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音乐故事
1954500000031

第31章 焦尾琴与柯亭笛

东汉末年,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大音乐家,他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

蔡邕字伯喈,说起他在史学、文学、书法、音乐上的造诣,不仅在汉代,就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琴弹得非常好,笛吹得非常好,还能作曲,流传至今的琴曲《蔡氏五弄》——《游春》《渌

水》《幽居》《坐愁》《秋思》就是他作的。

蔡邕在汉献帝时曾拜左中郎将,故后人也称他“蔡中郎”。蔡邕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他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得罪了灵帝和宦官,蔡邕自知随时有被加害的危险,于是就打点行李,从水路逃出了京城,远远地来到吴地,隐居了起来。

在隐居吴地的那些日子里,蔡邕常常抚琴,借用琴声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反遭迫害的悲愤和感叹前途渺茫的怅惘。

有一天,蔡邕坐在房里抚琴长叹,女房东在隔壁的灶间烧火做饭,她将木柴塞进灶膛里,火星乱蹦,木柴被烧得“噼里啪啦”地响。

蔡邕听到隔壁传来一阵清脆的爆裂声,不由得心中一惊,竖起耳朵细细听了一下,大叫一声“不好”,跳起来就往灶间跑。来到炉火边,蔡邕也顾不得火势灼人,伸手就将那块刚塞进灶膛当柴烧的桐木拽了出来,大声喊道:“快别烧了,别烧了,这可是一块制琴的难得一见的好材料啊!”

这块桐木果然是难得一见的良材,只可惜尾部的木头已经烧焦了。蔡邕用它精心制作了一张古琴,声音精美绝伦,成为古代一张名琴。因为琴尾的木头烧焦了,所以后人就叫它“焦尾琴”。

蔡邕后来被王允杀害,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过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和这个故事相类的,还有“柯亭笛”的传说。

蔡邕在浙江会稽避难的时候,曾经住在一个名叫柯亭的地方。柯亭的住房用竹竿做屋椽子,十分别致。一天饭后,蔡邕在屋檐下散步,观赏新居,发现东间第十六根竹椽与众不同,当即把这根竹子换下来,做成笛子,音色果然十分美妙,这支笛子也就被叫作“柯亭笛”。据说此笛后来在东晋时的吹笛高手桓伊手中,他常常用它来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