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当一棵小草有了梦想
19534200000016

第16章 机会青睐有心人(1)

最初,我以为他的成功来自于一份运气和偶然,如今看来,不是这样子的。成功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机会也总是青睐那些有心人。像他这样的有心人,成功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做我自己的骄傲

你看看你,像什么样子?去把你的那几棵儿长毛理了去吧,头发长并不代表见识长。考试考成那样儿还好意思在这里张扬……

数年前的暑假,我去一位朋友家里玩,他正在数落自己读初中的儿子。

彼时的男孩,瘦弱苍白,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性格却极是叛逆,面对父亲的冷嘲热讽,他似乎并不往心里去,只面色平静地坐在桌子跟前,继续低头吃自己的饭。

朋友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英语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可谓桃李满天下,可他却遇到了平生最大的苦恼——他竟然无法教育好自己唯一的儿子。在他眼里,那孩子就是一离经叛道的主儿,所有的课程里,除了美术,他学得差不多都是一蹋糊涂。每天放学回来,钻进屋里,不是忙着去写作业,先去忙他的美术素描。小小的卧室,被男孩子折腾得乱七八糟,瓶瓶罐罐摆了一地。墙上挂着的是巨幅的人体素描。朋友生气,曾经多次把那些东西给他清理出去,男孩子固执,又不声不响找机会恢复原样。

你啊,我看你就是一摊烂泥扶不上墙。你看看那个谁……人家那是全家人的骄傲,你看再看你……哼!估计实在是被气极了,孩子面前,做父亲的风度尽失。那样的话从朋友嘴里说出来,多少让我有些吃惊。然而,男孩的话,更让我吃惊:你想让我做你的骄傲吧,没门儿!我谁的骄傲也不做,我做我自己的骄傲!男孩终于发作,将筷子朝桌子上一摔,破门而去。留下身后的爸爸在咻咻喘粗气。

倒真是一对父子。

对那个叫新新的男孩儿,我并不陌生,从他读幼儿园开始,我们两家差不多就认识了。真是一个从小不让人省心的主儿。小时候身体弱,吃饭挑食,长得像根豆芽菜;稍大些读了小学人又超调皮,教室里总也坐不住,扯这个拉那个,老师告状的电话此起彼伏;进入初中后喜欢上了美术课,一头扎进他的那些素描纸堆里,就再也拔不出脚来,把其他的文化课基本都摞到一边去了。做爸爸的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次次苦口婆心地教育,也曾使用他一向极为反对的棍棒主义。收效似乎都不大,新新的成绩依然稀里糊涂。整个的中学阶段,最欣赏新新的,就是他的美术老师。老师们都说这孩子有着极敏锐的捕捉美表现美的能力,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术人才。

新新读高中时,我们已搬到外地。两家离得远了,平时少见面,也只能从电话里大体了解一些有关他的情况。

读高二了,成绩还那样,考大学怕是很危险。

我懒得去理他了。天天钻在美术室里搞什么创作,我倒要看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他自己去美院考试了,专业考得还不错。

居然拿到了大学通知书,成都的一家大学。

去参加全国大学生动漫大赛,竟然拿了一个金奖。

今年要大学毕业了,学校要挑两名专业优秀的学生留校任教,挑到了他,他是唯一一名被选中的本科生。

去北京腾讯了,他说想自己出去闯荡一下。我们是彻底管不上了,随他自由去吧……

曾经被他气得七窍生烟的爸爸终是一年年老去了,他年年都在电话里跟我汇报一下自己儿子的情况,那语气里再没有了当年那股恨铁不成钢,而是越来越浓的自豪感。

这个骄傲叛逆的男孩子,尽管当年他曾挺着脖子跟爸爸对峙,不做爸爸的骄傲只做自己的骄傲,可他一路倔强又执著地走下来,最终还是让爸爸欣然而笑。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天上掉馅儿饼的好事并没有落到这个叫新新的男孩头上,相反,因为他曾经的青春叛逆,他走的路比别的孩子格外多一份曲折。他喜欢画画,天天迷了一样钻在专业里,文化课成绩底子尤其弱。可他后来终于得面对那一现实,就是爸爸多次在他耳朵边上吼的那些:你画得再好,文化课考不及格,照样儿没有大学收你。进不了大学,你就别想在你这一领域里有长足的发展。依旧挺着脖子,不认输,私下里却发了狠的用功。

高二之后,为了恶补落下的文化课,他可真是拼了命,每天晚上学到半夜。做父亲的当然也不可能真放手不管,给他找了最好的文化课老师帮他补习。那时,新新不再拒绝。

忆起当年,做父亲的有欣慰又有心疼。

是的,这个外表看上去吊儿郎当对什么都不在乎的男孩子,骨子里却是有一股让人佩服的执著。他爱画画,爱美术,他便将它当做他唯一的理想与事业,在他走过的路上,哪怕困难重重,哪怕关山阻隔,为了抵达美丽的梦想殿堂,所有的苦累都不在话下。

很多成功之士,最初其实与常人无甚大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的那股子“倔”劲儿——认准一件事并认认真真去做好它,努力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也便是成功。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银行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银行,有钱的人往里面存钱,存钱有多有少,存钱的数量与存钱人的财富多寡有关系。钱多的可能存的多,钱少的自然就存的少。于是就有了贫富悬殊,有了所谓的高低贵贱

世界上也有另一种银行,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它给每一个人都存上一笔相等的财富——时间。我们叫它时间银行。每天二十四小时,每个小时六十分,每分钟六十秒,谁的时间银行里都是这样子的,不多一分,不少一秒。然而,对这一笔财富的支配,却是因人而异的。

跟很多家长朋友谈起来,他们似乎都在为一个问题苦恼:孩子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

下午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并不急着写作业。先打开电视机,再打开一包小零食,边吃边看,津津有味。如果不是妈妈来催促该去写作业了,电视里那些没完没了的动画片可以让孩子一直兴高采烈地看下去。开始写作业,心思却还在想着另外的事情,一会儿整理下桌子,一会儿又跑出来倒杯水。离第二天交作业的时间还早着呢,反正能在那天晚上完成。这就是大多数孩子的想法。他们觉得只要在第二天上课之前把老师的作业完成上交就万事大吉。爱玩爱动,是一个孩子的天性。相信身边会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并不曾意识到时间对于他们的宝贵性。还小呢,离考初中还远,离读高中更远,将来读大学参加工作,那更是远得看不到的事情,你们觉得你们的时间银行里有足够的时间供你们挥霍支配。可是孩子,你也要想想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读过的一首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从一个短的时期内来看,孩子当然是时间的富翁,但从一个人的一生来看,一生,就那么长啊。谁又能活出两辈子?

你们又是否知道,在你们发呆,看指甲,出来倒水喝,东瞅西瞧的那个过程中,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地从你们的眼皮底下溜走么?且永远都不会再回来。那就是你时间银行里的时间啊。你又想不想知道,另外一些孩子,他们是如何支配自己手里的时间?他们放学后,第一件事是先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那个过程里,他们是专心致志的,读书,写字,把要掌握的东西牢牢地记在自己的脑子里,而不仅仅是把它们写在老师要看的练习本上。因为专心,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高效地把当天的任务完成了。之后,他们就可以更加自由地支配那一天自己手里剩余的时间。他们可以轻轻松松地看会儿电视,可以到楼下小区里跑跑跳跳活动一下筋骨,可以看一本自己很喜欢的课外书……总之,因为他们会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他们就能在同样的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就这样,他们每天都比别人多做一点,多收获一些,长此以往,他们又怎能不比别人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呢?

看央视《百家讲坛》的一期节目,是范曾讲述的《回归古典之美》,短短的几十分钟节目时间里,范曾大师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他竟然能一口气将屈原的长诗《离骚》一字不差地背下来,让现场的观众叹为观止。范曾是一代书画大师,他擅长中国人物画,兼长诗文、书法,并广泛涉猎文史哲领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组曾邀请范曾先生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录制了《中国国画之美》、《中国诗词之美》、《中国书法之美》,节目播出后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我也曾一期不落地把那些节目看过,看过之后对范曾大师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一个人怎么可以有这么大的精力,在一生中同时做好这么多事情。在网上找他的书来看,散文集,文学评论集,还有他的人生自传。读过之后才恍然大悟:我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看两个小时的书,然后再出去锻炼……先生今年七十多了,这个习惯从他学会读书认字就跟随着他,一直跟随了这些年。读过这些,相信就没人会再对他所做的那些觉得奇怪了。他时间银行里的时间,已经被他运用发挥到极致。

面对自己的时间银行,有人分秒必争,一天里就做了别人几天甚至几年时间里才能做到的事,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时间银行里的财富被他利用发挥到极致;有些人拖拖拉拉,混天熬日,一辈子就那么浑浑噩噩地过去了,他手里的时间,于他来说无异于一堆废品,什么精彩也没给他换回来。最终只剩一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空空叹息。

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银行,从小学会做时间的主人,这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将是受用无穷的好习惯。

把“回忆”做成一份事业

小史读的是师范学校,修的音乐专业,熟悉钢琴、电子琴、电吉他等乐器。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在各大洒吧里演出赚钱来养活自己。赶场不是件轻松的工作,一场接一场,常常要忙碌到深夜,收入也不稳定,还要常常看客人的脸色。那个城市大大小小的酒吧绝非小史长久的安身之所,他开始琢磨着做点儿其他什么。

想起到各地的旧货市场上去淘宝,缘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有次上网,小史在网上看到一段名为“80后回忆录”的视频,那一段不长的视频里,他见到了自己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铁皮玩具飞机,憨态可掬的塑料不倒翁,还有少年时最心仪的蓝色海魂衫……玩过的用过的,那些东西携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一份美好回忆在一瞬间向小史扑面而来。忽然就有了重寻那些东西的冲动。回家,翻箱倒柜地找。母亲是个极有心的人,他小时玩过的用过的很多东西竟然都还在。木制的玩具手枪,穿旧的梅花运动服,装饼干的铁皮盒子,一一捡点那些旧物,每一件旧物都让小史爱不释手。从此,淘旧物上瘾。从自己的城市到周边城市,从周边城市再到周边的省,一家又一家的旧货市场,成了他最爱光顾的地方。旧物淘得多了,60年代的,70年代的,80年代的,玩具,服装,什么都有,回家把玩欣赏之余,又忍不住把它们拍下来,传到网上,同网友们分享。小史没想到那些东西会受到网友们的热捧,跟贴回贴,一时纷至沓来。有些网友甚至留言,问他哪里可以淘得到那些东西。小史才知道,原来周围还有那么多同他一样喜欢怀旧的人。

小史决定把那份收藏事业继续做下去。租店面,进些简单的设备,寻找货源,一段紧张的忙碌之后,小史的怀旧商店终于开张了。六十年代的供销社旧货架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旧物,曾经为多少年轻人热捧的蓝色海魂衫,红白相间的回力运动鞋,印有“中国”字样的梅花运动服,老式收音机,黄色的军用挎包,这些在上世纪耳熟能详的旧物件,都被小史匠心独具地摆放到自己的货架上。因为之前在网上已有了一定的宣传,小史的怀旧店一开张,就火爆异常。很多年轻人慕名前来,寻找自己心中久违的一份回忆。

小店开张半年,小史就乐了,每个月纯利润两三万,他不知要跑多少场子洒多少汗水才能挣回来。

进货,理货,发货,小史一人身兼多职,是老板,又是营业员,还是采购员,对这份事业,他越做越上瘾,也越做越开心。随着小店生意的日渐红火,小史心里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美好:继续扩大经营种类,慢慢扩大店面规模,把那份怀旧事业继续做大做强。如果有一天,能把那份事业做到全国去,那将是小史最开心不过的事情。

“哥卖的不是商品,是回忆。”面对前来购物的顾客,小史不止一次笑嘻嘻地对他们这样说。

“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一位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在经历了无数次面试失败后,在自己的博客里发出这样的感慨。他说的,并不危言耸听。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已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这些青年学子透不过气来。在如此拥挤的就业大军里,小史却独辟蹊径,在“怀旧”这一领域里大做文章,将“回忆”做成了自己的一份事业。

哥卖的不是商品,是回忆。我却以为,小史卖的也不仅仅是回忆,而是点子,是智慧。

机会青睐有心人

很多年后,小李仍然记得第一次看到小刘的情景。大学新生报到,他办完手续回宿舍,看到一男生正低着头对着一盘棋苦思冥想。一个自己和自己对弈的人,引起了他的好奇。

小刘,一个来自偏远农家的少年,相貌普通,智力平平,大学期间,学习一直很用功,成绩却始终不上不下,做事倒是极细致谨慎,那种较真在小李的眼里甚至有些“小题大做”。与小刘不同,小李人很聪明,待人接物不拘小节,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就能拿到不错的成绩。这样性格脾性完全不同的两个,竟然成了一对要好的朋友。

大学四年,他们就住在同一间宿舍。一起学习,一起下棋,一起去批发城批来各种小东西到各学生宿舍兜售赚取生活费。

下棋,输得最多的是小刘,他的反应没有小李快,棋艺也没有小李精。下棋对小李来说是一种课余消遣,对小刘来说却是份不那么轻松的差事。一盘棋下罢,小李已没事人一样去做其他的事,小刘还在对着那盘已下完的残棋苦思冥想。下盘棋也值得你这样子费脑力,看到小刘如此较真,小李有时也会打趣他。小刘微笑不语。一个学期下来,他的棋艺却已远远超过小李。

两个人一起到食品批发城批回方便面火腿肠等各类小食品,到各宿舍里兜售。一样的货源,一样的价格,面对的也是同样的顾客,可几个星期下来,小刘的生意越做越好,小李的生意却越来越冷落。小李不解,跑去问小刘。小刘细细打量了他几眼,轻轻笑了:你就这样子跑去向人家兜售你的方便面火腿肠么?浑身汗味儿,谁爱要?小李才明白小刘每次出门之前洗头换衣服把自己打扮得干净整洁的苦心。那时,他还笑他穷讲究。把自己收拾得利利索索,别人看着舒服,自己走出去也有精气神。小刘向小李解释说,那不叫穷讲究,那叫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