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国学经典
1954800000017

第17章 中庸(2)

【译文】鲁哀公询问政事。孔子说:“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记载在典籍上。他们在世,这些政事 就实施;他们去世,这些政事也就废弛了。治理人的途径是勤于政事;治理的途径是多种 树木。说起来,政事就像芦苇一样,完全取决于用什么人。要得到适用的人在于修养自己, 修养自己在于遵循大道,遵循大道要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亲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 是事事做得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至于说亲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 都是礼的要求。所以,君子不能不修养自己。要修养自己,不能不侍奉亲族;要侍奉亲族, 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原文】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①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 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 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 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第十七 章〓大德章)

【注释】①昆弟:兄和弟,也包括堂兄堂弟。

【译文】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有五项,用来处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有三种。君臣、父子、夫妇 、兄弟、朋友之间的交往,这五项是天下人共有的伦常关系;智、仁、勇,这三种是用来处 理这五项伦常关系的德行。至于这三种德行的实施,道理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有的人生来 就知道它们,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但只要他们最 终都知道了,也就是一样的了。又比如说,有的人自觉自愿地去实行它们,有的人为了某种 好处才去实行它们,有的人勉勉强强地去实行,但只要他们最终都实行起来了,也就是一样 的了。孔子说:“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知道 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知道怎样修养自己,就知道怎样管理他人,知道怎样管理他 人,就知道怎样治理天下和国家了。”

【原文】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①。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②群臣也,子庶 民③也,来百工④也,柔远人⑤也,怀⑥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 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⑦;来百工则财 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 ⑧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 ,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⑨,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⑩, 既禀称B11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B12不能,所以柔 远人也;继绝世B13,举废国B14,治乱持B15危,朝聘 B16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第十七章〓大德章)

【注释】①九经:九条准则。经,准则。②体:体察,体恤。③子庶民:以庶民为子。子,动词 。庶民,平民。④来:招来。百工:各种工匠。⑤柔远人:安抚边远地方来的人。⑥怀 :安抚。⑦劝:勉力,努力。⑧谗:说别人的坏话,这里指说坏话的人。⑨时使:指使 用百姓劳役有一定时间,不误农时。薄敛:赋税轻。⑩省:视察。试,考核。B11既 :即“饩”,指赠送别人粮食或饲料。禀:给予粮食。称:符合。B12矜:怜悯,同情 。B13 继绝世:延续已经中断的家庭世系。B14举废国:复兴已经没落的邦国。B15持:扶 持 。B16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每年一见叫小聘,三年一见叫大聘,五年一见叫朝聘 。

【译文】

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那就是:修养自身,尊崇贤人,亲爱亲族,敬重大臣,体恤群 臣,爱民如子,招纳工匠,优待远客,安抚诸侯。修养自身就能确立正道;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亲爱亲族就不会惹得叔伯兄弟怨恨;敬重大臣就不会遇事无措;体恤群臣,士人们就会竭力报效;爱民如子,老百姓就会忠心耿耿;招纳工匠,财物就会充足;优待远客, 四方百姓就会归顺;安抚诸侯,天下的人都会敬畏了。像斋戒那样净心虔诚,穿着庄重整齐 的服装,不符合礼仪的事坚决不做,这是为了修养自身;驱除小人,疏远女色,看轻财物而 重视德行,这是为了尊崇贤人;提高亲族的地位,给他们以丰厚的俸禄,与他们爱憎相一致 ,这是为了亲爱亲族;让众多的官员供他们使用,这是为了敬重大臣;真心诚意地任用他们 ,并给他们以较多的俸禄,这是为了体恤群臣;使用民役不误农时,少收赋税,这是为了爱民如子;经常视察考核,按劳付酬,这是为了招纳工匠;来时欢迎,去时欢送,嘉奖有才能的人,救济有困难的人,这是为了优待远客;延续绝后的家族,复兴灭亡的国家,治理祸乱 ,扶持危难,按时接受朝见,赠送丰厚,纳贡菲薄,这是为了安抚诸侯。总而言之,治理天 下和国家有九条原则,但实行这些原则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原文】凡事豫①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NE237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 不疚;道前定,则不穷。〓(第十七章〓大德章)

【注释】①豫:通假字,通“预”。②NE237(jié):说话不通畅。

【译文】任何事情,事先有预备就会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说话先有预备,就不会中断;做事先 有预备,就不会受挫;行为先有预备,就不会后悔;道路预先选定,就不会走投无路。

【原文】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 :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诚乎身矣。〓(第十七章〓大德章)

【译文】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就不可能治理好平民百姓。得到在上位的人信任 有办法: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就得不到在上位的人信任;得到朋友的信任有办法:不孝顺父母 就得不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母有办法:自己不真诚就不能孝顺父母;使自己真诚有办法: 不明白什么是善就不能够使自己真诚。

【原文】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 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 弗措①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 必明,虽柔必强。〓(第十七章〓大德章)

【注释】①弗措:不罢休。弗,不。措,停止,罢休。

【译文】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 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 目标执着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切实实行。要么不学,学了没 有学会绝不罢休;要么不问,问了没有懂得绝不罢休;要么不想,想了没有想通绝不罢休; 要么不分辨,分辨了没有明确绝不罢休;要么不实行,实行了没有成效绝不罢休。别人用一 分努力就能做到的,我用一百分的努力去做;别人用十分的努力做到的,我用一千分的努力 去做。如果真能够做到这样,虽然愚笨也一定可以聪明起来,虽然柔弱也一定可以刚强起来 。

【原文】自①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②明矣,明则诚矣。〓(第二 十一章〓诚明章)

【注释】①自:从,由。明:明白。②则:即,就。

【译文】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作人为的教育。真诚也 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原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①;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 尽物之性,则可以赞②大地之化育③;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④矣。 〓(第二十二章〓尽性章)

【注释】①尽其性:充分发挥本性。②赞:赞助。③化育:化生和养育。④与天地参:与天地并列为 三。参,并列。

【译文】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他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 性;能充分发挥众人的本性,就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能充分发挥万物的本性,就可以帮 助天地培育生命;能帮助大地培育生命,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了。

【原文】其次致曲①,曲能有诚。诚则形②,形则着③,着则明④,明则动,动则变,变则 化⑤。唯天下至诚为能化。〓(第二十三章〓致曲章)

【注释】①其次:次一等的人,即次于“自诚明”的圣人的人,也就是贤人。致曲:致力于某一方面 。曲,偏。②形:显露,表现。③着:显着。④明:光明。⑤化:即化育。

【译文】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 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着,显着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 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原文】至诚之道,可以前知①。国家将兴,必有祯祥②;国家将亡,必有妖孽③。见乎起蓍 龟④,动乎四体⑤。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⑥。 〓(第二十四章〓前知章)

【注释】①前知:预知未来。②祯祥:吉祥的预兆。③妖孽:物类反常的现象。草木之类称妖,虫 豸之类称孽。④见(xiàn):通假字,通“现”,呈现。蓍(shī)龟:蓍草和龟甲,用来占 卜。⑤四体:手足,指动作仪态。⑥如神:如神一样微妙,不可言说。

【译文】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 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蓍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 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原文】诚者,自成①也;而道,自道②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于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 道也,故时措之宜也。〓(第二十五章〓自成章)

【注释】①自成:自我成全,也就是自我完善的意思。②自道:自我。

【译文】真诚是自我的完善,道是自我的引导。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 因此君子以真诚为贵。不过,真诚并不是自我完善就够了,而是还要完善事物。自我完善是 仁,完善事物是智。仁和智是出于本性的德行,是融合自身与外物的准则,所以任何时候施 行都是适宜的。

【原文】故至诚无息①,不息则久,久则征②,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 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③。 如此者,不见④而章⑤不动而变,无为而成。〓(第二十六章〓无息章)

【注释】①息:止息,休止。②征:征验,显露于外。③无疆:无穷无尽。④见(xiàn):通假 字,通“现”,显现。⑤章:通假字,通“彰”,彰明。

【译文】所以,极端真诚是没有止息的。没有止息就会保持长久,保持长久就会显露出来,显露出来 就会悠远,悠远就会广博深厚,广博深厚就会高大光明。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 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广博深厚可以与地相比,高大光明可 以与天相比,悠远长久则是永无止境。达到这样的境界,不显示也会明显,不活动也会改变 ,无所作为也会有所成就。

【原文】天地之道,可一言①而尽也:其为物不贰②,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 高也,明也,悠也,久也。〓(第二十六章〓无息章)

【注释】①一言:即一字,指前文中的“诚”字。②不贰:诚是忠诚如一,所以不贰。

【译文】天地的法则,简直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诚本身专一不二,所以生育万物多得不可估 量。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