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细说中国园林
19532800000007

第7章 扬州、南京园林(2)

花园的水的安排更见巧妙。首先在贴壁的山林前安排了一湾曲水,池旁湖石或如峭壁凌空,或如矶石俯瞰,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山上葛藤倒悬,更有山色楼台倩影倒映,令人赏心悦目。更令人称绝的是,水池的东侧建有船厅,其四周的地面用鹅卵石和小瓦铺成水的波浪纹。进入船厅,仿佛感觉到已经置身波光粼粼的水面,此设计是旱园的绝妙之处:无水景而有水意。

花园的西面多见楼台馆阁,而且极富于层次。低层的有池中的水亭;中层有蝴蝶厅、桂花厅、望月楼;高层则有山石凌空。蝴蝶厅建在水池的北面,为卷棚歇山屋顶的二层楼,楼前置廊,宽七楹,中间三楹稍突出。屋顶四角翘起如蝴蝶展翅。

西园的楼台还有游廊和复廊巧妙地连接,并且把整个花园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复廊的上部开着漏窗,有折扇形、花瓶形、梅花形、海棠形多种。这样,东西园的景色可以互借,以丰富园林的空间。廊壁间还镶有王羲之的《十七帖》、颜真卿的《三表法帖》等书法条石,使复廊极富文化趣味。

西园的山峰是全园的最高处,主峰以太湖石叠成,其间有绝壁,有险峰,有幽涧,有奇岩,或如一人,或如一物,或像群猴戏耍,或如雄鹰高踞,任凭游客想象。底部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连,碧水流贯其间。水池旁则采用点石法,用湖石绕水池一周,高低错落,曲折有致。

片石山房位于全园的西南部,相传为石涛和尚所设计,又是寄啸山庄的园中园。园中有曲池横贯南北。池南岸有水榭三楹,突出地面,与假山主峰相对。园东有楠木大厅,造型古朴,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假山北依后墙,南抱水池,由西向东横延。主峰在西面,陡峭壁立,显得十分苍劲。主峰的下面,建有正方形的石室两间,虽以砖砌成,但围饰以片石,与假山浑然一体,称作片石山房。·四季假山穷奥妙

——扬州个园

清代的袁枚是个十分有个性的诗人,后来的文人评价他“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实际上,袁枚性格中有不与时俗合流的因素,他的诗有着独立不羁的精神和鲜明的个性。把他与个园联系起来,完全是因为他的诗句:“月映竹成千个字”。个园在扬州园林中是极有特点的,第一,它是以竹石为主体、以分峰用石为特色的城市山林。古人所谓“掇山由绘事而来”,个园的掇山完全依据画理,形在似与不似之间,引人无限遐想。第二,个园有四季假山之说,有所谓“夏山苍翠而如滴,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淡冶而如笑,秋山明朗而如妆”的说法,如此最为人乐道。古园话沧桑 个园位于扬州东关街318号宅后,以盐阜东路富春花园西首为出入口。个园原为两淮盐总黄应泰(字至筠)的寿芝园,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黄应泰在此基础上扩建,建成了一座“曲廊邃字,周以虚栏,敞以层楼。叠石为小山,通泉为平地。绿萝袅烟而依回,嘉树翳晴而蓊郁。阊爽深靓,各极其致”的佳园。园主人虽为盐商,但性好文雅,好竹之虚心劲节,多与当地文人名士交游,因此,园名即取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以及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之意。四季假山穷奥妙

个园分住宅区和花园区两个部分,住宅区东西狭而南北长,花园区则东西宽而南北短。花园区占地约0.6公顷,基本的格局为:以水池和假山为中心,周边沿园墙建有各种楼阁,在水池和假山间又点缀各种小亭。个园的欣赏重点为四季假山,有所谓“夏山苍翠而如滴,冬山惨淡而如睡,春山淡冶而如笑,秋山明朗而如妆”的说法。庭园深几许

从住宅区的“火巷”进入,迎面一株老紫藤树,夏日里浓荫匝地,使人身心俱凉。进入园门,绕过小型假山叠石的屏障,即到达花园的正厅——宜雨轩。宜雨轩又称桂花厅。宜雨轩的南面遍植桂花,阴历八月,桂花开放,庭院内一片沁香,让人心醉。宜雨轩的北面为水池,为花园的中心水景。

从宜雨轩北面过水池,就到了抱山楼。抱山楼的楼上设有木制栏,游人登楼凭栏眺望,眼前的水池荷花映日,湖石拥簇,假山峥嵘,令人赏心悦目;往西看,则有夏山与楼巧妙地连结;往东看,则有复道廊蜿蜒伸去,达于黄石秋山,真是西有夏景,东有秋景,历身两季,真佩服园林设计者的创意。

抱山楼东边是复道廊。复道廊是个园建筑中的又一特色。所谓复道是上下两层均可通行的道路,据说最早见于秦代的阿房宫,是为分隔人流用的。个园将复道与曲廊相结合,成为上下两层的游廊。有了复廊,特别是和假山的磴道和楼梯相配合,就使复道廊有了更多的变化,如从抱山楼到秋山,从复道廊就可以直达山巅,否则,游人就要下了楼再登山。并且有了复道廊,园内的景色又多了一种因视点高度不同所带来的变化,游人沿着复道廊行走,高高低低上下错落,景色也随之变化,实在是趣味无穷。

四季假山是个园景色的重点,也是扬州园林叠山中最富于创意的景点。

假山中的春山位于个园入门处,为一组竹石小景。此处的春山其实是虚拟是以石笋代山,并不是叠石而成山。但游人经此,观赏那丛丛挺直的修篁,拔地而起、直指天空的石笋,并不难领会造园者的意蕴。

冬山就在春山的东边。冬山倚花园的南墙而堆成,是由宣石堆成的小型壁假山。宣石产于安徽宣城,其色洁白如雪,又称之为雪石。从北面的“透漏月”厅望去,冬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化。为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时还在南墙上开了24个漏窗,每当阵风吹过,这些漏窗就如风洞发出不同的响,犹似凛冽的西北风,声来深化此处的主题。更的是,游人通过漏窗能够到春山的翠竹和石笋,引“冬去春来”的联想。

夏山位于水池的北侧夏山用太湖石堆叠而成,意于夏云多奇峰的立意,空外奇、跌宕多姿。山前一泓清水,水上架曲桥一道达于洞口,使水尾藏起,人一种无限幽深的观感。池中植红白荷花,荷花映日突出了“夏”的主题。如步入山前,只见湖石峥嵘,水环绕,走过仅容一人过的小石桥,山中森森阴凉,草繁荫,藓苔沿壁,特别石缝中的滴水,嘀嘀哒哒,人陡生凉意,增添了夏日的意境。 过春山,绕宜雨轩,到了秋山。秋山是个园的主景,气魄雄伟,拔地数仞,有咫尺千里之势,最画意。秋山由黄石叠成,其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之际,万道红霞映于山上光影变幻之中,嵯峨的山势、危峻的崖壁、长于石缝中的松柏,一片澄红,如一幅秋山夕照图。秋山的外型高竣突兀,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巧妙,有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不仅有平面的迂回,而且有立体的盘曲,登山者由下而上由上而下,时入幽洞,时登峰巅,因山而楼,由楼而山,方知此山无穷的奥妙。此山的峰顶上建有小亭,登山立于其中,可以俯瞰全园,曲水环绕,绿树葱茏,所有的假山及建筑物顶均在自己的脚下;再向北远眺,绿杨城廓、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一现在眼前,是为极好的借景。

观四季假山可以沿春、夏、秋、冬的位置顺序观赏,这样正好绕园一周,又恰似经历了周而复始的四季循环变化,其意境深远,趣味无穷。·石奇更擅园林胜

——南京瞻园

安徽人徐达是明初的开国功臣,出身贫寒,勇而有谋。元末,徐达加入朱元璋的起义军,攻城掠地,勇猛非常。朱元璋用其谋勇,攻灭张士诚以及北上灭元朝,都任其为大将军。负责指挥整个军事行动。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兵克大都(今北京),并分兵平定北方各地,对建立明朝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对这样一位功臣,朱元璋当然是褒奖有加,明朝定都南京后,朱特地修了一座规模相当大的王府送给徐达,这就是今天南京有名的瞻园。世事如烟,今天,徐达的后人不知何处去,而瞻园却桃花依旧,游客如云,真是应了唐诗人刘禹锡那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园话沧桑

瞻园位于南京市瞻园路北侧,据说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明代建国之初,朱元璋因念及中山王徐达“未有宁居”,特给他建了一座王府,现在的瞻园即是徐达王府的西圃。徐达晚年一直居于此园,他的子孙也世代居此,并且在明正德年间对花园进行了修整。 明末清初,战乱频起,南京的许多建筑毁于战火,但瞻园却侥幸地保存下来。进入清代后,徐达的中山王府成为江宁布政使司所在地,瞻园也就从私家园林变成了官衙的附属园林。乾隆皇帝南巡时,曾驻跸过瞻园,并亲题“瞻园”二字作为门匾。乾隆皇帝回到北京后,还特 地命工匠在西郊的长春园内仿照瞻园的布局,兴建了一座小花园,取名“茹园”,意为如瞻园一样。

清代的瞻园,无论亭台楼阁,还是岩石溪泉、池沼竹木,都称盛一时。当时有十八景之称,并且还有宋明两代遗留的山石:友松、倚云、凌云、仙人峰,更是珍贵非常。清初的名画家王实谷还专门为瞻园绘画,当时的有名文人袁枚、王士祯、朱彝尊等人还为之作诗,称赞瞻园的盛景。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这里先为东王杨秀清的府第,后为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衙署。同治三年(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瞻园不幸毁于战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曾两次重修,但失却了瞻园原有风貌。

1960年,南京市政府对瞻园进行了全面整修,主要依照原有的格局对西部景色进行全面恢复。修复后的瞻园分东部和西部两景区,园内还有两块宋代奇石——仙人峰、倚云峰,相传是宋代花石岗的遗物。石奇更擅园林胜

瞻园的布局分为三个部分:即西瞻园和东瞻园,再加上布政使衙署。西瞻园是全园的重心,主要由妙静堂和北西南假山组成,是保留明代遗石最多之处,其置石为南京园林之冠。东瞻园由水院、大草坪和古建筑组成,其特点是以花草树木取胜,其大草坪有375平方米,实属园林中罕见。布政使衙署建筑高大弘深,的确有昔日王府和衙署的威风。

“园以石胜”,瞻园的特点在于假山和置石,这在南京园林中是比较显著的。最为珍贵的是宋明时代遗留的石峰,如友松、倚云、凌云、仙人峰等,还有曲折深邃的盘石、伏虎、三猿、明通和垂云石洞。园中的北假山是明代遗物。假山由太湖石叠成,临水而立,陡峭雄峙,时见绝壁临水,时见浮云出岫,有石桥跨幽谷,又有高峡出平湖,远观之,凛凛而有高山深峡之气象。庭园深几许

瞻园的大门位于东南面,进门为一组庭院,由门厅、小轩、花篮厅、半亭组成,以植物花木和湖石为风景主题。门厅为卷棚式歇山顶的廊屋,门外的砖门头上镌刻着乾隆皇帝手书的“瞻园”二字,行书写就,笔力道劲,字体雍容。

过门厅,东为玉兰院。院中有玉兰三株,沿墙角点缀小湖石,种植有南天竺。西为海棠院。院中植有数株海棠,花开时节,嫣红挂绿,十分可爱。院中还耸立着一峰巨大的湖石,高2.7米,名日“仙人峰”,细看此石既瘦且皱,的确有几分仙姿,更为可贵的是,此石还是宋徽宗时的遗物。沿廊走到尽头,有一小轩,名“致爽轩”,此轩东有一门廊通东瞻园,北有一门廊通西瞻园,东北角还有一桂花院。院内植三株金桂,院中亦有一峰,名“倚云峰”,高3.41米,倚云之意极言其高,有直耸云霄的寓意。此峰亦为宋时旧物,十分珍贵。

瞻园分东瞻园和西瞻园两部分,西瞻园是瞻园的精华所在,也是保留明代遗物最集中的地方。走进西瞻园,就可以看见西园的主要建筑——妙静堂。妙静堂坐北朝南,三开间,附有前廊。堂前有一泓曲水,水之北有北假山,水之西有西假山,水之南有南假山。假山环顾相呼应,时而曲溪淙淙,时而涧谷幽邃,时而荷池碧绿,水池、假山、古建筑融为一体,极富山林之野趣,完全符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

妙静堂之东有一花篮厅,面阔三间,因二垂莲柱下端雕刻似花篮而得名。沿曲廊向北走到尽头,有一水榭,临波而立,既可俯览观鱼,又可观西园的全貌。水榭的偏东方,又有一座小院,院内有一架紫藤,为乾隆时期的旧物,紫藤依墙壁而攀沿,铁干虬枝,花开时节,引蜜蜂粉蝶无数,极富有画意。

由致爽轩进入东瞻园,可见一水院,水院之中心有一三开间二层的楼阁,名“一览阁”。登上一览阁的二楼,俯瞰园中山水亭台,一览无余。阁前有荷池一方,池西为碑亭,嵌有清代江宁布政使黄建莞的《重修瞻园记》石碑,以及宫庭画家袁江绘的《瞻园图》石刻。池的东北有延晖亭,意为夕阳的余晖能于此延长。 过池南既进入草坪区。草坪区的中心有一大草坪,有375平方米。坪周布湖石,配植有松、竹、梅、海棠、樱花、枫、茶花、木槿等木本植物,还有玫瑰、菊、枸杞、虞美人、鸡冠花、石竹、月季、一串红、金鱼草等名花,真是姹紫嫣红,流金布彩。

过草坪区即是一古建筑群,中心建筑为籁爽风清堂,还有四品海棠院、迎翠轩等建筑。院中时见湖石点缀,遍植松、柏、竹、茶花、芭蕉,极其雅致恬静。