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音乐故事
1954500000130

第130章 哀歌一曲动天地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1931年“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张学良的东北军被调到陕西,准备对付在延安的中央红军。当时,张寒晖在西安省立二中任教,他耳闻目睹了西安街头几十万东北军和人民流亡悲痛的声音与惨景,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激起了他创作的念头。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他的友人姚一征说:“当歌曲写完后,我们唱到‘爹娘啊,爹娘啊’时,竟都呜咽地哭了。”

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省立二中的学生歌唱,然后,他带领学生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数万名官兵听后无不落泪,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三天以后,张学良和杨虎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恩来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1993年6月5日,《松花江上》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评为20世纪华人经典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