快,分 不清五谷。③黍:黏小米。④食:拿东西给人吃。

【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 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一点都不勤劳,连五谷都分不清楚,是什么老师?”说完, 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 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汇 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

【原文】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 (尧曰篇第十八)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 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